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章 ...

  •   西山有一个镇子,叫白莲镇,据说这里曾经很繁华,很多商户,很多人做瓷器,如果你走在白莲镇里面,认真看每一栋建筑,总能看到一些曾经富贵的影子,如今,这里只是很普通的小城镇而已。
      这天,白莲镇来了一个货郎,镇上的小孩子最喜欢听货郎讲故事,于是好多孩子都围着他。
      那货郎拿着拨浪鼓,对着好多小朋友,自己就好像是说书先生一样,神气活现的说:“各位客官,你们可知,这白莲镇本来不叫白莲镇啊?”
      小孩们都摇头,一个小姑娘说:“我知道,我娘说这里原来叫青……青……”
      “没错,这里啊,原来叫做青瓷镇。”货郎接过小姑娘的话,接着说:“青瓷镇盛产青瓷,不过为什么后来又叫白莲镇了呢?这啊,还有一个故事,两百多年前,这里曾经开出一朵巨大的白莲花……”

      “娘,时间不多了,不如就让小海……”李良跪在厅堂之上,恳求母亲。
      “不行!”李穆氏斩钉截铁的说:“小海没有丝毫灵力,这样会害了他!”
      “我知道这样对不起三弟,可是如果李家真的再没有接班人,就真的来不及了!”
      “还有办法,一定还有办法。昨天夜里师父托梦给我,说让我向西南方向走,就能找到解决办法。”
      “娘!西南方向何其大!”
      “我知道,不过为了李家,为了整个青瓷镇,我一定要去一趟。”
      “娘……”
      “不要说了,我已经决定了,生意你来打理好了。其他的,等我回来再说。”

      西山青瓷镇,以出产青瓷为主,全镇人的生计都是依靠着西山的四个大商户来支撑,青瓷镇的烧瓷工艺已经发展到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土窑,自己烧制瓷器。不过因为用普通的火难以达到烧瓷的温度,所以每一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烧火秘籍,而这个镇子因为烧火这一项技能,不仅瓷器烧制工艺突飞猛进,就连其他跟火有关的技能都发展迅速。
      四大商户以环城的梦河边的李家为首,李家不仅有独门的秘籍可以让烧制的瓷器有不同于其他小作坊的光泽质地,而且还将烧瓷技法传授给替李家干活的人,有些人得了技法自立门户之后,也并不与李家抢生意,这些人将烧好的瓷器平价卖给李家,也就是说,从雇佣关系变成了合作关系。李家的人对这些自立门户的人并不打压,而是支持的态度,以身作则让大家形成良性循环。所以李家在青瓷镇的地位可以说是一等一的高。
      但是李家还有不为人知的一面,瓷器生意只是李家的表面生意。李家人有一种通灵的力量,在李家祖先李珏初到青瓷镇的时候,他只是个道士,后来受到了感情的波折,还了俗,机缘巧合下,结识了三圣山的玉陀山圣尊者,从此以后世世代代均有斩妖除魔的灵力,瓷器生意只是李家真实身份的一种掩护罢了。
      李家的真实身份,是镇守青瓷镇下封印着的妖蛇。据说,巨蛇是太古时期的妖兽,后来被镇压在青瓷镇下面。如果从空中俯瞰青瓷镇,就是一个五芒星的形状。所以李家世世代代为了这一个使命,每代的长子都要去三圣山学习,学成之后回到青瓷镇,镇守妖兽。
      但是到了李穆氏的三个儿子这一代,李家突然遭到了什么诅咒似的,先是李穆氏的大儿子四岁的时候遭受了风邪夭折,第二个儿子没有灵力,所以没办法学法,因为愧对祖先,所以发誓终生不娶。三儿子虽然是个学法的人才,却为情所困,自己的儿子还未出世便与人私奔离家至今没有下落,李穆氏自知对不住身怀六甲的三儿媳妇,所以待她特别好,可是,丈夫的背叛对任何女子来说,都是一种屈辱,这个女子也不例外。在她生下李家第十三代长孙李东海后,因为心病抑郁成疾,不久便去世了。因此,万一封印在青瓷村下面的妖蛇苏醒了的话,除了李穆氏能够抵挡一阵之外,整个镇子,几乎都要成为妖蛇的腹中餐。
      李穆氏是玉陀山尊者的高徒,十七岁嫁到李家,三十不到夫君就去世了,李穆氏就成了当家。虽然李穆氏也是有灵力的人,可对抗妖蛇,却无能为力,因为只有李家的人才能镇压住妖蛇,这就是宿命。李穆氏作为一个女人,她的头脑很清晰,家族的瓷器生意打理的也井井有条。但是却没想到儿子们都这样,李穆氏不相信李家就这样毁在自己手里,所以千方百计的寻找能够摆脱这种情况的方法。
      李穆氏要遵照梦中师父的指引,要去西南方向寻找解决之法。这一离开少则几日,多则几年也未必,所以临行之前,一定要看看心爱的孙儿李东海。
      “奶奶!”七岁的李家独孙东海看到奶奶一下子就扑了过去,撅起小嘴说:“奶奶!小海好久没见你了,你都不想小海的吗?小海都想奶奶了。”
      李东海没见过父母,印象中只有奶奶和二叔对他最好,因为没有父母常常遭到其他小孩子的耻笑,所以李穆氏请了先生在家里念私塾。李东海年纪不大,可是嘴很甜,经常哄得李穆氏合不拢嘴,这也难怪李穆氏如此疼爱这个没有灵力的孙子。
      “来,小海,让奶奶抱抱!哎呦,小海长大了,奶奶抱不动了,怎么办?”李穆氏把小孩抱到腿上搂在怀里。
      “奶奶你别担心,等小海长到比二叔高,就让小海抱着奶奶到处走!”
      “呵呵,好,奶奶等你长大。对了,小海,奶奶要离开家一阵子,小海一个人在家帮奶奶看家好不好啊?”
      “小海要跟奶奶一起去!”
      “不行,小海跟着奶奶走,谁替奶奶看着二叔啊?如果他打坏奶奶的瓷器,怎么办?”
      “那好吧,可是奶奶什么时候回来啊?”东海搂着奶奶的脖子撒娇。
      “就几天而已,所以小海要乖乖的哦。”

      第二天一早,李穆氏带着一个丫鬟一个家丁还有一个车夫就动身了。她心里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这么做,也许是孤注一掷。到了第四天,一行人走了大概几个村子,都没有什么收获。可是李穆氏心里明白,她要找的方法,一定就在前面。
      一直到了第五天的时候,他们途经一个小村庄,这个村子人并不是很多,李穆氏虽然是行李简单,但是能坐得了马车,也算是很有钱了。李穆氏本想是找个地方歇歇脚吃顿便饭,却只有村长家能够招待他们。李穆氏便让丫鬟留了十几两银子给村长,自己却没吃什么。走出村长家低矮的小茅草房,她看到在院子里有一个正在砍柴的瘦弱的小男孩。
      “村长,那孩子……”李穆氏指着那孩子问村长。
      “哦,回大奶奶,那是崔铁匠的儿子,铁匠老婆生完他就死了,铁匠自己前两年也死了。我看着孩子可怜,就让他在我家做点零活,给他口饭吃。”
      “他几岁了?”
      “马上七岁了。”
      “七岁的孩子能砍柴?”李穆氏突然想到了孙子东海。
      “大奶奶您不知道,这孩子邪得很,上次老牛头家的牛死了,这孩子在之前指着牛说你别去村头的河。结果老牛头带着牛去河边饮,牛一脚踩空就滚到河里,压塌了河床卡在里面淹死了。还有一次,这孩子跟我说张奶奶要出事,结果第三天就没了……”
      李穆氏走过去,抓着那孩子的肩膀让他抬头,李穆氏看到那孩子的脸,心里咯噔一下,手止不住的发抖。
      “难,难道……”李穆氏在心里算了算这孩子的命盘,擎羊坐命,天钺坐身,天贵坐事,煞命福心,这是天师命,父母尽丧但是宅心仁厚,而且听村长的话,这孩子好象有通灵的力量,难道师父的梦托就是要自己找到这个孩子不成?
      小孩被李穆氏看的浑身不自在,手里的斧头都掉落在地,他无助的看着村长。村长也不知道这位富贵的大奶奶是怎么了,就慌忙的跑过去,对大奶奶一边作揖一边说:“大奶奶您宅心仁厚,别难为这可怜的娃娃了……”
      “不,我要收养这孩子。”李穆氏打断村长的话。
      “收、收养?大奶奶,这孩子能去您府上当杂役就是几世修来的福分……”村长以为大奶奶说错话了。
      “不是当杂役,是收养。”李穆氏蹲下身,对着小孩说:“孩子,你父母都不在了,就跟奶奶回家吧?奶奶供你念书,然后替奶奶打理生意,你说好不好?”
      小孩不知道面前这位衣着华丽慈眉善目的老奶奶说的是什么意思,不过只有村里有钱人家的孩子才能念书,他偷偷在学堂外面听过,看到先生捧着书摇头晃脑的念书煞是羡慕,村长家里能供自己吃口饭就不错了,念书简直就是奢望。不过一听说这位奶奶能让自己念书,他什么都没想,猛点头。
      “大奶奶…… 您……”村长看娃娃猛点头,就不明白这有钱人是怎么了,怎么就看上这瘦不拉叽的小娃娃了。
      “村长,这娃娃可有名字?”
      “回大奶奶,我就知道娃娃的爹姓崔,其它的什么都不知道。”
      “那好,我知道了。翠儿,给村长一百两,就当作是报答村长这么多年对这孩子的养育之恩了。”
      小丫鬟心里嘀咕,这小孩有什么好,大奶奶就这么就给买了,但是嘴上什么都没说,痛快拿了银子给村长。
      村长一辈子没见过这么多银子,两手捧着袋子,不知道怎么办的好,等他回过神,李穆氏一众人都已经离开一阵子了。
      坐在返程的车上,李穆氏看着对面的小孩,心里也拿不准,到底师父是不是让自己找这个孩子,但是她心里明白,这孩子绝对是修炼镇妖之法的材料,唉,不管怎么样,孤注一掷吧。

      李穆氏离家不足半月,李东海已经茶饭不思,一心想着奶奶早点回来,李家次子李良也被这侄子问的心烦意乱。
      “二叔,奶奶什么时候回来啊!”东海坐在李良对面,一把把算盘珠子拨乱。
      “哎!臭小子!你找揍!”李良因为三弟的关系,对侄子疼爱有加,就算嘴上这么说,真的下手也不忍心,只轻轻的拍开东海的手。
      “二叔才找揍!说了明天奶奶就回来,这都好几个明天了,现在还不回来!二叔骗人!”
      “今天回来!下午就能回来!”李良没办法,只好换了说辞。
      李东海怀疑的看着二叔,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翻了翻,说:“那我最后相信二叔一次!”
      “小海呀,二叔肩膀疼。”
      “二叔!你都这么高了,还撒娇。”东海跑到后面,拿了个矮凳放在李良后面,然后踩在上面握着小拳头给李良捶背。
      “小海呀,你有没有想过爹娘啊?”李良突然想起小时候跟三弟在一起的时候。
      “不想。我有奶奶跟二叔就够了。”
      李良听了,眼眶有些湿润。这时,一个小丫鬟跑进来,对李良说:“二老爷,少爷,大奶奶回来了。”
      “奶奶回来啦!”东海听了丫鬟的话,嗖的一下跳下矮凳,往外奔去。
      “你慢点!”李良紧紧跟在后面。
      李东海欢快的跑向大门口,却在离奶奶不远处猛然停住了脚步,因为他看到奶奶的左手拉着一个跟自己差不多大的孩子,穿的很破烂,长的也黑不拉叽的,奶奶很亲切的跟那个孩子说着什么。
      “小海,过来呀。”李穆氏朝着东海招手。
      东海不动,眼睛一直盯着那个奶奶牵着的小孩子。李穆氏没办法,只好拉着那个孩子走到东海面前。
      “娘,您平安吧?”李良站在东海后面,他也注意到了
      “嗯。良儿,过两天准备一下,我要过继这个孩子。”
      “过继?”李良不懂,如果娘收了这孩子做儿子,岂不是自己要跟这个孩子平辈?
      “对,做你的养子,他姓崔,所以只是养子,我们不能改他的姓氏。”李穆氏在路上算过,这孩子的姓氏跟命格是有牵连的,所以不能改。
      “知道了。我去准备。”李良点点头。
      “小海呀,这孩子比你晚出生几个月,虽然同岁,但是以后就是你的弟弟了,你要照顾他,知道吗?”李穆氏摸摸东海的头。
      李东海一听这话,奶奶无缘无故多了个孙子,对眼前这小孩更是讨厌至极,不知怎么,伸手猛地推了他一把,力量大的自己都退后几步,那孩子被推出去坐在地上。
      “小海!你这是干什么!”李穆氏没想到一向善良的孙子怎么做出这样的事。
      “我不要弟弟!”李东海说完转身就跑了。
      李穆氏蹲下身去扶那孩子,推了李良一把:“快去追!”
      李东海跑的飞快,李良根本追不上,找了好一阵子,终于在梦河边看到一个小小的背影。他刚要走过去,被拉住,回头一看,原来是他娘。
      “娘……”
      “嗯,我就知道他会来这里,你回去吧,顺便翻翻族谱,看看给那孩子起个什么好名字,那孩子命苦,爹娘早就死了,在村长家里做工,小小年纪就能挑能担能砍柴,一双手都是血泡,连名字都没有。”
      “我知道了。那让他跟小海一样喊我二叔吧。”
      李穆氏想了想,也没跟儿子商量平白无故塞个孩子给他确实不妥,于是点点头。交代完这些事,李穆氏慢慢走到河边,跟东海远远的有一段距离的坐下,跟他一样看着河水缓缓的流淌。
      李东海哭的很忘我,眼泪鼻涕混在一起,看着河里的鱼游来游去。冷静下来才感觉头晕,他转身看到奶奶也坐在河边,不知什么时候来的,本来想走,看到奶奶坐在那里不说话,只是盯着河面,想了想,就坐了回去。
      “小海,奶奶今天很不开心。”李穆氏开了口,她也不去看东海,继续说:“在奶奶心里,小海是最懂事的,最贴心的。奶奶今天领回来的孩子,命很苦,他跟你一样没有爹娘,但是却没有疼他的奶奶和二叔,做一些根本不是他这个年纪做的事,只为了能填饱肚子活下去。奶奶知道小海不懂为什么要做这些事,因为小海没挨过饿,没受过冻,所以你不懂,奶奶不怪你……”
      “奶奶……”
      “小海,善良不是喜欢小猫小狗就叫善良,而是要真心真意对待每一个人,奶奶爱你这么久,为什么不把你的爱分给他一点呢?”李穆氏看着东海,她知道东海不是个不懂事理的孩子,只不过他害怕新来的孩子分走了自己的疼爱而已。小孩子护食是很平常的事情。
      “奶奶,那小海在你心里还是第一位吗?”东海抽抽搭搭的问。
      “当然,小海永远都是第一位。”
      “奶奶——”东海跌跌撞撞的扑进奶奶怀里。
      李穆氏搂着东海,有那么一瞬,她想起二十多年前,送老三去玉陀山学法的时候,那时候老三才十岁,也是这么在自己怀里哭个不停,可没办法,最终还是把他送走了。没想到自己的一个决定,就这么毁了整个李家。
      东海哭累了,就窝在奶奶怀里睡着了。李穆氏只好背着孙子往家走。推开大门,刚好看到儿子李良站在门口。
      “娘,我正要去接你呢。”
      “睡着了,小点声。那孩子呢?”李穆氏把东海交给李良。
      李良抱着东海进了屋,告诉丫鬟别吵醒少爷,然后就出来对母亲说:“也睡了,我跟他说了东海不是故意的,他也没放心上,也不太说话,估计是认生。”
      “嗯,慢慢就好了,小孩子都很好相处的。对了,名字想好了吗?”
      “嗯,想好了,您看看这个怎么样?”李良递给她一张纸,纸上工工整整的写了三个字。
      “崔始源?你是想……”李穆氏抬头看着儿子。
      “对,我是想他不要忘了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家乡。”
      “嗯,也好,让孩子不要忘本,希望他将来真的能为李家解除困境才好。”
      “娘,您累了,早点休息吧。”
      “儿子啊,娘对不起你们哥仨,别怪娘。”李穆氏放下纸,对李良说。
      “娘,您说哪去了。儿子都明白。大哥和三弟也会明白的。”
      李良伺候李穆氏睡下了,自己也退了出去。
      三天后,择良辰,李家举行了盛大的过继仪式。崔始源正式进入李家做养子,小孩子三跪九叩拜过了天地祖先,就正式的成为了李家人。一切行装打点都跟东海一样,称呼是二少爷,东海是大少爷。虽然东海也参加了仪式,但是他仍然不喜欢这个不知哪来的小子。仪式结束后便是李家招待乡亲们的酒席,整个宴席李东海寸步不离奶奶身边,奶奶也时不时的给东海夹菜,东海很是得意,他看着崔始源乖乖的坐在奶奶另一边,也总是盯着自己看,他觉得是奶奶给自己夹菜他很羡慕,所以小脸洋溢着得意的笑容。
      酒席过后,便是一切照常。每天早晨,都有先生给东海教书,东海拎着书本到了书房,猛然间愣住了,因为他发现桌子对面先生的左面就是那个姓崔的小子,就开口对先生说:“先生!为什么要教他?”
      “嗯?他?哪个他?”先生听到了大奶奶的叮嘱,知道东海这小子会对这个问题刁难自己,他有所准备。
      “就是他。”东海指着始源说。
      “哦,你说二少爷啊。李大奶奶吩咐过了,这是你弟弟,当然要坐在一起教书了。”先生装作不在意的说。
      “哼!”东海一听见奶奶就想起那天在河边的话,只好做罢,撅着小嘴坐在凳子上等着先生讲课。
      先生看着东海的表情,煞是可笑,于是就对东海说:“大少爷,你复习先前学过的《大学》,今天,我主要是教二少爷。”
      “先生!《大学》我都会背了,不如教下一本吧。”
      “贪多嚼不烂,大少爷就重新复习一遍吧。”说完不再理他,搬了凳子坐在始源旁边,翻开《蒙求》,从第一个字开始教他。
      东海见先生不再理自己,就开始瞪着书本发呆。无意间抬头,发现始源正盯着自己看。东海使劲瞪了他一眼,然后看看日头,转过来对先生说:“先生,该下学了。”
      先生抬头看看外面,果然到时间了,就回到中间自己的桌案后,对两人说:“大少爷,你要继续复习你的《大学》,二少爷,一定要记住第一页的内容,明天我要考试。”
      “是。”始源跟先生作揖。
      东海草草的鞠了躬就跑出去了。他背着手低着头,沿着梦河河岸,一边走一边嘀咕:“为什么要让他来跟我抢!抢了奶奶,抢了二叔,抢了先生!真讨厌!哼!最好消失!”
      “哟!这不是没爹没娘的小野孩吗?你出来干嘛?”一个长的高壮的小胖子挡住东海。
      “你走开,我没工夫跟你扯。”东海最讨厌他,总是以大欺小。
      “小野种!你敢对本大爷不敬!”小胖子上前抓着东海的衣领往后一推。
      昨天夜里刚刚下了雨,河边的草很滑,河水也长了不少。东海没站稳,脚底一滑整个人翻了下去,滚入河中,两只手扑腾着,救命都喊不出来。那个小胖子慌了,站在那里不知道怎么办的好。后面几个小孩当中,甚至有吓哭的。始源本来想跟着东海,问问他为什么不喜欢自己,却看到那个小胖子把东海推入河中,看东海的动作,应该是不会游泳的。眼看东海就要没顶了,他想也没想就跑了过去。
      “快去叫大人来!快去啊!”始源看那小胖子吓得没了反应,打了他一耳光。自己脱了鞋跳入河中。
      河水很急,也很深,而且很浑浊,始源在河里根本看不见东海,只能凭借感觉去摸,摸了几次都都只抓了满手的水草。浮上来换气再潜下去,突然一只手抓住自己的胳膊,把自己往下扯,始源吓了一跳,呛了口水,马上就镇定下来,向下潜了一段,本来是想抓住东海的肩膀,可是东海挣扎不停,自己也没那么大的力气抓住他,只好再往下潜,到了东海下面用力的给他顶上去。
      这时小胖子的跟班已经找了几个大人,大人们一听是李家少爷掉进河里了,各个都放下手里的活,连忙跑到河边。几个大个的看到东海正在河里挣扎这,想都没想立刻跳了下去。李穆氏也听到了东海掉进河里的消息,连忙赶了河边。此时东海已经被救上来了。
      “小海!你没事吧,吓死奶奶了!”
      东海拨开奶奶抱着自己的手,指着河面,喘着气说:“崔……崔……”
      “大奶奶,小胖说有个孩子跳进去救大少爷了。”一个家丁跑过来禀报。
      “始源!是始源!”李穆氏终于明白东海的意思。
      李良一听是他,连忙跳入河中。他水性非常好,但是找了将近一刻钟才找到始源。大人们七手八脚的把始源接过来,控了水,但是始源就是不呼吸。东海一边发抖一边看着紧闭双眼的始源,头脑一片空白。
      “始源啊,听奶奶的话,睁开眼睛啊!”李穆氏忍不住哭了出来,她不会找错,始源就是能解救李家的人,而不是为了救东海这么简单而已。
      这时,一个老人拨开人群,走到始源身边掰开他的嘴,手指伸进去,始源开始呕了起来,吐出一些泥巴混着草,然后吐出了不少水,然后在李穆氏怀里晕了过去。
      晚些时候,大夫看过了始源对李穆氏说,他就是休息两天就行,没大碍的。东海也没事,当晚就能下地走动了。那个小胖子的爹娘领着小胖子来赔罪,他们知道是自己的儿子把大少爷推进河里,差点吓死。李穆氏知道这是小孩子胡闹的意外,当然不会怪罪他们。打发了他们就连忙去看始源。
      东海偷偷躲在始源房门外,看着奶奶不停地给始源掖被子,心里也没有那么讨厌了。因为他知道崔始源为了救自己差点就死了。东海才七岁,他对死的理解就是再也看不到了,就好像以前家里养的大黄狗,或者自己的爹娘一样。死了就是没有了。
      “想什么呢?进去看看吧?”李良拍拍东海。
      “我不进去……”
      “你怎么还讨厌始源啊?他为了救你差点丢了性命。”
      “不是……”
      “那是因为什么?”
      “二叔,是不是你也会死,奶奶也会,我也会,大家都会死?”
      “……是,谁都会死,所以人活着的时候,就要珍惜身边的每个人,这样才不会有遗憾。”李良知道东海有些接受始源了,所以才担心始源。
      “二叔,那我是不是应该跟崔始源说声对不起?”
      “那倒不用,只要你以后对他好一点就行了。你们现在是两兄弟,应该相亲相爱才对,不应该讨厌他。”
      东海点点头。
      第二天,丫鬟把早饭端到东海房间,东海问她:“红姐姐,崔始源醒了没?”
      “大少爷,二少爷他还没醒。”
      “哦。”
      吃过早饭就去上课,先生知道昨天发生的事,就没让东海看书,而是给他讲故事,讲了一些兄弟之间并肩作战的故事。东海听得入神,心里渐渐不那么讨厌始源了。
      下了课,东海回到房间,看到桌子上一盘点心,是他最爱吃的豆沙馅儿茯苓饼,洗过手拿起一个就要吃,突然想到二叔昨天讲的故事,要自己对那个崔始源好一点。于是他看看那盘子茯苓饼,想了想,那出一条手绢,把整盘的点心倒在上面包好抱在怀里朝外面跑去。
      他到了始源的卧室,刚好碰见一个丫鬟,就问她:“姐姐,崔始源醒了没?”
      “大少爷,二少爷他醒了。”
      一听说这个,他立刻跑到始源房间门外,推开门就进去了,屋里有一股淡淡药汤味,刚走到外厅,就看到始源穿着睡衣走出来,看到东海楞了一下,然后站在那里不说话。东海也有点不好意思,抱着一包茯苓饼不知道说什么。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第一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