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0、雪雁的故事(六) ...
-
这个话题倒是让曹艳萍想起了另一个问题,没有得到林如海的遗产,贾家还能修得起那么富丽的大观园么?为了银子发愁的时候,贾家人只怕将气都撒到劳传保一家头上了罢?曹艳萍甚至怀疑,劳传保一家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曹艳萍想过进京,想打探一下劳传保夫妻的下落,但是她现在是逃奴的身份,很担心会被人认出来,毕竟贾家的陪房和贾家的一些奴才都见过她。
在江宁平平静静地过了三年,教谕大人的母亲一病去世,教谕大人得按制度丁忧,不得不返回故乡。现在这一家人已经不需要保姆了,所以曹艳萍结清了工钱另谋出路。曹艳萍觉得手上的积蓄足够进京的路费,而且时间已经过了四五年,她现在的模样与当初有了很大变化,贾琏和贾家那些奴才们应该认不出她来了,所以她动身去了京城。她当然不会直接找到荣国府,而是在距离宁荣街最近的一个平民住宅区租了房子住了下来。
曹艳萍在这里做些针线发卖,顾客也是没有什么体面的普通人。曹艳萍常与邻居和顾客们聊一些京师掌故,从他们那里得到了一些与荣国府有关的消息。当然都是些负面消息,比如荣国府里的主子如何巧取豪夺,如何淫(乱)之类。有人提到贾宝玉,他的名声很糟糕,人们说他跟亲戚家的女孩子有些不三不四的勾当,但没说这女孩子究竟是姓林还是姓薛。没有人提到两淮盐运使司盐运使林如海的女儿住在贾家,当然更没有人说起劳传保。
到从荣国府后街上走了几回,曹艳萍遇见过随着林黛玉回京的贾家陪房,但是从来没有见到劳传保和劳汤氏。时间过得越久,曹艳萍越不抱希望。住了两年之后有人来向曹艳萍提亲,介绍了一户姓贺的人家。这是一户平民人家,在离宁荣街两条街的地方开了家餐馆,媒人介绍的是贺家的三儿子。曹艳萍觉得劳雪雁已经到了结婚的年纪,她不能按照本来世界的观念对待这个问题,所以没有一口回绝。慎重调查了一番之后,她同意了这桩婚事。
曹艳萍和贺三很快举行了婚礼,搬进贺家之后她才发现,隔壁住着一户姓贾的邻居。这位邻居名唤贾瑁,他的曾祖父与贾演、贾源是亲兄弟,他当然也是靠这两府的施舍过活的。曹艳萍很快跟他的妻子杨氏混熟了,从她那里听到了一些与荣国府有关的故事。荣国府里还是有座大观园,林黛玉在大观园里住着,不过贾杨氏不知道她具体住在哪一处。贾杨氏曾经见过林黛玉一回,她的健康状况很糟糕,似乎是风一吹就要倒似的虚弱。
贾杨氏倒是没说林黛玉是没钱的,毕竟贾敏的陪房都已经跟着回来了,贾家不好造出这个谣言,但她还是说了林黛玉的许多坏话。如果依照她的说法,贾宝玉的种种顽劣不是出于他的本性,而是被林黛玉勾引的。曹艳萍估计这种观点很可能来自王夫人,也许贾家的族人和奴仆们都是这么认为的。人们总是喜欢把男人的错误推给女人,既然林黛玉喜欢跟贾宝玉纠缠在一起,众人就会把贾宝玉的错误看成她的责任。
曹艳萍没有为林黛玉辩解,只是故作诧异地问了一句:“林家也是体面的人家,为什么把女儿丢在贾家不闻不问呢?”贾杨氏滔滔不绝地解释了一番,说是林家嫌弃林黛玉自幼多病,几乎要放弃这个女儿,是贾家仁义把她接了回来,还为她争来了三千两银子的嫁妆。曹艳萍故作叹息,说以林家的家世,对于唯一的骨肉来说,三千两银子未免太少了。贾杨氏完全赞成这个说法,声讨了一回林家人的薄情。
显然,如果林黛玉从贾家出嫁,贾敏的嫁妆会被贾家昧下来——他们已经为此做好了舆论准备。林黛玉甚至带不走林如海给的那三千两银子,因为嫁妆里需要各种物品,贾家肯定会利用采买的机会贪墨一部分。曹艳萍没有为林黛玉抱不平,这是她自己的选择,她甚至为此违逆了林如海的意愿,好也罢歹也罢都是她该受的。她倒是很遗憾没有从贾杨氏那里打听到林黛玉带来的奴才的消息,想来贾杨氏也不知道。
既然这条路走不通,曹艳萍只能另想别的办法。正在她冥思苦想的时候,贺老板提出给儿子们分家。他膝下有三个儿子,这家小餐馆不可能养活三户人家,所以他打算让二儿子和三儿子自己出去创业。曹艳萍和贺三搬回了她曾经居住的地方,在那一带租了一间房子,靠做熟食发卖为生。贺三经常推着他的熟食车转到宁荣两府后街上去,那里常有两府的奴才来光顾他的小摊,他倒是因此结识了几个人。
生下孩子之后,找不到别的办法的曹艳萍把打听消息的任务交给了贺三。贺三先是吃了一惊,随即想到贾家人不会再发现这个秘密,也就释然了。想到主顾里就有一位是从扬州回来的陪房,贺三登时有了主意。再次见到那个主顾的时候,贺三随口说了一句:“听您老的口音有点像南方人。”那人告诉贺三,他原本是四姑太太的陪房,跟着姑老爷在扬州住了几年,姑老爷姑太太过世才回来的。
“府上的姑老爷姑太太难道没有儿女么?”主顾似乎不止一次被问到这个问题,他没有起疑心,只说他家姑娘也在荣国府居住。“府上的姑老爷想必也是官宦人家,讲究体面的。便是没有儿子,族里难道不照拂姑娘不成?”主顾的回答与贾杨氏的说法并无差别,都是荣国府的标准说法。“难道姑老爷家都没有打发一个人来服侍姑娘不成?”贺三故作惊愕地问道,瞪着眼睛等着主顾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