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越来越喜欢宝钗,永远觉得十多二十岁的姑娘们会更喜欢黛玉。虽今红楼同人大盛,但多数都是不敢去看的。理由是以前曾看一黛玉写的红楼同人,里头宝钗就仅仅是一个一个破坏林妹妹幸福的牛鬼蛇神一样的反面角色,作用只如现在反所有反QY文中的小三们一般,用她凄惨下场突出主角的幸福,很是毛骨耸然,亦已失红楼的味道。
    曾看第一遍红楼同人时为宝钗极为平反,后来倒不作声了,其实无意义,喜不喜欢是很个人的事,众位 “抑薛赞林”的者眼中总觉宝钗所有行动话语都是刀光剑影暗藏杀机,所以宝姑娘做什么都是错,讨厌一个人,她哭闹是错,静默也是错,活着呼吸是错甚至死了还是错,所谓的情人眼里出西施,仇人眼里出魔鬼——喜欢一个人,他就是天使;厌恶一个人,那他就是魔鬼。人性如此,还讲什么呢?
    再也不去争论什么了,只觉得身为钗迷其实不必争论,宝钗本身亦不会为自己争论,那些闲言,非议,嘲笑,同情,又有什么要紧?用心的是宝钗,而不是他们,所以别人无法理解是别人的事。记得《论语》开端孔子所说的第三句话:‘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了解我,我不会不高兴,这岂不是挺有君子风度吗?这种豁达潇洒,雍容自若,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这才是宝钗才会有君子之风吧。
    《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意思就是说,“一个人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受耻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宝钗性格中的温和并蕴含着坚强和包容,对于现代女性来讲太过重要。
    之所以会认为喜欢黛玉的姑娘们都是些年轻少女,是认为虽黛玉然有着喜使小性子和多疑的小毛病,但都是她们都可以原谅的,她们也挺渴望周围的男人都象一些红楼同人中男主角,一心一意只爱着黛玉如同爱她自己一般,无限包容自己的任何不完美,这种年轻而不完美的年龄总有着爱做梦的权利,所以一切皆可原谅。
    不是讨厌林妹妹,只是她对我来讲太遥远,太梦幻,好像漫画中校园偶像,十全十美,但并不真实。更喜欢宝姐姐是因为长大后发现现在生活节奏如此忙,每天都有那么多萍水相逢点头之交,双方来往愉快才是要紧的。
    曹雪芹先生为宝钗定位:“山中高士晶莹雪”,可见在曹雪芹心中宝钗正是山中名士一般的人物。宝钗性情被描这与为:“她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这么看来,表面上看宝钗确实像是王夫人那种标准的“封建淑女”,但千万不要忘记曹公写笔下人物时是“真作假时假亦真”,很长一段时间,因为曹雪芹的春秋笔法真真假假,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的做法曾让拥湘派的资深红学家周汝昌几乎认定,曹雪芹是通过将黛玉写成“主角”来衬托湘云这个“配角”的。之所以,宝钗一直受到褒贬不一的评论大约是因为在曹雪芹娴熟的春秋笔法下虽然用一串极其正面的词汇来加以褒评她的为人,另一边厢又用一件件细琐的事例,反复告诉我们不相照应的矛盾。
    那到底她怎么的一个人呢?先从宝玉的角度说起吧,有没有发现,宝玉身边总人几个俏似黛玉的丫头?比如他身边的四大丫头之一晴雯,连王夫人也说过她的眉眼“有些像你林妹妹”,晴雯跟宝玉相处的模式确与黛玉有几分相似;又比如说早早死去的龄官,“眉蹙青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大有黛玉之风”,连她的恋人贾蔷初见她之时也差点误认她是黛玉,还有那个后来放置在黛玉那边带着一种迷离的痴爱的藕官……
    很让人奇怪,黛玉明明是仙子化身般的人物,为何曹公好像把她写成“大众脸”一样?事实上,这跟金庸笔下的杨过在小龙女出走后觉得陆无双怒容跟小龙女相像的道理是一样的,当你深深地爱着一个人,无论那一处皆是她的影子。
    下底我们来看看宝玉如何看到宝钗,君看“雪白的膀子”,“任是无情也动人”,她姿容是妙曼得令宝玉也有所爱慕的。但宝玉又说:“好好的一个清白女子,也学得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正因这句话,宝钗被一部份偏激的黛迷们狠狠抓住,骂了两百多年。
    看来曹公的“真作假时假亦真”又来了,宝玉说,她是“国贼”,曹公则说她是“高士”又是一自伤矛盾话。为何如此?我想,大家大约忘记了一点,从来所谓山中高士,都有隐士与政客的两面。
    宝钗处世总是沉默寡言、安分守己,是“一问摇头三不知,不干己事不张口”。衣着的半新不旧,家居亦是简约素朴,看起来清心寡欲。诚如我所讲,一部份偏激的拥林族,认为她是故作清简讨王夫人的欢心,我看未必,宝钗就算是要讨美名又何必连起居都朴素得雪洞一般来亏待自己?如果连日常生活都在演戏,那么,她就连对着自己的父母亲人也是在演戏,连日常生活也不过是在扮演“薛宝钗”这个人罢了,我猜宝钗的素朴与寡欲来多半自她的喜好,也来自己她的教育。
    宝钗的确是“冷美人”来着,从其实一宗“金钏儿投井案”足可看出,她心里怀疑王夫人,又不动声色顺王夫人的话讲出“失脚”一说不得罪王夫人,也表示自己心里并不存疑,然后又以赠衣送殓之举来转移话题,缓和气氛。
    一句 “糊涂人”并不代表着她对金钏儿的嫌恶,只是就事论事的冷静分析,而这轻轻一句话,原也不是特特批评地下的金钏儿,只在平服眼前姨母心中的愧。那一套崭新的衣服,又何曾包涵着多少对金钏儿的同情?不过是为姨母圆一个面子,贴一点金。姨母得到了面子与心安,她得到了姨母的感激和器重。这就是圆满的结局,至于什么忌讳不忌讳,在见识高远的宝姑娘心中,倒的确是不值一题的。
    至于三姐、湘莲,这些远在她生活之外的人,更是不足介怀的,比不上犒劳伙计来得重要,这虽也不是她自己分内的事情,但到底,是自家的生意。若宝姑娘自己便是男儿身,这样的事情,又哪里需要别人的提醒?只有那糊涂的哥哥,才分不清轻重缓急,呆做着与事无补的喟叹与寻觅。
    那么赵姨娘,又与她的利害有什么相干?这地位如此卑微之人也值得笼络?又哪里用得着讨好?的确,卑微如赵姨娘,是犯不着讨好的。但是,至卑至弱之人,有时也正是可怕可嫌之人,只要给他们机会。心胸狭隘的赵姨娘,是那种只要有机会,决不放弃报复的人。风姐宝玉的性命不也险些断送在她手中吗?换而言之,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这种人,固然用不着讨好,却最好不得罪。何况不就是小小一份礼物吗?至于那性格温顺,安静得好象不存在的周姨娘,倒真是可送可不送的,所以我们也看不到她给周姨娘的礼。这样长远的道理,凤姐是永远不明白的,所以她也想不到有一天卑微的环儿会把娇贵的巧姐捏在手心里。
    这么看来宝钗的冷淡,是一种老子式的寡情薄恩,不露声色,以退为进,以柔克刚,大巧若拙,大智若愚 …… 那是一种诉诸于理性而不诉诸情感,诉诸现实利害而不诉诸个人好恶的极端冷静的用世之术。如果说宝钗身上亦有道家的气质的话,却近乎于此。宝钗身上,这分理性冷静,又与儒家的明哲保身,中庸之道融为一体,形成一种高度冷静,近乎完美的处世艺术。
    说到此得,其实我是很想说,黛玉是曹雪芹喜欢的女子,占据了他的整个心房,所以黛玉,美不美,性子好不好,为人处世如何亦已经不再重要,因为爱,所以她是他的仙子。而宝钗是曹公欣赏的女子,以君子一样的风度和名士一样的理智处世,可能会让人对感情生活没有幻想了,但只有细细品味,你才会发现能平和地谈一份感情是一种福气。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