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5、第一百零五章 ...
-
次日清晨,哪吒迷迷糊糊睁眼,只觉额角突突直跳,头痛难当,忍不住呻吟一声,皱紧眉头。
一只温热的手掌覆上他的前额,杨戬的声音随之响起:“醒了?喝些汤,会舒服些。”
杨戬坐在榻边,手捧一碗热气腾腾的醒酒汤,正笑吟吟看着他。
哪吒揉着额角坐起,接过汤碗,仰头咕咚咕咚一气灌下。辛辣感直冲肺腑,熨帖了翻腾的五脏,混沌的脑子也清明几分。
他长舒一口气,抬眼迎上杨戬的目光,但见对方唇角含笑,眼底似乎藏着一丝……促狭?忆起昨夜自己醉酒失态,怒冲冲质问“心上人”的情形,顿时窘得满脸通红,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他猛地将空碗塞回杨戬手里,一把扯过被子,严严实实蒙住头脸。
杨戬瞧着眼前这团“粽子”,眼底笑意几乎要溢出来。他清了清嗓子道:“大军在潼关修整。姜师叔体恤,特允我等两日休沐。你是打算继续闷着,还是随我出去透透气?”
“粽子”纹丝不动。
“那……”杨戬等了片刻,故意叹息一声,作势起身,“我先走了?”
话音刚落,被子“哗啦”一下掀开,哪吒一个鲤鱼打挺坐起,抓起外袍就往身上套:“……去哪?”他板着脸,借以掩饰方才的失态。
杨戬替他理了理微乱的鬓发,笑道:“风陵渡。”
风陵渡乃东进咽喉,亦是航运枢纽。左岸塬崖苍茫,右岸群山沉郁,河水裹挟着泥沙自拐角处咆哮涌来,奔腾时浊浪排空,雷霆万钧;和缓处沙洲如链,水鸟翔集,于雄浑中透出几许柔情。
渡口石阶自山脚探入河中,石缝间绿苔丛生。几个壮汉正坐在码头小憩,他们赤裸着上身,肤色黝黑,肩头、手掌布满勒痕老茧,显是日复一日牵挽船只所致。
杨戬一到渡口,并未如哪吒所想那般寻个茶肆歇脚,而是径直走向那些船工,温和地攀谈起来。所问不外水情深浅、暗礁险滩方位、四季水流变化。众人见他气度不凡又平易近人,也都热心地指点。杨戬听得专注,时不时在皮纸上飞速记录。
哪吒抱臂看了半晌,待杨戬停笔起身,这才小声嘀咕:“说好了出来闲逛,原来是陪你干活……”
杨戬走到他身边,故意板着脸道:“往日我督粮回来,哪次不是赶赴前线,替你挡下刀兵箭矢?如今换你陪我一次,便这般不愿?”
哪吒被他看得浑身不自在,哼了一声,反呛道:“我这不是来了么?你还想怎样?”
杨戬知他孩子气又犯了,便笑着解释:“疏通潼关至三门峡河道,摸清暗礁险滩,是为确保后方粮道畅通。这是我卸任督粮官、转任左翼先锋前,必须交接之事。我探水道,土行孙探旱路,郑伦将军营建码头,招募船工。这一日闲暇,你就当陪我了。”
哪吒撇撇嘴,虽觉有些扫兴,却也知此事关乎东征大计,马虎不得,便点点头,不再吭声。
沿途又走访几户船工,不觉日上中天,二人都有些困乏,便寻了处阴凉僻静之所,坐下小憩。哪吒解开水囊递到杨戬唇边,杨戬极自然地握住他的手,仰头喝了一口,却未松开,目光始终盯着舆图,写写画画。
哪吒见他神情专注,也不好抽回手,便倾身挨近,几乎贴着他的肩头。
看到舆图上密密麻麻的标注,哪吒暗暗感慨。他原以为督粮不过是押车赶路的枯燥小事,还曾腹诽姜师叔让杨戬去做督粮官是大材小用,此刻才恍然惊觉,这看似简单的差事,竟需如此周密的筹划,其中艰辛,不亚于前线冲阵,更别提打点沿途部落方国了。
大哥沉稳却欠圆滑,二哥机敏却少细心,雷震子耿直却不通人情,而自己,更是一言不合便动手。玉虚弟子中,能将这份繁琐却性命攸关的差事办得如此稳妥的,除了土行孙,恐怕只有眼前之人了。
想通此一关节,心中那点不快顿时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钦佩与心疼。
正胡思乱想间,冷不防杨戬扭头,险些与他鼻尖相碰。哪吒吓了一跳,慌忙抽手,二人四目相对,会心一笑。
杨戬在渡口租下一艘渔船,船夫是个满脸风霜的老汉,人称张伯,身边还跟着三个精壮汉子,都是常年在黄河上讨生活的船工,李二撑篙,王三看水,赵四掌舵,四人配合多年,默契十足。他们见杨戬哪吒虽年少却气宇轩昂,心知非凡俗之辈,兼之酬劳丰厚,愈发欢喜。从乌篷下抽出几套半旧的蓑衣斗笠,张伯乐呵呵招呼道:“两位后生,峡谷里浪大,带上这个,免得湿了衣裳着凉。”
杨戬道了声谢,接过其中一套。那蓑衣用棕皮编成,沉甸甸带着潮气。他抖开披上,棕毛摩挲外袍,发出沙沙轻响。
哪吒正研究另一套蓑衣系带,一抬头,恰好瞧见杨戬这副装扮。平日里银甲灿然、丰神俊朗的杨将军,此刻裹在笨重蓑衣里,斗笠低垂,活脱脱像个刚上岸的渔夫。
哪吒一个没忍住,指着杨戬哈哈大笑:“杨大哥,你这这副打扮,倒像个渔翁!再贴上胡子,拿根钓竿便齐活了!”
杨戬也不恼火,抬手将斗笠稍稍掀起一些,露出那双深邃含笑的眸子。他走到哪吒面前,不由分说将另一件蓑衣展开,披在他肩上。棕毛刺得颈窝发痒,哪吒下意识想躲,却被杨戬按住。
“别动。” 杨戬替他系紧蓑衣两侧草绳,又将斗笠稳稳扣在他头上。斗笠很大,遮去哪吒大半张脸。
杨戬退后一步,细细打量片刻,满意的点点头:“渔翁配渔婆,正好一对儿。”
“谁、谁是渔婆?”哪吒的笑声戛然而止,脸颊“腾”地红了,幸而有斗笠遮掩,没叫旁人瞧见。
小船如飞梭般滑入峡谷,夹岸层峦叠嶂,蔽日遮天,水声在峭壁间撞出闷雷回响。浪头拍打船舷,溅起朵朵白沫。哪吒虽在河边长大,却从未见过如此雄奇气象,顿感新鲜刺激,摘下斗笠坐在船头,任凭水雾扑在脸上,润湿鬓发。
张伯笑着吆喝:“后生们坐稳喽!三门峡‘鬼门关’段最险,过了‘朝我行’,才算出了峡!”
哪吒奇道:“张伯,三门是哪三门?‘朝我行’又是什么?”
张伯立在船头,手搭凉棚望向前方:“三门么,便是神、鬼、人三门。相传当年禹王治水,挥巨斧破山陵,使河水三分,包山而过,形似三门,故称‘三门峡’。神、鬼二门最是凶险,唯有……”话未说完,忽然沉声一喝,“弟兄们,整备好!要过‘鬼门关’了!”
李二将长篙插入水中,王三盯着河面漩涡,赵四握紧舵柄,齐声应喝:“好嘞——”
张伯率先起调,苍劲雄浑的号子在峡谷中炸开:“黄河水哟——浪滔天——”余下三人跟着接腔:
“撑硬篙哟——踏浪尖——”
“三门险哟——鬼门关——”
“心要齐哟——手不软——”
号子声随着行船节奏忽快忽慢,众人动作也随之起起落落,拔篙转舵间,船身灵巧避开迎面扑来的巨浪,驶入三门峡谷。
两岸峭壁如削,直插云天,河水裂成三股,裹挟着泥沙咆哮奔涌,浪头猛烈拍打船板,令人睁不开眼。
“左打舵!顺浪势!”张伯声如洪钟,号子陡然加快,“浪拍崖哟——心莫慌——”
“篙插稳哟——舵别晃——”
三人手臂青筋暴起,同时发力,稳稳控住小船。船身借着水势微微一侧,如离弦之箭贴着“人门”崖壁疾掠而过。
众人刚松口气,一座小山般的黑色礁石赫然撞入眼帘。哪吒暗叫不好,急要祭混天绫拦船,却被杨戬按住手腕:“别急,看他们如何应对。”
哪吒攥紧混天绫,一颗心提到嗓子眼里。
张伯盯着礁石,忽然变了调子,声浪更高:“砥柱石哟——迎面来——”
“朝我行哟——不闪躲——”三人默契十足,非但不转舵,反而调转长篙插入水底,借水势将船身往礁石推去。
“嘿呦——使劲!稳住——回舵!”
刹那间,礁石旁的水流陡然回旋,一道无形之力托住船底,张伯猛地喊出收尾号子:“黄河骨哟——护行船——”
话音刚落,木船似被猛地一掀,竟擦着礁石边缘 “唰” 地转向,滑入另一侧平缓水道。
船身仍在剧烈摇晃,哪吒惊魂未定地回头,只见那拦路礁石已被远远甩在身后,原本逼仄的峡谷豁然开朗。号子声渐渐收缓,带着几分劫后余生的欢快:“过险滩哟——心放宽——黄河水哟——送平安——”
唱罢,汉子们抹了把脸,哈哈大笑。
不知何时,云絮铺满天际,衬得天空愈发高远。
“好险!” 哪吒抚着胸口,啧啧称奇,“这石头竟会‘推船’?”
张伯蹲在船头,咧嘴笑道:“后生有所不知,这礁石叫‘砥柱石’,是禹王留下的镇河神石。你朝它冲,它的回水便把船引向安全道;你若躲它,反倒会被乱流卷进暗礁堆。老一辈人都叫它‘朝我行’,说它是黄河的骨,撑着河道不塌,护着行船不翻。”
赵四接话道:“咱们这号子,也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喊着号子,兄弟们齐心,再险的滩也能闯过去!”
“朝我行……” 杨戬望着远去的砥柱,若有所思。
小船驶出峡谷,河面渐宽,波光粼粼。张伯和兄弟们又唱起舒缓的黄河号子,歌声在水面上悠悠荡开。哪吒趴在船边,见水底河床渐清,忽然拽了拽杨戬的衣袖:“杨大哥,待天下太平,我们再来此地,我要自己撑船,也去冲一冲那‘朝我行’!”
杨戬垂眸,见少年眼底映着波光,熠熠生辉,不禁莞尔:“好。”
小船缓缓靠岸。二人辞别张伯和几位船工,杨戬将最后几处险滩标在舆图上,小心卷起收好。他看看天色,对仍望着河面出神的哪吒道:“走,去孟津。”
“孟津?”哪吒眼睛一亮,“去集市?”
“嗯,”杨戬点头,“去备些礼物,顺道拜访两位‘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