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Chapter3:访 ...
-
【这是第三篇日志。
今天发生的事情是这样的。
在家里待了很久之后,今天终于上街了。
在家门口遇到了一个女生。
她看我的眼神让我觉得很不舒服。
简直就像在看鬼一样。
明明她身上的气息更让人感到不舒服啊。
不愉快的一天。】
“沈老师……是不相信有鬼?”顾明远沮丧地抓了抓头发,“我知道这很难让人接受,但是……啊啊啊怎么说呢……”
“……顾先生,首先,我想问你为什么那么执着于这件事?”
“额……要说实话么?”顾明远抬头望望沈言,“好吧……就是好奇……还有……担心你……”
“?我们认识?”沈言实在想不起来面前这个此刻满脸通红、刚才还上演了穿越车流惊悚大戏的年轻记者自己在什么时候遇见过。
毕竟,对于沈言这样早就确定了自己性取向的gay而言,看到长相不错的男性总会多看两眼。
“你果然不记得了……”顾明远的语气里带着点哀怨。
“不好意思。”
“算了反正那个不重要~沈老师,可以麻烦你帮我这个忙吗?您也想赶快找到自己的学生吧?”
“你想怎么做?”毕竟是个老师,自己的学生失踪了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担心。更何况……沈言承认,自己对这类型的男人还挺有好感……帮个忙也没什么。
当然,沈言并不知道,如果这时的自己再冷血一点,或者,对鬼神之说更敬畏一点,或许日后那么多的意外都不会发生。
“沈老师这么说就是答应了吧!”顾明远刚才的一脸沮丧一扫而空,瞬间换上了闪亮亮的星星眼神,“那我们走吧!!!”
据顾明远说,因为稍稍走了点后门要来了采访权,所以动作必须小一些。也就是说,没有摄影师……笨重的大摄影机两人轮着扛,一路到了许莹家。
许莹家门口还停了辆警车,看见两人走过来,警车的门被打开,一个穿着便服的jing察从里面走出来。
“介绍一下,这是我大学时的学长高鹏飞,就是我刚才说的童雪那个案子的负责人。”顾明远转向沈言,“这是许莹的老师沈言。”
“你好,我们可以进去了?”高鹏飞打了个招呼后锁上车,示意两人一起进去。
大概是前一天有约的缘故,许莹的母亲很快就出来给三人开了门。
沈言先是说了些安慰的话,见许莹母亲失了魂一样没怎么听进去就默默地跟着顾明远去拍摄许莹的房间。
许莹的屋子不大。书架上摆放着教科书还有一些工具书,书桌上还散乱着几张试卷。
兴许是因为窗子开着,几张纸被风吹散在地。沈言蹲下来一张一张地仔细看着,顾明远就在旁边镜头对着他手里的纸。
前面几张都是些普通的草稿纸,只有一张被撕得很碎的相片引起了两人的注意。
“这个是……跟童雪家那张一样!”
“没什么好奇怪的,全班都有一张。”沈言看了看,小心地把碎片收拢装到密封袋里。
顾明远站起来环绕屋子一圈,“好像又没有线索啊……”
“……顾明远你看书架。”
“书架?怎么了?”顾明远立刻把镜头对准书架。
“我只是觉得奇怪……许莹是学生,她的笔记本都放在哪呢?”沈言说着把书桌抽屉全部拉开,空空的抽屉里什么都没有。
“抽屉里如果原本就什么都没有,摸一下应该一手灰,可是……”沈言抹了一把抽屉底部,把手摊开给他看,“很干净。”
“你是说有人把笔记本搬走了?”
“如果按你的说法,是鬼把笔记本搬走了。”沈言挨个检查抽屉的夹缝,突然看见某一个抽屉的滚轮里卡了一张纸。
顾明远拿了手电筒过来,好不容易把那张纸拽出来摊平一看,似乎是一张从日记本上撕下来的纸。
纸的正面没有字,只有干掉的胶水痕迹粘在上面。反面记录着一则日记。
【今天心情不太好啊……跟夏然一起去了那个传说中闹鬼的废墟,回来以后一直觉得很不舒服。说到底还是因为童雪的关系吗……纠结……】
“提到童雪了……”沈言把纸举起来让他拍,“还有废墟。”
“许莹和童雪关系怎么样?”
“一般吧,没有什么大的矛盾。”
“或许我们该去找这个叫做夏然的人……”
夏然也是沈言班上的学生,翻出通讯录很快就找到了她家的地址。
高鹏飞在半路有事先回局里了,就剩下顾明远和沈言两个人去夏然家采访。
夏然一听说是因为许莹的事,脸色立刻变得刷白,颤抖着嘴唇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夏然,许莹的日记里提到了一个废墟,你知道在哪里吗?”
“老师……老师你不要去那里!!!!千万不要去!!”夏然突然崩溃地大哭起来,“老师……许莹一定是因为去了那里才会失踪的!!她……她一定是被童雪抓走了!”
“童雪?”沈言抽出面纸给夏然擦眼泪,“和她有什么关系?”
“我们一起听说那个废墟闹鬼……结果,我们说要去,童雪不让,那天我们吵了一架,回去以后我们两个在交换日记里就……就写了一些关于童雪的难听的话……然后……然后……我们去了废墟的第二天,就听说童雪失踪了……”
“你是怎么知道童雪不见了的?”
“她打给我了!!!她打电话来!说要我们看好日记本……结果,电话就断掉了……后来我们再去她家就见不到她了……”
沈言和顾明远对视一眼,“那个日记本现在在哪?”
“在许莹那里,本来应该轮到她写了……”夏然坐在地上兀自抽噎着语无伦次,沈言安抚性地拍拍她的背,转头对顾明远说:“看来,我们还是要去废墟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