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0、教育 ...

  •   此外,还有虽不属皇族却是贵族的学校。如咸安宫官学,因在紫禁城里咸安宫、官立学校而得名,雍正七年(1729年)设立。入学资格是:八旗及内务府三旗满洲贡监生员、官学生及闲散人内俊秀者。咸安宫官学的学生,五年一次考试:考汉文"四书"、翻译满文、骑射、步射。考试成绩,分等录用。景山官学,因设在景山附近、官立学校而得名。入学资格是:内务府佐领、内管领下闲散幼童,经简选入学。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设立。这是内务府官员的子弟学校。学生名额共360名,分设满文、汉文班。凡内务府人家贫不能读书者,准其入学读书。学生每月给银一两。定期考试,成绩及格,分别录用。世职官学,凡八旗世爵内10岁以上者入学。长房官学,内务府所属太监学校,学习满文、汉文和蒙古文,要求能够识字,粗通文墨就可以。蒙古官学,为内务府所属的学校,负责培养蒙古八旗子弟。乾隆十二年(1747年)设立,在咸安宫官学内。设管理事务大臣1人,以理藩院尚书兼任;总裁3人,以理藩院司员兼任;教习2人,额外教习1人。入学的学生,八旗蒙古每旗3名,蒙古八旗共24名。学习蒙古文经书、以及翻译等。

      二、皇子教育

      清朝诸王,天潢贵胄,所受教育,系统完整。皇帝对皇子的教育,首选为成龙,其次为襄政,又次为领兵,再次为务学,复次为书画。

      其实,早在清入关之前,清太祖天命和清太宗天聪、崇德年间,就已经开始重视皇子的教育。努尔哈赤创制满文后,在赫图阿拉,为子侄请师傅,教他们读书识字。皇太极是努尔哈赤16个儿子中,受教育最好的一位。皇太极时期,更重视对皇子的教育。但在清太祖、太宗时,矢镞纷飞,争战不已,无暇顾及建立皇子教育制度。清定都北京后,顺治帝青年早逝,皇子年幼,也未及建制度。康熙皇帝为着大清江山永固,社稷绵延亿万斯年,开始对诸皇子进行严肃的教育。从此,皇子皇孙的教育,不仅制定严格的制度,而且进行严肃的管理。清朝皇子教育,有以下的特点:

      第一,上学年龄。康熙帝定制,皇子6岁开始在上书房读书。这里包括皇子、皇孙、皇曾孙、皇玄孙等。到上书房读书的还有谕准的特殊人员,如上书房有伴读,功课与皇子不同,其伴读另有伴读师傅;还有部分额驸,如乾隆帝之女和敬公主之额驸,9岁时即命随诸皇子读书。又如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二月谕:"原任御前大臣一等公博启图之子景寿,著指为寿恩固伦公主之额驸,……先赏给头品顶戴,在上书房读书。"(《清宣宗实录》卷四〇二)

      第二,读书地点。皇子读书的地点在上书房。上书房(又称上斋)的地点,在皇宫、西苑、畅春园和圆明园都有。皇宫内,上书房在乾清宫左,五楹,面北向(《啸亭杂录•续录》)。

      地点选在乾清宫附近,为了皇帝几暇时便于到上书房检查。毓庆宫也曾作为上书房。上书房建立的时间,学者见解不一。大体说来,上书房康熙朝已有,雍正朝确定制度。

      但是,上书房虽离皇宫乾清宫、养心殿较近,但离宫外皇子、皇孙、皇曾孙、皇玄孙较远。有的皇子、皇孙没有住在紫禁城里,这些"诸位阿哥皆每日走三四里,然后至书房读书。下午读完书,又走三四里,然后回家。若冬天有走六七里者。皇子、皇孙皆大半如是"(《曝书杂记》)。

      第三,上课时间。皇子在上书房读书,早上寅时(3~5时)到上书房,先预习昨日的功课;授读师傅在每日卯刻(5~7时)到书房。许多师傅家住外城,要很早就起床,特别是冬天,很辛苦。师傅到上书房之后,皇子相揖行礼,师傅相揖回敬。据记载:寅刻(寅正4时)到上书房,先学习满洲语文、蒙古语文后,习汉语文。师傅到上书房,以卯刻(卯正6时)为准。年幼的课程简单,午(午正12时)前就下学。晚下学者,至未正(未正14时)二刻,或至申(申正16时)(《养吉斋丛录》)。休假日,一年之中只有元旦一天和腊月二十九、三十两个半天。相比之下,今日学生的假日还是比较多的。这个制度,是康煕帝建立的。

      上书房是满清皇子皇孙上学读书的地方。康熙时候的上书房设在畅春园无逸斋,就是避免他的子孙贪玩,要无逸,不要闲着,不要贪玩,不要贪图享乐。上书房位于乾清门内东侧南庑,建于雍正初,门向北开,共五间。清道光之前,叫尚书房,道光年间奉旨改为上书房。

      每日寅时(凌晨3:00-5:00)来到书房早读,卯时(凌晨5:00-7:00)开课,午时(11:00-13:00)下学

      由上书房总师傅翰林掌院学士,保荐品学兼至翰林官若干员引见,次日诏对便殿,察其器识端谨者,钦点某某为某皇子授读师傅。又派一二员副之,谓之上书房行走。得预斯选者,咸具公辅之望。每日皇子于卯初入学,未正二刻散学。散学后习步射,在圆明园五日一习马射。寒暑无间,虽婚娶封爵后,读书不辍。……皇子冲龄入学读书,与师傅共席向坐,师傅读一句,皇子照读一句,如此反复上口后,再读百遍,又与前四日生书共读百遍。凡在六日以前者,谓之熟书。约隔五日一复,周而复始,不有间断,是非庶士之家所及也。每日功课,入学先学蒙古语二句,挽竹板弓数开,读清文书二刻,自卯正末刻读汉书,申初二刻散学。散学后晚食。每日一朝于上前及皇太后、皇后宫。率以为常,惟元旦、端阳、中秋、万寿、自寿,共放五日,余日虽除夕亦不辍也。

      这天的寅时,就是早上三点到五点,寅正是早上四点,皇子们就要到无逸斋,开始复习头一天的功课,要有一个时辰的时间,要有两个小时,皇太子在这个时候才13 岁。

      卯时,就是五点到七点,老师来到课堂,满文的师傅达哈塔,汉文的师傅汤斌等到了上书房,到了之后先给皇太子实行跪拜的礼节,然后就检查皇子们功课,让皇子背书,皇子朗朗背诵,一字不错。然后汉文师傅再给他划下面一段,接着背下面一段。

      底下就是辰时,就是早上七点到九点,这个时候学生上课已经过了四个小时了,康熙下了朝就来到了无逸斋,皇子们到斋外面台阶下面迎接康熙来,康熙来了之后落座,就说要背书,就让他的儿子背书。康熙拿出书来随便点一段,皇子就背,背完了以后,果然一字不错。

      巳时,九点到十一点,这个时候,记得这一天已经是数伏了,很热,皇子读书的时候,是不许拿扇子的,不许摇扇子,正襟危坐,这时候写字,每一个字要写100遍,来练习书法。

      底下就到了午时,十一点到一点,就到了午饭(按:我认为应该是午点,因为中国古代从来没有现在所说的午饭,每天是两餐三点)的时候,侍卫就送上饭来,皇子们也让老师吃饭,老师跪着接了饭,然后到自己座位上吃饭,皇子们在另一旁吃饭。吃完饭之后不休息,继续前头功课。

      底下就到了未时,就是一点到三点,这时候皇子们到了无逸斋的外面是一个院,那儿有靶,射箭,一个是休息一下,一个是体育活动,一个是练习骑射,练习武艺。

      申时,就是十五点到十七点,康熙又到了无逸斋再次检查功课,还让这些皇子们背,他几个皇子排着队一个一个背。

      底下是酉时,十七点到十九点,这节课是在无逸斋外面练习射箭,康熙先让诸子们一个一个射,之后让那几位师傅一个一个射箭,最后康熙自己射箭,史书记载叫做“连发连中”,功课完了之后放学。

      从早上三点到下午七点。请注意,不是一天,是天天如此,叫做“无间寒暑”,天天如此。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来,康熙皇帝对教育子孙是极为严格的。在他教育之下,康熙的儿子有几种类型,一种是政治型的,譬如雍正做了皇帝,乾隆做了皇帝,应当说康熙的教育是成功的。儿子雍正是一个很杰出的皇帝,孙子乾隆也是一位很杰出的皇帝,那有人说嘉庆道光呢?康熙能管两代就可以了,再后面那么多也管不了。

      他的皇子皇孙不能都做皇帝,做皇帝的只有一个人,其他的第二个类型就是学者型,皇三子胤祉是很杰出的一个科学家,他主持编修《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第三种类型就是艺术型,写字绘画,有的皇子字写得很好,画也画得很好。第四种类型是生活型,比如他母亲在妃子里面地位比较低下一点,他也不可能竞争皇位,他有一个平平安安的生活,所以康熙皇子皇孙当中没有一个纨絝,没有一个为非作歹者。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