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1、第 61 章 ...
-
小七这样想时,已经低头往下看,地上是一层,黑色的颗粒状的东西铺满了地,难道是什么虫子?小七吓了一跳,赶紧拉着陈实退回洞口。提起脚一看,发现全是什么动物的粪便。小七一细想,肯定是那一大群蝙蝠的粪便,安慰了陈实几句:“不怕,不怕,有我在呢。”又带头向里面走,陈实从后面跟着小七,一到小七停下步子,陈实就从后面抱着小七,把头从小七的屁股后面伸出来打量前面。小七感觉陈实的手,每次都从自己的屁股后面包抄过来,正好捂在自己下面的胯间。
小七正被洞里有些什么的神秘感左右着,哪里会理这些。走到洞中央,小七发现这个洞好大、好高啊,目测了一下,这个洞的洞顶离地起码有七、八米高,洞内很宽敞,至少可以容纳四、五百人,还不会拥挤。两边也是一片黑暗,小七向左走了几步,看了一下,又退回来向右走几步看一下,黑暗的洞顶两侧,不时会有些黑色的影子在里面快速的移动。小七猜想,是没有飞走的蝙蝠,因为自己和陈实的惊动,在黑暗里寻找它们觉得安全、隐蔽的栖身之所。视线向下,小七发现了两边各有一个洞口,一个稍大的,可容纳十三、四岁的孩子通过,另一个,只怕只能容陈实和小小才能通过。小七虽然没有走近前去看,但只看了一眼,就让小七感觉得到那两个小洞的幽深和黑暗。小七想,既然自己进不去,也不能让陈实去冒险了,谁知道里面有什么东西,妖魔鬼怪虽然没有,但是蛇虫鼠蚁呢?要是碰上了几寸,或是一尺多长的蜈蚣,陈实哪里逃得出来。
最后,小七把头抬向洞顶,发现有几个大小不一,但却都极大的椭圆形的凹洞,长,大概都有一米以上,宽都有五、六十公分。小七目测了一下,几个凹洞虽然排列不一,但一眼看上去,形状、大小都几乎差不了多少。正想着这些凹洞是怎么形成的,陈实却从屁股后面扯自己胸前的衣襟,口里急忙的叫:“小七,小七”小七感觉一股热气偷过裤子,喷在了自己的屁股上,一下子火了:“陈实,你不好好说话,怎么把脸埋在我的屁股上说话?”
陈实从小七的腿旁伸出头来仰望着小七,满脸惊骇的望着小七的头顶说:“小七,你看头顶的那个手掌怎么那么大?”小七听了陈实的话,看着眼前陈实那惊骇的表情,只觉得肩膀沉重,头皮发麻。小七颤着声音,不解的问:“手掌?什么手掌?”
小七随着陈实的视线,慢慢的抬头望向洞顶。小七觉得自己的寒毛一下子就竖起来了,确实有一个很大的,形似手掌的印子印在洞顶。原来自己刚才只注意看那几个排列不一的凹洞了,现在听了陈实的话,才看清后面的中间还有几个不规则,大过前面,大小不一的凹洞。最后面一凹洞,出奇的大,靠向进洞右边黑暗的洞顶处,还有一个微弯的弧形。而所有的这些凹洞加起来,刚好形成了一只手掌的形状。从左向右,是手指到手掌,位置分布得极其合理,似乎真的有一只超级大的手掌按在了洞顶上,在洞顶上留下了这样一个手掌印。这有些太神话,也太诡异了,小七一刻也不敢呆了,带着陈实赶紧原路返回,连看两边形态各一的石林的心情也没有了。快速的回到了桃花林处。
两个人慌忙急事的赶了一路,口里都早已渴了,小七四处看了一下,也没有什么可以解渴的果子、什么的。现下是春天,基本上是找不到什么可吃的果子的。如果就这么渴着往回走,不说走回去,就是走到山脚的水库,估计也会觉得口干舌燥,累得走不动。
小七正忍耐着干渴往回走时,发现亲前面四、五十米的杂草、石头后面有些烟雾,缓缓的往外冒,不知是什么东西。小七拉着陈实慢慢的走了过去,转过那片小七初次刘家山时见过的那片不知名的黄色花海,在石头的后面,小七发现了一个小水潭,真的是小小的一个,小七估计直径大概只有五十到六十公分,而且水不深,最多只能到自己的腰部这么深,由于边沿极不规则,加上不似有人时常在此打水的缘故,小七在自己心里就称它为小潭,而不是小井。潭里的水面上不时的升起一缕烟雾,小七和陈实欢呼一声,冲上去就用双手捧水,喝了个够。也不知道是人太渴了,还是这里的水质确实好,小七只觉得这水喝进嘴里,是一股子的清甜。
小七和陈实喝饱水后,才掬水洗脸,小七惊讶的发现,这水不似村前溪里流过的水,也不似村子里井里的水,不止味道更加甘甜,而且完全没有冰冷的感觉。虽然现在已经是春天,但溪水还是有些冰凉的。但是,这个小潭里的水却完全没有冰手的感觉,打湿后,经过山风一吹,有些发凉的手,一放进水中,只感觉一阵温暖,水似乎是热的,难怪水上面会冒烟。小七也听说过,一些好的井水会有夏天冰凉,冬天却很温暖,上面会冒热气。眼前这个小潭似乎就是,小七兴奋的笑开了,原来刘家山的山上还有这样好的一小潭水啊。水底的沙石都看的清清楚楚,小潭的后面是一面大岩石,水似乎就是从岩石底下喷涌出来的,小七能通过清澈的潭水,看见水底的泉眼,冒水时推动沙子在流动。
小七心里感叹,刘家山的这个地方,有山有水,有桃花林一片,有怪石嶙峋。如果能长期住在这半山之上,真可谓,过的世外桃源的生活啊,既清净、远离尘嚣,又可以自给自足,小七有感而发,喃喃的道:“要是能长久的住在这里,有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