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暮鼓晨钟 ...

  •   无望山上有个无望寺,寺里郁郁葱葱的菩提树下,老沙弥对即将下山历苦的小沙弥叮嘱道:“世人有善有恶,而你要做的,便是保持他们的‘善’,纠改他们的‘恶’。你去书房取本空书,把你此行所做的善事、错事、以及渡人之事都记录下来,当你把那本空书写满,就该是回来的时候了。”
      小沙弥跪在老沙弥面前,再度叩首拜别恩师,只身走向那繁华的世界。
      一年后,小沙弥背着包裹回到了无望寺,那时的他又长高了一个头,皮肤也晒黑了许多。老沙弥笑着接过那本写得满满的笔录,遣小沙弥去澡堂洗尘,自己便翻开笔录细细看了起来。
      小沙弥再次坐到老沙弥前面的蒲团上时,心里有些慌张,为了尽快把那本笔录写满,小沙弥就连从一个胖婶脸上救下一蚊子之类的小事,都记在了笔录中。
      老沙弥平淡的语言问:“你对你此行可满意?”
      小沙弥低下头,无声否认。
      老沙弥却笑了:“人,不能太自信,更不能太自负,我可以严肃的告诉你,你的成绩,我很满意!”
      小沙弥双眼一亮,疑惑的抬起头来。
      老沙弥没解释为什么,只向他道:“你记住这书中的三个人,一是玉米地里偷玉米的小男孩,二是街头调戏民女的富家少爷,三是要起兵反清,被你拦下的黑石城城主。”
      小沙弥双手合起,向老沙弥拜了拜,虽然老沙弥没说为什么要记住他们,但他知道,老沙弥那样做一定有他的用意。
      其实有件事,小沙弥没将它记在笔录里,因为直到现在,他都没分清楚他是否做错了。
      离开无望寺的那天,小沙弥在山脚看到一个红衣女子跳到河里,便以为她轻生,小沙弥一边大喊着劝解,一边不经考虑的跳下去想救她。然而,小沙弥跳到河里才想起一件重要的事:依山吃山的自己,并不识水性!
      前方一抹红衣飘飘荡荡,那是个美丽的女子,也是个善良的女子,她听到后方小沙弥大喊着“救命”,眉头紧紧蹙起,转回身来,硬把他拖上了岸。
      小沙弥被淹了好几口河水,醒过来时,那红衣女子已经不见了,而围在他身边的,是一群当地农村里的寻常百姓。那些百姓对他说,红衣女子并不是轻生,她是因为被父亲逼迫嫁给自己不喜欢的人,才在迎亲队伍到家之前逃了出来的。
      而小沙弥的出现,却破坏了红衣女子的计划,她把小沙弥送回岸上时,新郎家的人正好追到,于是,她被他们强行带了回去。
      对于红衣女子的做法,百姓们各有意见,有的说红衣女子不该不孝,毕竟人生父母养,她应该听父亲的话乖乖嫁人,又有人说,红衣女子是在捍卫自己的幸福,她父亲逼婚才是错的。
      因此,小沙弥也分不清他干扰了这件事,究竟是属“功”,还是属“过”。小沙弥清楚的是,他欠了红衣女子一份人情,是属私人的,与我佛无关。
      历过这件事后,小沙弥睡觉睡得少了,往往晨钟声未起,便已无睡意。
      老沙弥日复一日为弟子们讲佛,小沙弥则用抄经的方式来平复自己心情,如此平平淡淡,三年便过去了。
      一日,老沙弥把小沙弥叫到面前,嘱他回去看看偷玉米的小男孩、富家少、以及黑石城城主如今过得怎么样了,小沙弥怀着忐忑的心情,再度与恩师拜告别。
      半月后,小沙弥跪到老沙弥面前。他失败了,三人中,偷玉米的小男孩成了会偷钱袋的市井小偷,富家少爷仍是原来的富家少爷,见了美人依旧食指大动,而黑石城城主,在起兵之前被朝廷发觉,午门斩首了。
      老沙弥一脸慈和:“不用自卑,其实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小沙苦笑着摇头不语。
      老沙弥道:“有些人不信我佛,能劝动他们,其一办法是用真诚,其二是用利益,其三是用生命,其一‘真诚’在世间越来越便宜,也越来越不好用,其二完全可忽略,因为我佛不屑于如此,而其三,当哪天你能彻底改变一个人时,便明白它的意思了。”
      不知怎的,小沙弥脑海中一时浮现出四年前在河里见到的那抹红衣,那一次,他险些付出生命。
      这次下山,小沙弥照例瞒了老沙弥一件事,而这次小沙弥怕的不是老沙弥的责罚,他怕的,是老沙弥要他去面对!
      是在回无望山的时候,路过一个小城镇,那日天之将晚,小沙弥在一家李姓府里借住,李府的李老爷是个信佛之人,他拉着小沙弥大谈佛经到深更半夜,小沙弥亦是遇知己之情,心情激荡许久。
      故事,并不是发生在李老爷身上,而是发生在李老爷的女儿身上。
      小沙弥半夜与李老爷分开后,由府里小厮带着到客院入住,刚刚卧下,却听北院那头有琵琶声阵阵传来。小沙弥虽在外游历一年多,但很不巧,他并未见过乐器,也没听到过什么乐曲,在他心中,唯一好听的声音,莫过于无望山头的暮鼓晨钟声。
      出于好奇,小沙弥随着琵琶声走到北院,推开一扇虚掩的木门,看到的却是一个绿衣女子抱着琵琶在跳舞。小楼灯火前,绿衣女子曼妙的舞姿,映着桃花树上纷纷落下的桃红花瓣,那如梦似幻的画面,文人墨客们若路过,定会为之吟上几句好诗吧?
      小沙弥呆滞在那里,如果他还有理智的话,他一定会第一时间转身离开。毕竟他是出家之人,我佛曾告诉他,色,即是空。但此时,他却不愿走开,也是无法走开!
      他静静望着那美丽的女子,听她一曲弹完跳完后,一阵风,把她系在手上的丝绢吹到他面上,他伸手将丝绢握住,粗糙的大手轻轻抚摸那柔滑。有那么一瞬间,他恨自己为什么是个和尚,有那么一瞬间,他好想把她的舞姿记在心中,直到永久。
      可是,那只是一瞬间,事实告诉他,他不喜欢她,今生今世都不能!
      一个婢子走到他面前,把那方丝绢抢了回去,嘴里还怒说:“好不要脸的臭和尚!女子的闺院也是你能乱闯的?”
      被婢子抢走了丝绢,小沙弥一阵失落,又因她骂人的语言,他脸上渐渐染上了羞红。他转身正欲离去,又一阵风,把刚刚交手绿衣女子手里的那方丝绢吹向了他,并且缠上了他的脖子。
      小沙弥被那感觉弄得有些慌张,匆匆取下丝绢递回去,却在转身那瞬间,与绿衣女子四目相接。
      绿衣女子“扑哧”一笑,问道:“你喜欢我吗?”
      小沙弥赶紧摇头。
      绿衣女子嘟起嘴:“那就是讨厌了?”
      小沙弥慌忙再次摇头。
      绿衣女子失落的转身,小沙弥也想快点离开,几乎绿衣女子同时转了身。
      背对着背,绿衣女子突然开口说:“门是我故意没关的,琵琶是故意弹的,舞,也是故意跳的。我还记得你,你是个好人,所以,如果你可怜我的话,还俗了向我爹求婚,不然我会死的。”
      小沙弥咽了咽口水,绿衣女子悲伤的话语让他心痛。也许,他真的动心了吧?也许,他真的想一辈子把她留在身边……
      寂静、寂静、寂静了好久,忽闻“啪”的一声,小沙弥狠狠打了自己一耳光,然后夺门而出。
      那一夜,小沙弥没睡在李府,而是直接往无望山赶路,他想逃开她,逃开那个要把自己引向邪路绿衣女子……
      无望山上的日子,依旧那样平静,小沙弥拼了命似的在抄经文,但无论他怎么抄,心情总不能平静下来。
      世有千劫,最难的,莫过于“情”这一字。
      一年过后,老沙弥从小沙弥异样的举动中看出了倪端,小沙弥向老沙弥说出绿衣女子的事情后,老沙弥平和的面孔变得有些愤怒。
      老沙弥道:“你可有问她,她为什么说自己会死?”
      小沙弥茫然的摇了摇头。
      老沙弥幽幽叹了一声:“回去吧,回去见她一面。我是看着你长大的,自你懂事后,我就知道你与我佛无缘。你是世间最平常的人,你和他们一样,总追求着万事完美。但你可知,追求完美的人,往往没有太多宽容心,追求完美的人,他们不能原谅别人犯错,更不能原谅自己犯错。”
      小沙弥渐渐垂下头,深深自卑。
      老沙弥接着道:“你总是那样的执着,执着的以为你永远是对的,你总是那样执着,执着到令他人因你的执着而受到伤害……”
      第二日,小沙弥背着包裹下山了,这次,他肩上的包裹比以往都要重些,他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因为那包裹是老沙弥为他装好的。
      他在想,也许恩师不要他了吧?毕竟恩师都说了,自己与佛无缘。
      小沙弥走着,走着,便走到了最初红衣女子跳河的地方。
      一个浣衣女从身边的小道上走过,小沙弥叫住她,问她可知道红衣女子的事情。
      浣衣女子叹了一声,回道:“那女子姓李,她父亲多次逼她嫁人,结果把她逼得上吊死了。那么美丽善良的女孩,真可惜了。”
      小沙弥心头一振,突然想到什么,他双手抓着浣衣女的双肩,猛然摇着她的身子问:“你说她姓李?她家住哪?”
      浣衣女被摇得难受,断断续续的回答:“镇里……就……三家姓李的,其他两家……没……没这个年龄段的……的女孩……”
      小沙弥失力跪在草地上,那个女孩,他的救命恩人,她,因他而死……
      小沙弥鼓足勇气,去了一趟李府。
      那时日正中天,李府的大门却是关着的,敲开后,守门童子对他的第一句话便是:“府里有丧事,老爷说了,贫客贵客一律不见!”
      守门童子重新把大门关上,小沙弥站在那里,心情又加了几分悔恨。
      晚饭将至时,一婢子手挎竹篮从府里走出,应是要到街上买菜的。那婢子见小沙弥站在门前,也认出了他正是一年前误闯小姐闺房的那人。婢子面色不太好看的朝他道了一句:“你等着,先别走开。”然后转身回去府里。
      不久后,在仆人搀扶下的李老爷走了出来,重重将一个东西砸到小沙弥头上,“哼”了一声,再次带着仆人们回到府里。
      小沙弥轻轻摸着被黑布包裹的木块,淡淡的笑了。他知道,那是她的灵位,她终于属于他了。
      身旁的婢子浅浅开口:“小姐给你留的书信被老爷烧了,我在灰堆里看到一点字痕,小姐说,一定要让你知道,她并不怪你,一定要让你知道,当五年前你不顾一切跳下河里救她时,她就没办法喜欢上其他人了。”
      后来,小沙弥回到无望寺,老沙弥没赶他走,也没劝说开解他什么。
      再后来,小沙弥守在无望山头的钟鼓台前,接替年迈的寺僧,日复一日敲击着晨钟暮鼓,为寺里人鸣报时辰。
      多年以后,当小沙弥也长成了老沙弥,他的恩师来到了钟鼓台前,问他:“这些年来,世间种种你看清了几多?”
      “当、当”的晨钟声中,他回答:“看清?没看清?我不知,我只知,是沧桑过后,暮鼓晨钟,却找不到往夕的宁静。”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