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第十七章 ...

  •   晚上王允进宫,拜了刘协起身,别的不说,居然看着吕布道:“都亭候想学董贼吗!?”
      别说吕布,刘协都吓了一跳——这是哪里来的?
      王允道:“天子驾乘,岂是臣子上得的!?
      刘协松了口气,劝道:“有刺客行刺朕,冕旒都削了一截,朕害怕,才叫他上车陪着的,并非他自己要上。”
      王允却道:“皇上还小,皇上怕自有随侍的小黄门之类,一个外臣,怎敢目无礼制,乘坐天子驾乘入宫!!!”
      吕布一直不做声,他在大狱里被打得皮开肉绽,是王允花了钱救他出来,出于感激,也不出声反驳。
      王允道:“叫你伴驾回宫,怎么会让刺客近了辇车?还削了冕旒,要是一个不好,皇上被贼子行刺得手,我看你怎么向天下谢罪!!”
      说一句不完,还又道:“过去董卓叫你侍卫左右,怎么不见有今日的危险?你……”
      刘协听王允骂得越来越不对劲,扬声道:“够了!”
      王允忙住了口,抄着袖子站在一边,只拿眼瞪住吕布。

      当日董卓欲行不轨的事王允肯定知道了。
      王允谋不了大局,暗地里却很能捣鼓,刘协身边伺候的小黄门里,就有王允的人。
      既然王允知道,刘协也就不矫情了,对王允道:“当日若非都亭候舍命相救,董卓……董卓岂会放过朕?你们今日合谋,将董卓成功诛杀在渭水边,少了王司徒的谋划,事不能成,少了吕将军的威武,事也不能成,董卓虽死,朝野混乱,还需时日才能恢复元气,这个时候,怎么就怒目相对了呢?是时候反目吗?”
      吕布不说话,王允忙道:“皇上说的是,臣糊涂,臣进宫来,是有事启奏。”
      刘协伸手:“呈上来吧。”
      王允从衣袖里取出一卷竹简放到刘协手里,退开等候。
      刘协打开看完,更是对王允无语——上面全是因诛杀董卓而表功,要加官进爵的人。
      如何稳定朝局,如何安抚百姓,如何昭告天下,没有!
      王允还道:“今日刺客定是李傕派来的,其人阴险狡诈,必须传令通缉!”
      刘协放下竹简,叹道:“都依爱卿吧!明日早朝朕自会封赏有功之臣。”
      反对不了,只有同意,王允德高望重,身后几乎站着满朝文武,又是诛杀了董卓的第一功臣,风头无两,连皇帝都得避避风。
      王允跪下:“谢陛下隆恩!”
      刘协看向吕布,先前叫吕布等王允来了要说的说辞,都做了白工。
      没想到王允救了吕布出来杀董卓,却还是把吕布当做奸臣贼子看待。
      董卓是用西凉铁骑掌控天子,这王允却是用他的一腔忠君爱国之心把天子给捆了。

      第二天早朝封赏,册封王允为太师,领相国,摄国治政;册封吕布为温侯,授奋威将军,与王允同掌朝政,余下还有一些不知道到底起了什么用,也连带的加官进爵的人。
      说的好听,王允是和吕布共掌朝政,往难听了说,董卓在京中余党都被下了狱,吕布除了自己的人马,再也调动不了任何人。
      就连禁军,王允都没给吕布。
      小黄门念着封赏的人,刘协听到“陈宫”,立即张大眼睛看下去。

      是做中牟县令时抓获了曹操,敬佩曹操胆量把曹操给放了的陈宫?后来看不惯曹操的残忍杀戮另觅明主而去的陈宫?
      远远的,只见一个文臣服色的人出列,叩头谢恩又退下。
      太远,刘协看不清楚,于是挥手,让小黄门暂停宣昭,扬声问:“陈宫何许人也?”
      王允莫名地朝刘协望了望。
      陈宫出列,跪下道:“臣陈宫,字公台,乃东郡东武阳人。”
      刘协问:“你可曾任职中牟县令?”
      陈宫答:“陛下明察,约三年前,臣正在中牟任职县令。”
      王允道:“陛下,这……”
      刘协不理他,只问陈宫:“据闻曹操暗杀董卓不成,出逃经过中牟,被兵士拿住,是你放了他吗?”
      陈宫吓了一跳,他这些旧事连王允这个老友都没有告知,怎么御座上的小皇帝会知道!?
      忙连连叩头。
      他离了曹操后辗转各地,欲寻个明主投靠,可是一无所获,最后来到长安,托庇于旧友王允。
      王允救吕布出狱的办法,还是陈宫出的,于是王允把他的名字也放在了封赏名册之上,有心留他报效朝廷。
      陈宫之谋,不在诸葛亮庞统之下。
      陈宫之正直,也在诸葛亮庞统之上。
      陈宫缺的,只有运气。
      王允知其为人,有心包庇,怕小皇帝提出此事是要问罪,正要上前,刘协抬手,阻住他道:“太师且慢,诛杀董卓,陈宫有功,可是当初私纵钦犯,抛下任职率性而去,如何堪用?但既是有功,朕也不能不赏,温侯军中缺一主簿,你且去军中任职,再要跑,自有军法处置。”
      这一番话有理有序,恩威并施,王允虽然忿忿,也不好再说什么。
      何况看小皇帝依赖吕布得很,陈宫若在吕布帐下做事,一来可以盯着吕布,二来也不算贬得太低,王允便将此事作罢。
      陈宫谢了恩退下,刘协叫小黄门继续念诏,嘴角勾勾。
      接下来,就该拾掇拾掇吕布了。

      过了几天李傕在帐下谋士贾诩的指使下,遣使入宫求赦,被王允一口拒绝。
      刘协不死心地努把力,几乎跟王允当廷大吼,无奈王允有群臣支持,众臣跪了一殿,还有老臣要撞柱死谏,刘协才不得不绝了收服李傕的心思。
      气得他回宫以后猛塞了一整只的肥鸭下肚,几乎胀死。
      果然不几日后就得报,李傕收拾了残部,约十万骑兵,向长安杀来。
      王允这才慌了。

      吕布站在草场上,牵着汗血马缓步而行。
      刘协坐在马背上又怕又兴奋。
      董卓当年送给他的这匹马已经长得又高又壮,鬃毛齐整顺滑,腿长而有力,十分的漂亮!
      刘协怕董卓担心,所以一直没来过花园之后这一片跑马场。
      董卓死了,他哪里还憋得住。
      吕布说:“皇上记住臣说的,小腿夹紧马腹,腰胯和腿都要用力,身体重量放在小腿上,不要全部压在马鞍上。”
      刘协揪揪马鬃,竟然不掉毛!笑道:“陈宫此人,温侯觉得如何?”
      吕布道:“臣本愚钝,皇上将那陈宫放到臣这里来,臣只有没事找事给他做,人怎么样……臣也说不上来。”
      刘协黑线:都把你俩捆一块了,还是不成。
      “陈宫有谋,温侯有勇,温侯没看出来,朕是故意找事把他从太师身边拉了给卿的吗?”
      吕布仰头,一脸呆相:“没看出来……”
      刘协差点拿马鞭抽他:“朕若不看重,为何把他当年任一小小县令的事情翻出来说话?朕每天忙着吃吃喝喝,哪有那许多闲功夫。”
      吕布嘴角抽抽,道:“是臣没想到。”
      走了一截,忽然说:“不过……李傕派人来求赦免时,陈宫对高顺说‘皇上聪慧,比王允老头儿有见识’。”
      刘协道:“可见陈宫此人有谋略,卿见满朝文武,还有谁料到今日之祸?”
      吕布点头,少见地露出“在思考”的模样。
      刘协笑——孺子可教也。
      “卿以后遇事,向陈宫问计,别老仗着能打人,不听人家的建议。”
      吕布:“臣谨记。”

      吕布回去后,也是直脑壳,居然把陈宫叫来,将刘协在跑马场说的话全部告诉了陈宫,还恭恭敬敬地向陈宫鞠了一个九十度的躬,双手抱拳道:“以后还请多进良言,言听必从!”
      陈宫大吃一惊,本来被吕布明着排挤,来了两天就想跑的,可是想起小皇帝那句:“再要跑,自有军法处置。”硬是没敢跑。
      不料小皇帝根本不是要问自己的罪,反给安排了一条出路。
      王允拒绝李傕献降,陈宫已知不妙,无奈没什么后路可奔。
      吕布之勇,闻名天下!若真能听从自己建议,那跟着吕布当真就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只是……小皇帝才几岁?怎么就算计出这许多来?
      看出自己的才学,又以巧妙的办法,从王允那把自己弄到吕布这边,还要吕布“言听计从”。
      陈宫就跟当年的刘备一样,以为是环境太险恶把御座上那小小的孩子给逼得如此早熟。
      感佩小皇帝为自己做的安排,陈宫也向吕布鞠了一个九十度的躬:“既然天子授命,陈宫此生,当为温侯竭心尽力,不敢推辞!”

      历史的车轮噶叽噶叽向前,过了十日,李傕攻破长安城。
      王允严令死守长安,军民人等都不许逃,连小皇帝都被一锅端了。
      长安城破了后,吕布仗着董卓当年修的万乐宫防御工事,竟把凉州军阻在宫门外。
      李傕猛攻三日,不下,跪于宫门前求见天子。
      王允惶惶,来到宣室觐见刘协。
      “李傕贼子,不知做何计较,带着昔日董贼的几个部将,跪在正阳门外,求见陛下。”
      刘协穿着一身骑装,王允以为他还要去骑马玩,急道:“皇上啊!现在不是骑马的时候了!那李傕贼子……”
      刘协打断他道:“太师之忠义,朕记得,当初太师不听朕所言,才有今日之祸,朕即已料知今日之事,自有办法。”
      王允又惊又喜:“皇上、皇上有何办法?”
      刘协道:“逃。”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7章 第十七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