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为义气薛蟠送蝈蝈 ...

  •   顾云祯只歇了两日,见母亲将家中事务都安顿好了,就自动自觉早早起床,要跟着薛蟠去族学上课去。

      贺姑母还不及说,薛夫人早备好了拜业师的束脩。因管族学的薛学儒忙着帮薛太爷准备年终祭祀之事,不便亲自拜见。于是早早派人送过去一封二十四两银子并两匹尺头,四斤好茶叶做了贽见礼。

      表兄弟两个忙忙吃了早饭要来辞过长辈。薛夫人又拿出几件给薛蟠做好的鲜明冬衣,和几样装饰,先给顾云祯打扮上了,细细端详,转过头跟贺姑母笑道:“你瞧瞧,咱们祯哥儿穿上这一身宝蓝色芙蓉云纹风毛锦袍,带上着红珊瑚金项圈,腰间一块蟠龙佩,脚上一双黑底小朝靴,多么精神,可不正像观音大士座下的仙童吗?”

      又笑骂薛蟠:“还不把你头上那龙鳞纱巾带正了,如今你表弟可把你比下去了吧。”

      薛蟠抬眼见父亲坐在炕边喝茶,只小声咕叽道:“都是奶娘没早些把我叫醒,我明日也好生打扮了,那时才知道我呢。”

      宝钗忙笑道:“两个哥哥生的各有各的好,我瞧着娘打扮表哥很好,姑母也来打扮打扮我哥哥吧。”

      贺姑母也笑应了,少一时,丫鬟取了一顶束发镶白玉金冠来,贺姑母亲自给薛蟠带好,正了正冠上的大红缨子,又拿出一个朱红缂金丝镶黑缎边的荷包给他带在腰间,让他兄弟两站在一处。众人都笑说,好像双生兄弟两个。

      笑过一阵,薛夫人给了顾云祯一个荷包,装了一个金魁星,一对“状元及第”的金锞子,这是为了取那“文星和合”的好意头。薛恪则是一部文集,一面端溪砚,两块徽墨,四只湖笔。

      薛恪肃容道:“祯儿,你是个懂事孩子,只需时时记得,你母亲盼着你早日承你父亲之志,光耀顾家门楣。”

      顾云祯郑重答应,一径同薛蟠上学去了。

      薛蟠自那日和妹妹吐露了读书的烦难,经宝钗好生鼓励一番后,多少有了些上进之意,只是一时半会还是赶不上学里的进度。见新来家的表弟顾云祯,说话行事温款有礼,父亲又是个做官的进士,样样都像是戏文里说的——天生的读书种子,就有些担心自己不知书,被表弟笑话。

      顾云祯因大老远的来投奔,被薛家收留,因表舅和表舅母待他如亲外甥儿一般,母亲又多次嘱咐他,要好生与表哥相处,就算一时磕着碰着,也要尽让的。如今上了学堂,跟薛蟠坐在一处,不想着让表哥照拂他,反而处处提醒照顾薛蟠。

      学里老师要薛蟠起来答题,他悄悄告诉薛蟠答案。老师留下让学生对的对子,他帮着薛蟠把错了的韵改了过来。那同窗里几个调皮的小学生,给薛蟠递暗号,要薛蟠溜出去和他们一出玩,他下死劲拉着薛蟠不让去。

      台上先生讲到《论语》里仁篇,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说起孔圣人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先生讲的浑然忘我,他正听的津津有味。低头看薛蟠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嘴角流出一串口水。忙拿湖笔一端把薛蟠戳醒,又叫了跟着上学的小厮,沏了两杯酽酽的热茶送进来。

      好不容易让薛蟠睁着眼坚持到下课,顾云祯已是累极了,觉得跟表哥上个学,比起当兵打战都要辛苦。

      两人做了马车回家,家里大人因他第一日上学,都在屋里等着。薛恪问他:‘先生讲的可听的懂,在族学上学惯不惯?”

      顾云祯忙回道:“因四书在家里跟着母亲读过,现在到学里跟着先生再理一遍,功课上不大吃力。”

      薛恪瞧一眼薛蟠,又道:“祯儿我自是放心的,你表哥今日可有老实听先生讲课?”

      顾云祯扭头看薛蟠躲在那大紫檀木屏风背后,拼命给他使眼色,怕他看不出来,又把手在颈子前比划杀鸡抹脖子,忙笑回道:“因我怕生,和表哥坐在一处,表哥很是规矩,先生让读书习字都跟着做了。”

      薛恪和薛夫人听了都很是高兴,果然让薛蟠跟着好学的表弟一处上学,也跟着规矩起来。薛蟠见表弟这么讲义气,帮他在父母跟前打掩护,更是喜笑颜开。

      一家子热热闹闹吃了中饭,薛恪去铺子忙去了,其他人各自回房歇中觉。

      顾云祯和母亲回了瑞鹤院,正在跟母亲说起这一日,薛蟠这个表哥上学的种种劣迹,突然小丫鬟打了帘子进来,说薛蟠来找,倒让他吓了一跳。

      母子两个忙让薛蟠进来,薛蟠见过姑母,把他拉到一边,鬼鬼祟祟从怀中拿出一个麦秸秆编的蝈蝈笼子来,小声道:“好兄弟,你今日帮着我的恩情,我都记在心上呢,今日先把我的骠骑大将军送与你做谢礼,你歇了中觉来找我和妹妹一处读书玩笑。”

      顾云祯见这蝈蝈笼子细巧玲珑,做的跟戏台上的一座楼阁一样,心里有些喜欢,只是母亲向来不喜欢他玩这些东西的,见薛蟠瞧着蝈蝈笼子里那只“大将军”,其实就是只长得肥壮,两只触角突出来,全身黑亮里透着光芒的大蟋蟀,忙又把蝈蝈笼子塞回给薛蟠道:“君子不夺人所好,我向来不爱玩虫斗鸟,表哥还是拿回去吧。”

      薛蟠虽有些不舍骠骑大将军,但是好不容易交到个讲义气的兄弟,还是把蝈蝈笼子放在顾云祯手里,笑道:“表弟不收就是看不起我,你不爱斗蛐蛐,就留着它,睡觉时听他鸣声,解个闷儿也是好的。”顾云祯只得收下。

      两人进了屋,薛蟠别过姑母,又嘱咐他过会来找,说完就一阵风一般跑出去玩了。留下顾云祯对着骠骑大将军不知所措。怕告诉长辈,薛蟠会被罚。若自己留下,更是不妥,想了想还是一会带了去,想法子还给薛蟠才好。

      等母亲带着他进了明椐堂,过去和舅母在那里打点针线给丫鬟,又商量描什么花样子,让丫鬟把他送进里屋和表哥表妹说话。他进来看见宝钗兄妹两个前面放着书本笔墨,肚里暗暗好笑,哥哥书读的那个样子,妹妹能识几个字?摆了这许多书出来,也是装个样子罢了。

      丫鬟送了茶水点心后就去外间了,顾云祯见没有长辈在,忙将蝈蝈笼子拿出来悄悄还给薛蟠,宝钗眼尖,早看在眼里,一把夺了过去。

      宝钗看了看表哥,笑道:“好精巧的蝈蝈笼子,叫我猜猜,一定是哥哥淘气,从外头弄了来家,怕爹娘发现,所以让表哥帮忙藏起来吧?”

      薛蟠摆手道:“是我送了表弟,他不领情。”又转过头来问顾云祯:“表弟不喜欢斗蛐蛐,那平日大冬天的玩什么,解连环,赶围棋子都是女孩儿家玩的,你喜欢什么告诉我,我让小厮们买来咱们玩?”

      不等顾云祯回答,宝钗就做了个鬼脸羞她哥哥:“明明是你解连环,赶围棋老是输给我,这才不玩,现在又骗表哥说这些都是女孩儿家的玩意。”

      宝钗瞧了瞧蝈蝈笼,想到可以趁这东西来次机会教育,又笑道:“现在蝈蝈笼子在我手里,你们谁能说出有关蟋蟀的典故,我就给谁,好不好呢?”

      薛蟠挠了挠头道:“我只知道蝈蝈又叫蟋蟀,还叫蛐蛐儿,其他还有什么?”

      宝钗伸出手指刮脸羞她哥哥道:“瞎说,蝈蝈是蝈蝈,蛐蛐是蛐蛐。蝈蝈大,蛐蛐小,那买来听的是蝈蝈,就是叫哥哥,好斗的是蛐蛐,比如哥哥这个骠骑大将军,在蛐蛐里算大的,跟蝈蝈比就小啦。”

      薛蟠觉得没意思道:“谁管它是蝈蝈还是蛐蛐,反正是只虫儿罢了。”想了半日,索性放弃道:“反正我已经把骠骑大将军送了表弟,妹妹你去为难他吧。”

      顾云祯笑道:“典故我不知道,只记得提到蟋蟀的诗,表妹要听吗?”

      宝钗笑道:“有诗更好,表哥快背出来,羞羞我哥哥。”

      只听顾云祯道:“先是《诗经•豳风•七月》里: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还有古时十九首有一句: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

      “说的好”宝钗大声鼓掌道,又笑向薛蟠道:“哥哥不知道典故,也不会背诗,只知道玩蛐蛐,所以今天要罚背一首古诗,再多写五十个大字。”

      薛蟠红了脸道:“我那里读过写蛐蟋蟀的诗,想来妹妹也不知道,如果妹妹能背诗也能说典故,我就认罚。”

      宝钗道:“一言为定”,和薛蟠击掌约定,顾云祯看宝钗自信满满,很是好奇小表妹能说出什么典故来。

      宝钗道:“我先背诗,《木兰辞》的开头: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这里在花木兰织机旁唱歌的就是蟋蟀。”

      薛蟠道:“这诗里只说是虫儿叫唧唧,可没明说是蟋蟀叫的。”

      宝钗道:‘那好,我就背一首《蝈蝈与蛐蛐》,这诗里可是明说了的。”
      说完轻声吟道:
      大地富诗意,绵绵无尽期。日炎鸟倦鸣,林荫且栖息。
      竹篱绕绿茵,芳草新刈齐。其中忽有声,绕篱悠悠起 。
      原是蝈蝈歌,欢乐渠为首:仲夏多繁茂,泛若不系舟,
      享之不能尽,歌来不知愁;偶然有倦意,野草丛中休。
      大地富诗意,绵绵永不息:冬夜洵凄清,霜天多岑寂,
      此时有灶炉,火焰暖人心。蟋蟀乘雅兴,引吭吐妙音;
      主人嗒然坐,似眠又似醒,莫非蝈蝈歌,来自远山青 。

      薛蟠叫到:“诗就算背过,那还有典故呢?”

      宝钗道:“先不说蟋蟀,我先说个关于蝈蝈笼子的典故,两个哥哥,你们先数数这个蝈蝈笼子,有几根梁,几根柱,几根脊?”

      顾云祯和薛蟠被宝钗买了个关子,都睁大眼睛盯着拿蝈蝈笼子数了起来。薛蟠数好了柱子,又忘了有几根梁,急得直跺脚。

      不一会,顾云祯数完报数:“共是九根梁十八根柱七十二根脊,妹妹可对不对。”

      宝钗道:“正是,先下告诉你们一个故事,某朝某代有个皇帝,想要在皇宫外墙盖四座样子特别美丽的角楼,要盖成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角楼,他跟官改皇城的工部大臣说,要是盖不好这角楼,就要杀头。”

      薛蟠站起来叫道:“那后来皇帝有没有把这大臣砍头?”

      顾云祯拉着薛蟠坐下道:“表哥别着急,咱们忙忙听表妹说故事。”

      宝钗接着道:“这倒霉的大臣接了皇帝的圣旨,心里很是害怕,他想不出要如何建造这样的怪角楼。他害怕被砍头,就把满京城会盖楼的工匠,木匠抓了来,跟他们说了皇帝的旨意,限他们一个月之内,一定要想出如何建造这四座角楼的法子,否则皇帝砍他的头之前,他就会把工匠们的头先砍了。”

      宝钗一边说,一边伸出手狠狠斜劈了一下,吓得薛蟠抖手抖脚。

      继续道:“一个月的期限很快就要到了,这些工匠家也不能回,只是每天不断的尝试用各种法子盖那奇怪的楼,可是都是不成,眼看天就快黑了,第二天就要被砍头,突然听见一个老头的叫卖声:“买蝈蝈儿,听叫声儿,睡不着解闷儿。”有个好心的木匠,看老头这么晚还要买东西,就出来买了一个回去,谁知回去一瞧蝈蝈笼,跟个小楼似的,又细细数了数,正好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众人一看都很高兴,都说这老头是鲁班大师在世,第二日把这笼子献上去,工匠和大臣都没有被砍头,反而得了皇帝的嘉奖。”

      薛蟠听故事听得十分有趣,听完却道:“这是蝈蝈笼子的故事,不是蟋蟀的典故,不算。”

      宝钗看哥哥赖皮,又道:“我还有呢,现在才说关于蟋蟀的典故。斗蛐蛐不是现在才有的,据唐朝《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宫中秋兴,妃妾辈皆以小金笼贮蟋蟀,置于枕畔,夜听其声,庶民之家亦效之"。,"古人玩蟋"始于唐,著于宋,现下才盛行。哥哥可知蟋蟀又叫促织?”

      薛蟠摇头,宝钗道:“南宋有个大奸臣叫贾似道,他不好好做官,只爱玩蟋蟀,写了一本书《促织经》,讲的就是蟋蟀的捕捉、识别、饲养、斗法。因为他玩虫,把国家都葬送了,所以百姓都骂他做“蟋蟀宰相”,明朝末年有个奸臣马士英,也很爱玩蟋蟀,因为他玩虫误国,损耗国力,跟那贾似道一样,被百姓戏称为"蟋蟀相公"。”

      宝钗总结道:“那编蝈蝈笼的老人,因自己的技艺救了人,受人爱戴。那只知道玩蛐蛐的大臣,误了国事,遗臭万年。哥哥,你要玩虫,先要把书读好,所以,这蝈蝈笼子,我没收了,你服不服?”

      薛蟠垂头丧气道:“我自然是服的,只是妹妹要好好照顾骠骑大将军,千万不要养死了。”说完就开始认命,开始写起大字来。

      顾云祯此时心中极为惊讶,没想到表妹小小年纪不仅读过书,而且学识比自己还好,见表妹笑盈盈的看着她哥写大字,眼睛弯成一对月牙儿,嘴边一对梨涡,巧笑嫣然,心里突然跑出来只小鹿,四处乱撞,忙端起茶来喝一口掩住了。

      正是:最怜小儿女,尚不识相思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1章 为义气薛蟠送蝈蝈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