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彩色铅笔·心 ...
-
孜晔习惯用彩色铅笔,团子也习惯用彩色铅笔。
孜晔是建筑设计师,他习惯在图纸上绘出颜色,只有涂上了缤纷的色彩,他才感觉到这张图纸是有生命的,而他,是这种生命力的赋予者。
团子是儿童读物的插图撰稿人,她喜欢用五颜六色的卡通吸引孩子们的视线,看到孩子们因为书上可爱的图画而购买那本杂志,她就有说不出的满足感。
孜晔是团子的师兄,他和她从同一所美院毕业。
在那清苦的学生时代,他和她是不相识的。即使,在去食堂的路上、或是到教室上课的途中,他和她有可能曾经擦肩而过。
孜晔和团子正式认识是因为他们都需要工作室。他们的工作和那些画家不同,不用占用很大的面积和空间,于是,在舍友的同学的师兄的表妹的朋友的介绍下,他和她一起租用同一间工作室。
孜晔不是个爱说话的人,团子也不是。
孜晔不喜欢说话是因为工作量大,又是需要精密计算、仔细绘图的事儿,他不敢掉以轻心;团子不喜欢说话是因为男女有别,他又是她的师兄,看起来一付冷冰冰的样子,团子自然不会自讨没趣。
两个人都是各忙各的,忙起来都一起没时间吃饭、没时间打扫卫生、没机会回家。其实,他们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家,那只是小憩的驿站罢了,谁也不知道下一站会漂流到哪里去。于是,两人常常不约而同的泡面、去超市、啃面包。
孜晔和团子都用彩色铅笔,闲下来时,两人就会很默契的削着铅笔,用薄薄的锋利刀片,谁也不说话,屋子里只有“嚓嚓”的声音、和满地的好象菊花花瓣的铅笔木屑……
后来的后来,孜晔的名气在业内渐渐大起来,随之而来的,工作量也就大起来了,常常的,他的肚子饿得咕咕叫的时候,团子正捧着香喷喷的“康师傅”大快朵颐。大概是孜晔肚子的音效太好,团子终于不在他面前吃面了,即使吃面,也会很自觉的孝敬给师兄一碗。开始时,孜晔很是过意不去,慢慢的,也就习惯了,团子泡好了就很自觉地等在桌旁。
当然,孜晔没时间削铅笔了。第一次,孜晔随手拿起铅笔正要上色,却发现笔心断了,需要削出新的,他不由恼火,一幅很有生命的卷轴又卷回去了。这时,旁边的团子递给他她的铅笔。孜晔才知道,他们用的铅笔牌子是一样的。
从那次开始,孜晔再也没遇到过上次的窝火事件。不知何时,做完工作的团子都会帮他削好铅笔,一盒彩色铅笔,24色,不管孜晔拿起哪种颜色,都露出很好看的铅笔芯。
转眼冬天了,孜晔和团子已经在这个工作室待了两年,业主不知为何要收回房子,孜晔这时已经有了可以买下自己工作室的能力,而团子,据说,要在这个冬天里回老家相亲,结婚。
坐在自己买下、装修好的工作室里,孜晔像平时一样开始绘图纸。
他已经不再吃泡面了,新结识的女友精通厨艺,孜晔很久没有闻到泡面的气息了。
只是,当他拿起彩色铅笔上色时,早已用完铅芯的笔杆被呆呆地握在手里。一种久违的烦躁涌上心头。孜晔开始觉察出生活有些不一样了。
他开始打探团子的消息。又开始在超市里成包成包的买“康师傅”。
等团子再和孜晔共用一个工作室的时候,孜晔的话多起来,常常是他开始挑起一个话题,和团子笑着争吵半天,再由他举白旗认输。每当这时,团子都会心满意足的去厨房泡面,孜晔呢,就用削得漂漂亮亮的彩色铅笔给图纸上色。
每次拿起彩色铅笔的时候,孜晔都会瞧一眼放在客厅里最醒目地方的那个大大的花瓶,花瓶里没有插花,满满的,都是削下的铅笔木屑,一片一片的,好似秋风中结束漂泊的菊花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