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狗血,也可以當作老套、俗套的一種,某種意義上很受歡迎~~以下是奇摩解釋:
一般的說法:是指劇情發展到冷滯、無趣、無法吸引觀眾時,導演或編劇開始製造衝突、編寫令觀眾驚訝的劇情,以搶回觀眾的注意,例如男女主角正常交往,已經無新鮮感了,就會突然發生男主角搞劈腿,女主角鬧自殺、第三者盛氣凌人、親友團大呼小叫....等等。
另一種說法:其實就是『灑狗血』的真正由來,古早人家鬧鬼,請道士捉妖,如果妖狐法力高強,雙方鬥法到最後,道士或法師只好拿出最後絕招『灑狗血』,而且要黑狗的血,往往狗血一灑,妖怪就敗逃了!在電視圈裡提到這招,也是代表導演與編劇面臨劇情發展死胡同,沒輒了,只好使出這一招來提高收視率.....。
網路上流傳的有關『北京舞台演員綽號叫「狗血」....』的來由,其實是錯的!那是大陸朋友們侃大山亂侃出來的! 灑狗血可是咱們台灣最早開發出連續劇後,所產生的『本土術語』唷....!
註:侃大山是大陸口語,就是『吹牛』啦!也可以說是『掰』出來的。
「灑狗血」到底怎麼來的?
從前北京有一個很有名的舞台演員,他演技很好,但有一個怪癖,不但喜歡吃狗肉,還喜歡喝狗血。所以劇團的人給他取了個綽號叫「狗血」。有一次他在台上演胡適寫的劇本,劇名叫什麼我忘了。那個劇本很無聊,再加上那天天氣熱空氣悶,劇院又沒冷氣,演員在台上演得汗流夾背,坐在椅子上的觀眾卻全都呼呼睡著了。眼看戲快演不下去了,那位綽號狗血的演員突然靈機一動,脫稿演出。他台詞講到一半時,突然轉向觀眾,對觀眾吼出三個字:「暴風雨!」當時的情況只有用慢動作和電腦合成可以傳神的描述。他用盡喝狗血的力量,吼出(慢動作示範)「暴風雨」三個字,隨著臉頰的晃動和雙唇的左右擺動,他嘴裡的口水跟著噴灑出去,那力量之大無遠弗屆,在場的觀眾全都被聲音震醒,連坐在最後一排的觀眾也被口水濺到。奇蹟發生了。因為「暴風雨」之後,沒有觀眾敢睡,也沒有觀眾想睡,他們希望能再接受「暴風雨」的洗禮。本來那齣戲票房不到五成,「暴風雨」之後天天全場爆滿,連演五十幾場。每個買票的觀眾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嚐嚐狗血「暴風雨」的威力,他也沒讓觀眾失望,心情一到就來個「暴風雨」,最高記錄一場八十七次,觀眾可樂歪了。其他演員也跟著效仿,連一句簡單的台詞像「我走了」,也能說得mojo十足,好像要去死一樣。後來,因為「暴風雨」扭轉了當時話劇運動的演技,人們為了紀念那個創始演員,把那個技法叫作「灑狗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