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首先偶申明一下:偶不是常粉。偶从一开始看文就知道该文是传奇文,偶甚至在开始的时候以为男主是陈起,因为怕被扔砖头,所以没有在评论上表达出来。偶是从第三卷阿麦与小常在盛京再次相遇,然后结合橙子最初的文案,才改变想法,认为小常在该文中与阿麦的戏份恐怕不少,然后才开始关注此人。
    偶之所以写回复给YX童鞋,只是觉得乃对战争的看法太过感性化了。写此评论也只为了跟大家探讨一下战争和政治。关于YX第一条中的描述,偶作以下回复:
    ---
    1、鉴于目前激化的中日矛盾,如果把小常比作日本人,就算小常没有屠城,也会让人觉得这人不讨喜。但换个比喻,偶们把小常想象成曹操手下的将领,夺城的时候屠了城,那么就不会有那么大的恶感,只会认为此人残忍,当然这样想的多半是女孩,对于注重建功立业的男人,考虑的多半是这战略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
    2、在YX第一条的设定中,偶想补充一些细节,让YX的比喻更符合事实:首先,这个女人不是B国人,她只是个路过该村子的路人(差点被当成A国奸细给杀了),一开始完全没有要帮B国反抗A国的意思;第二,女人开始的确害怕这个屠村的队长,几次想要杀他,队长很气恼,却没有伤害她,还在危机时的情况救下她(这是后面情节,阿麦也是小常救过她后才渐渐有点感情的)。(偶对队长这个称呼无力,请自动替换成将军)
    替换一下情节:如果乃穿到三国,乃是觉得曹操是正义的呢?还是孙权是正义的呢?或是刘备才是好人呢?如果乃本来是在曹操的领地上躲避战争,但突然遇见一姓孙的跑来攻打并屠城,乃趁乱跑出去了,乃是否会因为这姓孙的屠城而对他刻骨仇恨呢...
    ---
    3、“在古代的战争中,是有获胜者将战败一方的女子劫掠,通常是作为奴隶,而这些女子父兄皆死于对方之手,就算是对方对她们还算不错,她们能幸福吗?” (这绝对不会是阿麦,YX脑补过头了)
    阿麦不是战败一方被劫掠、欺辱的女子,阿麦当时是从北漠往南夏方向逃避战争,为了避免和北漠军冲突,还试图假装欺辱徐秀儿的北漠士兵,结果被正义的小唐打了一拳;所以阿麦不是那种把南夏作为“祖国”,在北漠攻打的时候心系“国仇家恨”的人,小唐才是;
    ---
    4、北漠和南夏是不是同族这个只是小问题,其实中国现代各地的生活方式、习俗都不同,古代信息交流不广,各地风俗不同很正常。这里并没有特别注明北漠是异族(看姓名都是百家姓里的,且语言相同),但大家一定要把它想象成异族也没有什么关系。两国交战,就算对方是异族,也不是全是错的一方。
    ---
    5、YX童鞋这里只看到了北漠侵犯南夏,没有注意到文中曾提到:江北那一片土地原是当年靖国公为南夏打下来的,那么现在北漠再夺回曾经属于自己的土地又有什么不可饶恕的呢?这跟日本的侵华战争完全不同的!如果一定要拿日本来比喻,这样比才合理:二战时日本把台湾占领了,还统治了几十年,后来中国打退了日本把台湾夺回来是否就错了呢?
    ---
    6、YX说:“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如果是同族的,往往还好些,通常不会有屠城的”。看到这句,偶就猜YX童鞋不太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偶可以告诉乃:中国内战中屠城的例子远远大于外族侵略战争,这不只是一、两个例子可以说得清的。偶就随便举几个魏晋以前的例子(以下摘自:《文史天地》2010年第7期,作者:梅桑榆,原题:《中国血腥的屠城记载》):
    -
    《汉书·高纪第一》记载:刘邦派人拉拢楚国的大司马周殷。周殷架不住刘邦的利诱,背叛楚国。率军屠杀了六个地方的百姓,又带领九江地区的部队去投刘邦的大将黥布,和他一起对城父进行屠杀,最后只剩下鲁地未被攻下,刘邦大怒,要调集各路部队,对该地进行血洗。
    -
    《项籍传》记载:项羽来到函谷关,见有刘邦的军队在关上把守,项军无法前进,听说刘邦正在咸阳展开一场屠杀。
    -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陈豨起兵叛乱,刘邦命周勃率军讨伐陈豨,周勃纵兵屠灭了陈豨据守的马邑城;燕王卢绾叛乱,周勃以相国的身份代替樊哙率军平叛,又屠灭了卢绾据守的浑都。
    -
    《后汉书·耿弇》记载:耿弇为将,平定四十六个郡,屠灭了三百座城池,从未遭到挫败。
    -
    《三国志·魏志·荀彧传》记载:自董卓在京城叛乱以来,城中的百姓均向东疏散,大多停留在彭城一带。曹操率军来到这里,把数万男女杀死,投进泗水,致使泗水因此断流。曹操的杀父仇人陶谦率军驻扎武原,曹操不能前进,就带领部队从泗水南面攻占睢陵、夏丘等县,每到一处,均大肆屠戮,杀得鸡犬不留,城中看不到一个行人。
    -
    《朱粲传》记载:朱粲自称皇帝,改年号为“昌达”。他的部队在作战时缺乏粮草,一时又抢掠不到可以充饥之物,于是便把百姓的婴儿杀死,蒸熟以后当作食物。朱粲对士兵说:“鲜美的食物,哪里还有超过人肉的?只要我们所到的地方有人,我还担心什么?”后来每到一地,他就带领部下,将抢掠来的妇女和儿童煮成食物,分发给士兵。后来他竟发展到抽取“人税”,以弱小的男女补充军粮。
    -----------------------------------------------
    所以说凡是有战争的地方,屠城是很常见的,原因很多:有为财物的(据说屠城是为军队发福利来着)、有为战略的(如小常)、有为消灭对方实力的(比如白起)、有为报复的(比如曹操)....
    虽然作为一个现代人,偶也是反对屠城这种行为,但对古代人特别是统治者来说,战争中屠城实在是不算什么。所以有句话才说:杀一人,是为杀人犯;杀百万人,是为战神。这就是现实中的战争,如果无法接受战争的残酷,就不要看战争文。但既然看了,就应站在客观的角度来看待战争,而不能单纯以杀了人就是坏人来定论。
    其实这橙子这篇文对战争、政治和各类人物的描写接近写实,这是偶大爱该文的原因,所以偶绝对不会说什么:“男主必须是某某”之类的话。
    ---------------------------------------------------------
    关于YX第二条中的问题,偶作如下解释:
    常钰青屠城为何要说是从战略上考虑:偶们看后文得出小常下一个目标是“偷袭秦山哨卡,后又专门派骑兵留下来伏击豫州去的斥候,悄无声息地北上,然后伏击靖阳前往泰兴的援军”,所以小常不能留下在汉堡可能为南夏通风报信的活口,因为伏击战保密是关键。屠城是很残忍,为了打胜仗,就小常的话说:为何要怜惜敌国的百姓的性命。小常是贵族出身,所以行事不会体谅小百姓。偶同意小常有他的思想局限,但说他天性嗜杀偶不同意,在94相处一章中,阿麦本以为按小常的“嗜杀性格”会杀了收留他们的老夫妇灭口,但小常只是如普通人一样留了些钱感谢那对老夫妇,所以阿麦很惊讶,看到到了小常非战争时期的另一面。曾有人说:战争能把人变成野兽。这话一点都不夸张。
    关于在战争中是否杀了老百姓就是不对的。偶曾经听过一男同事对偶们讲述他在中越战争中的经历,一开始,中国军队抱着“解放越南人民”的口号约束士兵不杀老弱妇孺,结果遭遇了那些妇女老人的“顽抗”,在死伤了几个士兵后,中国军队火了,什么不杀老弱妇孺,偶同事兴奋地说,他们见着越南人就杀,哪管什么无辜不无辜。至于偶同事为什么这么兴奋,囧,偶只能说男人和女人对战争的着眼点就是不一样啊!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