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4、四人行 ...
-
俗语说:“结巴爱说话。”这句话一点儿也不错,从庞统发现我们开始,这个小结巴就不停的说了足有半个时辰,直说得我们一个头有两个大,从如何发现诸葛亮偷偷摸摸的背着他一直研究神秘的东西开始,一直跟踪了几日(这小子极有耐心),到现在发现我们的大秘密,他决定将这件事告诉司马先生,司马懿和我是无所谓的,张良墓对我们来说吸引力不大,可是对诸葛亮就不同了。
“庞师兄(口改得还挺快),请留步。”诸葛亮一把拉住正欲转身离去的庞统的袖子。
“有,有何贵干,诸,诸葛师弟?”庞统转过头,紧绷着小脸严肃的道。
“请庞师兄同我们一起去探张良墓。”诸葛亮嘣儿都没打就邀请这个麻烦的家伙参加这次探险,由此可见他很是重视张良墓,而且越少人知道越好。
“嗯,还,还算诸葛师弟够,够意思,行,行了,你们准,准备去吧,到,到时候通知我,我就行了。”庞统也不客气,答应得很干脆。
看着庞统在树后消失了,司马懿一把揪住诸葛亮的衣襟,“你疯了,让那小子和我们一起去?”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如果不让他去,恐怕大伙儿都别想去了。”诸葛亮一脸歉意的道。
“好了,多一个人就多一个人,就凭庞统也闹不出什么乱子来,我们还是准备带的东西吧。”我制止了司马懿的暴行,诸葛亮感激的看着我,说实在的,我对庞统也没什么好感,这个小子不但是个倒霉蛋,而且还是个短命鬼,看他的面相,人中短,一看就是个短命的相,而且历史上也确实如此,希望他跟着不会出什么事才好,否则就凭我们四个,如果真遇到什么事,能否全身而退都不得而知了。
“绳子(要加粗、加长的)、火把(要加了松香的)、宝剑(司马懿的)、斧子(诸葛亮的)、水、干粮、毛毯,小铲子(因为拿不了大的)、迷药、金创药。”司马懿念着我所列的单子,脸色有些发白,“食物和水是必备的,小铲子有何用,我们两个有武器,你呢?用什么?而且迷药、金创药用来干什么,我们又不是杀人越货!”
“既然是墓,就要用到铲子挖土,难道用手挖吗!”我白了司马懿一眼,“我的武器,你就别管了,至于迷药、金创药,我们现在谁都不知道那里面有些什么机关、猛兽,预防万一用的,够明白的了吧,你就照着上面的去准备就行了。”
司马懿和诸葛亮用了两天的时间准备足了装备,通知了庞统,第三天的清晨,我们在后院集合,一看他们的打扮,我的气就不打一处来,司马懿身穿淡绿长袍,诸葛亮一向是白衣打扮,至于小丑男庞统则是皂色长衫,外披红色披风,搞什么,又不是时装秀,我一下子跪在地上,差点仰天长叹,我以首顿地,这可吓坏了司马懿和诸葛亮,庞统不知我在玩什么把戏,静立一旁。
“你们三个,赶紧把衣裳换了!越利索越好!”我都快气死了,果然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一帮少爷,他们还以为探墓是游山玩水呢。
按着我的吩咐,他们重新换过短衣,这回多少看着顺眼了,清点好了物品,我们四人向着后山进发。
颍川的地貌是多山地丘陵,后山说高不高,说低也不算低,树木繁茂,郁郁葱葱,间或有一两只可爱的小兔子跑出来,吓得庞统后退数步,就他这点儿胆子,比兔子胆还小,还来探墓,看来要么是好奇心占胜了恐惧,要么他根本不知道要面对恐惧,林间很静,偶尔有几只小鸟鸣叫,才打破了清晨的寂静。
按照羊皮纸上的记录,那个墓应该在山顶附近,好在这个山不大,要找也不是很难,本来按照预计我们可以在正午之前到达山顶,可是庞统这个拖油瓶一会要喝水,一会说脚疼,把司马懿气得几乎要掐死他,多亏诸葛亮在中间调停才没有酿成惨剧,拖拖拉拉中我们在午后才到达山顶,站在峰上,俯瞰山脚,书院像个小积木,湖像个小水点儿,一切都仿佛缩小了,山风徐徐吹来,阳光明媚,深吸一口气,清新的气息充塞胸臆,我将双手拢成筒状,放在嘴边, “嗨!”长声叫着,很快,山谷中回荡起我刚才的声音,真有“一揽众山小”的感觉,如果在泰山顶上,只怕会更加壮观。司马懿面带微笑,山风吹起额边碎发,拂过如玉的面颊,真是神仙中人,诸葛亮对于我的大叫充耳不闻,心思都放在羊皮纸上,庞统撇撇嘴,不屑的道:“你,你鬼叫个啥,想把别,别人都,都引来吗?”
“那你也叫呀,这里离书院这么远,除非樵夫,否则谁会来这里。”我白了庞统一眼。
“我,我为什么要,要叫,有,有失体统。这,这是没,没有身份的人才,才做的蠢,蠢事。”
“那,那,那是哪个蠢货要跟我们来的?”我笑咪咪的道。
庞统的小脸腾的红起来,不是羞的,是气的,指着我,哆嗦着,半天都说不出话来,司马懿看到要起内讧,虽然心里也很解气,但是表面上还要进行劝解,庞统气鼓鼓的道:“司,司马兄,他,他,他学我说话,是可忍,孰,孰不可忍!”司马懿给我使个眼色让我不要说话,开始好言安慰庞统。
“都给我闭嘴,吵死了,这样吵何时才能到达!”诸葛亮猛的大吼,这一声极具气势的大吼,把庞统吓得三魂七魄跑了一半,立刻乖乖闭上嘴巴,再也不敢说话了,我和司马懿交换了个眼神,看来诸葛亮这只老虎终于发威了。
吃完带的干粮,我们四人开始向目的地进发,穿林越涧,别看山不大,林中的小路可不好走,而且沿途都要做出标记,以防迷路。走了半天,眼前还是密密麻麻的树木,丝毫不见少,而且越走越有一种怪异的感觉,瞅了眼诸葛亮,他不时看看周围,不时看看手中的羊皮纸,小脸严肃之极,司马懿的眉毛也皱起来,神色不再轻松,突然庞统叫道:“你,你们看,这,这个标记!”声音中充满了恐惧。
为了以防迷路,我们沿途将布条缠绕在树枝上,以作记认,这个布条拴在一枝细小的枝杈上,在风中轻轻摆动,“这,这是我刚刚拴、拴上的,怎,怎么又转回来了?”
“难道我们遇到了‘鬼打墙’?”司马懿沉吟道。
庞统的脸刷的就白了,连嘴唇都失去了血色,身子摇摇欲坠,“鬼打墙,鬼打墙,鬼打墙。”嘴里不停的念叨着这三个字。
听到这三个字,我明白了刚才的感觉,原来我们始终在绕圈子。以前上课时曾经听老师解释过这种现象。
所谓“鬼打墙”,就是在夜晚或郊外,会在一个圈子里走不出去,这种现象首先是真实存在的,有很多人经历过,实际上是失去了方向感,也就是说,迷路了。眼睛和大脑的修正功能(让我们走直线的功能)不存在了,或者修正信号是假的,是混乱的,感觉在按照直线走,其实是按照本能走,走出来的必然是圆圈。而在固定的地带遇到这种现象,看起来很是神秘,实际上是因为这些地方的标志物,容易让人混淆,造成假象,提供了错误的信息,导致迷路,其实,古代的风水术士们在建造陵墓时,就会用这个规律,人为的布置一些地面标志物,让人很容易在此迷路,使盗墓者不能前进。看来这个树林就是为了这个陵墓而布置的,也就是说,从我们进了树林开始,我们就在设计者的算计之中了。
我将这个道理解释给他们听,当然运用了他们能听懂的语言,听完后庞统才恢复了丝血色。
“可是,‘鬼打墙’倒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现在是进了人为的迷魂阵了。”司马懿淡淡的道。
“正因为有这个阵,所以更能证明这座墓是真的!看来这就是传说中的奇门遁甲了。”诸葛亮既兴奋又神往。
“天色不早了,如果我们在太阳落山前还走不出这个林子,恐怕就糟糕了。”司马懿没有兴奋,也没有恐惧之色,而是处之泰然,淡淡的话语仿佛只是叙述一件事而已,让人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太阳渐渐西沉,阳光的颜色变得暗黄,林中静悄悄的,庞统缩缩脖子,嘴动了动,却不敢说话,如果这真的是张良布下的五行迷阵,恐怕不是那么好破的,而且夜晚是野兽出没的时间,我们只有四人,只怕危险系数会增大。
最后一缕阳光终于消失了,四周渐渐变暗,怕越走越乱,我们只好找一个稍微开阔的地方坐下,司马懿和诸葛亮找了些干树枝,我将火石拿出来,打了几下,生起火来,从包袱里拿出干粮和水,几个人沉闷的吃起来,庞统拿着干粮,迟迟不吃,惊疑不定的注视着四面的动静,诸葛亮吃了几口,又拿出羊皮纸来研究,司马懿吃饱喝足后,清理出来一块地方,拍拍正在发呆的我,示意我过去,想不到司马懿把本来杂乱不堪的草丛整理成了一块勉强睡觉的地儿,刚想表扬他几句,一抬头,这大哥半躺半卧,左臂横在草上,指指我,拍拍左臂,作个睡觉的姿势,我的大脑“嗡”的一声响,他居然想让我躺在他的手臂上,狠狠剜了他一眼,裹紧身上的毯子,决定不受诱惑,靠树休息也是一样的。
“嗷!”一声长长的嚎叫响彻夜空,扑愣愣拍打翅膀的声音响起,叫声惊起一群在林梢休息的鸟儿,“狼,狼,野狼!”沙哑的声音中充满着惊恐,本就神经脆弱的庞统此时更是如惊弓之鸟般,想站起来逃跑,奈何脚软筋酥,使不上劲儿。司马懿紧绷着脸,手指却摸向向了腰间宝剑,诸葛亮抄起了搁在一边的斧头,双手紧握,我伸手进怀,暗自握住了匕首柄,全体配合默契的悄悄挪到了火堆儿旁,四个人在火堆外围成一个圆形格局。
我的心中升起一种异样的感觉,好像在周围的树丛中有什么东西正在向我们窥探着。就在这时,树丛中响起了“沙沙,沙沙,啪嗒,啪嗒”声,似乎有什么东西正在向我们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