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孩子们。 ...
-
不是说要去谈一场到底如何如何惊心动魄或者宁静如水的恋爱。都是随性的人,向来不受拘束,也从不学习周围人们的恋爱方式。可能大多数人总觉得少年时期就该惊心动魄的爱一场,抑或恨一场。如此才不枉负了少年的青春时光。其实这些态度完全是个人取向,没有什么是应该做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就如同他已经习惯了的克制和镇定,笃信自己的爱情方式是沉默的给予和相信。给予,是一种仁慈,是永远不会失去。而相信,比信任要孤独。信任来源于彼此对对方的可信度的评判,而相信就如同信仰,不需要过多的计较和沟通,完全是潜意识上的尊重。
而之所以相信,除了彼此完全了解,也是因着相似的价值观念。与其误信他人事后感叹遇人不淑,不如事先做好准备,即对最坏可能性的应对处理之法。
【看过很多小说,其中相当多的一种题材,是那些多位男性同时喜欢一名女性,或者多位女性同时喜欢一名男性的。这样虽然加强了所谓戏剧冲突,丰富了情节,但毫无疑问给人带来相当大的反感。
又有一种讨厌的题材,故事依赖于男女主角的某个矛盾进行。最后,结局之处,表明其实是单方面的行为导致了一场悲剧和遗憾的发生。一个误会,一个想当然,一个自以为……诸如此类。
所以,我笔下的人物们,不要这样。
他们可以不要诺言,不要甜蜜,不要撒娇,不要任性,
理智得近乎冷酷。矛盾得近乎自虐。悲观得近乎颓废。散漫得近乎社会闲散人员……
但是他们是极其注重责任和自律的一群人。
也许寡言内向冷淡晦涩,但这也我眼中的优点。我的交友和自律原则是一样的:你可以不聪明不活泼,但务必善良正直;你可以不漂亮不富有,但务必真诚大方。总的来说,喜欢那些多做事少说话的人。喜欢那些把优良形容词汇真正带进为人处世态度中去的人。活的很真,很随性,却往往带着无法形容的吸引力。
也不要那些你死我活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是常事,没有人能永占上风。可是某些故事中的情节也太过离奇纠结。茫茫人海,各种平凡与奇迹交相上演。可是如果到处都是那些黑暗,计谋,生死,仇恨。那这个社会定是不可能继续下去的。
所以,我所想写的,所愿意写的,也就是那平俗岁月里点滴情意。
轰轰烈烈不可能每天发生。而温情却可以持久。】
若是没有在少年时便遇到这个人,那她的爱情,又会是怎样呢。
阳光俊朗优雅成熟?复杂深沉?这些都无从得知。毕竟,就算依然遇上,但那也是在她视线之外了。更不会是感情的交付对象。
那理想中的爱情又是怎样的呢。
洁身自好,没有不良生活习惯,性情善良,温和,低调,不需要多高的身家,学历亦不用高,外貌方面,五官端正四肢健全,呃,其他的,暂时没有了。
之所以以一定的标准去寻求理想中的另一半,也是为了能够长久地相处下去。若不能遇到,那就保持清净的单身生活,而不是找个男伴只为满足彼此生理和心理需求。解决分手问题更是一种麻烦,索性不去寻求安慰。慎重对待感情,只喜欢和彼此托付相当的人相处。亦非刻意克制,大部分时候理性至上,自然明白年轻的放纵得不偿失,亦是对自己的不够珍重。
也不是没有其他异性示好。但,总是感觉不对。同龄人,总是缺了一份沉稳和低调。年长的,猥琐又复杂的目光令人作呕。比自己小的,总带着母性去看待他们,爱情之说更无从谈起。所幸,那个人,就那样的站在自己身边,坚定,沉默,而又温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