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第一节初遇——竖拿长形穿孔系穗竹

      冬天对待扬州特别的温柔,她既不冻得人需要暖呵捂手,白气氤氲;也不忘记施布一些霜雪,映照那入夜的月色显得亦加清明。这个时节的夜晚若是对窗望月,真是寂静无比。可于我而言,冬日的清晨才是最值得向往的时刻。

      待天空刚有些透白,便出门前往个园晨练,深夜凉风把那刚末脚踝的积雪冻得有些硬实,踩上去“嗑吱聒吱”地响,此时整个园子也只有我一人,宁静把这些响声衬托得好似变成我的特权一样——这整个万物俱寂的乐趣也不过只有我享受到而已。

      不过,今日似乎不一样。才走进园子,就隐约听到一股呜呜乐声,缠缠绵绵被风吹散,散到我也只能听到几个零碎的音。驻足静闻,好久好久,把这些碎音拾掇起来,似乎又能拼成一段曲….不,又不像曲,单单几个音符,不大成调….

      等了一会儿,不禁迈步向前,脚下的“嗑吱聒吱”再也不是唯一的声响,小小的特权被侵,心里还有些不大乐意。

      越是往前,声音就越加明白——呜呜咽咽,高时,绵绵润润如同潺流,低时,又宛如风过高山老林,浑厚沧桑。音色像竹笛又不够清丽跳跃,曲感似二胡,又少了些悲诉凄凉。

      ………声音很近了,似乎就在耳边,却又只在能附近。如今听时已经可以听出曲调,悠悠古风,跟这四周假山苍松倒也些相配,有那么点儿而已,可曲调一转高,又跟湖泊水声得应,水声,水声……身子不由侧开朝假山外对面的小池塘望去,是湖石假山下的那一小片池,池中央的小亭中隐隐有一人面水而立…..

      脚步突然怜惜起积雪,徐徐靠近…..那个亭子我很熟悉,竖匾上的对联是儿时必须念的句子,而这里也是自己经常歇息赏景的佳地,小小的,顶多也只能容下三四人,如今却被他占了个先。

      终于靠近,他似乎没有注意我脚下发出的不和谐,继续摆弄着他的乐器。坐下仔细打量着他手中那管‘竖拿长形穿孔系穗竹’,于是我知道,这是箫,这些令我疑惑的音色原来就是箫音了。
      … …
      一曲终了
      他放下手臂,
      回头看我,微笑询问。
      (持续)

      第二节
      感动——夏雨声中入,寒梅蕊上寻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儿既不是二十四桥,也没有入夜,千里迢迢来扬州访古,做的事情却不应景。”发挥扬州人的直爽,虽然没见几次,却熟络的好似老友。他是个游客,不似别人走马观花,定要在扬州小住些时刻慢慢体验。

      “呵呵,那你拿着箫晚上去瘦西湖二十四桥吹不就应景了么,而且更应了‘玉人’这两个字”
      年纪不大,嘴确是一点不饶人,有时候真想问问他祖上是不是有扬州人。

      那次初见,竟发现两人一同偏爱古风,详谈甚欢,他便笼络我跟他学箫试试。我却不以为然,甚至觉得他来扬州仿古都十分可笑。扬州虽是古城,可是真正的遗迹恐怕也只有条瘦瘦的运河还有那棵几百年的银杏树吧,既然什么都没了,还需要“访”么?走马观花地玩玩那些商业开发旅游区倒也应景,像他这样清晨带箫来个园风雅的……奇怪,做作,无聊…..

      ……不过话虽如此,这样清晨听他吹曲竟然比冬夜观月更能让内心平静。箫声时而温柔若冉云,时而苍厚如山,时而潺潺似溪水愉悦,时而寂静如秋湖印月….

      可是白白欣赏之余,却得听他的解说为代价…..

      “这一曲叫‘碧涧流泉’,刚开始缓慢浑厚好像古琴的低音,到了二三段就有些旋律的影子,但是又不完全表现出来,虚虚实实,曲曲折折,后来曲子突然加快,好似水流从山顶直接流淌下来,再后来曲子又恢复之前的浑厚最终结束…….这曲叫“平沙落雁”,你听听曲里面还有鸟儿叫的声音,描写落雁的动态,从第一段的秋雁一齐飞来,到最后的落雁哀鸣……这曲叫“春江花月夜”..这个是…..”

      有时候能忍住且看他煞着风景,有时候也冷言讥笑: “ 从山顶落下的水流莫不是瀑布?落雁,什么落雁那么笨?春江花月夜!你以为这里是南京秦淮河啊…”这类不靠谱的评语,他只笑笑,我确有不恼怒他不甘心之态,就干脆出言发难:“你说的什么流泉啊,落雁啊都是古琴曲,春江花夜月似乎是琵琶曲吧….这世上的古曲难道就没有原来就是用箫来独奏的么?”

      他微愣,摇头微笑,面向池水,抬起手臂,一曲“梅花三弄”。

      眼前……..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听罢,不禁问他为何学箫?他若有所思:“以前遇到一位老师傅,觉得他吹得非常好听,在树丛里鸟儿似乎都被迷住了……”

      我不屑:“你肯定看岔了,鸟是不会觉得好听的。只会觉得惊恐。”

      “古不是有吹箫引凤之说么,所以……”

      “那是骗人的!”毫不留情地打断。

      “不!” 他微微严肃:“真的引来鸟儿了.”

      “恐怕连一只麻雀都不会去听….”

      “呵呵!老师傅的箫声把我引过去了!”

      “看不出来你属飞禽类动物…你不会自恋到说自己是人中龙凤吧!人家吹箫,把你引过去就叫‘引凤’了?”

      他立马摇头,起身装腔作势地说‘不敢’,又笑着露出白森森的牙齿,答道“其实,在下属鸡。”

      “…….. !!!!!!!!!!!”

      (持续)

      第三节
      笑——

      没有留下一丝一缕的讯息,秉承着相交淡如水的感念约定来年。积雪早就销声匿迹了,园中似乎也没有往日那么宁静,但似乎又比往日宁静。

      初见抱怨箫声扰清净,末了却怀念箫音,这感觉真另人叹之可笑,可喜。

      在小亭中一连坐了两个清晨,第三日,我携上了那管‘竖拿长形穿孔系穗竹’步入亭中。面临池水而立,环顾四周的古瓦假山,按住那八个孔隙,用着“气吹春水成波澜”的温柔朝吹孔里叹吐了一口气,低哑稚嫩的一声,却也微微成形。

      抬头看着小亭里醒目的联句:“何处箫场醉倚春风弄明月几痕波影斜撑老树护幽亭”

      突然嗤笑出声,曾经笑过他人,自己今日也如此了…….
      (结束)

      注:
      1.,‘竖拿长形穿孔系穗竹’是我对箫的戏称,跟箫的形象有些许相似,大家想象一下下。
      2, ‘夏雨声中入,寒梅蕊上寻’出自一句来自个园的诗句,“秋从夏雨声中入,春在寒梅蕊上寻”
      3,文中第二节出现的咏梅诗句是陆游的咏梅绝句中的头两首。
      4“何处箫场醉倚春风弄明月几痕波影斜撑老树护幽亭”是扬州个园小亭中挂着的对联。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