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回天无力(1) ...
-
闫芝和曾宇是初中同学,虽然是同学,但在学校,二人几乎没有交集。
记得上小学三年级时,闫芝她们班从民办学校搬到了三层小洋房新学校,当时,这所学校可以算得上是全镇最好的建筑。至今,小学留给闫芝最深刻的记忆,就是围墙上的那一句话: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闫芝后来才知道,这句名言是小平爷爷说的。
90年代的农村,虽然有提到素质教育的口号,但老师的绩效往往都和升学率挂钩,因此,老师更重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这个在安排座位的时候表现得十分明显。成绩好的学生,老师会将他们安排到前排,成绩不好的学生,老师会将他们安排在后排。
闫芝的学习成绩比较好,“小升初”的考试成绩排名学校年级前十,况且,她本身以比较懂事,很有人缘,因此,三年初中过来,闫芝几乎没有做过四排之后的座位。担任班上的历史科代表,是历史考试,年级第一名的三年保持者。不少调皮的男生都主动帮他收、发作业本,原因很简单,想找个机会,和闫芝接近。
曾宇学习成绩不好,因此,三年下来,他几乎坐在四排之后,但他又不属于纨绔子弟、调皮捣蛋那一类差生,而是很不起眼、默默无闻那种。
毕业后,由于成绩不理想,家庭经济条件也不宽裕,因此,他去了成都工作,从一个印刷工慢慢做成了一个业务员。
曾宇重感情,不仅是重男女感情,他从小特别尊重他的妈妈。他曾经跟闫芝讲过,从小的时候,他就记得爸爸喜欢打牌,家里经济并不宽裕,上学住校,每个周都要回家拿钱,还记得但时,每周十块钱,家里都给不起,妈妈去向别人借钱,别人都不肯借,妈妈借钱的时刻是他每周感觉最纠结的时刻。
有一天,下课的时候,老师给曾宇一张纸条,说是妈妈叫老师给的,他打开纸条一看,上面写着:曾宇,你好好学习,要听老师的话,妈妈去广州打工挣钱。妈妈是她们家里最小的一个,所以念完了小学,在那一辈中还说得上知书达理。
看完后,曾宇把纸条紧紧地拽在手里,跑到学校的一个角落里放声大哭。字字千金,字里行间透漏着妈妈对爱,因为他,妈妈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因为他,她承受了太多家庭的责任。他恨自己,恨自己为什么不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
听过之后,闫芝也为可怜的天下父母心感动,她安慰曾宇:“读书并不是唯一的出路,只要自己好好努力,一样可以创造美好的生活。”
虽然进入社会那么多年,在闫芝面前,曾宇感觉他活得很真实,他总是回忆起童年的美好时光,回忆起儿时的伙伴儿,他告诉闫芝:“那时候班主任让同学们写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吗?那时候我的愿望是长大能够当一个歌手,还记得那时候还装酷,把头发染得一塌糊涂,以为这样就很时髦。现在想想很可笑吧。”
“你在KTV里唱得蛮好的啊!在KTV里完全可以实现你的歌手梦想!”
但没有想到,这个在闫芝的记忆中几乎销声匿迹的人,却成为了她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所有故事的续集,都源自那场震惊全世界的“地球事件”——“5•12汶川特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