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重生文一直是我的一大萌点。个人平时一直把重心偏于男主,而重生文不用说,其看点与重点都在女主重生前后的变化。重生文有两个含义,一顾名思义为死而复生。其二为把握自己的青春,珍惜自己的身体。文中的女主重生前往往由于少不经事,做了耽误自己一生的事情,而后直至死亡之前,那番悔意都在内心深处喧嚣不止。重生之后正视自己,也终于明白,迷路之时,方向的选择是多么的重要。所以对我而言,重生文不仅仅是个故事,而是具有深刻的意义,就像是一根准绳。
本文最初吸引我的是‘妓’,听起来很重口味,但是放在了重生文里,便意义不同。它一定意味着女主并非三观不正,她会在重生后将其抹杀,所以才会有‘仁’。这便是重生的意义。
令我意外的是作者并没有给我们看她在重新来过的十年里是如何通过努力怎样转型的,而是叙述了车祸之后回到了十年前,一笔带过那十年的一些改变,然后镜头便又回到了十年后的车祸当天。她已为人母,背叛了莫峰。很明显命运没有打算让他们就此无干。不过这次,等待苏筝的不是死亡,而是她用心经营的人生。
文中的女主苏筝重生前在十七岁那一年,为了让孤儿院的孩子们免受流离失所之苦,将自己最为珍贵的贞洁卖给了莫峰。显然故事并不会就此结束,他们相爱了。十八九岁不经世事的她,尽管是有着骨气与尊严,面对这一些,终究是茫然无措。似是豪门必不可少的桥段,莫峰的妈妈站出来用钱打发女主离开,这时,苏筝刚刚生了一对龙凤胎。不同的是,苏筝接受了。她不能放弃重症在床的孤儿院长,也不能让无亲无故没有依靠的孩子们露宿街头。而她的亲生骨肉没有她,依然可以生活的衣食无忧,光鲜亮丽。她选择了离开。其实,不管她选择哪一种,她都将活在无尽的自我谴责之中。放弃了无依无靠的孩子们,她会被道德谴责。放弃了自己的孩子,她将永远失去做妈妈的资格。车祸的那一天孩子们已经十岁了,那是她看了她孩子的第一眼。也是最后一眼。
重生后的苏筝显然早已不是那个年少无知的自己。她对爱情已经没有了渴望,她唯一想做的就是可以名正言顺的站在孩子面前,叫一声妈。所以,她重生后的10年里,不再甘愿平凡,碌碌无为。默默开始着她的计划……
莫峰无疑是憎爱路线的。毕竟拿着钱离开了他和孩子的事,的确是她做的。她没有选择,他的恨又是理所应当。彼此折磨却又无可奈何。也许在爱情里即便是两人都遍体鳞伤,也没有谁对谁错。其实他们都没有想过为什么会这样,归根究底是因为他们都不相信彼此。莫峰没有相信她爱他,而是选择相信了表面的事实。苏筝也没有相信他真的爱她,所以相隔20年的两次决定,她都选择了‘背叛’。而后两个人都想明白了,却因为曾经的互不信任,不再觉得彼此还有相爱的资格。
除了女主的转型外,一个最大的看点就是她的孩子。作者对这对龙凤胎的着墨很多,显然这并不是男女之间的爱情纠结了一整篇的言情小说,它还包括着浓浓的亲情。这对龙凤胎的性格除了多了一些稚气外,几乎与苏筝和莫峰无二异。姐姐嫣然只比弟弟大了二十分钟,弟弟却比姐姐仿佛成熟了十岁。嫣然从开始的排斥苏筝,到默许苏筝的存在,再到与苏筝吃爸爸的醋,直到爱上了自己的妈妈,一个天真直率的女孩儿,看起来是那样无忧无虑,小小的心里却默默的承受着一切。一切都表现在脸上,付之于行动。而弟弟竞离则是一个类似于面瘫的孩子,内在的心思很多却不形于色。很有智慧也很沉稳。从对苏筝的鄙夷,到对苏筝的无视,再到默默观察,然后猜测她的身份,最后承认她的存在。似是理所当然,又似是万般不易。
本文的基调是忧伤又沉稳的。苏筝已然经历了沧桑,走过了生死,文中的语气自然不会轻松俏皮,而是悲伤的主调中透着隐隐的希望以及对过去的无奈。作者的文笔不错,通篇下来觉得很顺畅。
重生文还有一大特点,便是回忆与现实穿插交错。如果不能很好的运用,那文章会显得空洞,乏味的很,没有重生原本该有的味道。或者太过于悲伤,而这样只会导致视觉和思想上的疲劳,从而觉得根本就是平淡无味。作者在这一方面表现的很好,回忆与现实张弛有度,很有充实感。
有一个不足之处要提一下,文章进行到下半段的时候情节有很大的转变,尽管作者在前面已经打了预防针说男主是从政的,但之后的发展有百分之20都是令我看的一头雾水。后来我想通了也许作者对于紧急情况,突发事件这一方面的处理有些稚嫩,转换的有一些生硬。从而导致我前面深信不疑的以为那就是一篇交织了爱情与亲情,小带一些职场的文。然而并不是这样的。后期很突兀的出现了盗取机密,携枪处境,野外生存等等之类的情节。虽说这两种迥然不同的风格,都是我喜欢的类型。如果分开来看,两个部分倒都是不错的文。还好作者及时刹车,并没有开到泥坑里,小迷茫之后一切还是原来的样子,还是可以接受。
最后的结局毋庸置疑,经历了许多,两个人也许应该学会了信任,而孩子们,也不再只拥有残缺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