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一直有人指责大顾对小顾的教育方式错误极端,我觉得大多言之在理。但我也一直想为大顾辩护几句。这次,就借大家讨论顾显和顾宣驭人能力的高下之分,为大顾说几句话吧。若是辞不达意或有所离题就请大家看在我爱护狼王的一片拳拳之心上体谅包容吧!
    要我说这个驭人能力还真没法比较,顾宣和顾显,性情大不相同,他们的驭人方式肯定是不一样的。可若说顾宣的能力就一定比不上大哥,则未必。试举顾老四叶元成曾经评价过顾宣的几句话说明:“你十六岁时便上了战场,手上欠下无数条人命,十八岁时便将一颗心锻得刀枪不入,二十岁时便让西路军视你如神明。”能让整个西路军对之视若神明的人,又怎能说他的自身能力不足?
    不错,现在顾宣在为人处世的圆熟和全面上肯定没法和顾显比。但我们要看到,顾显修炼到那份上,年龄经历就占了很大的优势。而他的成长轨迹,多半是遵循了顾氏未来家主的常规成长模式的。从文中可以看出,顾氏是一个绵延百年子弟众多的大家族,从顾显一辈看,不说姊妹,光兄弟就有五人之多。虽然,顾氏子弟因战事人祸,意外夭折死亡的人不在少数。但可以肯定的是,像目前这样,男丁只剩下三个(明面上只有两个年轻男人)撑着这样一个大家族的情况在顾家发展史上是比较少见的。俺可以这样说,顾家的家主,大多数应该都是在父亲健在,有叔爷长辈扶持引导的情况下长到成年的。待到当了纪阳侯,身经百战,但身边也应该多是有叔侄兄弟拱卫相助的,他们英年早逝的机率应该远低于顾氏的其他子弟。到了该交棒时,下一任家主多半也是已经成年并历练成熟了。
    而顾宣这位纪阳侯,情况相当特殊。份不出自长房,名为袭爵代管。他十八岁阵前袭爵,走的是速成的模式。若说他一夜之间成长为战神,倒还不令人奇怪,毕竟他有那样的先天优势和基础。可他要在短期内进化成一名老练出色的政客,则是为难他了。可是形势不由人,尽管他当时力挽狂澜得胜还朝,可还是因年轻历浅而被皇家轻视,皇帝差点选择趁顾氏最势单力孤时下手铲除之。那样残酷的现实,迫得顾宣不得不留在京城,保护嫂子和侄儿,并与一帮豺狼虎豹周旋到底。大概也是从那时起,他痛下决心找寻彻底解决顾氏和西路军出路问题的方法。可以说他的政客之路是自己摸索出来的,其中不乏血泪艰辛。他孤身处于虎狼环伺之地,既要不时关注西疆安危、过问军情人事,又要和一帮政敌角力过招,还要兼顾小顾的教育问题,实在是相当不容易。
    说到小顾的教育问题。相信大家都已经看到,小顾天性仁善,原则性强,不善变通。他那样的特性,要在短期内成为一名具有杀伐决断的顾家家主是有难度的。这不是大顾一个人的偏见,有发言权的重量级人士顾老四、顾九都是这样看的,其实就是顾夫人,何尝不是这么认为的呢,不然她也不会默许顾宣采用非常方式去磨砺云臻。
    我想顾宣只要还有第二条路可选,他怎么也不会选择后来那样的方式却伤害小顾。可是他有选择么?顾显的意外早逝,在顾家未来家主小顾的教育问题上,明显出现了断层。这个断层就是少了饱经风雨历练的长者言传身教那一环。不说大顾一个未成家的年轻男子能否教育好一个只比他小八岁的男孩子,就算能。先天条件也不足。顾家的子弟按例到了十来岁就会被送去军营历练成长。再仁善柔弱的人,在血雨腥风的战场上,在死人堆里摸爬滚打几转能活出来,怎么也会变得铁血刚强。可是很明显,形势不允许有小顾那样的机会。顾宣虽然把小顾的骑射和家传功夫都教得很好,但小顾能有实战和历练的机会也只在狩猎场上。但就是在狩猎场上,小顾的表现也一再令大顾失望。要知道有仁爱之心本身没错,可是在战场上,一念之仁就会导致整个战局的翻覆。
    我不否认大顾在接手小顾的教育后,有方向性的过失。但他本意是为了小顾好。在他意识到小顾的一系列问题和预感到时不我待的危机后,一直在采取补救措施,试图扭转和改变小顾的性情和思维方式,可是相继宣告失败。矛盾最突出的一次,是春狩时,小顾经历了陷阱,见识了人心险恶,但还是不改他为人处事的原则和初衷。顾小叔让他旁听军中议事,这本是他难得的受教机会,学习一个合格的领导人怎么应对复杂不利的局面。可小顾却一根筋地就做人要随时保持光明磊落的原则问题跟叔叔争辩起来。导致叔侄对话交流失败。最后,因小顾的教育问题而搞得有点焦虑崩溃的顾叔差点还险被伏击所害。综上所述,不管大顾对小顾的教育方法是否有问题,他是尽了自己的心力的。最后,因孺子难教,被迫选择另觅他途和采取非常手段。
    其实通过楼大多角度的侧面描写,我很佩服顾显其人。我觉得他的手札笔记对顾家后世子弟来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有非常良好的教育引导作用。其地位等同于传家宝。其华就是通过阅览他的笔记手札,领悟了很多做人用人的道理。可是奇怪的是,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什么顾夫人没让自己的儿子一早阅读呢?就算当时十岁的云臻年纪尚幼,但他那时多少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了。可以有选择性的让他慢慢吸收领会呀!绝对有助于成长环境相对封闭的小顾增广见闻,早慧成长。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顾夫人是顾及了小叔顾宣的感受。她和丈夫一样,真心把顾宣当自己的长子看待,所以她觉得那些笔记手札按序应该先交给顾宣阅看。但她了解顾宣的心结之所在,所以她等待着适宜的时机把那些手册转交给顾宣。由于顾夫人对顾宣视若已出的深厚感情,她不会越过顾宣去把那些手册先交给自己的儿子阅读。她的善意和苦心,令人心敬。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却导致了自己的儿子失去一个有利自身成长的好机会。唉!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