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9、第三十九章 骗局 ...

  •   鳳舞龍樓(盜墓傳奇故事)

      第一卷 古墓丽影 第三十九章 骗局

      墓室中冻的难以忍受,我们也实在坚持不住,小狐狸草草撬下来一小半绢本,就实在撬不动了,下面的一碰就碎,我瞧的很是心疼,几千年前的文化遗产,吕不韦宁肯带进棺材陪自己,也没有象其他人那样在棺材里放上奇珍异宝,可见内容一定不一般,赶忙制止住小狐狸:“撬不动就算了,给其他人也留点!你不看看自个的背包都快满了,周王那的宝贝你还要不要啦?”

      话音未落,却听身后我们进来那道厚达两米的墓墙,轰然沉下去一截子,砖块严严实实的封死了我们进来的路,林楠顾不得发愣,赶紧冲过去跳进他那个盗洞,很快满身黑泥的爬上来,只叫的一声苦,原来正是这盗洞经几次扩挖,才引起了墓墙的下沉,里面已经被完全堵死。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林楠你就别可惜了,盗洞里那种月牙妖刀,难保只有两把,万一我们钻进去再碰上几个,可是保不准的糟心事儿!”我嘴里这么说,心里却有点遗憾,后路堵死,就不可能退回去给那两个鸳鸯盗好好安葬了,毕竟是冥冥中救了我们的前辈啊。

      收拾停当,强忍着寒冷,费劲的嚼下几块硬邦邦的巧克力,在林楠的坚持下,我们合上棺盖,挨个给吕不韦默祝了一分钟,这才继续往寒潭后面的黑暗中摸索。

      看看手表,自从十五月圆之夜子时,钻进墓道开始,已经过去了十六个小时,地面也到了下午茶的四点多钟,可能是我们经历了太多的惊心动魄,一个个都目光炯炯的毫无睡意,走不了多远,冻的结实的冰面开始有些松动,我们互相示意绑好防水袋,背好氧气瓶,顺着潭边扶住墙小心的往前走。

      也不知道冲上地面的煞气是什么形状,是不是引来了大批的人正布下天罗地网,严阵以待我们露出脑袋,来个一网打尽?我可真不想那么倒霉,到时候又得去求老爷子搭救。

      脑子里胡思乱想的跟住林楠往前走,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了寒潭的边缘,封冻的不甚结实,水面浅的仅仅淹过脚背,所幸一路安全,三个人不觉长出了一口气,蹲下来暗叫侥幸。

      林楠又开始摆弄起手表,换着方向的到处探测,使我想起下墓前林楠投放的定向钻针,凑过去问他:“是不是这里有了信号?快瞧瞧离你事前勘测的墓室还有多远?”

      林楠失望的摇摇头:“信号是有,但很微弱,并且显示的方位也似乎不对,怎么会在我们下方很深的地方呢?当时测的是大约离地面二十米深,这十几个小时,我们下来的怎么说都有三十米了,可手表显示钻针还离我们至少二十米,怎么会差距这么大?”

      我笑呵呵的说:“你这误差也太大了吧?或许钻针打进了什么动物身上,又给带往地底深处,也有可能呢?快走吧,这儿似乎也不是很安全。”

      我们相继摘下面罩,看看周围又是什么情况,小心翼翼的向前继续走去。风水的正穴,道理上讲离寒潭不会太远,过了这么久,煞气应该沿着消失的人影,已经泻去大半,可我们还没有听到内藏眢中,间歇性泉眼的水声,实在是好生奇怪!

      这个吕不韦的墓穴三面封死,留下寒潭这面没有用墓砖堵住,以祭师的聪明才智,决计不会网开一面,想必寒潭这面有不可逾越的障碍,虽然这会还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情况,但谁也说不定会不会是危机来临前的片刻安宁?

      脚下的路面已经看不出还有人工的痕迹,俱是天然形成的砾石,被水冲刷的圆润光滑,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示意他俩暂停下来:“等一下,你们觉得奇怪不?我们一直认定这下面是西周时期的天子墓,这一路下来见到的,却都是秦代的东西,瞧这工程量这么浩大,总觉得不象是一个丞相的门客可以偷偷摸摸建成的。”

      林楠有点奇怪的回答道:“那你的意思是说我们一开始判断错误?不会吧?你有什么根据?说出来我们分析下!”

      我脑子里的线索还是很乱,理不清楚,顺着思路说道:“根据史书记载,秦始皇赢政即位的次年即开始修陵园,历时三十九年,动用修陵人数最多时近于八十万,一直到秦始皇临死之际尚未竣工,二世皇帝继位,接着又修建了一年多才基本完工。这些记载应该是可信的,这样推算出来,当时的始皇帝最初开始修造陵墓时仅仅一个十三岁的孩童。”

      “这就出现一个问题,一个十三岁还没有完全掌权的孩童,是否有能力可以确定自己的陵墓选址?要知道赢政直到二十二岁才加冕亲政,这中间有将近九年的时间,万一骊山墓地中埋葬的不是秦始皇呢?”

      林楠沉吟着:“我曾为这个问题查找过很多典籍,支持秦始皇的墓地在骊山的理由主要有三条,最早提出解释的是北魏时期<水经注>的作者郦道元,他在<水经•渭水注>中说:‘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骊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美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这个说法在学界具有相当的权威性。然后就是司马迁所说‘…穿三泉,下铜而致椁…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的情况,以司马迁编修史记的严谨,应该不会捕风捉影的来这么一段记载。”

      林楠想了想接着说道:“第三个就是当时的礼制,秦始皇先祖已确认的有昭襄王、庄襄王和宣太后,是葬在临潼县以西的芷阳一带,秦始皇把陵园选在芷阳以东的骊山之阿符合晚辈居东的礼制,因为古代帝王陵墓往往按照生前居住时的尊卑、上下排列,<礼记>、<尔雅>等书记载:‘南向、北向、西方为上’,东汉<论衡>一书说的更明白:‘夫西方,长者之地,尊者之位也,尊者在西,卑幼在东……夫墓,死人所藏;田,人所饮食;宅,人所居处,三者于人,去凶宜等。’即使在芷阳的宣太后也希望其陵墓能葬在她丈夫与儿子之间,即“西望吾夫,东望吾子”,既然先祖墓葬均在临潼县以西,而作为晚辈的秦始皇只能埋在芷阳以东了,若将陵墓定在芷阳以西,显然有悖于传统礼制,这一条理由更是从礼制上把秦始皇的陵园牢牢确定在骊山脚下。”

      林楠分析的理由,逐渐在我心里有了确切的形状,我的思路随之逐渐清晰起来:“你说的三条理由单从表面上看似乎不无道理,然而仔细回味起来,首先郦道元那纯粹是猜测,秦始皇当年作为一个十三岁的孩童能否知道蓝田的美金与美玉还是个问题,即使知道美金与美玉,当年选择陵墓位置恐怕也不会按照一个徒具空名的国王个人意志来决定!”

      “再者如果真象司马迁所说的庞大工程情况,骊山工地汇聚的数十万劳累苦工,每日从事艰苦劳作的一帮乌合之众,工头章邯的一道命令,拿起武器反而打败了一路胜利的起义军?这少府令章邯也未免太神奇了吧?那帮劳工我看很可能根本就不是在修陵墓!<三辅故事>还有记载,楚霸王项羽入关后,曾以三十万人盗掘秦陵,这么大的盗掘规模,又相隔年代不远,陪葬的珍宝早应大白于天下,可直到今天,我们还可以确定秦始皇陵没有被盗,这也太不合常理。”

      我继续顺着思路讲,越来越清晰:“第三个理由说秦始皇埋在骊山是出于礼制的考虑,我们分成两层这样来想,首先,以秦始皇统一六国、扫平天下的辉煌武功,狂妄到甚至定自己为始皇帝,真干出什么有悖礼制的事,以自己为尊为大,葬在最西边的尊崇之地,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丞相吕不韦若是和赢政真有什么血缘瓜葛,安排秦国在远离咸阳的骊山修造空的陵墓,而把真正的墓穴建在咸阳以西的凤凰山,那个刚被立为秦王的赢政一向言听计从,对于仲父吕不韦的安排肯定不会反驳!就算两人毫无血缘瓜葛,以吕不韦的聪明才智,既然认定凤凰山的好风水,定会安排下什么身后计策使秦王听从摆布,同时也可以给自己的传奇一生划上完美的句号!最后出于地理位置考虑,骊山在咸阳以东,距离六国边境更近,凤凰山在周原腹地,哪个更安全,秦始皇不会不知道。”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