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柳永落魄昌国赋诗词 ...

  •   柳永(约987至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县人。宁仁宗景佑元年(1043)考取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他一生忧郁不得志,能诗工词,尤以词著称于世。他不满朝迁的黑暗腐败,用诗词来反映中下层市民生活和自己身世穷愁之感。

      1049年,柳永被贬到定海晓峰盐场当了个小小的盐官。

      晓峰盐场在昌国县城西十一华里处(今盐仓乡)滩涂。潮涨进入海涂浦道,退去后,经太阳一晒,潮湿的海涂泥土上会出现一片片白花,烧盐人便把这种海涂泥刮来,放在同样用海涂泥垒成的二三尺高的方台上,再在上央浇海水,这样,带有盐花的涂泥经海水溶解,又会滴出水来,这水就比海水咸多了,叫作卤。烧盐人把卤把到巨罐里去煮,水煮干了,罐底就会有一层雪白的晶体盐。早在西汉,汉武帝就看到了盐铁之利,强收盐铁归国家垄断经营“管盐”。在产盐区设立盐官,备置煮盐,产品由国家收购出卖。西汉的盐官由中央的大农统属,遍及二十八都国。以后,盐就一直由国家控制,盐税作为国家财政的一项重要收入。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朝廷在晓峰置盐场,那时柳永才几岁,谁想到几十年后,他竟会到这个每天浪潮不息的地方来当这最蹩脚的小官。

      柳永到昌国后,词情冷落,兴意黯然,所写的诗词甚少。然而他仅存于此的一首诗《煮海歌》,却对晓峰盐场苦难的盐工抒发了深刻的同情。晓峰盐场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山上树高林密,内中有猛兽毒蛇栖息;但为了煮盐,盐民还得冒着风险上山打柴,打回来的柴烧地灶煮盐。柳永在任时,虽无风雨生患,盐情极好,但盐民苦于诸多牛毛赋税,加上交租还贷,往往是入不敷出,又兼米价猛涨,辛勤之极,所得无几,难以果腹。柳永对此感概万分,他的视线模糊了,诗兴奔涌,他用心吟出了他一生中最有生命力的诗作《煮海歌》:煮海之民何所营,妇无蚕织夫无耕。衣食之源大寥落,牢盆煮就汝输征。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岛屿。风干日暴咸味聚,始灌潮波溜成卤。卤浓咸淡末得间,采樵深入无穷山。豹踪虎迹不敢避,朝阳出去夕阳还。船载肩擎未遑歇,投入巨灶炎炎热。晨烧暮烁堆积高,才得波涛变成雪。自从潴卤至飞霜,无非借货充候粮。秤入官中得微值,一缗往往十缗偿。周而复始无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驱妻逐子课工程,虽作人形俱菜色。煮海之发何苦辛,安得母富子不贫。本朝一物不失所,愿广皇仁到海滨。甲兵洗净征输辍,君有余财罢盐铁。太平相业尔惟盐,化作夏商周节时,一首《煮海歌》如泣似诉,催人泪下,且又含义深沉,耐人寻味,成为千古绝唱。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