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悟心
      悟心禅师步行至平王府正门时,门房信忠斜着眼打量这个年轻的和尚,如庙中泥塑的金童一样漂亮的面庞,洗的似冬夜里明月一般的白麻僧衣,洁净的芒鞋让人不相信他一路行来,信忠心中不由惊叹, “好个纤尘不惹的和尚!”
      府内从王爷至仆奴皆信佛,故对僧尼一向礼敬。
      “小师傅,这里是平王府正门,今日王爷有贵客来访,你着实不便呆在这里,化缘的话从东侧角门进去,府内自会有人好生招待你。”信忠是家生子儿,又被安置在门面上,自然说话有礼。
      “多谢施主!”悟心双掌合十行礼,躬下身,信忠恰好瞧见他顶心一点朱砂痣似的戒疤,鲜艳红润!
      悟心穿过角门,下人们忙碌的来来回回,见了他均点头为礼,却不大有人招呼他,他便不停的走,越走人越少,不知不觉穿了二门三门,他似乎停不下脚步,迷迷糊糊进了一个园子,池塘香榭,亭台楼阁,花团锦簇,回廊曲折,假山翠竹,似非人世之所在,隐.约传来飘渺的歌声,他竟然心为所动,随歌声寻觅,越来越清晰,在他听来,如晨暮中诱人的梵音,只是不能让他安详,他的心不知为什么狂跳不已,是他二十四年来从未有过的跳动。
      终于,种满绝色牡丹的花圃中一个大理石的亭子,亭中一个红衣少女,他的心越来越急,这是谁?天龙八部中的嗜战的阿修罗?是观音大士身边的九天玄女?更或是现身蛊惑人心的牡丹仙子?
      女子弹奏着箜篌,左手扶着箜篌的凤首,右手轻拨着琴弦,也在拨着他的心吗?女子一边弹奏一边唱到“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暮”字刚出口,专心弹唱的她看到了他。
      一切突然静止,他们似乎都吓到了,只能看着彼此,两颗心竟然跳着相同的频率,不可置信他们会相遇,两个原本最不应相遇的人在最不恰当的时候,终于相遇了。
      可是即使不是现在,不在这园子里,其他时间,地点,他们也终是会见面的,这一切注定会发生。
      瞬间,一切终于汹涌破堤而出,不能控制,泛滥了,任是谁都无法改变。
      他们都不能说话,哪怕是一个字,也不能出口,只是将视线交缠,拧在了一起,忘记今昔是何夕,忘记此处是何处。
      “小师傅,小师傅……”有人喊道。
      “原来是个呆和尚!”这人自言自语,啪啪打了他两下,悟心终于回过神来,看一眼打他的人,又抬眼去望亭中的那人,伊人早已遍寻不见,只有亭子上“引香”二字刻入石髓。
      “你这小和尚,如何进得园子里?不知这是内宅吗?”刘大娘假装严厉的训斥。
      “你是哪个寺的?跟着你师傅来领这个月的香油钱吗?你师傅呢?”刘大娘边领着他出园子边唠叨着说。
      “贫僧溪缘寺,悟心。”悟心缓缓的答。
      “悟心?溪缘寺悟心禅师?”刘大娘惊讶的道“全府上下等禅师你都等疯了,我们王爷几次派人至溪缘寺,原来禅师已经进府了。”
      刘大娘没完没了的敬誉之词,悟心全部的心思都在想着那出人意表的少女,他一出生便被遗弃在溪缘寺门口,未食过母乳,由寺里的老僧人以米汤喂养长大,不沾一点儿世尘,不结一丝儿尘缘。
      平王爷也意外于大名鼎鼎的悟心禅师竟然是个年轻俊俏的和尚,更意外的是大家苦等他良久,却原来他早已入了府。将他安排在洗尘斋休息,晚上又设斋宴款待,之后几日里悟心讲经说法,王府上下更对这位上宾礼遇有加。
      传说中的悟心禅师从未真正习过佛法,却能将世间之法看透,他的法可以渡世间事,化万世情。
      他为府中王妃世子讲解佛典,闲时与王爷下棋品茗,但是,再没见过那天那个女子。
      这一日午后,他与王爷坐在引香亭下棋,侍女奉上香茗,平王只饮一口便吐掉了:“命意映来烹茶!”
      良久,一队女子似踏轻云袅娜而来,为首的却是他心中记挂的伊人。白色云锦衣裙,外罩一件粗心的人会认为是白色的淡紫色细纱,一双浅粉色绣鞋,偶从长裙下露出的鞋尖上绣着几朵艳丽的夭桃。看似低眉顺目,却连她头上的香芍药都在对他笑。
      “父王安好!”她轻缓施礼。
      “还不见过悟心禅师,禅师,这是本王的幼女意映。”口吻似任何一个平凡父亲在向别人炫耀自己掌上明珠时的得意与甜蜜的宠溺。
      她应父亲的话对他行礼,双目却看着他,眼中充满着倔强,然后向身边侍女耳语几句。两名侍女悄然离开,一会儿,两人回来,一个怀抱一只白瓷的由蜡封口的小坛子,另一个却拿一只精致的塞红色塞子的竹筒。
      “怎么?少了东西?”王爷随口一问。
      “令她们挖了埋在梨树下的腊雪水来。”声音轻灵悦耳,每一个字,每一个音节都在敲打他的脚心,酥麻的,忍不住传至心脏。
      “腊雪水?咱们一向不是饮泉水么?
      “这是去年女儿由梅花上采的腊月的雪水,用蜡封了口埋在梨树下,陆羽的《茶经》上称赞雪水为上乘的烹茶之水,此刻禅师驾临府内,正是方外人用方外之水呢!”她边说边麻利的煮水。
      拙而大雅的陶炉燃着松球噼里啪啦,阵阵松香由鼻翼间溜过,炉上一个紫砂壶,煮着腊月之雪,水沸时滋滋的声音,另一边摆着竹节制成的茶具,用阴线雕刻着“竹林七贤”。不论盛茶的茶匙还是舀水的竹瓢,尽自成一套,可谓难得巧夺天工。
      她蔽出第一道茶盥洗杯器,奉上第二道令他们品,自己握着一杯,斜坐观棋,握杯的手雪白如葱,透一点儿浅粉,似玉雕琢。
      “这是什么茶?第一次吃啊!”平王细品后道。
      “女儿茶,长自江南,茶叶长成时,由玄丝未断之女清晨踩着露水采摘茶心一片,含入口中,然后烘制成茶,故名女儿茶。我园子里中的那几株茶树便是此茶,由我亲自采摘烘制,只得了二两。”她说的轻松自然,眼角却是几分笑意,看着悟心。悟心刚咽下那口茶,听她这么说,顿时化作几千几万只蚂蚁在心头爬,偶有几只,却使劲踹上一脚。他的手一抖,几乎失了茶杯,心底不由念几句《心经》。
      这日的棋一败涂地,不可理喻。
      悟心禅师成了王府的常客,府内女眷们逢初一、十五免不了到溪缘寺焚香祷告。不过,每次见到意映,他就强迫自己念“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
      总有意外,皇帝驾崩,举国哀痛,需从皇族中选一未嫁之女入庵堂修行为大行皇帝守孝三载。原本得意骄傲的皇族贵女们突然安静起来,或装病不起,或急订婆家,只因各人心中不言自明,说是三载,守了一辈子的不在少数,也许是第一次,她们有点痛恨自己的身份,厌弃自己至高无上的皇室血脉。
      平王爷生性谈薄不问世事,朝中更无甚势力,所依靠的不过是大行皇帝亲生血脉、新皇安分守己的胞弟。他的母亲到死也不过是个可有可无的贵人,新帝的母亲却是大行皇帝结发的皇后,他们母子对待一个无权无势的贵人和她淡薄心志的儿子是友好的,甚至比对其他争权夺势的兄弟更为友爱。所以,当平王爷的幼女意映郡主跪在新皇后面前恳求入庵为先皇守孝时,皇后犹豫了,但最终答应了,并赐郡主为孝慈公主。
      山雾缭绕,天色还有些暗淡,草叶上沁着一颗颗露珠儿,石道早被寒露打湿,一个女尼打扮的女子,芒鞋缁衣,乌黑的秀发随意挽着,没有一点妆饰,踩着晨钟进入溪缘寺大雄宝殿,盘坐在众僧侣身后,诵读经书。早课结束后,别的僧人都离去了,只留下一个年轻俊朗的和尚与这女尼,两人动亦不动,口里诵着《心经》。
      诵完后,女尼起身按原路返回她居住了近三年的念慈庵,她每走一步心都更急切一些,三年了,三年过的那样快,她渴望时光永远停止,停止在他听她的那首《古相思曲》时,停止在他第一次品尝她专为他而烹的茶时,他们每日一起作早课,每日都可以静谧的相处,可是,这淡淡的渴望如何实现?这条路她每日都走一次,返回的时候却还是忍不住期待下一个清晨。
      傍晚,和暖肃穆的风轻轻抚过面颊,女尼意映在东篱下随意为那些栀子花浇水,淡定真的如一个最最普通的比丘尼一样。
      一个侍女疾步行来“比丘尼,王妃驾到!车驾已经入庵了。”称呼是最平常的,似乎是平等的,语气却掩不住尊卑有别。
      平王府的正妃,因年龄渐长发福的身躯,长年信佛的慈祥面孔,优越环境与良好出身带出的高贵举止与天生的精致秀雅。
      “母亲安好!”
      “意映,三年之期将满,你可重返人间。”拉着她的手,亲切的说。
      “啊?这么快?女儿愿长伴青灯古佛。”她习惯了那一幅柔顺的样子,可是,能大着胆子向皇后请求的女子,心中的刚烈可想而知。
      “傻孩子,人家已经来咱们府里提亲了,快别说这些傻话了。”
      “提亲?女儿不嫁!“
      “双十年华的姑娘,哪有不嫁的道理,你虽不是我亲生的,却由我抚养长大,一直是我心中亲亲的女儿。爹娘养你至此,求的是什么呢?”
      “母亲!”泪如雨下。
      “你是个明事理的孩子,咱们府里的情况,你虽不在了二三年,也一定是明白的,先皇留给了我们田庄,可是,在朝中我们没有任何势力,也不受待见。前个月,左相宋之诚亲自来向你父亲提亲,求的就是你,他的四公子宋莫怜比你大三岁,相貌气质才学都极出众,若真配你,也不失为一对壁人。宋相是皇上身边的要人,从不与咱们王府走动,如今来提亲,你我心中都明白,他们至富至贵,求的不过是你孝慈公主的名号、这皇家的纯正血脉,不过,这也不失为一个好归宿。所以你父亲命我来和你商量。”
      “母亲,女儿愿终身侍奉双亲!”
      “我们知道你的孝心,你还俗之礼将至,如果你真的不答应宋家的亲事,我与王爷会帮你拖延,你能顺利还俗回家对我们来说已是至喜。”
      孝慈公主还俗之礼御定由溪缘寺的悟心禅师执礼,意映在念慈庵沐浴更衣,换上她沾惹尘世的只属于皇朝公主的凤冠霞帔,由八名沙尼抬至溪缘寺,九九八十一名僧人,八八六十四名女尼围坐在她周围,围成莲花形状,而她成了那朵莲心。诵经声不绝于耳,再外围是当朝官宦奉命前来观礼。悟心是唯一陪她在莲心中的人,他绕她而行,心口不一的诵着《心经》,后捧上一杯素酒,捻一捻尘土放入杯中,奉酒,她就着他的手喝了,这是他们第一次肌肤相亲,他似触电一般,几乎失手扔了杯子,心里的惊慌自不言表,惊看着她,正与她双目对个正着,她却妩媚的冲他一笑,下定决心勾引他一样。
      可那酒,意味着她回归尘世,终身不得重返佛门。
      宋四公子拜访孝慈公主的时候,孝慈公主正在画一幅观音像,她不像其他平民女子回避男客,只是对侍女说道:“请!”然后继续画像。
      莫怜公子进门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画面,褪去明黄刺凤衣裙,穿着家常的半旧浅紫小衫、月白长裙的女子,随意挽着发,不带任何饰品,只耳后别一只紫色雏菊,衬的她的脸颊和煦温柔,总似菩萨般淡定的微笑,整个人都被包围在这片暖意中。
      “臣宋莫怜拜见孝慈公主!”边说,已行大礼。
      “这是家中,宋公子不必多礼!”眉毛都没有抬一下,一笔一笔勾勒着菩萨的青丝。
      “谢公主!”不卑不亢端端正正站起来。“早听闻公主擅烹茶,原来公主的丹青也如此出色。!”
      “过奖了,不过是闲来打发时间罢了。”
      “这幅工笔,线条流畅,用笔潇洒,没有十年功底不会下笔如此沉稳,公主太过谦虚。”
      “早听说宋四公子人才出众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停下笔,与宋莫怜相对而坐,恰好侍女奉上香茗。
      “公主烹茶技艺高超,不知莫怜何时才有幸得品。”宋四公子一笑,轻抿一口。
      “烹茶也要有心,本宫的茶自然只烹给有心人吃。”淡然一笑,其实颇有些恼怒。
      “三年前,公主奉命入住庵堂,那一日莫怜有幸观礼,从此便不能将公主忘怀,故请家父前来为莫怜说项。”
      “多谢抬爱!”仍是看不出情感的微笑。
      “莫怜从那时起就爱慕公主。”
      “爱慕?”微微一笑,已不似那修行的菩萨,更像是诱惑的阿修罗。“公子以为什么是爱慕?”
      “爱慕,便是永无休止的牵挂,时时刻刻的惦念。”
      “爱慕是无心,因为心早已跟随了对方,所以爱慕着的人都是无心之人,不能对对方说:把我的心还回来。”
      “有那么一个人,令你不能对他说吗?”问。
      “公子说呢?”
      “莫怜明白了,但莫怜不会放弃。”

      数日上,宋四公子再度拜访孝慈公主。
      “本月十五,家父将于府内举行法会,特谴莫怜邀公主赴会。”少了生疏,多了温婉和煦。
      “即非佛诞又非佛祭,举办什么法会?莫非是家祭?“
      “是,一来祈求国泰民安,二来祈求合家兴旺。已邀了溪缘寺悟心禅师,禅师原为方外高人,不愿赴会讲经、祈福,家父求了皇上下了旨,禅师终推不过皇上的面子,竟答应了!”
      “公子请先回去向宋相复命,本宫考虑后尽快回帖答复。”
      丞相家的法会,即使不被邀请的也巴巴的送上贺礼,客不算多,都是相好的人家,孝慈公主鸾驾抵达相府时已值正午,君臣有别,宋府上下迎至正门,行君臣之礼。街道两旁至门庭中央,黑丫丫跪倒一片。
      “众卿免礼!”一女侍官唱道。
      两名女官掀起轿帘,轿中端坐一双十年华的女子,身穿鹅黄镶金线米珠三爪龙凤袍,头戴赤金八宝彩凤冠,面若玉脂、眼如冷星,只也娇唇淡淡抹了三分胭脂已是艳冠群芳,莫怜公子看惯她素面朝天、淡雅婉转,今日一见心目中的佳人原来也可以明艳照人,心中又喜又悲,喜的是这般佳人是自己心上那人,悲的是他心中有佳人,而佳人心中无他。
      这女子正是孝慈公主意映,她莲步轻缓下得轿来,急目寻找那人,见他雪白僧衣整齐干净、纤尘不惹,剃净烦恼丝的头颅,顶心一颗朱砂痣一样的戒疤,点头为礼时清晰可见,面容清俊、安详,岁月在他身上似乎不能留下痕迹。
      她被邀至上位端然而坐,他在对面莲台带领众僧人颂经为礼,两人眉目婉转,时而俩俩相望。那情丝似乎也能在眼神中传递。回首二人往常时光,偶尔有单独相处的机会,但也话语甚少,只不过因为能彼此相见,彼此相知,那情感亦是这许多年不停歇。
      莫怜公子坐在意映右下手,如此近的、如此长时间的凝望自己的心上之人还是第一次,他心中藏有莫名兴奋,谁都知道孝慈公主心于佛法,他正好投其所好央请父亲举办这次法会。世人皆知悟心禅师乃公主的授业恩师,所以他不惜乞求皇上将悟心禅师邀请过府。
      他眼中的孝慈公主是个沉寂于佛法中的女子,她目不转睛的悉心聆听悟心禅师的讲述,直至那笑,她微微的,似有似无的笑了,那笑虽然轻微,那意已震撼他的心灵,一个女子,虽只轻浅一笑,但仔细观察便觉察她周身似乎都在笑,甜蜜的气愤渗透她的全部,是一个女子最最高贵、美丽的笑,是一个女子怀着春情的笑,是一个女子宛若娇媚的笑,而她笑的对象,竟然是莲台上的那个人,那个僧人。
      莫怜公子蓦得愤怒起来,他几乎不能控制自己的全身颤抖,看着莲台上的白衣僧人,他此生第一次泛起了恨意,双眼中冒着恨的火花,如果这念力可以杀人,他愿意将这个他一向敬重,视为导师的和尚凌迟。
      他颤巍巍端起一杯素酒即使撒在光鲜的新衫上也毫不在意。但那对坐着的两个人眉目中流转的情意令他恨不得拉上幕子,将他们阻隔。
      佛事将了,各人移驾畅苑看堂会,不是外面的戏班子,相府自己的坤班,咿咿呀呀的上演着仿若并非人间的故事。
      最后一出,一个小旦一身女尼打扮,身姿窈窕,走了几分过场,终于开口:“小尼姑年方二八,正青春被师傅剃去了头发,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再一会又上来个小和尚,不知是谁大着胆子点这出《双下山》。
      众人都窥视着孝慈公主的脸色,但见她略有不悦,但处变不惊。而另一处的悟心禅师原本就不看戏,只是紧闭双眼,默颂《心经》。
      莫怜更觉意外,他呆坐半日,只痴痴看着自己的心上人,直到这处戏开锣,他其实也想点这一处来嘲讽二人,终觉不忍。
      戏已经开了锣,没有人喊停,大家只得硬着头皮看完,意映恢复淡然,打道回府。
      夜幕是诡异的,似被倒进水里的墨一般虚无的、飘渺的轻云,在墨蓝的天幕中丝丝缕缕、缠缠绵绵,不见闪烁的星子,就连月也隐约藏在那轻云之后,只显露出淡黄色的、浅薄的月光,微弱可见。
      女子是独坐着的,倚着石亭的基柱,仰着头,神色略显诡异的平静,嘴角挂着嘲弄的笑意。
      她的发是墨一般的黑,面庞是牛脂一般的温润,双眸似最最美丽的墨蓝宝石,深邃灿烂。
      由远及近的脚步是急切的,可那绣着牡丹的绣花鞋却轻巧。
      “主子,那消息是千真万确的。”气喘吁吁,能说出口的也不过这几个字。
      女子一惊,猛得站了起来,她略显慌乱的,即使踩住了那大红石榴裙的裙角她也无所觉察。
      “盛世莲花,真的是盛世莲花!”
      “不错,因为湖广一带水祸连年,而西北又干旱无雨,致使去年国库空虚,不想这些灾祸能持续至今,于是宋相建议开启盛世莲花。”女子回答。
      “若是这莲花能救世人,耕什么田?织什么布?连我这样一个女子都不信,皇上却愿意将国运交付给那只莲花?哼!”她冷笑着。
      “已经向溪缘寺下旨,本月十五,必须交出‘十三舍利’,否则错过了开启‘盛世莲花’的好时辰,溪缘寺上下全部殉祭。”一个字一个字的跃然出口,一阵冷风吹来,两人都忍不住耸了耸肩,背后泛着凉意。
      “他们是肯定要置他于死地的了!”她似乎在问,其实已经肯定的答案。
      “只怕难逃一劫!”语气太过沉重。
      “备轿,我们去左相府拜访宋四公子。”她有些决然。
      “主子,您贵为孝慈公主,夜半下榻臣下府中,不仅礼法不合,且会给他们留下话柄。”她叫纯儿,跟随公主数年,怎么不知她的心事。
      “那,那么你下张帖子,邀莫怜公子明日过府品茶。”
      次日。
      “这是今年的新茶,产自江南,有个特别的名字——吓刹美人。公子请。”两个年轻人坐在园内松柏树下,此处乃是园中假山之顶,几可观尽园内全景。
      都是一脸轻松,看不出丝毫不快,下人早便遣散,可气氛并不如表现的轻松自在,都是聪明人。
      “原来莫怜唐突了,吓刹了美人。”宋四公子一笑,何等的儒雅,京城有谁不知莫怜公子人品出众、才貌双全,出身又不比别家,原就是佳婿、良人。
      “这是何水?好似略轻浮苦涩?”抿一口,问道。
      “无根之水。”笑答,再单纯的女子,生在皇室都须明白人要有自知之明,需求人时最忌放不下架子摆出高姿态,只会令人更加厌恶。
      “原来是雨水,莫怜是凡夫俗子,怎配得上这出世之茶?”
      “再出世,也是茶,仙人只须餐风饮露,何须尘世之茶?”
      “莫怜一直只以为公主美貌、直率、有主见,原来公主的聪慧也非常人能及。”
      “再直率聪慧也不过是个女子。”
      “正因为是女子,才更需要人照顾、保护。”若有深意。
      “现在的你却不是我原以为的那个你。”语气似有幽怨。
      “我一直都是这个我。”
      “不,不是,我心中的莫怜公子是翩翩浊世佳公子,没有卑劣的计谋和不良的居心。我心中的宋四公子人品贵胄,不会懂这不为人知的下等手段。”目光悠远,遥望远景,却是激动的。
      “可我心目中的孝慈公主不会爱慕一个最最不应该爱慕的人。”他也并不平静,目中带着悲伤。
      “不该爱慕?”
      “公主可以爱慕京城各家的名门贵子,亦可以爱慕朝中年轻良臣,甚至可以爱慕沙场边疆的威武将军,更或者是仗剑江湖的肝胆豪侠,如果是这些人,我都会放手,可是我不会,也不能把你交给一个最不能照顾你、保护你的人。况且他还是个和尚,别的任何人都可以,惟独他,哪怕他是凡尘之人也不可以。”
      “所以,你便用了卑劣的手段,挑唆你的父亲借故开启盛世莲花么?”他们都不能控制自己激动的情绪。
      “我只是在父亲写折子的时候,没有反对而已,但已足够令我不安,可是为了你,一切都是为了你。”
      “为什么?为什么要置他于死地?为什么他不可以?”吼出这些话后,意映突然像泄尽了身上的所有力气,她颤抖的坐在石墩上,手指抓着石桌的沿,呛断了两寸长的指甲由不自觉,血瞬时染红桌角。
      “因为,罪臣月顺王府的世子月如海不配成为孝慈公主的丈夫!”他一个字一个字,盯着她的双眸,从牙尖磨出来。
      “你知道?原来你知道!”她喃喃的说。
      “月顺王府本为开国元勋,破例封了王爵,世袭枉替,多么大的荣耀?二十七年前却因叛逆大罪被满门抄斩,只留下了一个遗腹子,月如海,也就是当世人人景仰如神祗的悟心禅师。没有人敢杀他,他是被喻为迦陵频伽菩萨转世的活佛,他是开启盛世莲花的第十三枚舍利。呵呵!溪缘寺以‘十三舍利’闻名天下,可是有谁知道,其实他们只拥有十二枚高僧舍利,而有了他,才真正的拥有了‘十三舍利’,也能够开启赐福人间、保佑天下太平的盛世莲花。”他对着她叙述,明白她痛,却还残忍的诉说。
      “你们一定要他死么?”
      “反正迟早圆寂坐化,不如成全大家。”他笑了,有点残忍。
      “皇上竟然也要他死?”这是她最后的一点希望,是那最后的稻草。
      “留着一个叛臣的逆子在身边,难免心绪不安,何况如今信仰悟心禅师的信众不在少数,他的影响力超过了我们能控制的范围,若果你是君王,心内也必会思忖吧?”
      “你可以救他,你可以救他的!”她蓦得盯着他,少了恨,多了乞求。
      “原来你对他已经情深若此!”他不由叹了口气。
      “我只要他不死!”
      “我更意外自己竟对你情深若此!”叹息道。
      已近子时,满月的光华溢满大地,所撒之处莫不如降青霜。
      “你还在颂经?不打算离开吗?”她语调婉转,犹如莺啼,这样绵软的声音令他的心也不由颤抖。
      缓缓睁了眼,看这女子一身大红喜服,刺着龙凤呈祥、花好月圆,这属于人间的红灿烂辉煌,似刚喷洒的鲜艳的血,令他睁不开眼睛。没有带任何的头饰,只将发盘成髻,插一枝犹带寒露的红玫瑰,似开未开。他从未见过如此艳丽的她,是复仇的阿修罗么?
      “快走吧!去你向往良久的天竺。皇上已经下了旨,溪缘寺可以不必上奉‘十三舍利’,你听,军队正在撤离呢!”她边烹茶边说着,似在撒娇,又似轻劝。
      “你呢?”他终于开了口,这么多年来,他第一次问她。
      “我?”她婉尔笑着,“天亮了,我就要下嫁宋相的四公子莫怜。所以现在来看望你,其实已经睡下了,又放不下心,亦忍不住,总有些话,想对你说。”她奉上一杯香茗,他接过,手些微抖了抖,垂下了视线,专心品茗。
      “其实,我是个不安分的女子,从第一次见面,便下定了决心要勾引你。”她轻轻一笑,似裙摆的玉铃轻摇。
      “那日,听说悟心禅师要进府讲经,有点意外,你也许不知道,我是不信佛的人。但对于你,却很熟悉,我是真的很好奇月顺王府的世子是个什么样的传奇人物。于是,我便谴了使女去门口守侯,将你引入内园,开始不过是个恶作剧,我却失了心,忍不住将《箜篌引》改为了《古相思曲》,忍不住想对你说‘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她捧着茶陷入了自己的回忆。“那一日起,三年多了,日日的思念早汇成了湘江的水,夜里入了梦,梦到的也是你,白衣胜雪、顶心那朱砂痣一样的戒疤和温文如玉的人品,梦到你对我微笑,似佛寺里泥塑的菩萨,梦到……梦到你轻轻吻我的额头。这样疯狂的思念折磨着我,皇祖过世,何尝不是成全你我?我知道你的心,你爱我宛如爱着众生一般,已经足够,足够我终身缅怀。”
      他看着她,笑了,从未见过的纯净的笑了,他原本就是最纯净的人。
      “我知道你不信佛,你是修罗场上善斗的阿修罗如何肯放下屠刀安心吃斋念佛。
      我也知道自己是月顺王府的世子,哪怕我一出生便进入了寺庙。可是不论是月如海还是悟心,都不过是尘世间一抹尘埃,正如我这皮囊,我的舍利,转眼皆空,我下定了决心陪伴你,一生,一世,下一生,下一世。下一世,我不作转世的菩萨,你也不是桎梏的公主,我们只做我们自己。”他缓行至她面前,轻轻吻上她的额头,宛尔一笑,扬长而去。
      她倒被震住了,不能动,许久,感到热浪扑面而来,狂奔向他的方向,漫天大火,炙热的没有人敢上前,她看到他的身影坐在高柴之上对着她笑,对着这世间笑,已然羽化。
      她也笑了,只看着他,笑得真挚,“你说要陪我一生一世,少一年,一月,一天,一个时辰也不行,你说的。”然后冲进火海,拾起那皮囊下幻化的心形舍利,不理睬大火已经燃着了她的裙摆,只紧紧的,紧紧的握着他的心。
      等众僧将她救出火堆,还看到她在笑,那般快乐,那样的无顾世人,那样肆无忌惮的愉悦。
      那个月圆夜后,失踪的不仅是悟心禅师的心形舍利,还有平王府孝慈公主,人们依稀记得那高贵美丽的女子,有个诗意的名字,她叫意映。
      春光明媚,一对男女坐在园子里,各捧一杯香茗,随意安适。
      “念她的茶。”女子突然淡淡说。
      “可惜还是寻不到她,谁成想一个女子竟有这种力量。”中年男子,说不上的辛累。
      “陛下寻她做什么?难不成还惦记她取走的那枚心形舍利?”这两个人正是当朝帝后,有时他们也似平常夫妻,闲话着家常。
      “他们原本是最为世间称羡的一对,皓如明月、光华四溢,任是谁到要叹一句:好一对碧玉佳人!”
      “原来陛下知道!”皇后抿一口茶,淡笑着。
      “只要他们在一块儿,轻扫一眼,谁会不明白那是两个彼此失了心的人。”皇上笑了,带着难得的甜蜜爽朗。
      “即使这样,也是世间难容。”皇后叹着气,似为那样年轻的两个人叹息。
      “怪就怪他是悟心,人们眼中的佛陀转世,更是月氏的血脉,哪一个帝王敢让他活着?”他也是无奈。
      “不怪这个,只能怨他们何苦生在帝王家!”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第 1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