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先声明,偶们不是在刷评,只是罗罗嗦嗦的把内容规划得太长了,一次写不完..........
第二节:瞎扯淡
如果我们说1803-2003是一个缺乏想象的年代,肯定会有人跳出来反对。谁?还珠楼主带着徒子徒孙梁羽生/金庸/古龙/温瑞安。可是,虽然武侠小说也是依凭想象力搭建的空中楼阁,但武侠小说的主角始终是人,一些拥有奇特技能而在物理上更强壮的普通人。武侠小说的主题中,一般不涉及对于自然是什么、神是什么、人是什么、生老病死是什么一类问题的拷问。因此,就算武侠小说历史也很久远,某种意义上它也不属于传统志怪小说的范畴。
公元两千年后,旧大陆门户渐开,The Lord of the Rings以及Harry Potter以电影为先锋进入了中国大陆,是以为西方魔幻主义文学大规模东征的开始。而中国本土的新奇幻主义运动,开始于一部低幼弱智而尴尬的作品:
《幻城》。
真相很快的出现了。《幻城》是以夹子大婶漫画《圣传》中一小段敷衍而成,不过这并不妨碍娇小柔弱风情迷人的四姑娘在此以后凭借更多的复制粘贴晋身为成功的豪商,坐拥魔都CBD核心无限江山,享菊花教内增高无边孤单。但不可否认的是,四娘《幻城》的疯卖,给本土奇幻作品开拓了疆土:而只要有市场,就会有发展——自2003年后,奇幻想象类作品,在中国大陆迅速复苏了。与之同时进行的互联网的疯狂发展,无疑给这场新奇幻主义运动推波助澜。网络的最大优势,就是让信息以几乎为零的成本,到达前所未有广泛的受众面前。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重要的幻想文学类作品,几乎无一例外都是网文,就连当年九州的全盛时代,都无法与这样一个广阔的平台相提并论。
百度人最爱做榜单,曾经就看到过一个评,讨论这些年最重要的网络奇幻作品,排来排去不过《诛仙》《紫川》《新宋》《DM笔记》,而本人对这种流行是不屑一顾的。在我心目中,这些年最优秀的奇幻类作家,不过屈指可数以下几人。
先说男作者。其一,小椴。也许会有人站出来反驳,小椴写的是武侠。但由个人的阅读理解出发,从《弓箫缘》到《杯雪》到《开唐》,小椴的想象越来越轻盈华丽,逐渐的脱离了“更强壮的普通人”的概念,而越来越接近于志怪或者奇幻。小椴思想中最为突出的特点,则是对于弱者的同情以及对于社会公平的向往。其二,骑桶人《流川枫志》(及其它一些短篇),带有佛教元素的清丽短章,像山间溪水一样干净而流畅的存在,偶尔的灰暗,也不改变骑桶人作品的温和粉色系基调。其三,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涂沐《采石录》。尽管拿涂沐类比钱钟书对大师不礼貌,可《采石录》带来的一边大笑一边绝望的情绪,与《围城》的窒息一般无二。
至于女作者,萧如瑟轻松活泼的《妖言惑众》系列相当值得一读(巨坑状态= =||)——虽说艺术成就上,也许《斛珠夫人》更高——毕竟世人都是不爱BE爱HE的。深受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和《西游记》影响的白饭如霜,写出的则是这个流行冷酷炫暗黑年代中,最温暖和治愈的文字。
随着魔戒三部曲和HP烂尾楼(本来更想形容其为裹脚布,对HP也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的怨念)的完结,随着腐女逐渐占领这个世界,随着江土豆和今猴子的情感纠葛变成年度狗血耽美大戏,随着功能齐全的咬一口苹果代替只能翻txt的粗糙小内存手机,随着充斥基佬的AVFUN开始代替□晋江变成娱乐休闲新宠,我以为这个奇幻的时代已经在收尾,也不会再有更多值得铭记的志怪奇幻类作者出现,直到我遇到胡小白。
我承认我是无文可看状态下翻榜单翻到《风水师》的,开始看到标题《涿鹿铃》时也只以为这是《鬼CD》或者《DM笔记》或者《茅山DS》后,流行题材的跟风之作。翻一节,看着丑老板哭得泪雨磅礴写长信舔邮票,一年多以前干过完全同样事情的人心里一紧。第二节,出来一个开跑车莫名其妙王八(霸)之气侧漏的坏蛋,虽然还看不懂,只是觉得作者文字功底扎实情节张弛有度。再往后,读到用青柠水配餐的丑老板日日坚持签到的印度菜馆,莫名的亲切和熟悉感在心底出现了,心里琢磨着,搞不好是流落在外同类?要不然怎么会对吃饭这件人生大事有如此深刻的体会。
深夜里坐在实验室一页一页的往后翻,惊觉文字很符合我的口味。刚开始还以为,终于又找到了萧如瑟和白饭如霜那样活泼欢乐的文笔,一节一节的读下去,慢慢的又体会到一些不同:《妖言惑众》的特色是充满灵巧而善意的小揶揄,白饭如霜则擅长表现繁华散尽后的温存笑意,就像深夜回家,留在灶台上砂锅里的一钵还热着的肉汤。而小白塞进字里行间的包袱或者笑话,带着一点狡黠的性质,似乎与庄周一脉相承——不是所谓现代大湿们的那种犬儒主义解构,而是某庄那种真正的,看穿一切的,云淡风轻的调侃和愉悦。
于是当晚,翻到小白留在某章小绿字里的北极熊号时,果断,大胆,无畏,不怕丢脸不怕被拒的决定勾搭之,心想,哪怕我只是作者众多粉丝中最灰扑扑的那一个,也要厚着脸皮去表达一下个人的微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