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罗琳身边的巫师们 ...

  •   现代英国社会里的巫师可能是律师、教师、作家,只不过他们恰恰信仰了巫术宗教。

      ◎李孟苏

      罗琳住在距爱丁堡老城很近的古老村子Merchiston。这个优雅富裕的郊外社区在历史上是个盛产巫师的地方。Merchiston曾经是爱丁堡名门望族内皮尔家族(Napier)的领地,这个家族的很多成员是巫师、女巫,最著名的要数约翰·内皮尔(John Napier,1550~1617),这位数学家、哲学家和发明家,他最大的发明是对数。

      内皮尔家族的巫术信仰始于约翰的父亲、Merchiston领地的第七任领主阿奇博尔德。传说阿奇博尔德有超强的预知未来的能力,曾预言苏格兰的玛丽女王将逃出那座囚禁她的“孤悬在湖中的城堡”(见茨威格《苏格兰女王的悲剧》),并与人打赌,下了大注。玛丽女王果真逃了出来,阿奇博尔德也借机大发横财,使得家族成为苏格兰的富户。他妻子的家族是北海中的小岛奥克尼的贵族,妻舅是奥克尼大主教,也是声名远扬的巫师;他们的儿子约翰继承了父母家族的魔力,平日行为怪异,也就不奇怪了。住在内皮尔城堡里的人常常在傍晚看到他裹一袭长袍,走出充当工作室的塔楼,在郊野游荡好几个小时。约翰应下另一贵族的挑战,找到一笔埋藏多年的财宝,福泽了几代子孙。他的侄子理查德也精通魔法,有“牛津术士”之称,担任教区长的时候凭借一枚神奇的戒指悬壶济世。理查德甚至早早就预言出自己的死亡时间,事实证明他又一次准了。16、17世纪期间,内皮尔家族令贵族、农民们又敬又畏,之后魔法却失传了,家族后代成了“哑炮”(罗琳小说中对出身纯血统巫师家族却不会魔法的人的称呼)。20世纪60年代,英国政府在Merchiston领地上建起一所内皮尔大学,即为纪念该家族,校园里至今保留着约翰居住的塔楼。

      2001年,罗琳对苏格兰媒体提及了魔法、巫术对她写作的影响。童年时期,罗琳和父母住在英格兰的布里斯托市郊区,她和邻居家男孩伊恩·波特在一起百玩不厌的游戏是反穿上爸爸的外套,扮巫师和女巫。那男孩很淘气,脑门上虽没有闪电形疤痕,却总是布满擦痕和血痂。不久,罗琳一家搬到威尔士边界地区,住的石头农舍位于迪恩森林里,旁边是一座墓园——阴森森的地方成了她和姐姐的游乐场。她认识了很多野地里生长的植物,20年后写作《哈利·波特》时才能为霍格沃茨学校安排“草药课”,信手拈来哭声会让人丧命的曼德拉草。

      爱丁堡盛产的巫术传说和历史,直接为罗琳提供了邓布利多校长的原形——巫师迈克尔·司各特(Michael Scott,1175~1235)。民间传说他能用沙子搓出绳索,但丁在《神曲·地狱》第20首中描写司各特“是如此膀瘦腰细……他才真正是精通魔法幻术,迷惑世人”。司各特出生、活动在爱丁堡周边,是中世纪欧洲最重要的知识分子、哲学家和神学家之一。他从牛津大学毕业后游学欧洲大陆各国,后来待在意大利南部,对阿拉伯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钻研数学的同时,连带着研究神秘文化。时值十字军东征期间,社会动荡,欧洲人普遍惧怕东方的阿拉伯人。偏偏司各特喜穿东方式长袍,精通阿拉伯文化和炼金术、占星学、巫术,引起了欧洲人对他的非议和恐惧。但他受到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雷德里克二世的赏识,邀他入宫担任占星术士。弗雷德里克二世曾两次被罗马教皇开除教籍,效忠教皇的但丁对其极为不屑,捎带着对司各特有了成见。尽管但丁十分欣赏司各特,仍然在《神曲》中惩罚司各特下了地狱。司各特预言自己会被鹅卵石砸中脑袋而死,于是整日戴着一顶铁帽子,睡觉都不摘掉。一天,他进入教堂做弥撒。就在他拗不过牧师摘下帽子那一瞬间,一块圆石头从教堂屋顶落下,砸中了他的头,他倒地身亡。

      英国最后一个被迫害的女巫也出在苏格兰。她叫海伦·邓肯(Helen Duncan),是苏格兰东部海港城市邓迪的一位家庭妇女,也是20世纪上半叶最知名的灵媒之一。据说在1944年1月,她为一位母亲召唤到阵亡的儿子。这个儿子在3个月前随同服役的军舰被炸沉到海底。为了诺曼底登陆计划的顺利实施,皇家海军和军情五处一直视军舰沉没为高级机密,邓肯通灵得到的消息让情报官员们大为紧张。他们怀疑她是间谍,也害怕她泄密,于是以“007”作者伊恩·弗莱明为核心的情报小组为她罗织了一系列罪名,将其送上了法庭。根据1735年制定的《巫术法案》,邓肯被高级法院判为有罪,处以9个月的监禁。

      今天的苏格兰仍活动着不少巫师。他们再也不必担心牢狱之灾,1951年下议院废除了《巫术法案》,1954年法律承认巫术为宗教的一个流派。巫师们看上去与旁人无异,外出不骑扫帚,不穿黑袍,不戴尖帽子,而是开标致汽车,穿着从玛莎商店买来的时髦但不过分的服装。如有蛛丝马迹,那便是有的巫师会在汽车后面贴张印有“受魔法护佑”的不干胶,有的像嬉皮士,或抱着树倾诉的轻微精神错乱者。现代巫师信奉的是新巫术宗教(Wicca),它的本源是基督教产生前西欧的一种异教徒的自然宗教,20世纪中期英国人杰兰特·加德纳对它加以恢复,延续了人类自石器时代以来的自然神崇拜。巫术宗教没有严格的定义,也没有类似《圣经》、《古兰经》的教义,它是一种宽泛的信仰,巫师运用魔法和咒语在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进行沟通。

      新巫术在英国和美国发展最为蓬勃,苏格兰尤甚。大多数巫师不愿被邻居、同事看破身份,还有一些则认为信仰乃隐私,因此现代巫师的准确人数很难统计清楚。据苏格兰行政院2001年的人口普查,有1930位居民在调查表上明确说自己是异教徒,还有1400人不靠谱地承认自己是绝地武士。照英国异教徒联盟2001年的统计数据,苏格兰境内大约有1万名巫师。有一个不争的事实:苏格兰的上帝子民越来越少,想必其中一部分改行做了巫师。

      现代巫师多从事康复、训练、疗养的职业,通过两类活动从事巫术,或者说进行宗教活动。一类巫师定期在家中、酒馆举行秘密的巫师集会,通过集体的祭拜活动表现其魔力。苏格兰出版的《巫术与巫师》杂志今年一期的封面人物波琳·里德就是这样的巫师,她崇拜月亮神,是祭司。一类看上去更“平常”,利用水晶球、咒语、草药为公众做保健、看手相等等。后一类人施行的是较“低级”的“保护性魔法”,他们更像顺势疗法医师、心理治疗术士,掌握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医学知识,公开反对流行文化所宣传的黑魔法,也千方百计撇清自己和撒旦的关系。

      今天的巫师当然不会再遭围剿猎捕,不会受鞭笞火刑,但受到了流行文化的盘剥利用。在西方文学中,巫师要么保留了中世纪流传下来的邪恶形象,要么是对社会无害的魔术师,要么是贤哲之士,总之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流行文化——除了《哈利·波特》系列图书和电影,还有肥皂剧《吸血鬼猎人巴菲》(Buffy the Vampire Slayer)、《圣女魔咒》(Charmed),都根据需要对现代巫师做了美化加工,发展起庞大的巫术产业。罗琳正是巫术产业的受益者。现实生活中的巫师有人开魔法学校,更多的是像对角巷里的巫师那样开家杂货铺。爱丁堡北部的法夫郡有一家“神秘时刻”小店,远近闻名,主人叫克里斯亭奎克。奎克20年前离婚,为了排遣痛苦信仰起新巫术,1996年开了这家店,出售自己配制的草药酊剂、水晶装饰物、灵修书籍、巴菲和波特的服饰。也卖扫帚,它们竖在墙角。奎克是名出色的“治疗师”,能为顾客解决从背痛、心理障碍到生不出孩子的种种难题,就连爱丁堡的全科医生有时也建议病人来这里寻求帮助。她的顾客五花八门,有律师、会计师、教师,也有美国人、欧洲大陆人。一些巫师也把奎克这样的商店视作“教堂”,来这里和同道中人交流沟通。

      心理学家苏珊·布莱克摩尔(Susan Blackmore)说,巫术宗教的重新兴起,和当今的政治气候有关。人具有自然的信仰冲动,需要一种仪式、解释来阐述生命的意义。近20年来基督教和□□教之间摩擦加剧,一些人跳出两种宗教,找寻其他的精神出路。相比而言,巫术是比较安全的宗教,它没有崇拜的偶像或上帝,也没有大规模聚众的礼拜仪式;信徒从不劝人皈依,更不具备侵略性,不会因为对教义的理解有分歧就发动战争。

      布莱克摩尔也指出,人类原本是自然的动物,从事狩猎、采摘活动,和动植物、大地母亲之间有天然密切的关系;进化到现在,人被工业化,和自然的联系发生了变异。巫术反映了人的原始感受,帮助人们重新建立起和大地、自然、身体的联系。

      《不列颠和爱尔兰的神秘主义》一书作者、历史学家理查德·琼斯(Richard Jones)认为,巫术的每一次巨变都发生在信仰危机时期。在宗教狂热兴起之前,巫术和巫师是被社会接受的。中世纪,每个村子都有一个聪明的女人或巫婆担任医生、治疗师、顾问的角色。16、17世纪,宗教改革兴起,带来剧烈的骚乱,人们无法确定自己的信仰,在教会和君主们的诱导下,才将巫师看做撒旦的化身,对其进行血腥扑杀。名望和财富快速消费的时代,巫术再兴,也是因为传统的宗教已无法解释清楚种种疑问,人们只好到异教的圣坛前寻觅安慰。-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