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远行 ...

  •   一场雨过后,天放晴了,空气清新湿润。阿玲领着女儿上街玩儿去了。女儿优优已经三岁,蹦蹦跳跳地跑在阿玲前面,阿玲在后面追着逗女儿,女儿格格直笑。村子原本没多大,女儿跑到村小卖部停下了,阿玲抱起女儿进去买了零食,便回家了。
      “玲,刚才你手机一直响,响了好几遍,我替你接了,你舅打来的。”阿玲刚进院子,婆婆便迎面说道。
      阿玲问:“说啥事了没有?”她脸上已然有了答案。
      “你工作的事,我也不懂,就说等你回来叫你打过去。”婆婆口中叫着“小优优,小乖乖”,把优优抱过去了,阿玲转身进了屋里。

      两个月前,阿玲托舅舅帮她找份工作。她婆婆家家境并不好,丈夫元平在他们认识之前已经在外地打工,如今女儿已经3岁,元平还长年在外打工,她也决定去找份工作,补贴家用。
      在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年轻母亲之中,她算得上有文化的。那年她高考失利,自尊心受到打击,没有复读。她有一个哥哥,一个弟弟,没有姐妹,按说她与母亲的关系应当更加亲密,事实并非如此。她母亲是个粗枝大叶的女人,而她却跟母亲截然相反。许多农村孩子的父母并不懂得自己的孩子,何况像她这样性格内向总将心事埋在心底的孩子。女孩子们读了几年书,到了十几岁就有媒婆主动上门说媒,早早订了婚,长到二十多岁婆家找媒婆传话提出结婚,父母征得了她们的同意,便让媒婆给婆家带话开始打点彩礼,娘家准备嫁妆。人生不如此过又该怎么过呢?
      当年她跟父母犹豫着说不再复读,母亲便开始操心她的婚事了,街坊大娘大婶也加入行列,若能给她做成媒,还能赚到媒钱。后来,元平被街坊婶婶带到家里来。母亲提前已跟她提过,她没说同意,也没拒绝,母亲就当她害羞默认了。那时她正好在一个同学家,母亲叫邻居小女孩去叫她回家,她带了女同学一起回家帮她参谋。元平跟她同一所中学毕业的,她以前在学校碰见过他几次,总是乐呵呵的。她向女同学征求意见,女同学说挺爱笑的。她对他的印象并不坏,心想接下来遇到的人未必比得上他,错过了却不能再回去了——在乡下,人们对于子女婚姻的面子格外注重,被拒绝的那家绝不会回头再谈——她点头同意了。很快,到了年底,她婆家要年底结婚,她已经21岁了,这样的年龄在乡下正是结婚的年龄。她就同意了。
      接下来的事,完全用不着想象力。她嫁到邻村做人家的媳妇,怀孕生子,勤俭持家,院子里养狗、猫、鸡、羊、猪,农忙时去地里干活。父亲小时候是吃不饱的,她小时候也刚刚温饱,记忆中还吃玉米面窝窝头,她从儿时到长大成人,生活渐渐地好了。
      而外面的世界变化实在太大了,她渐渐的不满足现在的生活。这些年,她渐渐地明白是自己懦弱的性格导致了她现在的不满,她知道这里面也有父辈的因素。父母不懂得她,年轻的她也不大懂得自己。而想改变的时候,力量却是如此微小。父辈给了他们温饱,接下来的事只能靠自己打拼了。
      舅舅是村里的赤脚医生,倒是认得几个人的。舅舅通过熟人帮她在县城里的一家大企业找到一份质检员的工作,那家企业生产面粉,在许多省份都有分厂,进了那家企业工作,好比端上了铁饭碗,轮到谁都会高兴的。
      吃饭的时候,她告诉公婆找到了工作,公婆都很高兴。他们自豪着自己的儿媳可以在城里找到工作,换作别家的媳妇却是办不到。
      婆婆说:“趁着我还不老,能带孩子,能干地里的活,你跟元平多挣点钱。”公婆三个孩子,两个大的是女儿,元平最小,如今早已各自成家,他们为子女操劳的心却一直没有停止过。
      “还没有面试呢,不知道能不能通得过。”阿玲说。
      她有着高中学历,人也不笨,面试她的人也是她舅舅也提前打过招呼的,几乎什么也没问,直接让她填了入职表的,但是,本县的厂里不缺人,她若上班须得前往江苏。人家问她愿不愿意,她以从未有过的爽快答应对方,心想先答应了再说,若是不去也没什么损失。
      回到家,她告诉婆婆得去江苏上班,婆婆愣了愣神儿,说:“你要是愿意去,就放心去,优优大了,家里也不用你操心。”
      “太远了,回趟家也不容易。”
      “你舅帮你找的,再叫他给人家说说,就在咱县里的厂子里上班吧。”婆婆说。
      “我看也是。”公公说。
      这个刚刚过了五十岁的瘦巴巴的乡下汉子,两年前的秋天突然晕倒在自家庄稼地里不省人事,送到医院救治说是得了脑血栓,从此腿脚不灵,不能下地干活,只得每天待在家里,天气好时自己拄着拐杖在院子里走走,勉强照顾自己。好在婆婆身体倒还强壮,阿玲虽说柔弱却很勤快,家里的事,地里的事,都靠着这两个女人了。
      “县里厂子不要人了,要上就必须得去江苏。”
      “让你舅舅再找找人吧。”
      舅舅托人帮她找了工作已然不易,她脸皮薄,不好意思再找舅舅将她留在本县,脸上抹不开。母亲得知顾不得许多,只管去找舅舅,叫他给厂里说说让阿玲留在县城里,舅舅又找厂里的熟人去说,人家说这批女工全部派往江苏,不能随意变动。她舅舅只得劝慰她,不如先去了江苏,在那里待个一年半载,好好表现,一有机会就把她调回县里。阿玲没得选择,只得点头同意。好在女儿已经3岁了,婆婆年纪还不算大,可以帮她带孩子。她想去,又不想去,拿不定主意,于是打电话给元平,让元平帮她决定。元平先是不同意,横竖有他在,叫她不要操心。阿玲听着只觉得心中更不是滋味,一家子人全靠着他,他肩上的担子该有多重。过年的时候,她和元平长谈未来的打算,元平说等过两年赚够了钱,他就不再去外面打工,回到县城做些买卖,把她们母女俩也接到县城里生活,女儿也可以在城里读幼儿园,再过几年条件更好一些,在县城里买了房子,他们便在城里生活,女儿也可以名正言顺地在城里读书了。可是,对于他们这样一清二白的家庭,未来的一切都要靠他们的双手去打拼。然而美好生活的实现单靠元平是不行的,女儿大了,她也得腾出手来帮一把,何况她也是有点文化的,在县城里找点事做并不是难事。
      令阿玲坚决去江苏的另一个原因,她深藏心底从未跟别人说起过。正月初四那天,她的初中同学阿华来找她玩。阿华是她初中同学中最要好的姐妹。阿华初中没毕业就去了烟台打工,而她继续读高中。那时候都不怎么打电话的,她们每月互相通信。阿玲高一第一学期家里十分窘迫,每天的吃饭钱压缩到一块五,一天到晚都是馒头和咸菜,她连给阿华写信的邮票都不舍得买。阿华知道了,赶紧写信给她,很厚的一封信,满是鼓励她的话,她把二百元叠整齐夹在信封里。阿玲收到信,看到那二百元钱,跑到操场上痛哭了一场。这是2001年的事,每每想起,阿玲总对阿华充满感激之情。
      阿华来找阿玲玩,聊着聊着就聊到去年春天阿华向阿玲借钱的事。阿华说,去年春天她大病了一场,在床上躺了两个多月,几乎把所有的积蓄都花光了,可巧别的地方发生了矿难,她老公阿军所在的矿也就停了,阿军在矿上做了那么多年也不愿意找其他工作,于是那段时间他们生活十分拮据。她打电话向阿玲借钱的那天,和老公走在路上。他俩身上只剩六块钱,家里什么吃的也没有了……
      阿玲听到这里伏身大哭。阿玲家里也一直不宽裕,去年春天老公去外面打工,公公病情一直不稳定,所以当阿华在电话里笑着说随便借多少都行,但她手里却是确实几百块钱也拿不出手了。阿华在她最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而阿华最困难的时候,她却拒绝了她。阿玲哭着请求阿华原谅她,她说她怎么也没想到阿华已经到了那种地步,如果她知道,她无论如何也会帮阿华的,而现在,她觉得一辈子都对不起阿华。两个嫁了穷男人的年轻女人抱在一起哭着,哭到最后已不是为借钱的事,而是痛哭自己的命运了。她们也是年轻可爱的女子,只因出生在贫困的农家,命运便与其他青春年华的女子不同了。

      阿玲决定了去江苏。临走之前去镇的集市上买好了女儿要穿的衣服等物品,她跟婆婆说女儿的东西都放在哪儿,说了好几遍,惟恐婆婆找不到,婆婆都有些不耐烦了。走的前一天晚上,看着睡熟中的女儿,她哭了好几回。从女儿出生,她第一次离开女儿,还是到遥远的江苏去。
      “优优,优优……”
      她觉得自己真是女人家,又不是走了再也不回了,干甚么这么跟生死离别一样?
      可是,“优优,优优”她又在心里叫。“优优,等以后咱家有钱了,咱去城里过好日子,妈妈叫你上学,上大学,你想要什么妈妈就给你什么,你想做什么妈妈就让你做什么……”如此也不知在心底说了多少遍,才迷迷糊糊地睡着。
      第二天,天一亮她便醒了,需得赶车去城里,今天出发去江苏。婆婆给她煮了鸡蛋面,她吃了,婆婆又把一大早煮好的鸡蛋,用袋子装起来放到她包里。女儿还在熟睡,她多想抱抱女儿,再亲女儿一口,可那样女儿一定醒了,她就走不成了。她替女儿盖好薄被。
      雨季来了,已经下了好几遍,天也比前些日子凉了很多,尤其是早上,她穿着半袖的T恤感到丝丝凉意;雨季一过便是深秋,冬季也很快就来了。她带了行李,告别了公婆,便朝村外走去了。等女儿醒来,女儿的奶奶会骗她说,妈妈出去给优优买好吃的了。
      在车站里买了票很快就上了车,同去江苏的还有另外两个女工,跟她年纪相仿,有说有笑,好不欢快。她安静地坐在窗口的位置,看着窗外来来往往的人流,突然不知所往何处,是何缘故。她发疯地想念女儿,狠不能立马下车回到女儿身边。她给元平打电话,才说了两句,眼泪便止不住地往下流,元平心疼地叫她下车回家,无论怎样,还有他在外支撑着。她听着心中更是不忍。她在可以改变命运的的时候,因为懦弱和优柔寡断亲手断送了自己的前程,现在无论如何也要挺住。挂了电话,汽车也慢慢地出站了。
      她上学的时候,每当周末骑车回家,总喜欢看沿途的风景。她十分迷恋,马路两旁整整齐齐的树和一片绿油油的田野,从小看到大,似乎从没厌烦过。此时窗外的风景亦是如此,却真令她伤感!她呆呆地想,不知女儿看不到她要哭成什么样,半夜醒来看不到她又哭成什么样,天慢慢地变凉变冷会不会感冒……这样想着,鼻子一酸,眼泪又流下来了。她生怕给人看见,赶紧擦了,别头继续看着窗外。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