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清代满洲贵族的嫁妆 ...


  •   清朝是由满族建立的王朝,因此我们在讨论清代嫁妆问题时,不能不研究满族的嫁妆及其特点。入关前,满族人的婚嫁仪式较为简略,嫁妆也相应简单,比如陪送一些鞣皮和锤打鹿筋的工具,以供妇女婚后从事家务劳动使用。入关后,受汉文化的影响,满人的嫁妆也逐渐丰富起来,从衣物首饰到家具陈设无不具备,同时他们又保持了自己民族的一些陪嫁特色,很值得我们关注。本章拟从满洲贵族的嫁妆人手,揭示清代满族的嫁妆特色及婚嫁习俗。

      第一节皇族之嫁妆

      皇族为满洲贵族的最上层,其婚礼仪式也最为隆重和复杂,不同等次的皇族成员要相应举行不同规格的婚礼。《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中对于各类皇族成员的婚礼都有较为详细的规定,包括:大婚、皇子成婚、皇孙成婚、皇曾孙成婚、皇元孙成婚、公主下嫁礼、亲王婚礼、世子郡王婚礼、贝勒婚礼、贝子婚礼,等等,可见清代国家对于皇族婚礼的重视程度。但是,法令的规定多侧重于礼仪和等级方面,对于嫁妆并没有明确的、详细的规定。不过,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在皇族盛大的婚礼中,女家陪送的嫁妆无疑同样的隆重、复杂。

      一、皇后妆奁
      清代,仪式最为隆重、规模最为宏大的嫁妆当属皇帝大婚时皇后的嫁妆。皇后嫁妆的特点在于,它一方面要体现出帝王婚礼的九五至尊、无与伦比,另一方面又要体现出嫁妆本身所包含的实际功能(如婚后生活所需的实际用品等),如何将这两种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说让筹备大婚的大臣们煞费苦心。清朝共有四个皇帝在紫禁城举行了大婚典礼,分别为顺治、康熙、同治、光绪。前两位皇帝大婚时皇后的妆奁没有留下特别详细的记载,后两位皇帝则留有《大婚典礼红档》(以下简称《红档》),将有关大婚典礼的全部档案文件汇编成册。这两份《红档》现皆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内,详细记录了朝廷内外筹备大婚典礼的全部过程,其中包括皇后妆奁的议定、筹办和妆奁清单,为我们研究清代皇后的嫁妆提供了宝贵而翔实的历史资料。

      1.皇后妆奁的筹办
      皇后妆奁的筹办是一个非常繁复的过程,我们以同治帝大婚中皇后嫁妆的筹办过程为例、。同治皇帝六岁继位,婚姻等大事全由慈安、慈禧两位太后操办。同治十一年(1872),两位太后选定翰林院侍讲学上崇绮之女阿鲁成氏为皇后.并于这一年二月初三日下懿旨宣布此事:

      皇帝冲龄践柞,于今年十有一年,允宜择贤作配,正位中宫.以辅君德而襄内治,兹选得翰林院侍讲崇绮之女阿鲁忒氏淑慎端庄,著立为皇后,特谕。

      大婚定于同治十一年(1872)九月举行,但筹备工作最迟在三年前(同治八年)就已经开始了,由专门成立的大婚礼仪处负责,恭亲王奕诉与户部尚书宝均兼任其首领,二人亦有太后懿旨任命:

      钦奉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懿旨,皇帝大婚礼仪,典则崇隆,允宜先期豫备。一切应办事宜,著派恭亲王、宝均,会同总管内务府大臣、礼工二部堂官,详稽典章,敬谨办理。

      大婚礼仪处不仅负责筹办大婚中纳采、大征等各项礼仪和皇帝的一切用品,而且还要筹备后妃的一切应用物品及妆奁。也就是说,与其他嫁妆不同的是,皇帝后妃的嫁妆,并不由其母家备办,而是由朝廷统一筹办。因此,大婚礼仪处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筹办皇后妆奁。
      首先要决定妆奁的具体内容——即开列出妆奁清单。皇后的嫁妆由有关大臣共同商议拟定,再经朝臣、太后、皇帝的反复讨论、增删,才能最终裁定。同治八年(1869)四月,恭亲王奕沂等即将大婚应用物品及皇后妆奁清单“公同酌拟”,“恭呈御览,伏候钦定”。皇帝本人、两位太后分别对所拟妆奁进行了仔细斟酌、修改。这一点可从《红档》大婚妆奁单的原始档案上反映出来,清单中的“各色堆花绫四十匹、各色绒线四十匣”等项后注有“此款上添”字样;“硬木箱十对、硬木匣十对”等项后注有“原拟八对,上改十对”字样;“朱漆描红漆龙凤箱十对”等项目后注有“原拟朱漆描金龙凤箱八对,上添改朱漆描红漆龙凤箱十对”字样等,可见年轻的同治皇帝对于未来皇后的妆奁十分关注,进行过仔细的审读,对于缺少和不足的项目亲自进行增补。慈安、慈禧二位太后也针对妆奁清单下发鼓旨:“皇帝大婚皇后需用妆奁,除绰绣氅衣、衬衣等件著再听传,其缂绣蟒袍料及衣料颜色等项,即照添改数目办理”。如此妆奁清单经皇帝、太后最终裁定,方可交各处分头筹办。
      皇后妆奁分为“内办”与“外办”两种方式,从以下恭亲王奕诉的奏折中可以反映出各类物品的分配采办情况:

      和硕恭亲王奕诉等谨奏为奏闻请旨事,恭照皇帝大婚皇后需用妆奁,前经臣等酌拟款项数目奏准在案。惟查款目较繁,亟应预为恭办。所有妆奁单内朝冠、朝珠、凤钿、首饰、玉器等项均系由内办理恭进。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如意并御用朝冠及妆奁内陈设金银器皿,拟请由京制造购办外,其御用凉冠、正珠,并木器、铺垫、门帘、帐慢、衣料缎绸、皮张,及恭备内廷主位袍料缎绸,并分赏王妃命妇袍褂料等项,以及前经准纳采、大征礼应用缎匹拟请分交粤海关监督,江南、苏州、杭州织造,并奉锦山海关道先期恭办,统限于同治九年八月内一律办齐,解京以备应用。至承办此项差务需款巨,所有三处织造织办缎绸等项需用银两,应请旨饬下各该督抚赶紧妥速筹款,拨交该织造等敬谨织办。如官设机张不敷,即著该织造妥为购办,核实开销,总期无误要需。其粤海关监督、奉锦山海关道备办木器皮张等项,所需银两应由该监督等会商,各该督抚将军迅速筹款,即著该监督等妥为购办,务于限内办齐解京,以昭慎重。谨将臣等酌拟分交各处恭办款项数目分缮清单恭呈预览。俟命下之日臣等即行移咨各该处敬谨遵办。为此谨奏请旨等因,于同治八年六月初十日具奏。

      可见,皇后妆奁的筹办不仅是其娘家不可能承受的,即使内务府乃主整个皇宫、京城都难以完成这项任务,必须调动全国上下的力量共同进行筹办,甚至需要去国外采办。“至于钟表、穿衣镜等件,内地仿做者均不得法,必由外洋购办,方可合式”。此处,奕诉将妆奁分为“内办”、“由京制造购办”和分交粤海关监督,江南、苏州、杭州织造,并奉锦山海关道恭办等几类,分头筹备。根据《红档》的记载,除奕诉在奏折中提到的机构之外,还有其他的机构也参与了皇后妆奋的筹备,如《红档》卷十三中有大婚礼仪处给广饶九南道的行文,其中提到,“皇帝大婚皇后妆奋内需用瓷器等件,经本处奏拟请交广饶九南道敬谨制办一折,于同治十年二月三十日奉旨著照单传,钦此。相应抄录原奏清单札行广饶九南道,敬谨选择精细匠役加工制办,务于限内办齐专差解京”。广饶九南道属于后来增加的筹备机构,负责筹备皇后妆奁中的瓷器等项,奕诉在同治十年(1871)二月的奏折中也提到此事。类似九南道这样的机构应该还有。
      那么,各筹办机构如何分工?《红档》“妆奁册”中亦有明确的记载.首先讨论“内办”的项目,包括:

      如意冠四顶(均随各式镶嵌宝石帽花黄绫冠盒)、熏貂朝冠一顶(镶嵌珍珠石随黄绫冠盒)、熏貂朝冠一顶(镶嵌仿珍珠石随黄绫冠盒)、天鹅绒朝冠一顶(镶嵌珍珠石,随黄绫冠盒)、天鹅绒朝冠一顶(镶嵌仿珍珠石随黄绫冠盒)、
      团凤飘带帽成分(随黄续冠盒)、团鹤飘带帽成分(随黄绫冠盒)、万福飘带帽成分(随黄绫冠盒)、万寿飘带帽成分(随黄绫冠盒)、双喜字飘带帽成分(随黄绫冠盒)、双如意飘带帽成分(随黄续冠盒)、牡丹花飘带帽成分(随黄缝冠盒)、海棠花飘带帽成分(随黄绫冠盒)、
      珊瑚朝珠二盘(随朝服用)、珊瑚朝珠成盘、翡翠朝珠成盘、碧呀瑶朝珠成盘、蜜蜡朝珠成盘、金珀朝珠成盘、沉香朝珠成盘、
      碧呀瑶带钩成件、翡翌带钩成件、白玉带钩成件、白玉带皮带钩成件、赤金累丝镶嵌珠石带钩成件、三镶宝石带钩成件、
      翡翠各式佩四件、白玉各式佩四件、碧呀瑶各式佩四件、白玉带皮各式佩四件、
      珍珠手串成盘、翡翠手串成盘、碧呀瑶手串成盘、金珀手串成盘、珊瑚手串成盘、沉香手串成盘、
      翡翠搬指二件、白玉带皮搬指二件、金珀搬指二件、蜜蜡搬指二件、沉香嵌金万福万寿搬指二件、沉香嵌金双喜双如意搬指二件、
      翡翠烟壶二件、白玉带皮烟壶二件、金珀烟壶二件、蜜蜡烟壶二件、水晶烟壶二件、巧式玛瑙烟壶二件、
      赤金累丝镶嵌珠石带环带束四分(各随飘带手巾大小荷包四分)、金表四对、玉柄香柄镶嵌珠石小刀火镰四分、各色针黹二十分、
      赤金累丝凤钿全分(随凤衔五挂排子成分大挑中挑三挑各成对朱红金漆龙凤呈祥钿盒)、点翠凤钿全分(随凤衔五挂排子成分大挑中挑三挑各成对朱红金漆龙凤呈祥钿盒)、万福满簪钿全分(随大挑中挑三挑各成对朱红金漆龙凤呈祥钿盒)、万寿满簪钿全分(随大挑中挑三挑各成对朱红金漆龙凤呈样钿盒)、双喜字银边钿全分(随朱红金漆龙凤呈祥钿盒)、双如意银边钿全分(随朱红金漆龙凤呈祥钿盒)、牡丹花寻常钿全分(随朱红金漆龙凤呈祥钿盒)、海棠花寻常钿全分(随朱红金漆龙凤呈祥钿盒)、
      赤金累丝项圈成分、栓辫手巾四分(明黄二分红绿各一分)、攒珠攒珊瑚累丝蜜蜡松石褂纽十副、
      赤金累丝扁方成对、赤金洋錾扁方成对、赤金镶嵌扁方成对、翡翠扁方成对、白玉扁方成对、白玉玲珑扁方成对、
      赤金累丝长簪成对、赤金洋琴长簪成对、赤金镶嵌长簪成对、翡翠长簪成对、白玉长簪成对、白玉玲珑长簪成对、万福万寿点翠长簪成对、双喜双如意点翠长簪成对、镶嵌珍珠长簪成对、镶嵌宝石长簪成对、
      万福万寿镶嵌珠石翠花成对、双喜双如意镶嵌珠石翠花成对、榴开百子镶嵌珠石翠花成对、桃献三千镶嵌珠石翠花成对、翡翠白玉点翠珊瑚珍珠宝石各式挑簪二十对(随三挂双挂单挂搭琅)、赤金点翠镶嵌抱头莲四对、赤金点翠各式颤须十对、
      赤金錾镯成对、赤金镶嵌镯成对、赤金累丝镯成对、赤金点翠镯成对、白玉元镯成对、白玉蒲镯成对、翡翠元镯成对、翡翠蒲镯成对、
      赤金洋錾钳成对、赤金累丝钳成对、翡翠钳成对、白玉钳成对、万福万寿点翠钳成对、双喜双如意点翠钳成对、镶嵌珍珠钳成对、镶嵌宝石钳成对、赤金各式小金钳八对、簪珍珠排环二对、碧呀瑶套环二对、翡翌套环二对、翡翠环二对、白玉环二对、珍珠环二对、镶嵌点翠环二对、
      珍珠耳坠成对、碧呀瑶耳坠成对、宝石耳坠成对、翡翌耳坠成对、
      赤金洋錾戒指成对、翡翠镶嵌戒指成对、翡翠戒指二对、白玉戒指二对、珍珠戒圈二对、攒石戒圈二对、赤金麻花戒圈成对、赤金竹节戒圈成对、
      赤金累丝指甲套成对、赤金洋錾指甲套成对、赤金镶嵌珍珠石指甲套成对、赤金点翠指甲套成对、
      各色绣花鞋二百双、各色江绸绫袜二百双、各色针黹二百分、包头手巾二百分。

      从“内办”物品的构成来看,主要为冠帽鞋袜、珠宝首饰类,这些物品应当属于内务府向有储备,或者在京城可以办齐的,无需委托外地机构筹办。
      其他各项妆奁京城可采办的,“由京制造购办”,京城难以采办的项目由各织造和粤海关监督、奉锦山海关道等分别负责筹办,大致为各织造负责衣物等纺织品,粤海关监督、奉锦山海关道负责木器、皮张、钟表等,但也不完全遵照这样的分工。以粤海关为例,大婚筹备之初,粤海关被分配置办大婚所用的朝衣、珠宝、木器、钟表、盆景等项,到同治十年(1871),仍未筹备完毕,大婚礼仪处奉旨督催:

      同治十年正月二十九日,和硕恭亲王、户部尚书宝望面奉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懿旨,所有前传粤海关监督置办珠宝、朝衣等件暨传办正珠、帽珠,并妆奁内需用钟表、盆景、木器及金银钱、各色绦绫绒线等项,并前两次所传正珠朝冠顶六颗、正珠朝珠二盘,著传知该监督赶紧办齐解京,勿得再行延迟。钦此。

      粤海关得旨后加紧备办,于当年八月将所需物品备办完毕,遣人送往京师,监督崇礼同时上奏折向朝廷汇报采办情况:

      同治十年八月二十六日,粤海关监督崇礼为呈送事,案照同治八年九月十五日、十月十六日承准钦派恭办大婚礼仪处行知:奉旨传办珠宝、缂绣、朝衣、木器、皮张、钟表等件钞录红单札行。按照单开款项数目迅速敬谨购办……兹各处将承办之件均已一律办齐,专差家人王升、马顺由海道赉送……计开大婚礼仪处验收……洋座钟四座、洋座表二对、各式盆景四对、小镶珠石各样盆景四对。
      在粤海关的第一次任务尚未完成之前,朝廷已决定再次分派其任务,于同治一十年(1871)二月下令粤海关继续备办皇后妆奁中的其他一些用品:

      和硕恭亲王臣奕沂等谨奏为奏闻请旨事:恭照皇帝大婚皇后妆奁内需用洋钟、玉器等件,拟请仍交粤海关监督敬谨购办。其应用瓷器等件,请交广饶九南道敬谨制办。统限于本年八月内一律办齐解京,以备应用。谨分缮清单恭呈御览,俟命下之日,臣等即行分咨行各该处敬谨遵办,为此谨奏请旨等,因于同治十年二月三十日具奏。奉旨:著照单传。钦此。
      拟交粤海关监督购办:洋钟二对、各式桌灯四对、各式挂灯八对、绿通玉如意二对、白通玉如意二对、绿玉陈设二对、白玉方盒二对、白玉圆盒二对、白玉插屏二对、白玉盘二对、白玉大盘二对。

      为完成头一次分派的任务,粤海关已经倾尽财力,面对朝廷的一再加派,崇礼感到束手无策,迟迟无法交差。同治十年(1871)四月崇礼不得已,向朝廷说明无力筹办的实情,请求分拨给其他省份或机构办理。朝廷谕令,绸缎等项可分与各织造筹办,其他各项仍由粤海关备办,不得推托、延迟。谕令如下:

      谕军机大臣等:崇礼奏,传办缎绸各件请分派各织造兼办,并正珠、玉如意等件难以购觅等语。据称:广东丝料工作,不及江浙,此项缎绸为数甚巨,限期亦近,织造专司织务,办理较为妥速,并可节省糜费,请饬该织造等分办,以昭慎重。著照所请办理。即著崇礼将传办缎绸各件均匀分派,分别咨明江宁、苏州、杭州各织造照数承办。应需银两,本日据瑞麟、崇礼奏,已筹定银三十万两,存储备拨。著庆林、德寿、文治核实估计确数,知照瑞麟等如数拨解,以资应用。庆林等务即分投织办,毋稍迟误。其玉如意陈设等项,该监督因难于购觅,请派他省分办。惟他省采办,较之广东更属不易,仍著责成崇礼设法采购,不得稍涉推诱。其正珠等件,并著一并采办进呈.毋误要需。

      朝廷认为,绸缎等项并非粤省所优长,其他织造可以分办,同意崇礼的请求。但是玉如意、洋钟等各式陈设以及正珠等物,如果粤海关筹办不来,其他衙门更无从筹办了,因此勒令崇礼务必如期筹办妥当。至于分拨给各织造的绸缎所需费用,也得由粤海关筹措三十万两银子来解决。然而,三十万两的数目与“各该织造所估银数尚有不敷”,朝廷鉴于“粤省库款支绌,一时无从筹解,亦属实在情形”,令从别处筹措方才了事。崇礼只得继续筹办大婚物品,并于同治十一年(1872)九月上奏折叙述了自己办理妆奁等物的具体情况:

      同治十一年九月初五日由军机处交出二品顶戴奴才崇礼跪奏,奉旨传办要件.谨将办齐洋钟、灯只等项寄京呈进。其玉器陈设暨各项正珠无从办解情形据实具陈,仰祈圣鉴事。窃奴才迭次承准钦派恭办大婚礼仪处行知,奉旨传办洋钟、灯只、绿白玉如意、陈没、正珠等件,当即钦遵筹办。粤省所到洋钟制样甚小,即经饬派商人往外洋定做。其各式桌灯、挂灯并选觅精工匠役斟酌样式敬谨成做,是以稍稽时日。兹将洋钟二对、各式桌灯四对、各式挂灯八对一律办齐,专折赉京呈进。此项洋钟、灯只价值由奴才捐廉恭办,不敢作正开销。至绿玉白玉如意、陈设以及各项正珠,前于奉传绸缎各件,会商督臣等款折内附片陈明。

      为筹备大婚物品,粤海关已经经费不敷,以至于监督崇礼不得不捐出自己的“廉体”来筹办了。为此,崇礼受到朝廷褒奖,皇帝大婚礼成之后,特宣布“粤海关监督崇礼,著赏加总管内务府大臣衔,并赏加二级”。清代,粤海关一直是政府重要的财政支柱,更是内务府经费的主要来源,属于财力充足的机构,为筹备同治帝大婚应用物品,粤海关尚且如此狼狈,其他各机构更是可想而知。
      总之,经过各方面的努力,直到同治十一年(1872)九月皇帝大婚前夕,各项物品才算筹备到位,同治皇帝的婚礼得以如期举行。皇后阿鲁忒氏的嫁妆,什么时间、什么方式送到皇后家中,我们没有找到确切记录,只能得知在正式的大婚典礼之前,皇后嫁妆从其母家运往皇宫,在寝宫内进行“铺陈”。

      2.同治帝皇后的妆奁
      同治帝皇后的嫁妆大体可以分为冠帽衣物、珠宝首饰、被褥毡帐枕垫、家具摆设等几个大类,每类物品皆讲求齐备、精美、吉祥。
      首先看看冠帽衣物类。皇后嫁妆中共有冠帽28顶,其中包括朝冠8顶、其他冠12顶、帽8顶,每顶冠帽都配有相应的珠石、帽花,并配有黄绫冠盒。具体如下:

      熏貂朝冠一顶(随黄绫冠盒)、元狐朝冠一顶(随黄绫冠盒)、海龙朝冠一顶(随黄绫冠盒)、罗胎凉朝冠一顶(随黄绫冠盒)、熏貂冠一顶(随黄绫冠盒)、本色貂冠一顶(随黄绫冠盒)、海龙冠一顶(随黄绫冠盒)、绒冠一顶(随黄绫冠盒)、罗胎冻冠二顶(随珍珠帽珠黄绫冠盒)、万丝凉冠二顶(随珍珠帽珠黄绫冠盒)、如意冠四顶(均随各式镶嵌宝石帽花黄绫冠盒)、熏貂朝冠一顶(镶嵌珍珠石随黄绫冠盒)、熏貂朝冠一顶(镶嵌仿珍珠石随黄绫冠盒)、天鹅绒朝冠一顶(镶嵌珍珠石随黄缕冠盒)、天鹅绒朝冠一顶(镶嵌仿珍珠石随黄统冠盒);团凤飘带帽成分(随黄绫冠盒)、团鹤飘带帽成分(随黄绫冠盒)、万福飘带帽成分(随黄绫冠盒)、万寿飘带帽成分(随黄绫冠盒)、双喜字飘带帽成分(随黄绫冠盒)、双如意飘带帽成分(随黄绫冠盒)、牡丹花飘带帽成分(随黄绫冠盒)、海棠花飘带帽成分(随黄续冠盒)。

      不同的冠帽适用于不同的季节和场合,各类冠帽都质地精良,显示出皇后的尊贵。
      衣物类的讲究就更多了,质地上从厚至薄分为貂皮、元狐皮、狐肷皮、天马皮、洋灰鼠皮、灰鼠皮、银鼠皮、棉、抬、单、实地纱、芝麻地纱、直径地纱等;款式按照不同场合不同季节分为朝袍、朝褂、朝裙、端罩、袍、褂、袄、衫、紧身(分有袖无袖)、领衣、衬衣、氅衣、褂斓、马褂、斗篷等;织造工艺上分为缂丝、纳纱、江绸、绣、纳等;颜色上分为明黄、石青、玉色、湖色、宝蓝、绛色、大红、果绿、藕荷、桃红等;花样上分为金龙、金龙上十二章、五彩、五彩舒袖、五彩领袖、五彩金龙十二章、五彩八团金龙立水、五彩八团金龙无水等。以衣物中的“袍”为例,包括:

      明黄缂丝金龙十二章洋鼠皮袍成件
      明黄江绸绣金龙十二章貂皮袍成件
      明黄缂丝金龙十二章天马皮袍成件
      明黄江绸绣金龙十二章狐肷皮袍成件
      明黄缂丝金龙十二章洋灰鼠皮袍成件
      明黄江绸绣金龙十二章灰鼠皮袍成件
      明黄缂丝金龙十二章银鼠皮袍成件
      明黄江绸绣金龙十二章棉袍成件
      明黄缂丝金龙十二章袷袍成件
      明黄江绸绣金龙十二章单袍成件
      明黄绣金龙十二章实地纱袍成件
      明黄绣金龙十二章芝麻地纱袍成件
      明黄纳金龙十二章直径地纱袍成件
      宝蓝江绸貂皮袍成件
      绛色江绸天马皮袍成件
      宝蓝江绸狐肷皮袍成件
      绛色江绸洋灰鼠皮袍成件
      宝蓝江绸灰鼠皮袍成件
      绛色江绸银鼠皮袍成件
      宝蓝江绸棉袍成件
      绛色江绸袷袍成件
      宝蓝江绸单袍成件
      绛色实地纱袍成件
      宝蓝芝麻地纱袍成件
      绛色直径地纱袍成件
      明黄江绸绣五彩金龙十二章貂皮袍成件
      明黄缂丝五彩金龙十二章天马皮袍成件
      明黄江绸绣五彩金龙十二章狐肷皮袍成件
      明黄缂丝五彩金龙十二章洋灰鼠皮袍成件
      明黄江绸绣五彩金龙十二章灰鼠皮袍成件
      明黄缂丝五彩金龙十二章银鼠皮袍成件
      明黄江绸绣五彩金龙十二章棉袍成件
      明黄缂丝五彩金龙十二章袷袍成件
      明黄江绸绣五彩金龙十二章单袍成件
      明黄绣五彩金龙十二章实地纱袍成件
      明黄绣五彩金龙十二章芝麻地纱袍成件
      明黄纳五彩金龙十二章直径地纱袍成件
      明黄江绸绣五彩八团金龙立水貂皮袍成件
      明黄缂丝五彩团金龙立水天马皮袍成件
      明黄江绸绣五彩八团金龙立水狐肷皮袍成件
      明黄缂丝五彩八团金龙立水洋灰鼠皮袍成件
      明黄江绸绣五彩八团金龙立水灰鼠皮袍成件
      明黄缂丝五彩八团金龙立水银鼠皮袍成件
      明黄江绸绣五彩八团金龙立水棉袍成件
      明黄缂丝五彩八团金龙立水袷袍成件
      明黄江绸绣五彩八团金龙立水单袍成件
      明黄绣五彩八团金龙立水实地纱袍成件
      明黄绣五彩八团金龙立水芝麻地纱袍成件
      明黄纳五彩八团金龙立水直径地纱袍成件
      明黄江绸绣五彩八团金龙无水貂皮袍成件
      明黄缂丝五彩八团金龙无水天马皮袍成件
      明黄江绸绣五彩八团金龙无水狐肷皮袍成件
      明黄缂丝五彩八团金龙先水洋灰鼠皮袍成件
      明黄江绸绣五彩八团金龙无水灰鼠皮袍成件
      明黄缂丝五彩八团金龙无水银鼠皮袍成件
      明黄江绸绣五彩八团金龙无水棉袍成件
      明黄缂丝五彩八团金龙无水袷袍成件
      明黄江绸绣五彩八团金龙无水单袍成件
      明黄绣五彩八团金龙无水实地纱袍成件
      明黄绣五彩八团金龙无水芝麻地纱袍成件
      明黄纳五彩八团金龙无水直径地纱袍成件
      明黄江绸绣五彩领袖貂皮袍成件
      明黄缂丝五彩领袖天马皮袍成件
      明黄江绸绣五彩领袖狐肷皮袍成件
      明黄缂丝五彩领袖洋灰鼠皮袍成件
      明黄江绸绣五彩领袖灰鼠皮袍成件
      明黄缂丝五彩领袖银鼠皮袍成件
      明黄江绸绣五彩领袖棉袍成件
      明黄缂丝五彩领袖袷袍成件
      明黄江绸绣五彩领袖单袍成件
      明黄绣五彩领袖实地纱袍成件
      明黄绣五彩领袖芝麻地纱袍成件
      明黄纳五彩领袖直径地纱袍成件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列仅为“袍”,“朝袍”并不包括在内。由于袍是穿在外边的比较正式、又比较常用的衣物,因此皇后之“袍”颜色上主要以明黄色为主,象征皇后的尊贵地位,间以绛色、宝蓝等比较端肃的颜色,不似其他类衣物如衬衣、警衣等颜色艳丽、丰富。但袍的材料质地、制作工艺最为全面精致,几乎囊括了衣物中的各种质地、纺织工艺和花样,是衣物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
      同治帝大婚中,皇后的妆奁共有572项,其中衣物(不包括冠帽、鞋袜、衣料)占到很大的比例,共290项,占一半以上,是妆奁中的主体,为筹办这些衣物,动用了苏州织造、杭州织造、江南织造、粤海关等多个部门,所耗人力、物力、财力甚巨。
      同治帝皇后妆奁中的珠宝首饰类主要包括如意.、宝瓶、朝珠、带钩、佩、手串、搬指、金表、钿子、扁方、簪、翠花、镯、钳、环、耳坠、戒指、戒圈、指甲套等,材质主要为翡翠、珊瑚、碧讶瑶、蜜蜡、金珀、沉香、白玉、赤金、宝石、珍珠、水晶、玛瑙等。以钿子为例,据清人崇彝的记载,钿子分为凤钿、满钿、半钿三种,“其制以黑绒及缎条制成内胎,以银丝或铜丝支之外,缀点翠或穿珠之饰,凤钿之饰九块,满钿七块,半钿五块,皆用正面一块,钿尾一大块,此所同者。所分者,则正面之上长圆饰或三或五或七也。凤钿除新妇宜用,其他皆用满钿,孀妇及年长妇人则用半钿”。可见,钿子是满洲妇女主要的头饰品,可根据不同的身份选用不同形式的钿子。皇后妆奁中采用了凤钿和满钿两种,又分为不同的质地和式样,包括:

      赤金累丝凤钿全分(随凤衔五挂排子成分大挑中挑三挑各成对朱红金漆龙凤呈祥细盒)、点翠凤钿全分(随凤衔五挂排子成分大挑中挑三挑各成对朱红金漆龙凤呈样钿盒)、万福满簪钿全分(随大挑中挑三挑各成对朱红金漆龙凤呈祥铀盒)、万寿满簪钿全分(随大挑中挑三挑各成对朱红金漆龙凤呈祥钿盒)、双喜字银边钿全分(随朱红金漆龙凤呈祥细盒)、双如意银边钿全分(随朱红金漆龙凤呈祥钿盒)、牡丹花寻常钿全分(随朱红金漆龙凤呈祥钿盒)、海棠花寻常钿全分(随朱红金漆龙凤呈样钿盒)。

      不同材质、不同款式的8个钿子及其附属品,不仅体现出皇后之尊,还包含了吉祥喜庆的寓义。
      被褥毡帐枕垫类物品主要包括坐褥、靠背、迎手、床毡、地毡、帘、帐、幔、大褥等,主要材质和颜色为:黄缎、大红缎、黄毡、大红猩猩毡等。此类物品在妆奁中比重较小,由于系内房使用,突出的是其子孙繁衍的特点,多数坐褥、靠背、毡帐、帘慢等都要绣以“龙凤呈祥捧金双喜字瑞云满地一子孙万代边”,以示婚后皇位永固、多子多孙的含义。
      皇后妆奁中的家具较为全面,小至凳机、足踏、匣,大至架床、书隔、箱橱等无不具备。家具全用“硬木”制成,具体系何种木质,没有说明。所谓“硬木”,一般包括黄花梨、紫檀、红木、鸡翅木等,都属于名贵的木料,现今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清代宫廷家具以紫檀占多数,另有少量的黄花梨、红木、鸡翅木等材料的家具。嘉道以后,由于优质木材(如紫檀等)短缺,因此晚清的硬木家具多以红木为主。尽管如此,皇后嫁妆中的家具无论从木材的选用上,还是从制作工艺上,都无疑属于家具中的珍品,应是当时木器家具中的杰作。
      妆奁中的器皿摆设,主要包括各式杯、盘、盆、壶等器皿,漱口盂、茶叶罐、蜂蜜盒、抿头缸、油灯、剪烛斗、火盆、桌灯、挂灯等生活用品,镜支、胭脂盒等梳妆用品,座钟、插屏、盆景等摆设品。此外,另有“玉瓷古铜珐琅竹木各式样巧做大小陈设约需一百余件”,这是整个妆奁单中唯一记载较为模糊的一项,其他各项小至冠帽所随的冠盒、首饰所随的荷包都记录得十分清楚详细。大概是此类细小的陈设物品在缮写清单时还没有一一确定,只得说明需筹备玉瓷、占铜、珐琅、竹、木等材质且“巧做”的陈设百件以上。

      3.皇后妆奁的抬送
      筹办好的各类妆奁集中在何处,如何运送至皇后母家,我们没有找到确切的记载,只能得知在正式的大婚典礼之前,妆奁要从皇后母家抬送至皇宫,进行“铺陈”,这需要经过从上至下一系列繁复的程序。以光绪帝大婚时皇后妆奁的抬送为例:
      第一,要确定抬送妆奁的日期和具体时刻。光绪帝大婚时,经过钦天监的精心测定,于光绪十四年(1888)十一月初十日“由内交出黄单”,宣布了纳采、大征、抬送妆奁、册立皇后等仪式的吉日、吉时,其中定于光绪十五年(1889)“正月二十四日、二十五日宜用卯时进皇后妆奁”。光绪十五年(1889)正月初四日,总管太监李莲英日传太后鼓旨,“奉太后爵旨,皇后妆奁著于正月二十二日拴抬”,即在正式抬送之前两日开始筹备皇后妆奁的拴抬工作,二百抬的妆奁要安排妥当、先后有序,两天的时间想来并不宽裕。
      第二,要确定妆奁进宫的路线和沿途的安置照料。光绪十四年(1888)七月十只日,清廷宣布:“著派领侍卫内大臣一员、总管内务府大目一员,遴派乾清门侍门、大门侍卫、内务府司员沿途敬谨前引照料。其恭进妆奁,著銮仪卫校尉及内务府备差各项人役异请进东华门,由协和门、昭德门、中左门、后左门,进乾清门,安设钟粹宫,本宫首领太监接收。”光绪十五年(1889)正月十七日,总管李莲英口传:“奉懿旨皇后妆奁著进乾清门,出日精门,入钟粹宫”。皇后妆奁进宫的路线,在进入紫禁城之前与皇后母家的住地有关,进入紫禁城的线路则是既定的,如同治帝皇后妆奁的路线为,“由邸第东阿思哈门走丁字街,进东安门、东华门,由协和门、昭德门、中左门、后左门,进乾清门”,与光绪帝皇后妆奁的路线基本一致。如此,皇后妆奁要由指定的官员沿途指引、照料,按照既定的路线抬入宫内,再由指定的人员接收、安设,务必做到一切都恭敬肃穆、井井有条。
      第三,要确定妆奁抬送的先后次序。前文同治帝皇后的妆奁清单主要是按照类别拟定的,这些妆奁在从皇后家中抬往皇宫时,还要经过精心的排列。光绪帝大婚时,皇后妆奁共二百抬,分两日恭进,每日一百抬。那么,每日抬送哪些物品、各类物品用什么规格抬送、各抬如何排列,都要经过反复的商议酌定。光绪十四年(1888)七月十三日由内传出旨令:“著将前赏皇后之金玉如意二柄以龙亭异请作为头抬”。就是说,两日恭进的妆奁都要以皇上赏赐的如意作为头抬(第一天以金如意做头抬,第二天以玉如意做头抬),其余物品依次安排如下:
      光绪十五年(1889)正月二十四日卯刻进皇后妆奁:
      上赏金如意成柄龙亭头抬
      上金如意成柄龙亭二抬
      上金如意成柄龙亭三抬
      帽围一九一匣围领一九一匣龙亭四抬
      帽围一九一匣龙亭五抬
      帽围一九一匣黄采亭六抬
      各色尺头九匹一匣黄采亭七抬
      各色尺头九匹一匣黄采亭八抬
      各色尺头九匹一匣黄采亭九抬
      脂玉谷穗平安一件栏杆采盘十抬
      铜珐琅太平有象桌灯成对栏杆采盘十一抬
      紫檀龙凤五屏峰铜镜台一件(随大红缎绣金双喜字套一件)栏杆采盘十二抬
      紫檀雕花洋玻璃大插屏成对(分二抬)六十三、六十四抬
      紫檀足踏成对六十五抬
      紫檀雕龙盆架一件(随大红缎绣金双喜花披一件金面盆一件)六十六抬
      紫檀雕花匣子二十件栏杆采盘分十抬
      紫檀雕花箱子二十只栏杆采盘分二十抬
      紫檀雕花大柜成对分四抬
      以上共一百抬

      光绪十五年(1889)正月二十五日卯刻进皇后妆奁:
      上赏玉如意成柄龙亭头抬
      围领一九一匣龙亭二抬
      围领一九一匣龙亭三抬
      各色福履一九一匣龙亭四抬
      各色福履一九一匣龙亭五抬
      各色福履一九一匣黄采亭六抬
      针黹一九一匣各色花手巾一九一匣黄采亭七抬
      针黹一九一匣各色花手巾一九一匣黄采亭八抬
      针凿一九一匣各色花手巾一九一匣黄采亭九抬
      红雕漆喜字桌灯成对栏杆采盘十抬
      紫檀雕福寿连三镜支一件(随大红缎绣金双喜字镜帘一件)栏杆采盘十一抬
      金小元宝喜字灯成对栏杆采盘十二抬
      紫檀连三成对(分二抬)六十二、六十三抬
      紫檀雕花大案成对(分二抬)六十四、六十五抬
      紫檀雕花架几床一张(随大红缎绣金双喜帐子一架)六十六抬
      朱漆雕龙凤匣子二十件栏杆采盘分十抬
      朱漆雕龙凤箱子二十只栏杆采盘分二十抬
      紫檀雕花大柜成对分四抬
      以上共一百抬

      由上可见,两天恭进的妆奁类型相当,即将各类物品大致分做两份,每天恭进一份。其抬送的顺序和规格也基本相同,两天都以“上赏如意”作为头抬,用龙亭抬送,其次为如意、领围、帽围、福履、针黹尺头、桌灯等,按照珍贵和重要程度的不同分别用“龙亭”、“黄采亭”、“栏杆采盘”以及普通抬四种规格抬送。小的物品可数件合为一抬,大的物品一类可分数抬,乃至数十抬(如紫檀雕花箱子二十只,用栏杆采盘分二十抬)。皇后妆奁各抬的安置、摆放,既要体现出皇帝大婚的隆重、热烈,又要谨遵各项礼仪,不可稍有疏忽,这些都需要经过周密的考虑和安排。

      4.光绪帝皇后妆奁的特点
      将同治、光绪两帝大婚中皇后妆奁做一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两位皇后的妆奁有许多共同之处,如都分为“内办”和“外办”两种筹办方式,其中粤海关是备办两份嫁妆的主力机构;妆奁的具体内容都包括家具陈设等物品;都体现出帝王婚礼的尊贵、隆重等。但是,光绪帝皇后的妆奁有一些需要指出的特别之处。
      第一,标榜“节俭”。光绪帝大婚时,清朝已经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国库经费紧张,因此光绪大婚相对于同治帝时筹备时间较短,大婚定于光绪十五年(1889)正月举行,直到光绪十三年(1887)五月,慈禧太后才下发彭旨,开始筹备大婚,并要求在筹备中注意“爱惜物力”、“崇实黜华”。如下:

      钦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懿旨,皇帝大婚,典礼崇隆,允宜先期豫备。一切应办事宜,著派总管内务府大臣遵照会典敬谨办理。国家经费有常,目下整顿武备需款孔多,各省时有偏灾,尤宜体念民艰,爱惜物力,朝廷躬行节俭,为天下先。该大臣等务当仰体崇实黜华之意,严饬承办各员认真经理,不准稍涉浮冒。所有支发款项,著醇亲王奕擐随时稽查,以期核实。至各衙门应行备办事宜,并著敬稽典礼,先期具奏,候旨遵行。

      懿旨内有“遵照会典敬谨办理”字样,但是为体现节俭的精神,本年六月,工部“钦遵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懿旨”,大婚典礼中所需用的彩绸数量,“照成案核减三分之一”,“应由臣部拨给内务府彩绸二万二千余匹”。即二万二千余匹的彩绸相当于同治帝大婚时所用的三分之二。在这种节俭办理的基调之下,朝廷首先拨出白银二百万两,令各省筹集二百万两,共凑成四百万两以筹备大婚,这一点也在太后的懿旨中说得非常明白:

      醇亲王奕擐面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懿旨,皇帝大婚典礼应需款项,著户部先行筹画银二百万两,奏明候旨办理。其各省各织造监督恭办传用各件、并由部奏准传办之件,均著于奉旨后先将价值开送礼仪处,由王大臣核定奏明,再行开办。所需款项,并著户部于各该省豫为指派二百万两。

      所谓的“节俭”在皇帝大婚中很难行得通。仅仅半年时间,上述四百万两即已告罄,光绪十四年(1888)正月十七日,大婚的主要筹备人之一、总管内务府大臣福锟面奉懿旨:“办理大婚之款四百万两尚不敷用,著户部再行筹拨一百万两”,同年九月二十六日,福锟再次奉旨“续行筹拨银五十万两”。如此,光绪大婚经费先后共拨出白银五百五十万两。翁同合在日记中也记录了这个数字:“大婚提拨京晌银五百五十万两,部库三百五十万,外省二百万。内交进五百十万,划拨外省置办活计银二十七万,余银二万七千三百六十七两零,又平余银二万二千三百五十七两,现应交进银共四万九千七百二十五两零。”但是,有学者考证,五百五十万两只是光绪大婚中所花费的白银数目,除白银外,还有黄金和制钱的支出。以下为光绪大婚中所用黄金数目清单:

      谨将用过金两数目敬缮清单,恭呈御览:恭办大婚礼仪处恭备大征礼礼物内用金二百两,赐后父、后母用金一百两,恭制妆奁内金器用金三千八百三十三两二钱,置办妆奁内朱漆龙凤匣十件用金五十二两八钱,修理中和乐乐器用金七百两八钱,续修中和乐乐器用金四百九十一两五钱二分,恭制皇后茶膳房应用金器用金十七两八钱八分,礼部恭铸皇后金宝用金五百十一两三钱五分,工部恭办皇太后徽号,制造金宝箱、印池等项用金三百九十五两二钱一分七厘二毫,皇后金册铜镀金八件等项用金六百二十一两三分七厘。

      可见,光绪大婚的费用包括五百五十万两白银和六千九百余两黄金,其他零碎的花费已不可计数。黄金的花费中,皇后妆奁为三千八一百余两,将近黄金总数的兰分之二,大婚花费中皇后妆奁所占比重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那么,五百五十万两白银和六千九百余两黄金的花费,是否贯彻了“节俭”的原则?由于同治帝大婚没有留下具体的金银花费数字,我们无从比较,可以从两位皇后的妆奁入手进行一个大致的对比。这恰好引出光绪帝皇后妆奁的第二个特色。
      第二,皇后用大婚物品、铺宫器皿等与妆奁分开。从妆奁的抬数来看,同治帝皇后“所有妆奁内木器陈设金银器皿等件分六日恭进,每日一百余抬”,共六七百抬,光绪帝皇后妆奁分两日恭进,共二百抬,应当是比同治帝大婚俭省了许多。但是,如果将同治、光绪两位皇后的妆奁清单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两份妆奁的构成并不相同。如前文所述,同治帝皇后的妆奁包括冠帽衣物、珠宝首饰、被褥毡帐枕垫、家具摆设等几个大类,但是光绪帝皇后的妆奁中除有领围、帽围、福履外,几乎没有包含冠帽衣物、珠宝首饰、被褥毡帐等物品,二百抬妆奁中绝大多数是一些珍奇的家具摆设类物品,如此使得光绪帝皇后的妆丧清单较同治帝皇后简略了不少。
      但这并不意味着光绪大婚时将其他类物品都“节俭”掉了,根据档案记载,光绪帝大婚时,为皇后筹备的物品除二百抬妆奁外,另外还筹备有“皇后大婚物品”和“后妃铺宫器皿”。其中,“皇后大婚物品”包括:
      金如意二柄(各重六十两);
      各种朝冠十顶(其中海龙、熏貂冬朝冠各一顶,各缀金凤十一只,内八只上镶大东珠七十二颗、小东珠一百六十八颗,顶凤三只,上镶大东珠十二颗、小东珠六十颗.贯顶大东珠三颗,珠顶一颗,猫睛石八件,上缀帽尾穗一挂,金镶青金石结一件,上镶东珠六颗、正珠六颗,上穿正珠四百七十九颗,熏貂、天鹅绒珠顶葫芦冠各一顶,熏貂飘带冠四顶,熏貂云子飘带冠二顶);
      金点翠凤钿二顶(上分别镶缀大小正珠、茄珠、珍珠、东珠共七百一十一颗,各种宝石、绿玉、珊瑚饰缀共四百一十四件);
      金点翠尾穗二十挂(上分别穿珍珠、正珠共二千零八十颗,各种宝石饰物共三百件);
      金点翠大挑四对、中挑四对、三挑四对(大挑每对上穿正珠二百四十四颗,中挑每对上穿正珠二百零八颗,三挑每对上穿正珠一百六十六颗);
      金点翠穿珊瑚米珠双喜满簪钿一顶(上镶绿玉梅花七十七朵,花蕊上镶正珠七十七颗,旒苏上穿正珠五十四颗,各色宝石、珊瑚饰坠等一百三十九件);
      金点翠穿珊瑚米珠珍珠桂花满簪钿、金点翠碧瑶葫芦花银边钿、金点翠长寿花寻常钿共三顶(上镶大小正珠共一百四十三颗,茄珠八十六颗,各种宝石、珊瑚等饰物三百一十六件);
      金点翠三挂旒苏、双挂旒苏、单挂旒苏各一对,珊瑚、绿玉挑杆双挂和单挂旒苏共八对(上穿正珠、珍珠三百三十六颗,各种宝石饰物一百一十六件);
      东珠、珊瑚、红碧瑶、绿玉、琥珀、金珀、伽南香等各种朝珠十一盘;
      金镶领约二件;明黄缎和绿缂丝绣五谷丰登采蜕两分(每分上穿珍珠八十七颗,各种宝石、珊瑚等饰物、玩器二十七件);
      各种环坠六对;各式宝石耳饰十七对;各式扁圆镯子五对;各式宝石花钉四对;金点翠宝石、珍珠、绿玉、红碧瑶抱头莲四枝;各种金馏子十四件;珍珠、绿玉、脂玉金戒箍五对;脂玉、绿玉、伽南香等各式长扁簪二十八枝;各种念珠、手串八盘;各式佩十八件;各种金点翠扁针、戳针翠花十二匣;各种金点翠穿红米珠喜寿字褂钮六分;金托灯草大蝴蝶二对;
      各种朝袍、朝褂、朝裙、龙袍、龙褂五十一件(其中明黄江绸绣五彩金龙珠宝棉朝袍上缀正珠二万一千零一十三颗、珊瑚豆三千三百五十四件、米珠二百零八颗、金结一百二十五件、各色真石四百一十件,石青江绸绣五彩金龙珠宝夹朝褂上缀正珠二万三千零三十三颗、珊瑚豆四千一百八十二件、金结一百五十件、各色真石四百七十八件,石青江绸绣五彩金龙珠宝夹朝裙,上缀正珠一千五百四十六颗、珊瑚豆三百五十四件,金结二十九件,各色真石八十九件);
      各种质料的衬衣、氅衣、紧身、褂搁、马褂共二百三十六件;各种随领衣四十四件;各种里衣八十分;各色鞋袜八十双;堆花针黹四十分;针黹二百五十四分;包头手巾二十四匣;翠华一百匣;等等。
      这些物品与同治帝皇后妆奁中的衣物一首饰类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在光绪帝大婚时,这些物品并没有被列入皇后的妆奁单中而已。
      根据光绪《大婚典礼红档》记载,除上述“皇后大婚物品”之外,还有另外的一些东西是作为妆奁筹备的,却没有列入妆奁单之中,如光绪十五年(1889)二月二十三日,“由内交出黄单”:皇后随妆奁四十匣内盛:“横绳六匣、胭脂靶四匣、大手巾四匣、手巾四匣、纺丝手巾四匣、包头四匣、槟榔八匣、宿砂八匣、豆蔻四匣、红棉胭脂四匣、罐粉二匣、红碗胭脂芙蓉粉二匣、干红胭脂二匣、红头绳四匣、桂花油二匣、鹅油胰二匣、、香皂二匣、金花沤二匣、把香香饼四匣、肥皂子八匣、钿头花二匣、蜂蜜二匣、怀档二匣、净面档二匣、红油绸袷档二匣、手巾二匣、绫绢花八匣、金银线花线六匣、布小手巾二匣、花手巾四匣、抿子二匣、银刮舌刷牙二匣、小纸四匣,外零用物件俱全”。这份“交单”的内容是皇后“零用物件”,属于“随妆奁”物品,与“皇后大婚物品”又不相同,也同样未列入正式的妆奁单内。可见二百抬的妆奁之外,还有以皇后应用物品和“随妆奁”等名义筹备的物品,都没有列人妆奁单内,如果将以上两项物品列人,光绪帝皇后的妆奁恐怕远远不只二百抬了
      通过号称“节俭”与皇后妆奁和大婚物品等项分开这两个特点,我们可以发现,一方面清朝皇后妆奁并无定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安排调整;另一方面光绪帝大婚虽然筹备时间较短,且逢国家内忧外患、灾害频仍时期,但是从皇后妆奁和大婚物品来看,其豪奢程度绝不逊色于前代帝王,清廷的所谓“体念民艰”、“躬行节俭”不过是遮人耳目的敷衍之词罢了。

      二、妃嫔的妆奁
      除皇后妆奁外,妃嫔的妆奁也由朝廷统一置办。妃嫔妆奁的种类与皇后大体相似,只是其规格要远远低于皇后,在妆奁物品的数量、织造工艺、颜色、抬送规格等各个方面无不体现着严格的等级差异。同治帝大婚红档中有皇后、贵妃、嫔的妆奁清单,我们可以通过对三者的比较来直观地展现出其间的差别。
      冠帽类。前文提到同治帝皇后嫁妆中共有冠帽28顶,其中包括朝冠8顶、其他冠12顶、帽8顶;贵妃妆奁中只有朝冠1顶,帽4顶;嫔为朝冠1顶,帽2顶。可见,妃嫔妆奁中除朝冠外无其他冠,帽的数量也依次减半。在式样和做工上,皇后朝冠分熏貂、元狐、海龙、天鹅绒等材质,又有夏天使用的“凉朝冠”,一些冠上嵌有珍珠石、仿珍珠石,而妃缤的一顶朝冠上只嵌仿珍珠石;皇后的飘带帽有团风、团鹤、万福、万寿、双喜字、双如意、牡丹花、海棠花图案,贵妃飘带帽则为丹凤、团鹤、万福万寿、双喜如意图案,嫔为丹凤、双喜如意图案,较皇后依次低等。
      家具类。同治帝皇后、贵妃、嫔妆奁中家具亦有分别。
      皇后:
      硬木宝座一分(随黄缎绣龙凤呈祥捧金双喜字瑞云满地子孙万代边靠垫迎手一分明黄纺丝苫单香几一对脚踏一个)
      架床一张(随大红缎绣龙凤呈样捧金双喜字瑞云满地子孙万代边帐架大红缎绣龙凤呈祥捧金双喜字瑞云满地子孙万代边褥一件)
      硬木顶竖柜四分(随鉴花铜锁钥全分上挂堆绫百子绫人钥匙全分)
      硬木条案二对
      硬木大琴桌二对
      硬木小琴桌二对
      硬木连三抽屉桌二对
      硬木八仙桌二对
      硬木月牙桌二对
      硬木坑案二对
      硬木炕桌大小二对
      硬木小茶桌二对
      硬木书隔二对
      硬木茶几四对
      硬木椅子四对(随红缎绣龙凤呈祥捧金双喜字瑞云满地子孙万代边椅垫)
      硬木藤屉椅子四对(随红缎绣龙凤呈祥捧金双喜字瑞云满地子孙万代边椅垫)
      硬木杌子四对(随红缎绣龙凤呈祥捧金双喜字瑞云满地子孙万代边杌套)
      硬木藤屉杌子四对(随红缎绣龙凤呈祥捧金双喜字瑞云满地子孙万代边杌套)
      硬木足踏四对
      硬木箱十对(原拟八对上改十对)
      硬木匣十对(原拟八对上改十对)
      朱漆描红漆龙凤箱十对(原拟朱漆描金龙凤箱八对上添改朱漆描红漆龙凤箱十对)
      朱漆描红漆龙凤匣十对(原拟朱漆描金龙凤匣八对上添改朱漆描红漆龙凤匣十对)
      硬木箱橱四对
      硬木细琇插屏二对
      硬木穿衣镜二对(随红缎绣龙凤呈祥捧金双喜字瑞云满地子孙万代边镜帘)
      硬木插瓶镜二对(随红缎绣龙凤呈祥捧金双喜字瑞云满地子孙万代边镜帘)
      嵌玻璃硬木五屏峰镜台成对(随铜镜二面红缎绣龙凤呈祥捧金双喜字瑞云满地子孙万代边镜套)
      硬木简装成对
      硬木镜支成对(随玻璃镜二面红缎绣龙凤呈祥捧金双喜字瑞云满地子孙万代边镜帘)
      硬木衣架成对(随红缎绣龙凤呈祥捧金双喜字瑞云满地子孙万代边衣架帘)
      硬木盆架成对(随红缎绣龙凤呈祥捧金双喜字瑞云满地子孙万代边盆架帘铜面盆一个内盛红青红油皂鞋成双)
      硬木净面盆架成对
      硬木净手盆架成对
      硬木火盆架成对

      贵妃:
      硬木架床成座
      硬木顶竖柜二分
      硬木条案成对
      硬木琴桌成对
      硬木连三桌成对
      硬木八仙桌成对
      硬木炕案二对
      硬木茶桌成对
      硬木书隔成对
      硬木大炕桌成对
      硬木小炕桌二对
      硬木茶几二对
      硬木椅子四对
      硬木杌子四对
      硬木足踏四对
      硬木箱子四对
      硬木匣子四对
      硬木箱橱成对
      硬木大穿衣镜成对
      硬木小穿衣镜成对
      硬木帽镜成对
      硬木五屏峰成对
      硬木简妆成对
      硬木镜支成对
      硬木衣架成对
      硬木盆架成对

      嫔:
      硬木架床成座
      硬木顶竖柜成分
      硬木条案成件
      硬木琴桌成件
      硬木连三桌成件
      硬木八仙桌成对
      硬木月牙桌成对
      硬木炕案成对
      硬木书隔成对
      硬木大炕桌成对
      硬木小炕桌成对
      硬木茶几二对
      硬木椅子二对
      硬木杌子二对
      硬木足踏二对
      硬木箱子二对
      硬木匣子二对
      硬木箱橱成件
      硬木穿衣镜成对
      硬木帽镜成件
      硬木五屏峰成件
      硬木简妆成对
      硬木镜支成件
      硬木衣架成件
      硬木盆架成件

      贵妃、嫔妆奁的家具中无宝座,只有架床,其他各项家具或者数量依次减半,如皇后“硬木顶竖柜四分”,贵妃“硬木顶竖柜二分”,嫔“硬木顶竖柜成分”、皇后“硬木条案二对”,贵妃“硬木条案成对”,嫔“硬木条案成件”;或者种类、数量同时减少,如皇后“硬木大琴桌二对、硬木小琴桌二对”,贵妃“硬木琴桌成对”,妃“硬木琴桌成件”、皇后“硬木箱十对、硬木匣十对、朱漆描红漆龙凤箱十对、朱漆描红漆龙凤匣十对”,贵妃“硬木箱子四对、硬木匣子四对”、嫔“硬木箱子二对、硬木匣子二对”;或者规格亦降低,如皇后“硬木镜支成对(随玻璃镜二面红缎绣龙凤呈祥捧金双喜字瑞云满地子孙万代边镜帘)”,贵妃“硬木镜支成对”,嫔“硬木镜支成件”。
      衣物类。皇后与妃嫔妆奁中衣服的差别体现在诸多方面,颜色上,皇后朝袍首用明黄色,其他服饰用大红、果绿、藕荷、石青、宝蓝、桃红等颜色;贵妃朝袍用杏黄色,其他服饰用大红、石青、桃红、藕荷、深绿、葱绿、浅绿、宝蓝等颜色;嫔朝袍用大红色,其他服饰用大红、石青、杏黄、桃红、藕荷、深绿、葱绿、浅绿、宝蓝等颜色。材质上,皇后衣服分貂皮、天马皮、狐肷皮、洋灰鼠皮、灰鼠皮、银鼠皮、棉、袷、单、实地纱、芝麻地纱、直径地纱等材质;贵妃衣服用貂皮、狐肷皮、灰鼠皮、珍珠毛、棉、袷、单、芝麻地纱、直径地纱等材质;嫔用天马皮、狐肷皮、灰鼠皮、珍珠毛、棉、单、直径地纱等材质。衣物材质降低的同时,种类和数量也随之减少。
      被褥毡帐枕垫类。皇后的床上用品、椅垫、杌套等皆用“缎绣龙凤呈祥捧金双喜字瑞云满地子孙万代”式样,贵妃、嫔用“缎地绣子孙万代双喜”式样。
      除妆奁的材质、数量、颜色、款式等的差别外,妃嫔与皇后妆食的抬送、安置规格也不同,如光绪帝大婚时,宣布“皇帝大婚前三日进嫔位、贵人妆奁,其每分妆奁著派内务府大臣一员和三院卿前往照料,进神武门、顺贞门,安设永和宫、景仁宫并东配殿,著本宫首领太监接收”,妆奁抬送路线和安置规格亦直接体现出后妃之间地位、等级的巨大差别。

      三、公主的妆奁
      公主下嫁,“指婚礼”与皇子的相似,“凡指婚日,襄事大臣偕额驸蟒袍补服诣乾清门东阶下,额驸北面跪,襄事大臣西面立,宣有旨,令以某公主择配某。额驸抵受命。行三跪九叩礼。兴退”。其后,内务府着手筹备公主妆奁
      入关前,公主下嫁仪式和妆奁都比较简略而质朴。天聪七年(1633),皇太极之女嫁入蒙古敖汉部,皇太极命宗室巴布海、巴尹图、巩阿岱、蒙古阿岱扎尔固齐四大臣为首,“各携其妻,往送敖汉部公主”。皇太极本人率领诸福晋、贝勒将公主送至五里外,“具盛宴宴之,宴毕还”。婚礼中,“赐额驸格格诸物甚厚”,给公主的陪嫁为:“公主养父养母及随侍满蒙夫妇五对,女子七口,马二十五匹,驼十头,雕鞍辔十八付,团帐房三座,象车一辆,雕花床一张,伞四把,银碗碟二十个,扁背壶二个,茶桶一个,绣花捏折女朝褂、朝衣,蟒妆缎捏折女朝褂、朝衣,绵索捏折女朝褂、朝衣,镶边大缎捏折女朝褂、朝衣,共六套,袍子、衬衣、素服共十五套,蟒缎、闪缎、被褥五套,嵌有东珠二十八之金项圈二、金手镯一对,脚镯一对,嵌大东珠金耳坠二对,嵌小东珠金耳坠四对一,戒指五对,金荷包五对,素金佛二对,带板二十个.结发东珠十四个,红绿带板三十七对,大唬拍一块,海烟鱼绿松子石一块,唬拍、珊瑚、素珠十,唬拍珠十,白素珠十”。
      入关后,随着皇族婚嫁制度的逐步完善,公主下嫁仪式也开始变得隆重而复杂、《清会典事例》中记载有“公主下嫁礼”:

      凡指婚日,襄事大臣偕额驸蟒袍补服诣乾清门东阶下。额驸北面跪,襄事大臣西面立,宣有旨,令以某公主择配某。额验低受命,行三跪九叩礼,兴退。届吉,额驸诣午门前,恭进初定一九礼。得旨,分纳所司。(谨案道光二十一年,初定一九礼,照例呈进。二十二年,初定礼改进羊九只,以后初定俱照案改进。同治十二年,仍令照例呈进。)次日早,乐部和声署设中和韶乐于保和殿檐下,设丹陛乐于中和殿后檐下,俱北向。入燕之王内大臣侍卫及执事官员,俱穿蟒袍补服,其执事之拜唐阿人等,俱穿蟒袍。张黄幕、设反坫于中和殿后阶下正中,台盏壶卮皆具,尚膳总领内管领,设御筵于宝座前正中稍远,内大臣、内务府大臣、礼部、光禄寺堂官共视豫设各席,陈肉于盘。是日,鸿肪寺官引额驸、并伊族中人员俱朝服,先诣皇太后宫慈宁门前,不赞,行三跪九叩礼。礼毕,引至保和殿丹陛上立,入燕之王大臣侍卫各就班次立。届时,礼部堂官奏设燕齐备,皇帝具龙袍衮服,御保和殿,中和韶乐作,奏隆平之章。皇帝升宝座,乐止,鸿胪寺鸣赞官赞排班,鸿胪寺官引额驸并族中人员排班,鸣赞官赞行三跪九叩礼,丹陛乐作,奏治平之章。礼毕,乐止,鸿胪寺官引额驸并伊族中人员入班次,与众俱行一叩头礼,坐。护军参领膳房总领移御筵就近,丹陛清乐作,奏海宇升平日之章,尚茶官进茶。皇帝用茶时,众俱于坐次跪,行一叩头礼。茶毕,侍卫进前散茶。众俱于坐次行一叩头礼。饮毕,复行一叩头礼,坐。乐止,展席幂,掌仪司官就反坫取捧台盏壶卮,由中路进,丹陛清乐作,奏玉殿云开之章。众皆起立,进爵大臣出,释补服,于殿门槛外西旁东向立,掌仪司官上殿阶,在槛外东旁西向立,鸿胪寺堂官引额驸并伊族中人员出,至阶下两旁排立,掌仪司官酌酒,进爵大臣进前跪,额驸并伊族中人员在殿阶下两旁跪,众俱于各坐次跪,掌仪司官跪举爵,授进爵大臣毕,起退,进爵大臣接爵起,由中阶升,由西边进御座侧,跪进爵。皇帝受爵,进爵大臣起,由西阶下,复至原跪处跪。皇帝用酒时,进爵大臣行一叩头礼,众皆行一叩头礼,进爵大臣起,仍由西阶升,跪接爵,由中阶下至原跪处跪。掌仪司官进,跪接爵,退。众先起立,掌仪司官以金卮酌酒进,立赐进爵大臣酒,进爵大臣跪接,行一叩头礼。饮毕,掌仪司官立接卮退,进爵大臣行一叩头礼.起加补服归班次。鸿胪寺官于赐进爵大臣酒时,即引额驸并伊族中人员行一叩头礼。乐止.众皆行一叩头礼,坐。皇帝用馔,中和清乐作,奏万象清宁之章。恩赐食品于两边毕,尚膳官进肉馔,分赐众毕,进反坫,乐止,御前侍卫奉酒置御前桌上,领侍卫内大臣监看侍卫授酒,众接酒叩头。饮毕,复行一叩头礼。是时蒙古乐歌进。奏蒙古乐歌毕,反坫,御筵俱彻.众皆起立,鸿胪寺官引额驸并族中人员至原行礼处,听赞谢恩,行一跪三叩头礼。(如皇子、王大臣等奏准入燕,均于坐次行一跪三叩头礼。)丹陛乐作,奏治平之章,礼毕,乐止。礼部堂官奏筵燕礼毕,中和韶乐作,奏显平之章。皇帝还宫,乐止,众皆出,鸿胪寺官引额驸并伊族中人员至内右门外,不赞,向皇后宫行三跪九叩头礼,退。至筵燕设席王大臣侍卫坐次、绘图恭呈御览。(如额驸系外藩,其引礼视席,均系理藩院堂官会同办理。)
      ......
      下嫁前一日,遣官赉送妆奁,以年命相合之内管领命妇,率执事妇女诣额驸第陈设妆奁。至日,额驸恭进鞍马二九,甲胃二九,马二十有一,驮六,燕九十席,羊九九,乳酒黄酒四十五瓶。(谨案道光二十一年,公主下嫁,停止呈进九九礼,以后俱照案免进。)乃设燕于保和殿暨皇后宫,与纳采同。(谨案固伦公主初定礼/成婚礼,均筵燕。和硕公主成婚礼,不筵燕。)下嫁日,以皇子福晋暨近支王福晋、贝勒、贝子夫人内年命相合无忌者,由内务府奏请钦命一人送亲。合包襄礼以大员命妇,陪送以内管领妻及随从妇女,咸用年命相合无忌者。导从及各执事,用内务府官四人、内管领二人、护军参领二人、护军校二人、护军二十人,均由内务府拣委。其合包设燕,用羊九、酒九瓶,燕席以夫妇偕老之内管领办理。成婚后九日,行归宁礼,导引护从,用内务府官一人、护军参领一人、护军校二人、护军二十人。是日公主于皇帝、皇后暨妃嫔前行礼,额咐于皇帝、皇后宫门前行礼。

      会典中“礼部”一章有关公主下嫁内容的重点,在于突出下嫁的各项仪节,以显示“金枝玉叶”出阁之隆重,对于公主妆奁的陪送方式和详细构成,礼部的规则中没有说明,而实际负责操办公主婚礼的部门——内务府,在此方面有较为详细的记录:顺治年间规定,“凡公主下嫁,奉旨指婚,由内务府交钦天监择吉,派大臣之夫妇偕老者一人传旨。其妆奁衣饰金珠彩币婢女仆从庄头马驼账房器皿之属,照例具奏,交该处备办”。康熙时又规定:“公主下嫁,应用朝衣、朝冠、数珠、簪环、项饰、帐褥、器皿及金银绸缎布匹等物,皆准掌仪司奏定数目备办”。至于朝冠、朝衣等的具体样式和规格,亦有详细规定:

      固伦公主朝冠,冬熏貂为之,夏青绒为之,上缀朱纬,顶镂金三层,饰东珠十,上衔红宝石,朱纬上周缀金孔雀五,饰东珠各七,小珍珠三十九,后金孔雀一,垂珠三行二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饰东珠各三,末缀珊瑚,后护领垂金黄绦二,末缀珊瑚,青缎为带。金约,镂金云九,饰东珠各一,间以青金石红片金里,后系金衔青金石结,贯珠下垂,三行三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二,每具饰东珠、珍珠各四,末缀珊瑚。耳饰,左右各三,每具金云衔珠各二。朝褂,色用石青.片金缘,绣文,前行龙四,后行龙三,领后垂金黄绦,杂饰惟宜。朝袍,用香色,披领及袖俱石青,冬用片金加海龙缘,夏用片金缘,肩上下袭朝褂处亦加缘,绣文,前后正龙各一,两肩行龙各一,襟行龙四,披领行龙二,袖端正龙各一,袖相接处行龙各二,据后开,领后垂金黄绦,杂饰惟宜。领约镂金为之,饰东珠七,间以珊瑚,两端垂金黄绦二,中各贯珊瑚,末缀珊瑚各二。朝珠,朝服用三盘,珊瑚一,蜜珀二,吉服用一盘,绦皆金黄色,彩悦月白色,不绣花文,结佩惟宜,绦皆金黄色。朝裙,冬片金加海龙缘,上用红缎,下石青行龙妆缎,皆整幅有辟积,夏片金缘,缎纱各惟其时。吉服冠,熏貂为之,顶用红宝石。吉服褂,用石青色绣五爪金龙四团,前后正龙,两肩行龙。蟒袍,用香色,通绣九龙。
      和硕公主朝冠,冬熏貂,夏青绒,上缀朱纬,顶镂金二层,饰东珠九,上衔红宝石,朱纬上周缀金孔雀五,饰东珠各六,后金孔雀一,垂珠三行二就,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饰东珠各三,末缀珊瑚,冠后护领垂金黄绦二,末亦缀珊瑚,青缎为带。金约,镂金云八,饰东珠各一。余制与固伦公主同。
      至公主护卫员数,会典内虽未定有等级,但查和敬固伦公主下嫁时,照例陪往人丁十二户,内放一等护卫二人,二等护卫四人,三等护卫四人,五品典仪一人,六品典仪一人。和嘉和硕公主下嫁时,照例陪往人丁十户,内放二等护卫四人,三等护卫四人,六品典仪一人,七品典仪一人,均系虚衔顶翎,仍食原饷。嗣后固伦公主即照和敬公主之例,和硕公主即照和嘉公主之例办理。此项护卫等官,先尽陪送人丁内拣补,倘一时不得其人,准其在于该府家人内拣补,报明内务府注册。其办理家务长史一缺,向于内务府废员内拣选尚堪任事之人,奏请放为副内管领,作为长史,给食六品单俸。固伦公主长史,给予三品虚衔,戴孔雀翎。和硕公主长史,给予四品虚衔,戴孔雀翎之处,应请仍照旧例办理。奉旨,固伦公主分内,著定为三品翎顶长史一员,头等护卫一员,二等护卫二员,三等护卫二员,六品典仪二员。和硕公主分内,著定为四品翎顶长史一员,二等护卫二员,三等护卫一员,六七品典仪各一员,不必拘定陪嫁人户,听从公主随便拣放。

      可见,公主嫁妆的特点是,具有显示皇族成员特征的朝衣、朝冠,丰富的衣物首饰、日用物品,以及庄头仆从,这是其他人家的女儿所无法比拟的。会典中只明确了朝冠、朝衣的式样和陪嫁人户的构成等,但并没有对公主的其他嫁妆做出具体的规定,下面以乾隆帝幼女和孝公主为例进行论述,以便对清代公主的嫁妆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
      和孝固伦公主是乾隆帝第十女,生于乾隆四十年(1775),生母为淳妃汪氏,她是乾隆帝最小的女儿。据记载,和孝公主自幼“性刚毅,能弯十力弓”,“少尝男装随上较猎,射鹿丽龟,上大喜,赏赐优握”,加之其容貌酷似乾隆,“上甚钟爱”。乾隆帝曾说:“汝若为皇子,联必立汝储也。”按照清代制度,皇后之女封固伦公主,嫔妃之女封和硕公主,和孝本为嫔妃之女,却被破格封为固伦公主,可见乾隆对其宠爱之隆。同时,乾隆帝还为爱女精心挑选额驸。乾隆五十四年(1789),在父亲的一手安排下,和孝公主下嫁宠臣和坤之子丰绅殷德。当时的婚礼隆重异常,妆奁更是夸耀一时。据朝鲜使臣记载:“昨年十一月十七日,皇女下嫁于和坤之子,皇女今年一十七(记载有误),和坤子今年一十八,有旨约婚己有年矣,乃于昨冬始行婚礼,宠爱之隆,妆奁之侈,十倍于前驸马福隆安时。”
      根据万依先生的研究,和孝公主的妆奁可分为七类,包括头饰、朝珠、皮衣、衣料、各种用具、梳妆用品和陈设品。其中首饰类妆奁有:

      红宝石朝帽顶一个,嵌二等东珠十颗。金凤五只,嵌五等东珠二十五颗,内无光七颗,碎小正珠一百二十颗,内乌拉正珠二颗,共重十六两五钱。金翟鸟一只,嵌堁子一块,碎小正珠十九颗,随金镶青金桃花垂挂一件,嵌色暗惊莹小正珠八颗,穿色暗惊莹小正珠一百八十八颗,珊瑚坠角三个,连翟鸟共重五两三钱。帽前金佛一尊,嵌二等东珠二颗。帽后金花二枝,嵌五等东珠二颗。金镶珊瑚头箍一围,嵌二等东珠七颗,重四两七钱。金镶青金方胜垂挂一件,嵌色暗惊莹小正珠二十四颗,穿碎小正珠二百四十九颗,珊瑚坠角三个,重四两五钱三分。金嵌珊瑚顶圈一围,嵌二等东珠五颗,五等东珠二颗,重五两四钱。鹅黄辫二条,檀石背云二个,珊瑚坠角四个,加间三等正珠四颗,四等正珠四颗。双正珠坠一幅,计大正珠六颗.二等正珠六颗,加间碎小正珠六颗,金钩重一两七钱五分。金手镯四对,重三十五两。金荷莲螃蟹簪一对,嵌无光东珠六颗,小正珠二颗,湖珠二十颗,米珠四颗,红宝石九块,蓝宝石二块,堁子一块,重二两一钱。金莲花盆景簪一对,嵌暴皮三等正珠一颗,湖珠一颗,无光东珠六颗,红宝石十二块,堁子一块,无挺,重一两五钱。金松灵祝寿簪一对,嵌无光东珠二颗、碎小正珠二颗,米珠十颗,堁子二块,红宝石四块,蓝宝石二块,碧呀瑶二块,重二两。

      七类妆奁以外,乾隆帝另赏头等女子四名,二等女子四名,三等女子四名,户口男女各十一人,户口管领夫妇二人,以及赏给额驸的庄头租银、当铺、官房租等。公主于归时,乾隆帝又“特赐帑银三十万”。此外,“自过婚翌日,辇送器玩于主第者,概论其直,殆过数百万金。大官之手奉如意珠贝,拜辞于皇女轿前者,无虑屡千百。虽以首阁老阿桂之年老位尊,亦复不免云”。可见和孝公主婚礼之盛、收获之丰。

      四、福晋的妆奁
      清代,宗室子女的婚姻皆由皇帝或太后做主,即“指婚”,是将八旗秀女或蒙古王公之女指配与皇子及王公之子,将皇女或宗室王公之女指配与八旗及蒙古王公子弟的制度。这种缔结婚姻的方式,是将宗室贵族的婚配权牢牢掌控在统治者手中。在这种婚姻中,福晋与公主的妆奁一方面要体现出王公贵族的气派,另一方面又受到各种规定的限制。
      皇子与福晋的婚礼始于“指婚礼”。皇帝或太后为皇子选定某氏女为福晋之后,“襄事大臣偕福晋父蟒袍补服诣乾清门东阶下,福晋父北面跪,襄事大臣西面曰:有旨,今以某氏女作配与皇子某为福晋。福晋父承旨讫,行三跪九叩礼。兴退”。“指婚礼”完成后,福晋家即开始筹备妆奁。直至成婚前一日,“福晋家以奁送皇子宫铺陈”。
      与皇室缔结婚姻,无疑是家族荣耀之事,加之清代社会奢靡之风盛行,婚礼操办日趋豪奢,满洲贵族在陪送女儿妆奁时往往“图体面而尽力求丰”,逾格操办。福晋妆奁的丰盛程度虽然不可与皇帝大婚中后妃的妆奁相媲美,但是已经引起朝廷的关注,道光二年(1822),朝廷下令禁止福晋父家陪送奢华的妆奁:

      嗣后皇子皇孙,一经指婚,其福晋父家置备妆奁,不得以奢华相尚,一概务从简约,复我满洲淳朴旧俗。将来进呈妆奁清单,如有靡丽浮费之物,经朕看出,不惟将原物发还,并加议处。此旨着交内务府大臣存记,俟经指婚之后。即将此旨交福晋之父家阅看,敬谨遵循,不得逾制。

      这项禁令一方面反映出当时福晋妆奁之奢华程度,另一方面也可看出皇帝对于皇族婚娶及其造成影响的重视。按照这道旨令,福晋家在筹备妆奁之后,要将妆奁清单呈给皇帝检视,这其实更增加了筹备的难度,要做到既不失仪节体面,又不至奢华浮费,很难把握好这个度。
      按照满族的习俗,结婚时,“一切陈设桌椅板凳直到炕席毡条”都由女家备办。福晋尽管嫁人王府、皇宫,婚后生活无忧,但是按照习俗仍然应当陪送相当的嫁妆以供婚后使用。如乾隆帝为皇子时,娶富察氏为福晋,成婚后居住西五所。及乾隆继位登极,西五所成为“潜龙邸”,改名“重华宫”,“特为崇奉”。重华宫内“陈设大柜一对”,就是富察氏成婚时带来的妆奁。据乾隆帝回忆,柜中存放有各类物品:“其东首顶柜,朕尊藏皇祖所赐物件。西首顶柜之东,尊藏皇考所赐物件。其西尊藏圣母皇太后所赐物件。两顶柜下所贮,皆朕潜邸常用服物。”乾隆对此柜含有深厚的感情,令“后世子孙随时检视,手泽口泽存焉,用以笃慕永思,常怀继述”。可见,福晋嫁妆的确在婚后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这使得其母家很难在陪送奁物时做到真正的“节俭”。实际上,满洲贵族陪嫁之奢在清代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第二节 满洲贵族的嫁妆

      清代,北京满、汉百姓陪送嫁妆的习俗有所不同,“满礼是男家糊好屋子就得,一切陈设桌椅板凳直到炕席毡条,都归娘家这头儿赔送。汉人净管桌面上的摆设,不管桌椅木器,所以汉人的嫁妆比满洲省俩钱儿”。满族婚俗,男家只提供住房,房内的一切生活用品都由女家置办,这使得陪送嫁妆成为满族婚礼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满礼,婚姻缔结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包括提亲、打听、相看、合婚,共四件事,这是婚事进行的最初四项举动。婚姻的第二步包括放小定、放大定、过礼、通信、过嫁妆,共五件事,这是婚事进行的当中五项举动。婚姻的第三步包括迎娶、响房发轿、娶亲送亲、扶轿杆儿、见面分大小、吃酒开箱、拜客、回门共八件事,这是婚事进行的后部八项举动”。其中的“过礼”,类似于汉族的“纳采”或者“下彩礼”,“过礼”之后便是“过嫁妆”。由于满汉习俗不同,满族嫁妆比彩礼多,过嫁妆时“声势自然加大,显得比过礼热闹”,“遣嫁女儿之家以准备嫁妆为大事,颇费赀财”。有歌谣反映京城嫁妆之丰盛:

      月亮月亮,光照东窗,张家的姑娘好嫁妆,金皮柜,银皮箱,虎皮椅子象牙床,锭儿粉,棒儿香,棉花胭脂二百张。

      既然房内用品都由女家置办,家具则成为满洲贵族嫁妆中的重头戏,一方面家具形状较大,在抬送时最为显眼,许多小的物件,如衣物、首饰等可以放在家具之中抬送;另一方面,家具的质地和做工上直接显示出嫁妆的档次,上文歌谣中的“金皮柜,银皮箱,虎皮椅子象牙床”反映的就是家具之豪华、精美。根据爱新觉罗·瀛生的记载,满族嫁妆中的家具以箱为主,“箱贵樟木”,“有箱必有匣”,至于“条案、大柜、八仙桌和椅子等”则非必有之物、其实,父母出于对女儿的疼爱和维护家庭的体面,多尽力筹备全套的家具陪送,以供女儿婚后生活使用。
      衣物首饰是满汉皆备的陪嫁物品,而满族嫁妆中“衣着类极丰”,“白鞋袜至内衣衬裤、旗袍、坎肩、马褂等,单、夹、皮、棉、纱齐备”。各类衣服的质地、样式、穿着时间都有讲究,根据近人崇彝的记载:“衣冠定制,寒暑更换,皆有次序。由隆冬貂衣起,凡黑风毛袍褂,如玄狐、海龙等,皆在期内应穿。由此换白风毛,如狐皮、猞俐、倭刀之类,再换洋灰鼠,再换灰鼠,再换银鼠(银鼠真者色微黄,极贵,有以灰鼠肚皮代者,次者兔皮也,然最白),再换寒羊皮(即珍珠毛),皮衣至此而止。再换则绵者、夹者、单者。纱衣始于实地纱、芝麻地纱、亮纱、蓝葛纱、黄葛纱,时至三伏矣。穿葛纱,冠用万丝帽,是以细生葛组成者,色深黄;其余纱衣,冠以白罗纬帽。单衣之期,或用纬帽,或用暖帽,以视天气之冷暖。夹衣则用黑绒冠,棉衣则用黑呢冠,珠毛、银鼠期用纵线冠(此种后来多不备,以其为期短且耗财也)。灰鼠、羊灰为中毛,冠用江獭皮,穿大毛衣服,冠用染貂,或染银鼠,至貂冠(五品以上始得用)而止。若海龙尾冠虽珍贵,不入正式也。”可见满洲贵族在不同时节穿着不同质地的衣服,皮、棉、夹、单、纱依次轮换,十分讲究,如果到了季节而没有相应的衣服,无疑是有失身份的事情。崇彝还特别介绍了各种毛皮的珍贵程度:“貂皮以脊为贵,本色有银针者尤佳。普通皆略染紫色,不过有深浅之分。次则貂膝(即下须皮),次则腋(俗称曰肷),次则后腿(前腿毛小巨狭,不佳),下者貂尾(毛粗而无光彩)。若干尖、爪仁、耳绒,皆由匠人缀成为褂。此小毛便服。狐与猞猁、倭刀,皆以腋为上,后腿次之,膝次之(俗称青颏、白颏),脊则最下,只可作斗篷用。猞俐有羊、马之别,羊猞猁体小而毛细,马猞猁既大而毛粗,故行家皆以羊为贵。倭刀佳者多黄色,闻有红倭刀,珍贵无比,然未之见也。狐肷名目极多,有天马肷(即白狐)、红狐肷、葡萄肷(即羊猞猁)、金银肷、青白肷等,不胜记矣。海龙虽名贵,只可作外褂,非公服所应用。其下者,如乌云豹、麻叶子,虽大毛之属,士大夫不屑穿矣。中毛衣较大毛衣不贱,真羊灰鼠与灰鼠脊子尤价昂,自昔已然也。若云狐腿、玄狐腿二件,不恒见,其价尤贵;二种皆带银针,有旋转花纹间之,极好看。”毛皮要分为大毛、中毛、小毛,各种毛皮又以不同的部位决定其珍贵程度。通过崇彝的介绍,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满洲贵族对于穿着之重视,妆奁中衣物之丰盛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嫁妆中陪送各类衣服,不仅是满族的风俗习惯,也是满洲贵族身份地位的体现。需要指出的是,满人虽贵毛皮,却唯独不以羊皮衣作为嫁妆,而是崇尚“直毛儿”。所谓“直毛儿”,是针对羊毛卷曲而言的,上文中的貂皮、灰鼠皮、银鼠皮、狐肷皮等,都是没有卷曲的“直毛儿”。羊皮衣不仅不够贵重,而且满族习俗反穿羊皮衣是丧服,在喜事中忌用。因此,满族的嫁妆中是绝对不会包含有羊皮衣或者卷毛皮衣的。
      女家筹备好的嫁妆要在吉期前一日雇人送至男家。京城送嫁妆者是专行,由固定的人群垄断,这些人“平日拉排子车和以窝脖儿办法为人搬家”,遇到婚礼时也负责抬送嫁妆。他们的工作不仅仅是把嫁妆送到男家,更重要的是深谙“摆抬嫁妆”之道,诸多的陪嫁物品何种在前、何种在后,哪此东西需要摆在明处,哪此东西需要放在暗处,都由抬嫁妆的人负责安排,由他们安置好的嫁妆,“令人一看必感精彩之至”。满族嫁妆各抬的先后很有讲究,“第一、二抬,满人例为如意匣、通书匣”,以示吉祥和礼仪,以后各抬按照嫁妆的重要程度及美观一一安置。抬送嫁妆时,“女家请男宾四人、六人或八人送妆,男家亦请人迎妆,物以台数计,中等之家,大半为二十四台,三十二台,四十八台,富者则自数十台至百余台不等,贫者则十六台、二十台,再次则仅备女子常用之物若干,雇扛肩人送去,不上台,若台数多者,妆奁前导以鼓乐,男家迎以鼓乐”。京城的嫁妆以“六十四台为全份,三十二台为半份”,“到一百二十台的即属罕见了”。满洲贵族往往陪送甚丰,“赔奁,旧俗都市夸数百抬,充溢街巷”。数十抬乃至百余抬的嫁妆结队而行,又有鼓乐跟随,引得路人驻足观望,那种喜庆热闹的场面我们不难想象。
      京城俗曲《鸳鸯扣》中有“迎妆”一节,详细而生动地体现出满洲贵族嫁女时,妆奁从筹备到抬送的情景:

      初一日就先搭棚厨子来将作落,西厢房收拾干净早已裱糊,铺上了新毡房中却无摆设,为的是嫁妆来到免误工夫。着己的亲朋头两日就来帮助,撺掇着阿哥沐浴好结花烛。言不着预备喜筵男家的事,那女家十分忙乱又不输服。张罗着置办妆奁图的是人家欢喜,还带着父女难离不住的哭,终日价碌碌忙忙直到晚,好容易诸般置妥又气长出,只说委屈了姑娘阿玛再补.似这等极深恩真正也报不足。头两日先进嫁妆房中堆满,彩袖赁下又雇定了人夫。四季的衣裳折叠在箱内.中衣儿红绿围腰儿单夹俱足,他的母半世辛勤作下许多鞋脚,亲戚们添箱的鞋袜就难论精粗,佳人梯已的鞋袜是送婆婆嫂嫂,六只箱登时装满又开了柜橱,背人的东西藏在连三桌内,姑娘的锡罐还有姑爷的尿壶,抽屉内各样的悖悖防他挨饿,叶子烟手纸也不敢疏忽.匣子装荷包平抽俱是内造,香囊香串都缀着流苏,蓝白的棉线还有包头手帕,汗巾儿丝线腿带也就预备了个足,懒梳妆胭脂宫粉也言不尽,绒花通草首饰尽是金珠,竖柜里数百串黄钱怕池受别,抽屉里藏银子几锭祝他多福,顶柜中塞满棉花愿他荣华长远,枣儿栗子取的是儿女盈屋,忙了一天方才诸事儿完毕,添箱的亲戚散去早又日落了金乌。次一日催趟人夫吩咐教早送,扎缚停妥然后才摆上了长途。先走的青衣缨帽人两对,拿定南红帐慢绣的是满床笏,后跟着桃红缎门帘绿走水,一样的银钩倒控坠定流苏,次后来便是嫁妆与实物,玉屏风广箱钿盒也就配了个十足,上面安斗大的镜袋蟠龙飞凤,另有个把儿镜袋绣的更有工夫,皮箱三对都搭着徽锁,楠木匣六个雕抠的清楚,椅子兀子一样的锁金椅垫,饭桌子锡腊油点儿全无。紧跟定衣架玲珑与铜盆架,飘摇着大红绫袱倒也不粗俗,上面拴鞋拔鞋刷与蝇拂毛掸。紧接着翘头大案皮箱桌也有柜橱,连三的被窝桌儿两人抬定,圆盒内铜盆大小还有桅子锡壶,锡器是灯台蜡台粉妆儿茶罐,瓷器是花瓶茶瓶油盒儿大小俱足,吐沫盒盖碗俱各是成双作对,插着拿绫花奇巧恰配着花烛。一桩桩耀目生光朱绳牢系,一处处果子乱撒红纸平铺。两家的被褥无非是妆缎闪缎,枕头内装草也未必输服,车褥坐褥红毡子俱是娘家赔送,姑爷的衣服靴袜都包着包袱。后面是楠木包镶的顶竖柜,净面儿天圆地方也就不俗,俱各是焦黄的铜锁把红绒系,到婆家方才韬紧也费工夫。好些个顶子领子骑着马送,黑鞭子八把为的是挡狂徒。众家丁新帽新衣来回的照应,车儿上搽胭抹粉抱着包袱。这桩事原来热闹旁人的眼,点头一说:“这个人家也算是富足。”言不着路上的行人齐注目,一抬抬转湾抹角也不大的工夫。遥望见结彩的门楼重复收拾,他家是迎妆的轿子敢踌躇,吹打着迎来抬入棚中放下,众亲戚下马进内把洞房扑,看着钉好了帐竿把帘慢挂上,一桩桩搬进霎时就摆满了金屋。疏远的亲朋事毕先往外跑,贴近的面见太太道了亏负,“诸事包涵”嘴内说着也就要走,这壁箱挽留不住只得留下家奴,款待了筵席然后放赏,银封儿十个还有十串青蚨。嫁妆上是另外不许他喧嚷,念喜歌儿的又把二爷呼,闹哄了半天女婿就去谢针线,众亲眷男男女女就挤满了新屋。年青的拿起锡瓶就倒茶叶,年老的抓起果子把儿呼,哟拨的只说柜中有钱响,离戏的嚷赔钥匙闹雁儿孤。这太太上房设席把仆妇待,临行说“亲家费事”倒臊杀了吾,“叫你们老爷放心姑娘有我疼热,什么是媳妇我养他要比女儿足。”

      曲艺在一定程度上是实际生活的写照,较为逼真地反映出满洲贵族陪送妆奁的习俗和特色。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满洲贵族陪送嫁妆首先讲究齐全,由于男家只备房屋,不预备房内物品,因此女家陪送的嫁妆中各类物品小到手纸、尿壶,大到家具摆设一应俱全,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女儿婚后的生活用品是否齐备、物质基础是否雄厚;其次讲究吉祥如意,嫁妆中的“棉花”、“枣儿栗一子”等物品,以及“成双作对”的陪送讲究,都蕴涵了人们对新婚夫妇生活美满、子孙繁盛的祝福;第三妆奁中的一些物件和婚礼的气势要体现出满洲贵族特殊的政治地位,如嫁妆中的“匣子装荷包平抽俱是内造”、“被褥无非是妆缎闪缎”,“好些个顶子领子骑着马”前去送嫁妆等,无不显示出满洲贵族特殊的政治地位。而这种特殊地位也反过来影响到对于妆奁的陪送,正如俗曲所描绘的那样,许多家庭为使嫁妆和高尚地位相称,竭尽全力甚至超越自己家庭的经济能力为女儿筹备嫁妆,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综上,奢华气派是皇族、满洲贵族嫁妆的最主要的特点,体现出其不同于常人的身份和等级,非普通百姓可以企及。但如果对皇族、满洲贵族妆奁的具体构成进行分析,我们就可以发现其嫁妆仍不外乎衣物首饰、日用器具、资产等几个大类,也很注重实际生活功能,这是它的第二个特点,从这一点来讲,皇后的嫁妆与普通百姓嫁妆的功能是一样的。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