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世间最最无情的就是莫可奈何。
艾伦最后是心死,对安得蒙的爱情心死、对国家不信任的心死、对母亲叛国离去的心死、对自己身陷囹圄的心死……而种种都是莫可奈何。
艾伦知道安得蒙是爱他的,可是那个站在苹果树下随风而笑的爱人,却不能为了爱而背叛自己的信仰也不能放弃自己的权势,这些都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艾伦并不能因为这些而恨安得蒙,甚至他都不能因此而不爱安得蒙。即使最后的时候艾伦朝着安得蒙开了枪,但那只是一个因为没有希望的囚禁而变得歇斯底里的人的疯狂,不是不爱。没有办法不去恨安得蒙,那么心中的怨恨又能向谁发泄呢?这种无奈的压抑其实比LSD更加摧残艾伦的意志。
其实看到结局,最最让人心痛的不是主角的爱情的幻灭,而是战争结束后国家的离弃和危机来临时国家的背叛。拉斐尔,那个用自己所有的才华在六处闯出一片天地的数学奇才,那个默默地、孤独的、却坚持不懈的独自一人研发“迷”的解码器的青年,在战争结束后,没有人为他自豪、没有知道他的战场,甚至没有人和他一起庆祝战争的胜利——因为他是个懦夫,一个不敢上战场的懦夫。可是,又是谁让他成了这样的一个“胆怯”的人呢?国家明明有能力让她的英雄拥有更平和的、更安详的未来,但是国家却为了种种原因放弃了这种权利。
即使到最后,艾伦失忆了,他仍然不能理解母亲为什么要为柏林工作。甚至即使是失忆前,艾伦也只能靠着自己对母亲的爱和信任,甚至是埃德加的“如果你都不信任她,还有谁会信任她”这样一句话来求的安慰。或许,最后,当真相摆在艾伦的眼前,直至艾伦自己也赴了母亲“被国家舍弃”的后尘,却还是只能对母亲报以无奈的原谅——在火灾前,你忠诚于自己的祖国。
话说回来,艾伦之所以最后沦落到这样的地步,文中有一段话说的很对,都是因为艾伦自己一次次的选择错误——安得蒙劝告过他“不要来追我”,他没有听从;安得蒙告诫过他“情报机构很黑暗”,他没有放在心上;埃德加提醒过他“同、性、恋是犯法的”,他只当是玩笑;安得蒙建议过“回到乡下去”,他却为了显示自己的爱情固执的留在了六处;每一次都是艾伦自己的选择,甚至每次他向错误的不幸深渊转折的时候都有爱人或是朋友的劝慰,但是他每一次都固执己见的没有听取。结果可以说是咎由自取吧……人人都能怪时局,人人都能怨战争,可是艾伦的不幸只能怪自己。
艾伦太天真了、艾伦太年轻了,至少他不应该在那个年轻而天真的时候遇到安得蒙。就像是失忆后的艾伦,他看上去很幸福,可是这个灵魂还是真正的艾伦么?谁知道呢?但是这个和爱人幸福的生活在73号公寓的艾伦一定不是全部的艾伦,艾伦灵魂的一部分已经随着LSD消失在灰塔中了,和笔记中的那个“我将重生,但却不幸福”的艾伦一起湮灭在时光的洪流中了。
大人说这其实是HE,可是我却只看到了BE。
不是说艾伦现在的生活不好,可是总有缺失。这种无异于水月镜花的幸福,一定不是艾伦真正想要的,艾伦是个单纯的、天真的大男孩,除了数学什么都不会。他会为了安得蒙的一句“我也爱你”而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他会为了母亲在遥远记忆中的一个娴雅的背影而自豪,他甚至会为了林顿的处理而哀恸。这样的艾伦,想要的一定不是这种童话似的假象,他想要真正的、无畏的、全身心投入的爱情,他想要纯粹的、纤尘不染的亲情,他想要没有利益纷争、没有背弃的友情,他甚至想要一份可靠的、没有顾忌的信任。可是这些都不是他的爱人、亲人、友人和国家能给他的。
可是对这样的残缺的爱情、亲情、友情,艾伦都莫可奈何,都已经是这样的了,又能怎么办呢。
有时候甚至会想,要是艾伦就在那个瞭望塔里默默的死去,是不是才是一种更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