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2、甄英莲的故事(四) ...

  •   其实张寡妇的针线活做得很好,但是餐馆是她丈夫遗留下来的产业,她觉得不能把这份产业断送在她的手里,所以还是以经营餐馆为生。不过把她的女工针黹手艺传给了陈秀丽,所以陈秀丽离开杭州之后便以此为生,再也没有到餐馆里打过工。陈秀丽走了许多地方,也向人打听过甄士隐的下落,结果当然是一无所获。她又在路上走了七八年,始终不曾回到大如州。

      作为一个“孝女”,陈秀丽当然不能对“母亲”不闻不问。离开大如州七年之后,她委托一位声誉良好的徽商给甄封氏捎去了一份礼物,借此探听甄封氏是否还在人世。徽商启程之后,陈秀丽立即离开了徽州,她还是担心封家人会把她抓回大如州履行某一桩婚约。她知道徽商在扬州有产业,所以她去了扬州。陈秀丽在扬州见到了徽商,他确实是个守信用的人,将陈秀丽的礼物送到了封家,交给了甄封氏本人。

      徽商告诉陈秀丽,甄封氏的身体还好,封肃也还健在,只是他们至今对陈秀丽的不辞而别气愤不已,不过礼物倒是收下了。与陈秀丽定亲的公子早已另娶他人,甄封氏不住地抱怨陈秀丽错过了一桩好亲事,封肃也说要将她带回大如州另寻一门婚姻。徽商言语间颇有些不解陈秀丽为何要离家出走,陈秀丽则告诉他,女子未嫁从父既嫁从夫,既然他的父亲尚在,她的婚事须得父亲做主,没有父命不可出嫁。

      其实陈秀丽自己都不信自己说的这些理论,但是徽商却接受了。在这个讲究三从四德的世界里,如果丈夫还在世,妻子确实不能擅自安排子女的婚事。认同了陈秀丽的徽商没有将她的消息通知大如州的封家,但陈秀丽自己不能安心,便离开扬州远上京城。到了京城之后,陈秀丽想起这个世界有个荣国府,虽说不能进去,在外边看看倒也不错。如此想着,便往宁荣街来。

      不想才走到柴市口,便被人群挡住了去路。陈秀丽向路人打听了一回,原来是有人要在这里问斩,这些人都是来看热闹的。看客中间很有愿意为美女解惑的人,他们告诉陈秀丽,这个死囚名唤薛蟠,是贾娘娘的表兄弟,素日仗着娘娘横行霸道的,如今苍天有眼皇上圣明,恶徒终究遭了报应。说话间一队兵士押着囚车远远而来,囚车里的人蓬头垢面,已经看不出本来的模样。

      看客们将囚犯、兵士、监斩官和刽子手让过去,重新将法场围得水泄不通。陈秀丽正要离去,一个布衣旧衫的老妇人远远奔来,“儿”一声“肉”一声地哭喊不休。围观的人们也有见她年老心生同情的,也有想要多看一份热闹的,一时让出一丝空隙,老妇人跌跌撞撞地挤了进去。看着这副形景,陈秀丽才想起来,原来“自己”是早该死去的人呢。她摇了摇头,眼看距离午时三刻还有一会子,只得绕路往宁荣街来。

      谁知宁国府和荣国府大门外也是人山人海,看客从东街门一直挤到西街门。陈秀丽打听了一回,原来是官兵奉旨来抄没两府的家产,并捉拿贾家上下人等下狱审讯。说话间宁荣街上车来车往,都是官军将查抄的各色家什运往官库去的。过了将近两个时辰,家产尽数抄没完毕,兵丁们押着贾家主子奴仆从大门里走了出来。这些人身上的金银饰物尽数被撸了下去,头上连根簪子也没有,披头散发地被绳子捆成几串,官兵抽着鞭子将他们赶出大门。

      众人在一旁指指点点,有人说那个穿深蓝袍子的是荣国府的二老爷,有人说那个穿大红的是衔玉而生的二爷,有人说那个高个胖子是管家单大良,有人说那个精瘦汉子是衔玉二爷的奶哥哥。贾家的女眷因为不在外面抛头露面,众人都不认得,只有一个六十多岁妇人指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妇人说那是娘娘的祖母。看客们不免问她是如何得知的,老妇人告诉众人,她曾经在贾家一位“氵”字辈族人家里帮佣,见过当时还是善大奶奶的贾母,虽然过了几十年,她不会认错。

      贾母的耳垂上有些血迹,似乎是抄家的官兵径自将坠子从耳朵上拽下来造成的。昔日享荣华受富贵的老太太满脸是泪,颤颤巍巍地往前走,仿佛随时都可能倒下。押送的官兵并不体谅她年老,只嫌她走的慢,不住地拿鞭子抽打。一干阶下囚从众人面前走过,官兵从两府大门里出来,将大门、角门尽数锁住,贴上了官府的封条,围观的人们这才散去了。看了一折“呼啦啦的大厦倾”,陈秀丽在京城里又住了几日,这才又往别处去了。

      她继续流浪江湖,并没有很用心地寻找甄士隐的踪迹,当然也没有找到。离开大如州二十年后,陈秀丽得到了甄封氏的死讯。按照这个世界的规则,她在甄封氏的坟前庐墓三年。封家人并不知道这件事情,因为甄封氏的坟墓不在大如州。她生前嫁到了甄家,那就得生是甄家人死是甄家鬼,当然要葬在甄家祖坟。封家人不愿意花这份银子,但还是不敢公然挑战这个世界的习俗,仍旧将甄封氏葬在苏州。

      甄封氏死后,封家人已经无法干涉陈秀丽的婚事了。她现在不过三十几岁年纪,结婚生子完全来得及,但是她不愿意这样做。为封氏守完丧之后,陈秀丽离开苏州,继续浪迹江湖。她一直在江湖上走了七十多年,直到年近九旬,才再次回到苏州,在甄家祖坟里为甄士隐立了一座衣冠冢,将这些年的游记整理出版。这本《甄英莲行记》在后世广泛流传,每个编修地方志的人都会到这本书中寻找与当地有关的记载。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22章 甄英莲的故事(四)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