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三)凄凄路途,辗转烽烟(2) ...

  •   过了些时日,路上遇到的军队越来越多,远处天空中飞机的盘旋声也越来越密集。有时甚至会掠过许兰秋们所在的上空边缘,这个时候她便会和大多数一样迅速闪开躲到安全的隐蔽角落。一个多月来的磨砺,类似的求生技能她早已经驾轻就熟了。
      这个时候也是大家相互集合各通消息的时候,就像冬天乡间在屋顶或空旷干燥处晒农物一样,各自将自家有的都抖落出来。
      这期间许兰秋听了许多关于抗日英雄可歌可泣的故事。
      日本的出云舰似乎很是重要,许兰秋刚到苏州的时候就听大家都在谈论空战的细节,也看到过飞机在上空盘旋的情景。后来就很少看到了,据说是咱们的飞机有限,炸一架就少一架了,但是初期发挥了很大作用,飞行员也很勇敢。据说一个叫梁鸿云的飞行员在飞机上中了两弹,临死前还坚持将飞机安全降落在虹口机场。轰炸日本指挥部的时候一架我们的飞机被日本高炮击中,飞行员拖着浓烟的机身俯冲到出云舰。有个中国飞行员落到了敌人地盘,还用手枪打死几个日本兵后自杀。连上海滩的暗杀大王王亚樵都参加到抗日了,还派部下去炸了日本的引以为豪的出云舰。后来听说作战总部就在苏州,张治中冯玉祥这些将领都曾来此,许兰秋心中生出激动也倍感安全。她虽不通政治,但这两个人的名字却是如雷贯耳,光是从姐夫和大伯的谈话中就听到过无数次。
      不过也有沮丧和遗憾的,比如中国空军轰炸出云舰的时候,有台飞机上的飞行员受了伤,飞机失灵,炸弹落到了中国人群中炸死了好些自己的人。
      但总的说我们的军队很勇敢,小日本很难打,但目前为止上海还在咱们手里。大家无不为中国军人的血性肃穆,此时有人冷静的指出其实咱们已经有些抵挡不住了,上海终究是要沦陷的,便被大家斥责一番。其实大家心里明白,上海终究是保不住的,要是能打败日本,之前的东北北平也不会接二连三的丢,哪怕这次投入了空前的军队也是难保的。想到将来要去的上海即将成为侵略者的地盘,许兰秋心中的感觉难以描述。
      也是从这时候起,许兰秋渐渐对日本人所作为有了具体的认识。整村的房子被烧尽,人被杀光。
      一个个惨无人道的事例,许兰秋听得惊心动魄,和许多人一起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说到惨烈处,许兰秋每每听不下去都会跑到外面漫无目的的乱走一通,企图释放心中难以言表,从不曾有过的压抑和痛楚。但是外面既没有明媚的景致欣赏亦没有欢快的去处排遣。
      弥漫在苏州小桥流水间的,除了浓烟还是浓烟,除了战争还是战争,除了悲凉还是悲凉!
      就连一直被苏州人甘之如饴的鳗鱼,此时也成了弃物,无人理睬。因为大家都知道,黄浦江到处飘浮的尸体早已成了鳗鱼争夺的食物,谁能吃得下这些吞噬过自己同胞血肉的生灵。所以不到万不得已宁愿饿着肚子,也不愿想到它们。
      许兰秋呆呆的注视着拱桥之下时有跳动的鳗鱼,却听远处有人喊道:“唉,又是咱们的军队。”
      许兰秋生出希望,迫不及待的奔过去看,果然又是大批的军队经过,沿途有很多百姓出来鼓掌欢送或递上罐头香烟饼干的,什么都有。许兰秋想大哥和姐夫也该是他们中的一员吧。正看得出神却听一个老太太亲切的喊道:“兰秋姑娘,哝稀饭的。”吴侬软语,说得是苏州话。这是前几天收留她的一个独居妇人。老太太见许兰秋身形单薄孤身一人起了怜悯之心,就让许兰秋同自己住在一起,许兰秋也帮着老太太做些家务。
      许兰秋跑到屋中端起一碗粥靠在断垣的外墙边吃了起来,一个多月的逃难生活已经将她锻炼得可以随地而卧就地而餐了,也不顾什么大家闺秀小家碧玉的形象了。
      眼见大家都在送东西给军队,许兰秋也很想送点什么给这些可爱的人,可是她自身难保又不好向本也不宽裕的老太太张口。不想老太太似乎看出许兰秋的心思,从屋中拿出风干的腊肉递给许兰秋,向远处走过的军队努了努嘴。许兰秋随即明了,欢喜的放下碗拿起腊肉奔到路边的军队边缘,随便塞到一个人手中,穿军装的人没有犹豫拒绝,抬头冲许兰秋微微一笑,许兰秋也报以灿然笑容。转身的时候许兰秋忽然觉得刚才的士兵很像一个人,吃饭的时候想起却是像姐夫。

      转眼许兰秋来苏州已经两个多月了,天渐渐变凉,不知道是硝烟弥漫太多还是阴雨不断,天空总是阴沉沉灰蒙蒙一片,让人倍感压抑。白天黑夜都能听到若隐若现的呻吟声,附近的的渔民经常能捞起远从黄埔江苏州河沉溺过来的残骸,昭示着上海战争的惨烈。
      这边不同广州,九月十月的夜晚已经很是寒冷,加上连日阴雨不断,许兰秋不敢去想前线战争的情景。从各方的消息知道咱们的军队真的很勇敢,打得也很惨烈,基本是一条一条街一栋一栋楼房的反复争夺,死了很多人,已经十几万的样子。日本人眼见打不赢就开始在楼房中纵火,许多无辜市民流离失所。
      每天都有淞沪一带逃过来赶往其他省份的难民,便会在停留的时段讲些最新的战况。初始来讲的还是眉飞色舞的样子,后面来的人却是一个比一个讲的简略了。大家心里明白,仗越来越紧张也越来越惨烈了,咱们这边死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有个罗店来的人流着泪对大家讲当时死守罗店时候的惨烈,说到最后叹息不语,泪却难止。
      许兰秋早已经是泪流满面,抬头所见者无不饮泣动容。旁边的老太太在许兰秋耳边低语:“我儿子也在上海打仗。”许兰秋一惊,不禁对这位同住多日的老太太生出敬意,想着该说几句宽慰的话却不知如何开口。老太太却看得很开的样子:“没事,这个时代,男人都是该打仗的,国家要是别人的,憋屈在家里又能做甚?没事。”
      许兰秋想到了在外的姐夫大哥二姐三姐,不知道他们当中是否也有在上海战场的,这样想着她便也自我安慰似的也觉得自己是抗日士兵的亲友了。
      人在愧疚或不安的时候,总是能想到一些自我安慰的理由以达到弥补心中缺憾的目的。
      却听进来不久刚落座的一个中年人说道:“你们知道八百壮士的故事吗?在一家工厂,八百人打的小日本奈何不得,一起唱中国不会亡,上海很多人听到歌声都驻足默哀,据说还有个像她这么大的一个姑娘,是记者的,趁着夜黑游到厂里送了一面旗子给那八百壮士。”
      大家顺着他的手指看向许兰秋,悲壮肃静,热烈感动!好像许兰秋就是他所说的那个冒死为八百壮士送国旗的人。许兰秋心中生出激动其中更夹有愧疚,同样的年纪,一个是懵懂无知,躲在逃难人群中苟延残喘;一个却是激情飞扬,勇敢的参加到抗战的轰烈当中。相形之下,自己当真卑微渺小的可以。

      转眼许兰秋驻留苏州已近三个月,综合各方传来的信息,上海沦陷似乎已成定局,只是时间问题。咱们这边死了好几十万人,已经有撤退的意思了。大家都是一阵默然,几个见多识广的还在说咱们江浙一带的防线很牢固,比万里长城还要长,就算撤下来也是能坚守很久的,所以军队即使撤出上海,仗恐怕也一时半会还不会停。
      这个人的话许兰秋印象很深刻,所以后来当上海沦陷后并没有像他所说的那样持续作战,她便对他所说的话表示了很大的怀疑。直到很多年后许兰秋通过姐夫才得知,这个人当时的话其实并不失实,只是他所说的防线并没有派上用场而已。
      后来连苏州也经常受到日本飞机的轰炸,河水中的鱼儿被炸死无数,翻着肚皮飘浮到水面,从苏州路过的军队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悄悄转变了方向。许兰秋知道上海就要沦陷了,日本人很快就要跨过苏州了。这段时间听多了日本人灭绝人寰的烧杀抢掠,许兰秋又惊又怕,幸好老太太不知道通过什么门路找到了从宁波通往上海的商船,说可以带许兰秋去到上海。
      三个多月的煎熬就是为了等事态平息之后找机会去得上海,谁知真到这天却高兴不起来。
      或许如果上海不是失守,这种怅然所失会减少很多吧。当然只是或许,上海已经失守了。
      从上海撤退的军队像潮水一样涌向南面各地,一路死伤的几乎比战时还要多。这般混乱不堪慌不择路的溃逃,几乎击碎了许兰秋先前对其钦佩无比的幻想。
      想到就要到上海了,许兰秋紧张的心情中竟有几分期待。搭上船的那一刻才突然想起她竟然连老太太的名姓还一直不知。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8章 (三)凄凄路途,辗转烽烟(2)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