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何处忆往昔 ...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词《青玉案•元夕》
缠绵的丝丝细雨润湿了秋的微凉,在暮色中氤氲出迷蒙的薄纱,轻覆于江南的山野田园、小桥流水。被浸得湿湿滑滑的青石板路,因初上的华灯而在深沉黯色中泛淡出点点柔情。
如烟如雾的诗意中,传出悠悠的笛声。乐师一听定会赞叹,这必定是上等的青苦腊竹所制,笛声圆润清脆,华而不媚,沉而不黯,亮而不杂。坎坷之人闻声定会哀伤,其中蕴含无限思念离愁,浓厚至极,化不开,抹不去,使轻快笛音也竟有了洞箫呜咽方可呈现出的深情。而武林高手则必定一惊,此笛音虽不响,但却可声传十里之外而不见衰,吹笛人内功不可小觑,甚至可以说是武林中排得上数的数十人之一。
一曲终了,余音绕梁。亭中一白衣男子抚着竹笛,朗目中竟泛出无尽惜恋柔情,指尖一点一点掠过笛的每一寸,轻轻的在七个秀气的刻字上反复摩挲——玉笛谁家听落梅。
男子身材高大,只是仿佛因旅途奔波而消瘦憔悴。剑眉斜削入鬓,目若朗星,锐利如鹰却又显然夹杂着深深的无奈哀伤,虽一身白衣却掩不去逼人的刚毅,佩剑比普通的稍长两寸,缺乏修饰但显然是把削铁如泥的绝世好剑,使人不由得会想了解此人不平凡的来历。
亭外七丈有余,一青衣女子持伞而立,手中还紧握着另一把油纸伞,痴痴地望着并不清晰的男子的侧影,既不上前,也不离去。那女子虽衣着朴素简单,却依然拥有这让人无法忽略的美丽,身姿亭亭玉立,宛如凝脂的芙蓉面上,柳眉轻蹙,星眸似喜非喜,任是谁见了,都会认为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形容也绝不为过。只是双目痴望中依然透露出与年纪甚不相符的沧桑
“水袖儿,我们回客栈吧。”男子话音刚落,便飘然到了青衣女子身边,快得让人看不清动作,稳得让人以为他本来就站在唤作水袖儿的女子身边。
水袖儿递了伞给男子,便转身自己匆匆离去,嘟囔着:“公子莫感冒了,夫人若此时回来了,看到了会怪我,心里却暗自懊恼:“竟然又被公子发现我偷看他了,若是公子生气了赶我走,我又能去哪儿呢。”
男子看着水袖儿的背影,不由微微叹气,颇有些后悔,当初怎么就因水袖儿与翎儿相似而留下了她呢。自己又无法给她任何回应,倒不如当初扔给她一千两银子后再狠心一些,直接托朋友把她送得远远的,既解了她被青楼老鸨抓回去的危机,也保了她后半辈子衣食无忧,也省得又多了这么一段孽缘。
可当时,又怎么舍得赶她走。见过很多与翎儿相似的人,但这般相向的却从未有过。虽然长相不同,但那双眼睛确是与翎儿一般无二,那份熟悉的灵动猛然触动他心中最软弱的部分,甚至让他差点没忍住冲上去抱住水袖儿的冲动。而且那身形,虽然瘦弱很多,但他还是错认成了翎儿,差点从树上直接摔了下来,甚至在救了水袖儿以后,还暗中支会了当地知府,抄了这家逼良为娼的黑青楼。
翎儿,你到底在哪儿呢,中秋又要到了,两年前中秋成亲的热闹场面还历历在目,而没想到时隔一月,你我就不知相隔何处,甚至,你是生是死,我都无从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