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第一回10 ...


  •   赵成位在正卿,是如今晋国中军统帅,接替范氏担任执政一职已近十二年,在晋国权势熏天、炙手可热。只是年纪大了,精力不济,不能时常视事。魏曼多欲讨好赵成,便上表替他请求“宣召入朝,入殿不拜”的恩礼。哪知被定公压了下来,只许不必舞蹈。魏曼多重申尊敬耆老重臣之意,再上表请求允许赵成二子随侍、肩舆入朝。又被定公驳回,改成拄杖上朝。赵成对定公有拥立之功,向来以长辈自居,这下按捺不住,亲自上表请求致仕,二子不必荫封官爵。威胁之下,再加上定公终始有些惧怕这位执政,不得已在拄杖上朝之后又附了一条:拜赵成二子为中大夫,听其开府署事、自立属官。其实,“开府署事”在当时也算不得什么天大的恩宠。因为卿大夫并非孤身一人上任,而是率领整个家族为国君视事,可说人人都有自己的私属。如赵成身为中军将,中军士卒便有一大半是赵氏子弟。当时惯例如此。若一定要问中军是晋国的军队,还是赵氏私部,那么回答只能是:赵成为中军统帅时,它既是晋国军队,也是赵氏私部;一旦卸任,它便是赵氏私属。

      定公既已做出退让,赵成也不便再三相强,只得复职。这样一来,正好让二子独立行事,以观察他们的行事为人。定公所说“赵成二子”,指的是赵成嫡子赵靳和侄子赵鞅。赵鞅父母去世后,便过继给赵成。在名义和立法上,他是赵成的儿子。若有一日赵成故去,他是要服斩衰三年之丧的。

      赵成任用两个少年开府署事,既是为了替自己分担,也是为了历练二人。初时将族中事务交给赵鞅,而将国中政务、宾客应和之事交给赵靳。谁知赵靳是个不学无术的,宴席间宾客引《诗》唱和,他全不知出处,更不必奢谈言下之意、弦外之音了。久而久之,宾客们都乐意与赵鞅对答。赵靳小赵鞅三岁,未脱孩子心性,也乐得将这些琐事交给堂兄,自己跑开去玩耍。如今族中事务多是家相尹铎打理,而执政、中军之事反落到了赵鞅肩上。邮无政便是赵鞅“开府署事”之后招揽的家臣。国中有事,臣僚们往往先报告赵鞅,再由赵鞅决定是否上报叔父、君侯。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