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廿二】骨酥鱼中隐前情 ...

  •   从汴梁到瀛州而来,一路上见了芳草青青、稻田农忙,正是芳菲未尽的好时节。

      马车内坐了三人,分别有行商老爷包拯一名、账房师爷公孙策一名、与及丫鬟连翘一名,驾车的是车夫马汉,另有护院展昭和王朝分别骑马左右护送。因包拯决定了乔装轻骑出行,此举倒省了不少穿州过省应酬当地官员的时间,六人也乐得悠哉游哉顺道一路玩景而来。

      “展大……展兄弟,吹段小曲罢?”王朝见一路无聊,便提议说道。
      “王大哥说笑了。”展昭白了他一眼。
      “哟,展大哥还会吹小曲哇?”马汉正赶车赶得昏昏欲睡,听罢此话立马来了精神。
      “展某一介粗人哪能通音律?”展昭依旧不卖账。

      “哪能?那晚是谁在开封府屋顶吹了一夜的曲子,次日还好意思问我为何执勤之时打不起精神来?”王朝见展昭如此不给面子,便把他的老底都给掀了出来。
      马汉更干脆,转头便喊:“老爷,要听展大哥吹个曲儿解解闷不?”
      车帘立马一掀,连翘从里头探出个脑袋来,兴奋地转着眼珠:“老爷说要听。”
      王朝和马汉交换了个眼神,得意地各自偷笑。

      展昭沉思片刻,便稍勒马缰靠近路旁,随手摘过一片杨树叶子,用手指捻了捻后搁在唇边轻轻吹起。
      他吹的不知是哪家哪乡的调子,悠远而宁谧。仿佛田野里微风的低低叹息,又如水里游鱼打了个圈儿潜进水底。虽是用叶子吹出的,却并不刺耳,带了点空旷洒脱之味。
      偶尔有几声清脆的鸟鸣掺和进来,正是平添趣意。

      大概一炷香的工夫后,旋律随之转柔,直至渐渐隐无。
      展昭将叶子自唇边取下,一摊手,那片幸运的杨叶便随风往后飘去。他一夹马肚,走在了马车的前头。

      “好!”王朝和马汉不住地拍手喝彩,展昭只当没有听见。
      马车内,公孙策睁开了微闭的眼睛,说出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来:“调子变了,展护卫心中似有牵挂。”
      包拯一抚轻髯:“老夫从来不知展护卫有此绝技,先生却因何得知,还作出了比较?”
      公孙策:“……不瞒大人,除了王朝,那晚学生也是一夜无眠。”
      包拯连翘默。

      又走了一段路,马汉在前头喊道:“老爷,过了前边就是清河县了。我们进去寻个地方吃点东西,然后找个客栈歇下,明日再赶路如何?”
      包拯点头:“好,正巧老夫已有些腹饥了。”
      连翘赶忙从包袱里掏出个光酥饼来递给包拯,让他先垫垫肚子。
      “阿翘,这是?”公孙策指着她随身布包里鼓起来的一块,问道。
      “喔,这是我爹留给我的女儿红,我习惯了到哪儿都带着它了。”
      公孙策点头,又看见包拯津津有味地啃着光酥饼,将脸一沉,说道:“大人,学生有话容禀。”
      包拯示意他说来。

      公孙策严肃地道:“大人,学生日前为您把脉,发觉脉象有虚损之状,恐防得那消渴(糖尿)之症;平日里又不免多思伤脾。大人需在饮食上面略为注意,宜益气补脾,但这光酥饼就莫要多吃甜馅儿的了。”说罢朝连翘使了个眼色。
      原来为了迎合包拯的口味,这光酥饼里裹的还是加了糖的豆沙馅。
      包拯额头上月亮跳了两跳,不动声色地将光酥饼三口两口吞掉,方道:“先生说得有理,老夫记着便是。”

      清河县虽不大,却离瀛州非常近,也是个颇为繁华热闹的地方。马汉引马车进了清河县的地界,一路慢慢走着。王朝则下得马来拉住一个路人,问道:“这位小哥,本地有哪处稍好些的馆子么?”
      那人打量了他们一眼,问:“你们是从外地来的客人罢?”
      王朝颔首:“是。”
      那人便热心地指点:“你们到护城河边去,那里有许多卖好吃的小船儿,风光又好。你们去找点吃的,又能到处走走,岂不快活?”
      王朝听着新鲜,便将这话跟包拯说了,结果众人一致决定到河边去,顺便体察一下民情也是好的。

      护城河边,包拯一行人将马车安顿好后,信步走到河边。

      只见相隔不远便有数条小船并在一起,用彩带点缀,稳稳地浮在水上。上头设了十数个矮桌矮凳,专供客人们边进食边欣赏河边风景。伴着船家的吆喝声,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展昭王朝等人找了一个老船家打点好了,过来将包拯请上船,那老船家端了一壶热酒和几盘子菜前来,咧着缺了牙的嘴笑道:“这位老爷是外地来的罢,敢问尊姓?请尝尝这些地道的河鲜小菜,不知可合口味。”
      包拯点头答道:“敝姓……”说到此处望了连翘一眼,“……连,老人家请坐着说话。”
      那老船家也不客气,径自坐了下来为包拯斟酒:“原来是连老爷。这儿所有的小吃都是用此河的河水所煮,老爷再尝尝这个酒,也是用河水酿的。”

      “不瞒连老爷,那年先皇出巡路过本县,对这赞叹不已。他说‘一方水土一方人,这清河山水灵秀,又有美景美食,真是个好去处’。他回宫以后,听说就在御河里头弄了一条船,闲了就上船去进膳哩。”老船家滔滔不绝地说得起劲,也不知有几分真几分假,旁边的几桌客人也竖起了耳朵听得津津有味。
      “但饮故乡一瓢水……”包拯掂须颔首,心想这先皇果然是来过这清河县的,至于在御河里弄船一说,倒是没听说过。“老人家这日子过得还好?”

      老船家边催他们吃菜,边顺口说道:“虽然是小本生意,也足以糊口。这几年来客人虽多了,但做这买卖的船也多了,”将手往河边一指,“肯定会分薄了些儿。”说罢又感叹道,“嗳,说起当年,先皇还留下几个御厨跟我们学做小菜呢。其中一个姓啥来着,啊,似乎还和老爷您是同宗。不知老爷可曾认识?”
      连?那是包拯不便透露各人身份,看到连翘而随口胡诌出来的姓。他却不忍拂了老船家的兴致,便含糊答道:“或许认识也未可知。”

      老船家却哈哈大笑: “这是小老儿在跟老爷说笑呢,我记得那御厨最拿手的是一味先皇爱吃的菜,这事恐怕只有小老儿知道了,那味菜叫……”
      “骨酥鱼?”包拯略想了想,低声咕哝道。
      仁宗的御宴上总会保留着几样先皇爱吃的小菜,每次皆有此味,想不留意也难。
      “对呀!先皇还开了金口,将这骨酥鱼赞为一绝来着!”老船家拍手高呼,忽而又一脸诧异,“老爷您是如何得知的?”
      “噢,我家老爷胡猜的。”公孙策赶忙接话,暗地踢了包拯一脚。

      又东拉西扯地说了一通,包拯等人已经吃饱喝足,打算往城里寻个客栈住下。
      “阿翘,走了。”公孙策一推不知为何在发呆的连翘,在旁提醒道。
      展昭起身走了几步,却停了下来,皱眉往身后一看。
      “展兄弟,怎么了?”王朝问。
      “没什么,或许是我多心了。”展昭回身,几步跟上包拯等人。

      众人只管往岸上走去,恍然不觉船上低低地飘出一声阴笑:
      “骨酥鱼?哼……”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2章 【廿二】骨酥鱼中隐前情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