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3、洪凌波的故事(十) ...
-
郭师师是山寨里的重要头领,很多喽啰都知道她的身世故事。不管众人如何看待郭师师,对这位逼迫他人殉国自己却苟全性命的郭千户都是鄙视不已。负责行刑的喽啰们毫不留情,才打了五十棍,就将这位郭千户打晕了三回。好容易一百杀威棒打完,两个喽啰拎着郭千户,另有几个人抬着水桶拖把之类的东西进了大厅,预备着随时将晕过去的郭千户唤醒,以便继续审问。
本来审讯这种俘虏不需要问个人简历,因为郭师师的缘故,程丽娟还是问了一回。原来郭军官并不是力战被擒之后投降的,他是看见蒙古骑兵铺天盖地而来便吓得投降了。投降后跟着蒙古兵转战两广,也立了些功勋,最近才被调回了江西。郭军官的男性部下和家丁都跟着他投降了蒙古,有些人在南征的途中死去,也有一些在别处任职,也有几个跟着他来到万洋山,参加了这次围剿。
来到南风面的郭军官旧部中有一个叫做郭成的人,原本是郭家的一个小厮,当初曾跟郭师师有过婚姻之约。因为始终没有打听到郭军官和郭成的下落,郭师师一直以为他们真的壮烈殉国了,所以她用了未婚夫的姓氏,立誓为他报仇雪恨。郭师师在被杀的官军中找了一回,当真找到了郭成的尸体。郭军官被斩首前曾经告诉她,郭成早已另娶,虽然郭成没有亲口证实这个消息,但郭师师不想继续调查了。
在尸体前沉默许久,郭师师找到程丽娟,说她准备改姓换名。她的性命是程丽娟救下的,这样的大恩大德便是再生父母,因此她请求程丽娟允许她改姓程氏。程丽娟同意了她的请求,并为她选了一个“哲”字,代替了“师师”这个风尘味十足的名字。两人就忠孝节义的问题进一步交换了看法,程哲反省了她过去的执迷。经过这件事之后她才发现,所谓的忠孝不过是居上位者用来约束下位者的手段,其实他们自己并不遵守这些原则。
程哲举了许多例子,她提到了宋国太皇太后谢道清,提到了为文天祥写生祭文的王炎午,提到了许多达官显贵,还提到了许多名人高士,甚至提到了阙里的衍圣公孔家。程哲对赫赫有名的圣贤世家没有丝毫的尊敬,她认为既然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孔孟两家后人又因为祖宗的福荫而享受高官厚禄,在国难当头的时候就该按照祖宗的教诲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才是,但他们却投奔了蒙古人继续享受公侯的俸禄,可见心里也没有什么忠孝节义。连孔子和孟子的子孙后代都不相信他们那一套,外人更没必要受他们的束缚。
程丽娟很高兴程哲能有这样的见解。她已经到了该确定继承人的年纪,没有亲生骨肉,只能从南风面的头领中选择一位。她更想选一个女人,但她悲哀地发现,在这个时空里,男尊女卑的观念不仅深入男人的心,连女人们也或多或少地信奉那些迂腐的教条。程家寨里确实有几位女头领,却没有一位能认识到三从四德的不合理,程哲的觉悟让她觉得她苦苦找寻的继承人可能出现了。不过程丽娟还得继续观察,程家寨的继承人不仅要有觉悟,还得有能力、功绩,甚至运气。
考察继承人不是一朝一夕之功,眼下程丽娟还得把主要精力用来应付即将到来的另一场战争。几个幸存的残兵败将已经将兵败万洋山的消息送回了县城,蒙古县官一面婴城固守,一面打发人向南昌求援。一队喽啰离开南风面的山寨,兜了个圈子之后穿着蒙古军装到达县城,扮作从于山赶来的援军混入县城。进入县城之后,喽啰们处死了蒙古官吏,清洗了县城里的亲蒙势力,又将查抄来的金银财帛散与贫民。
占领县城之后,只有一小队喽啰留在那那里负责治安,大队人马仍然回到了南风面。程丽娟告诉留下的喽啰们,当蒙古人的援军到来的时候,他们不必固守县城,可以立即回到万洋山。但这一小队人马在城里住了足足半年,既没有蒙古兵来征讨,也没有新任知县来这里上任。原来赣南的明教徒牵制了江西的蒙古兵主力,蒙古官府虽然取得了胜利,自身也损失惨重,南昌方面实在无兵可调了。
在江西境内各支造反队伍里,程家寨是综合实力最强的一支,但蒙古官府不这么认为。这倒也怨不得他们,怀玉山、武夷山、诸广山、于山的首领们或者自称大明王、扶明王,或者自称照世王、醒世王,连井冈山的首领也自称光明侯,唯独程丽娟的名号最没有气势——寨主。尽管在程家寨吃过两次亏,蒙古人还是将响当当的王侯们看做心腹大患,广积粮缓称王的程家寨则被当做癣疥之疾,所以派去剿灭于山明教徒的是蒙古人组成的精兵,来到万洋山的则是汉人降卒组成的二线队伍。这支降兵队伍失败之后,蒙古官府对程家寨只能暂时听之任之。
程丽娟利用这半年的宝贵时间再次扩张了实力,除了抢占根据地发动百姓之外,她还利用山寨里有限的马匹训练出了最初的一支骑兵。当江西行省的蒙古官员意识到这个寨主的实力比明教的王侯更强的时候,攻打于山的蒙古兵被调到万洋山来。此时的程家寨已经不可能靠全员撤离来诱敌深入了,程丽娟和头领们商议了一番之后,在右溪河谷向设下伏兵。骑兵将蒙古人引进埋伏圈之后,双方进行了一场激战。这场胜利让程家寨声威大振,更令人意外的是,诸广山上的一部分明教徒来投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