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 三 集 京城谋划 ...
-
第三集京城谋划
1。北京广安门。日。外
早春,京城仍是一派萧条景象,战火毁坏的建筑还随处可见。
装满货物的大车一辆接一辆驶入城里,一个俊朗年轻人手提一捆青菜,和路边众人驻足观看。
看客甲:“皇上都回京多久了,这从西安往回运的财物还没运完呢?”
看客乙:“你知道什么,这是第三批回京的队伍,有些人逃难也能发大财啊!”
一队士兵走来,敲着锣高声宣告:“直隶总督袁大人飭令,圣驾已经回京,臣民百姓均需各操正业,安分守己;所有流散的宫廷器物立刻上交官府,逾期私藏者,一律严惩不怠……”
2。北京张翰林宅。日。内
豆蔻年华的碧玉正在对镜梳妆,镜子里面映出她那江南女孩白皙秀美的脸庞。
碧玉打开胭脂盒,看到里面快空了,她噘噘嘴把胭脂盒撇到梳妆台上。
仆人站在门口说道:“小姐,尊古斋的伙计赵福令来了。”
碧玉惊喜地回头,看见赵福令提着一捆青菜站在门口,没敢进来。
赵福令:“小姐,老师在家吗……”
看到碧玉正注视他手里提的青菜,赵福令笑了笑:“我回家看了趟父母,他们让我顺便给翰林老爷带些自家种的菜,不值什么钱。”
碧玉:“还站在门口干嘛,快进屋吧!”
赵福令把蔬菜交给仆人,走进碧玉房间。
碧玉一边倒茶一边说:“我爹这几天也不知道在忙什么,总是一大早出去天快黑才回来。”
赵福令站着接过茶杯:“多谢小姐!大概是太后皇上回京了,各衙门都忙了吧……”
碧玉:“你坐下等等他吧,这几天他也总念道你呢。”
赵福令:“不了!老师一直想找一件商觥,洋人的军队就要撤出北京城了,琉璃厂地摊上卖什么的都有,说不定我能替他淘换到那件宝贝呢。”
碧玉:“那是什么急事?我爹给我讲的书,我还有不明白的地方,正想问你呢……”
碧玉跑去拿书,赵福令看了看她,只好坐了下来。
3。福大人宅。日。外
一个身着中式衣裤的人在娴熟地打太极拳,等他转过身来做了收势,却是个中年的西洋人。
站在一旁观看的是几个去过礼泉昭陵的洋人,他们使劲地鼓掌。
一洋人:“福先生还会中国功夫,实在令人佩服。”
福先生:“这叫太极。”
福先生和客人们走到花棚下面就坐,仆人给客人面前摆上咖啡,给他面前放上一杯茶。
福先生用茶杯盖筚了筚漂浮的茶叶,问道:“诸位先生,陕西之行收获如何?”
洋人甲:“福先生,你是中国政府的顾问又是古董界的名人,想必是都知道了。”
洋人乙:“坦率地说,我们都不是成功的探险者!”
福大人:“据我所知,许多去陕西的西方探险者都是无功而返,这都在我预料之中。”
洋人甲:“我对升允的做法非常反感,相反倒是敬佩那些勇敢的乡民,护陵人的后代。”
福大人:“这就是最大的收获,你们见到了一群用生命实现对祖先承诺的中国人,明白这一点对于你们今后来说十分重要!”
洋人乙:“我们在回国之前拜会福先生,是想请教一下你在中国获淂成功的秘密。”
福大人哈哈一笑:“成功的秘密?我可以开诚布公告诉你们……”
几个洋人用急切的眼神看着他……
福大人一笑:“我一切的成功,源自于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几个洋人失望地互相看了看:“这就是福先生的秘密?”
福大人:“对,我已经毫无保留地告诉你们了!”
4。张翰林府。日。内
赵福令:“小姐,就讲到这儿吧!不瞒你说,我还有点事。”
碧玉:“什么事,说来我听听。”
赵福令欲言又止:“是件好事儿,过几天再说吧……”
碧玉看着他欲言又止,反倒使劲追问:“好事儿就快点说,我听了也高兴啊!”
赵福令:“这次我爹生病我回家伺候了几天,他把一件祖上的事对我说了……”
碧玉:“你祖上的事儿?”
赵福令:“原来我爷爷曾经当过山东道监察御史,后来因言获罪被革职。爷爷一生清廉,家无半点积蓄,我爹才沦落到在菜户营以种菜为生……”
碧玉:“福令,那你也算官宦人家的子弟。”
赵福令苦笑:“还提什么官宦人家!我爹说,当年我爷爷曾经举荐过还发迹的袁世凯大人……”
碧玉笑了:“还有这么当子事?”
赵福令:“我,我想去趟袁府……”
碧玉:“你呀,可能连人家的大门都进不去,何必费那劲呢。”
赵福令站起身来:“小姐,我有办法……”
碧玉说了声“你等等!”然后,跑梳妆台前拿来几枚银元。
赵福令:“你这是……?”
碧玉笑了:“我可不买古董!你有空时给我买些胭脂和香粉,记住,要我们苏州出的……”
5。福大人宅门口。日。外
几个洋人从福大人住宅的大门走了出来,忿忿而谈。
洋人甲:“我说过没有必要去拜访这只老狐狸,我们只是给他增添了一些笑料!”
洋人乙:“不,他说的话也有一定的道理,我们应该考虑其它的办法。”
6。北京袁府。日。外
袁府大院一派忙碌,管家郭五爷正指挥一群仆人搬运傢倶。
郭五爷:“大伙都卖点力气,等二公子到了北京,人人有赏!”
赵福令在一个仆人的带领下来到郭五爷跟前,开口叫道:“五爷……”
郭五爷:“福令,你怎么找到这儿来啦……”
赵福令:“琉璃厂的人都知道您当上了袁府的大总管,今后有需要我跑腿的事,您只管言语。”
郭五爷不屑地看了他一眼,眼睛却盯着搬家的仆人:“福令,最近张翰林又给你讲什么书啦。”
赵福令:“五爷,我有件事想托您……”
郭五爷忽然大声喊道:“哎——,这里面都是二公子的心爱之物,小心点,小心点!”
这时,穿着清朝四品官服的福大人走进院内,郭五爷立刻转过身去热情地招呼。
郭五爷:“福大人,我这些天都忙得顾不上去看您,快到客厅坐。”
福大人:“郭总管受袁总督重托,我岂敢打搅,二公子还没到吗?”
郭五爷陪福大人朝着客厅走去:“快了!卫队的陆统领先到了,他上街巡逻去了。”
郭五爷走到客厅门口时转身说道:“福令,有什么事回头再说吧……”
被冷落的赵福令只好转身出了袁府。
福大人进门前问:“那是个什么人?”
郭五爷:“是个连做梦都想发财的小学徒,不过倒是有点学问,也有心计……”
7。北京琉璃厂•日。外
琉璃厂仍然是—派繁华的景象,家家店铺生意兴隆,中国人外国人出出进进。
街道两旁还摆起了一些地摊,地上胡乱堆放着各种衣裳,绸缎,书籍,古董。
一些地摊的卖主竟然是穿西服的洋人和穿军装的士兵,他们也用半生不熟的中国话吆喝着。
两个儒士模样的人路过,看着在地摊旁边叫买的洋人,二人议论。
儒士甲:“真新鲜,如今洋人也会做古董生意了,打进北京城时就会杀人放火。”
儒士乙:“可不是嘛,这要撤出北京城了,抢来的东西都得尽快变成现钱啊!”
8。一处地摊。日。外
赵福令放慢脚步留心地观看各家地摊上的货物,他在一个洋人士兵的地摊前停下了脚步。
赵福令蹲下身来从一堆杂乱的器皿里拿起一件铜器,眼睛流露出惊喜,却又很快掩饰
住自己表情。
洋人士兵看来了买主,高兴地:“先生,铜茶壶,五个银元,五个银元。”
赵福令却漫却不经心地将铜器放下又挑选其它货物,像是无所收获似的慢慢地站起来。
洋人士兵仰头看着他:“铜茶壶,便宜,两个银元,两个银元。”
赵福令蹲下又拿起那件铜器看了看,摇了摇头慢慢地放下。
洋人士兵急于成交,又一次喊价:“一个银元,一个银元!”
赵福令不紧不慢地从怀里摸出一个银元递给洋人士兵。
洋人士兵对着银元吹了口气放到耳边,脸上露出笑容做了个怪样,用英语说了声“谢谢”。
赵福令走到一个僻静处,抿嘴笑着从怀里掏出个兰布包袱,小心翼翼地将那件铜器包好挎到肩上,走进人流之中。
9。袁府客厅。日。内
郭五爷:“福大人,这可是件奇事。那几个法国人还检了条命回来,后来呢?”
福大人:“后来,陕西巡抚送了他们一些古董,算做为安慰,再后来他们就要带着无限的遗憾回国了。”
郭五爷:“比起您来,我简直是孤陋寡闻,您说说,最近还有什么趣事?”
福大人:“其实最有趣的还是贵国王公大臣们逃难的事,有人估算了一下,加上这第三批回京的车队,总共从陕西带回来三千大车的财物和古董,大家觉得这次随太后皇上西行,虽说当初吃了点苦,可是一算账还值。郭五爷,你听过一个笑话没有?”
郭五爷:“什么笑话?”
福大人:“伦贝勤一家回京的行李只有三辆大车,人们都说,看来这位贝勒爷真个是廉洁的主儿。可是唯独一辆车盖得严严实实。一路上谁都不能动。”
郭五爷:“那一定是价值连城的珍宝……”
福大人:“可是到了贝勒府大门口,从车上往下搬时,你猜猜是什么?”
郭五爷:“您也学会卖关子了,快说吧!”
福大人:“原来是块大石碑!”
郭五爷:“伦贝勒怎么把块大石头从西安好几千里运回北京?”
福大人:“这事传出去后就成为茶余饭后的笑谈。伦贝勒知道了哈哈大笑,他说,一帮俗人懂得什么,这块汉碑是无价之宝,给多少钱我都不卖。”
郭五爷:“福大人,您这个中国通真是名不虚传!说起伦贝勒,他府上有个管家我倒认识,
听说这次就没跟着回京……”
福大人:“郭五爷,听了这么多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郭五爷:“怪不得听说琉璃厂也有人打算到陕西去呢,看来这陕西真是宝物遍地啊!福大人,二公子一到北京,我把他安顿好了,咱俩好好琢磨琢磨……”
10。京广杂货店。日。内
赵福令走到櫃台前,掌柜的热情地和他打着招呼:“福令,今天又淘换到什么宝贝了!”
赵福令:“随便转了转,您这里有苏州出的胭脂香粉吗?”
掌柜的从柜台下面拿出一个小盒子:“你可算来得巧,你看头油、胭脂、香粉,都是苏州出的!还有新进的法兰西香水,你瞧瞧。”
赵福令拿过香水瓶仔细地看着。
掌柜的:“你瞧上面儿的洋字儿,这可是正宗的法兰西香水。老佛爷带着那群福晋格格从西安一回来,这些货可抢手啦!”
赵福令挑拣了几样:“掌柜的,这几样我都买了,在您这儿买东西真长学问。”
掌柜的把几样东西包好:“要说学问,你熟读四书五经,连张翰林也收你为弟子,将来发了大财,可别忘了光顾小店。这是找你的零钱,收好。”
赵福令把三五个铜钱在手心数了一下揣到怀里,孙掌柜的笑脸上露出鄙视的眼神。
赵福令:“借您的吉言,您先忙,我告辞了。”
赵福令刚走出几步,就听到伙计问[os]:“掌柜的,哪家官宦人家的公子啊?”
接着耳边飘进掌柜的说话声[os]:“什么官宦人家,他爹是菜户营种菜的,瞧那穷酸样,不过是个打杂的‘碎催’!”
11。京广杂货店门前•日。外
赵福令迈出杂货店大门,走了没多远,迎面走过来几个小混混,他们发现了赵福令。
混混甲嘻皮笑脸地说:“福令,又来给相好的买胭脂粉儿来了,什么时候拜堂成亲啊!”
赵福令左避右闪极力想躲开他们。
混混乙竟然挡住赵福令的去路,一把抢过他手中的小盒子,把小盒子打开。
混混乙:“让我们见识见识买的是什么,哥儿几个也学你给相好的孝敬啊。”
混混们一阵哄笑,赵福令面红耳赤,十分窘迫。
混混甲:“还不好意思呢?生米都煮成熟饭了吧!”
混混们大笑着把小盒子传来传去,赵福令越发着急。
混混丙从同伙手里接过小盒子,交还给了赵福令:“你们都不能欺负老实人!”
赵福令给他作揖:“多谢大哥。”
混混丙嘻笑着:“福令,我听说小嫂子可是江南美女,长得天仙似的,给哥哥说说,你
用的什么手腕把翰林的千金骗到手的?”
一群混混笑得前仰后合,场面乱作一团。
12。张翰林家。日。内
碧玉伺候刚进门的张翰林掸去尘土又换了衣服,接下来忙着给爹爹沏茶。
张翰林:“还是女儿好啊!”
碧玉:“爹,今天福令来还书,您讲给我的论语,不懂的地方又叫他给我讲了一遍。”
张翰林:“听明白了吗?”
碧玉撒娇说道:“比您讲得好,我一下子就听懂了。”
张翰林不介意地笑着接过茶杯:“福令这孩子样样好,唉,可惜父母是种菜的。”
碧玉:“爹,福令是官宦人家的子弟!“
13。京广杂货店门前。日。外
一队巡逻的清兵在此经过,骑在马上的是袁府的卫队统领陆建章。
陆建章:“大胆刁民,光天化日之下聚众滋事,袁大人整顿京城秩序的布告看了没有!”
混混丙连忙作揖:“军爷,我们是熟人朋友,想,想看看他手里的古董,长长见识。”
陆建章:“古董!什么古董?”
赵福令:“军爷,没……没有什么古董,我是替别人买的……是女人用的胭脂粉……。”
赵福令一边解释,一边将手中的胭脂盒举到一个士兵面前。
那名士兵拨开赵福令举过来的胭脂盒,指着他肩上挎着的蓝布包袱:“这包袱里是什么?”
赵福令躲闪着:“没……没什么……”
士兵不由分说夺过那件蓝包袱,解开一看:一件精美的商觥露了出来。
士兵商觥举到陆建章面前:“陆统领,您瞧!”,陆建章拿在手里好奇地端详了一番。
陆建章:“好啊!袁大人下令在全城搜寻宫里丢失的宝物,这件古董我看你非偷即抢!把他带走!”
赵福令急忙辩解:“军爷,这,这不是宫里的,是洋人……是从洋人手里买……买的。”
陆建章:“你结结巴巴,准没说实话,洋人的事我们管不了,你得跟我们走一趟。”
几个士兵推搡着将赵福令带走,混混们见此情景一个个都溜了。
14。张翰林家。夜。内
碧玉:“爹,福令这次回家,得知他爷爷当年还曾做过监察御史,后来被革职了,他爹娘才种菜为生的。”
张翰林:“是吗?他可一直都没给我说过。怪不得这孩子长相好书读得也好,有家传啊。”
碧玉:“刚才你还说可惜呢!爹,这些日子您每天都出去,到底忙什么呢?”
张翰林:“碧玉,你喜欢北京还是喜欢咱们老家?”
碧玉:“当然喜欢咱们江南老家啊!”
张翰林:“哪……,爹跟你说件事儿!”
15。北京袁府。夜。内
陆建章反来复去地看着那件精美的商觥,抬头问身旁的士兵:“你说说,这是不是件宝贝?”
士兵:“陆统领,小的哪有您的眼力啊!叫我看这玩艺儿像瓢不是瓢,像壶不是壶,要是我就当废铜卖了换酒喝了。”
陆建章:“看你小子就是个俗人!我觉得这东西倒不错,赶明儿拿给二公子瞧瞧。哎,抓来的那个窃贼招了没有?”
士兵:“没有!打得他皮开肉绽,问他是干什么的,他迷迷糊糊地嘴里只说‘商工,商工’。”
陆建章:“商工?这小子外表挺斯文,一点都不老实,到底是经商还是做工,再给我狠狠打!”
16。张翰林宅。夜。内
碧玉:“什么,爹爹要告老还乡?”
张翰林:“是啊!你不是自来到北京就说吃不惯住不惯,怎么好像又舍不得离开了?”
碧玉:“我……,回去我怕后娘……”
张翰林神情黯然:“唉,总得落叶归根啊!等吏部批了我的辞呈,咱们就回上海!爹累了……”
17。袁府偏院。日。内
陆建章抱着那件蓝包袱走进郭五爷的房间。
郭五爷:“陆统领,巡逻回来啦!你手里捧了件什么?”
陆建章笑着:“请郭五爷请给掌掌眼,有件古董您看看……”
陆建章打开包裹着的蓝布,精美的商觥露出来。
郭五爷惊诧地问:“啊!你还真有眼力,这是从哪淘换来的?”
陆建章打着马虎眼:“五爷,我这不是瞎猫碰上个死耗子吗!”
郭五爷:“少蒙我,你老实说,这件东西到底是哪来的?”
陆建章:“五爷,昨天在街上巡逻,抓到一个盗卖古董的窃贼,我看这玩艺不错,干脆留下送给二公子把玩。”
郭五爷:“那窃贼呢?”
陆建章:“我暂且把他关到后院柴房了。”
郭五爷:“你不送到顺天府衙门,把袁府当成刑部大牢啦!我去看看到底是个什么人。”
陆建章:“我琢磨着,再审一审,说不定还能供出藏的什么宝贝呢……”
18。关押赵福令的小屋。日。内
陆建章带着郭五爷走进后院柴房,推开木门。
赵福令曲倦在一堆柴草上,身上血迹斑斑,两个士兵蹲下扶着赵福令坐起。
郭管家惊叫道:“福令,怎么是你?”
赵福令慢慢睁开眼睛:“五爷……”
郭管家:“陆统领,这就是你抓的窃贼吗?”
陆建章“五爷,您认识?这也怪他,问他是干什么的,他只说‘商工,商工’,都以为他不老实,倒底是经商还是做工都不实说……”
郭五爷:“笑话,商觥怎么就成了经商和做工!我不想跟你多说了,你去给二公子解释吧
陆建章:“五爷,二公子要是知道了肯定会赶走我的!”
郭五爷:“哪你说怎么办?”
陆建章:“我……我把赵先生当爹娘一样伺候到伤好了成不成?”
赵福令:“五爷,您别责怪陆统领,我还有件要事想对您说……”
19。北京张翰林家。日。内
张翰林正在专注地泼墨画马,碧玉走了进来手里端一杯茶水,来到张翰林身旁。
碧玉:“爹,您都画了一上午了,坐下来喝杯茶歇一会儿吧。”
碧玉仔细看书案上的骏马图,夸赞道:“爹爹,想不到你画得这么好!”
张翰林被女儿夸赞十分高兴,于是放下手中的画笔,接过茶杯坐到茶几旁。
碧玉:“这幅画你是要送给谁呢?”
张翰林:“碧玉,马六尺以上叫马,七尺以上就叫騋,八尺以上就叫龙,为什么说是龙马精神呢?这张画我打算送给福令。”
20。郭五爷房间。日
赵福令已经换了身衣服,由陆建章搀扶着走进郭五爷的房间,脸上还有明显的被打的伤痕。
等三个人刚刚坐下,仆人端着食盘走了进来,摆满了一桌子的饭菜……
赵福令:“五爷,这太多了……”
郭五爷:“福令,让你受委屈了,吃吧,补补身子。这都记在陆统领的账上了,不吃白不吃!”
陆建章:“赵先生,您多吃点就是在帮我。您养得又白又胖,二公子才能饶了我。”
郭五爷:“你这孩子,昨天早晨你来找我怎么不说你爷爷当年的事呢,要是说了,陆统领他敢动你一根寒毛。”
陆建章:“五爷,大水冲了龙王庙,这也算我把赵先生请到府上来的。”
郭五爷白了他一眼:“福令,你看刚才二公子对你多好,这就叫世交,五爷将来还仰仗你呢!”
赵福令:“五爷,您说这话我可承受不起!没您帮忙引见,我怎么能见到二公子!”
陆建章:“赵先生,说来说去咱们都是一家人,以后您做生意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尽管开口。”
郭五爷:“怎么,叫你去帮着抢人啊?我跟福令再聊一会,这儿没你的事了,记住,把福令养伤的钱送来。”
赵福令:“五爷,算了吧,以后抬头不见低头见的。”
郭五爷:“别便宜了他!
等陆建章出去,郭五爷问:“福令,二公子说要你伤养好再回去,可你不能就在袁府住下吧?”
赵福令:“五爷,您看我脸上这伤,我们掌柜的看到了哪能解释清?我的饭碗可就砸了……”
郭五爷:“有啦!我给你们掌柜的打声招呼,就说你要在家里多伺候你爹几天,你去张翰林家。”
21。张翰林书房。日。内
张翰林:“碧玉,如今虽说朝庭颁布了‘新政上谕’,可是维新派的人还是抓的抓,杀的杀……”
碧玉:“真的……?”
张翰林:“当年我中了进士,又选为翰林院编修,真是踌躇满志,陕西的宋鲁泉先生跟我一样,都想一心报国做一番大事业。哪里知道,戊戌之后我们这些人除了被杀的,要么罢官,要么隐姓埋名,听朋友说,宋鲁泉先生刚回到陕西老家就让官府关进了大牢!”
正在这时,院子里仆人叫道[os]:“老爷,有名军爷来找您。”
张翰林和碧玉都吃惊地听着。
22。张翰林家大门口 。日。外
碧玉开门,只见一个当兵的站在院子里。
碧玉紧张地问:“军爷,你……你们找谁?”
士兵:“请问张翰林张老爷在吗?”
张翰林接着走出来:“你们找我有什么事?”
士兵:“张老爷,这里有封二公子的信,您先看看……”
张翰林匆匆看信,抬起头问道:“福令,他在哪儿?”
这时,只见赵福令被两个士兵搀扶着走进院子。
23。张翰林家客房。日。内
碧玉坐在床边呆呆地看着正在熟睡的赵福令,掏出手绢轻轻的地蘸蘸他脸上的血迹。
赵福令眯眯糊糊睁开眼睛,要挣扎着坐起来:“小姐……”
碧玉:“福令,别动!你醒了,你昨晚和我爹说完话就昏沉沉地睡着了。”
赵福令:“我,这是……?”
碧玉:“你忘啦,昨天几个当兵的把送你到我家,他们又是做揖又是赔礼道歉,临走前留下一大堆东西和些银两,你看!”
碧玉朝桌子上指了指,赵福令看见那件包着商觥的蓝包袱和胭脂盒也在桌上。
赵福令:“小姐,那件商觥是给老师淘换到的,你要的东西都在盒子里……”
碧玉:“你还管这些,等你伤好了找他们算账去!“
赵福令:“碧玉,可别!我时来运转啦,等我伤好点还要拜谢二公子去……”
24。袁府院内。日。外
郭五爷陪着福大人朝大门口走去。
福大人:“郭五爷,那天我们聊到陕西的事,您有什么想法。”
郭五爷:“福先生刚跟袁总督商议完国家大事,转眼有想到古董了。可是,你是大清国的顾问,我是袁府的大总管,这………”
福大人:“这很容易,雇个人替我们俩去跑腿不是就成了吗?”
郭五爷:“说得在理儿!河南山西熟坑的好东西不多了,价格也太贵。要是想开辟新的货源,那就得捷足先登!”
福大人:“那你想想让谁去陕西合适?”
这时,一个袁府仆人:“五爷,赵福令要拜谢您和二公子,您见不见?”
郭五爷:“福大人,去陕西的人有了!您先回去,等我的好消息!”
25。张翰林书房•日。内
张翰林正在收拾行李,仆人忙前忙后于着粗活,碧玉心神不定地帮着张翰林整理
古玩字画,一件件小心翼翼地装箱。
张翰林:“碧玉,我那方端砚你收到哪儿啦!”
碧玉愣了一下,到茶几旁将茶杯端到张翰林面前。
张翰林:“哎,我是问我那方端砚,没说要喝茶。”
碧玉:“我已经包好收到箱子里了,爹……”
张翰林:“什么事?”
碧玉:“咱们这就回上海了?”
张翰林:“你不是自来北京就说吃不惯住不惯,如今怎么又舍不得离开北京了。”
碧玉极力掩饰地一笑:“我也恨不得早点与你一起回上海……”
张翰林:“那又想什么呢?”
碧玉:“爹,咱们走了,那……福令呢?”
张翰林:“傻闺女,人家父母在北京,当然还在琉璃厂当他的学徒啊!”
26。简陋的小屋。日,内
赵福令在打点行装,嘴里哼着京剧。
他走到桌前,给一位穿官服的先祖画像敬了三柱香。
27。郭五爷房间。日
福大人匆匆走进郭五爷房间。
福大人:“郭总管……”
郭五爷笑了:“福先生,您先坐下,我知道您要问什么……”
福大人:“那几个法国佬的奇遇,在北京的西洋人差不多都知道了,据我所知不少人都想去陕西!”
郭五爷:“福先生,人我已经物色好了,他收拾收拾东西过几天就能出发,二公子也答应到时候给帮忙。对了,这个人你见过,就是前几天你找我时碰到的那个小伙计。”
福大人:“噢……,我好像听你说过,他只不过是个一个小学徒。”
郭五爷:“您没听我说完,此人年纪不大,可是颇有学问,为人处事又有心计,虽说他父亲是个种菜的农夫,可是他的祖上也当过朝庭四品官……”
福大人:“郭总管,我觉得他的这些条件并不能胜任去陕西探险。”
郭五爷:“你们洋人什么都好,就是性子太急!告诉您吧,这个小学徒和袁家可是有些特殊的关系……”
28。郭五爷房间。日,内
福大人:“郭五爷,你讲的故事多么有戏剧性!赵福令做梦都想着祖先的辉煌,他一定会去冒险的!”
郭五爷:“怪不得都说福先生是个中国通,您想,再加上他和二公子的这层关系,他去陕西合适不合适?”
29。张翰林家门口•日。外
赵福令:“老师,是我,福令。”
碧玉把门打开,赵福令跨进大门。
碧玉一看见他眼眶就湿润了:“福令……”
赵福令吃惊地问:“碧玉,出什么事了?”
张翰林(OS):“碧玉,你跟谁说话呢,是谁来找我啊?”
碧玉擦拭了眼泪:“爹,是福令!”
张翰林(OS):“快让他进来!”
30。张翰林书房•日。内
赵福令和碧玉走进书房,看到张翰林正在收拾东西。
赵福令:“老师,福令特来向您告别……”
张翰林:“福令,快坐下!我想收拾的差不多了再打发人去告诉你,咱们师生好好话别。”
赵福令:“老师,您要辞官返乡?”
张翰林:“是啊!你不是来向我告别的吗?”
赵福令:“我是有事要出趟远门,过来给您打声招呼。”
碧玉:“福令,你要去哪?”
赵福令:“老师,跟老佛爷從西安回京的人都发財了,我也想去趟陝西。”
张翰林:“去陕西?你们掌柜的叫你去的?”
赵福令:“不是,是二公子和郭五爷推荐我帮一个西洋人去陕西淘宝。”
张翰林:“福令,你去陝西淘宝?你这孩子真不懂事,陝西路途遙远交通不便暫且不說,虽说遍地是宝,可是老百姓把祖宗留下的東西看得比命还贵重,你以为就那么容易!”
赵福令:“可是人家……”
张翰林:“你可別羡慕那些王公大臣從西安带回多少金銀古董,人家有权有勢……”
碧玉忽然說了一句:“ 爹爹,我也不愿意福令去!”
这时外面又响起敲门声。
张翰林:“碧玉,你別插嘴,去看看又是谁來了?”
张翰林又接着说:“福令,不是我說你,這事你应该事先跟我商量一下,現在弄得你兩头为难,去也不合适,不去也不合适……”
赵福令:“老师,二公子的面子我不好駁,再說,人家都能发財,难道我就……”
碧玉走进来对张翰林說:“爹爹,是吏部李老爷来看你,在客厅等候您呢。”
张翰林:“福令,你先等等,咱们过一会兒再商量。”
张翰林离开书房,碧玉这时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泪水流了出来。
赵福令嚅嚅地:“碧玉,你怎么了!”
碧玉:“福令,我们从此再也不能相见了!”
赵福令:“……”
碧玉:“福令,在北京这两年……只有见到你……我心里才踏实,才高兴……
赵福令:“老爷是我的恩师,我也舍不得离开他……”
碧玉:“我爹把家安到了上海,一想起我那个后娘我都害怕,我真不想回去。”
赵福令:“碧玉,你要想开点,等你……嫁了人就好了。”
碧玉:“嫁人?后娘早算计好了,想把我嫁给她娘家的侄子,怕我分了家产……。”
碧玉掏出手绢擦着眼泪,赵福令一时无语,二人就这么呆呆地坐着。
31。张翰林书房。日。内
张翰林送走客人回到书房,心情十分高兴。
张翰林:“福令,刚才是吏部的李老爷,也是我的同乡,赶过来给我说,他给上海道的朋友写了封信,我回去后如果有什么事,叫他们关照关照。”
赵福令:“老师,您人缘好朋友多,回到上海也会事事顺心的。”
张翰林:“刚才和李老爷聊起闲话,他劝我回上海后开个古玩店,一来可以寄托闲情逸志,二来多多少少也可以有些进项,比坐吃山空强多了。他这么一说我倒有个主意了……”碧玉:“爹爹快说,您想出个什么主意?”
张翰林:“福令,你跟我去上海!”
赵福令:“我去上海?”
张翰林:“对!到了上海,我出钱开个古玩店,你就是掌柜的,交给别人我也信不过。”
赵福令:“老师,我行吗?上海我可不熟。”
张翰林:“准行!我还有个朋友,在法兰西做古玩生意,一两年就回国一次,咱们连系上他以后,将来还可以做洋庄生意。在北京,你三年学徒出来,也不见得能当上掌柜的,这总比为那洋人去陕西冒风险好吧!”
碧玉听了父亲滔滔不绝的一席话,脸上露出喜悦的表情,一直眼巴巴的地看着赵福令。
碧玉:“福令,你看我爹想得多周到,有你当掌柜,生意一定会好的。”
赵福令躲开碧玉炽热的眼神,把头转向张翰林。
赵福令:“老师,谢谢您瞧得起我,只是……二公子那里……”
碧玉:“你又不欠他的?管他什么二公子,二老爷!”
张翰林:“碧玉,怎么说话呢!你还是让福令好好想想,这毕竟不是件小事。福令,不过你要早点回答我,我要走也就是这三五天。”
32。张翰林家门口。夜。外
碧玉去送赵福令,二人都沉默不语,走到门口停下脚步。
碧玉:“福令,刚才你怎么不答应我爹呢?”
赵福令:“碧玉,我……我心里一下子没有主意了。”
碧玉:“福令,你帮上我爹几年,把生意经营好了,趁他高兴时,我就说……非你不嫁。”
碧玉一双美丽并充满期待的眼睛紧紧盯着赵福令,赵福令低下了头。
赵福令:“老师要是不肯答应呢?
碧玉:“我爹可不是老脑筋!福令,不管多久,我都等着你。”
赵福令正要迈出大门,碧玉又叫声:“福令……”
碧玉这时从身后拿出一条围巾给他围上:“外面飘雪呢……”
赵福令心事重重地走在空荡荡的街道上。
郭五爷总像是在他耳边说话:“福令,遇见了二公子这个贵人,你就是时来运转啦,时来运转啦…………”。
路过一家戏园,从高卷起的棉门帘子里面,飘出来京城开箱戏《苏三起解》的唱词:“苏三离了洪洞县……”
雪花越飘越大,赵福令将围巾又裹了裹,苏三那温柔委婉的唱词和碧玉情深意切的话语揉杂到了一起,“福令,不管多久,我都等着你……”
戏园子上空中传来炸雷似的戏迷的吼叫声:“好……”,让陷入甜蜜回忆的赵福令惊了一下,他停下了脚步。
32。郭五爷房间。日。内
赵福令:“五爷,我想了一夜,决定不去陕西了!”
郭五爷:“什么?福令,这就是你的不是了,怎么能出尔反尔呢?”
赵福令:“琉璃厂比我有能耐的人多着呢,我去了陕西也不见得……”
郭五爷着急地问:“得得得,你说句老实话,到底是什么原因?”
赵福令:“五爷,我……我要跟随张翰林去上海,他打算开个古玩店,让我做掌柜的。”
郭五爷:“福令,你平时的聪明劲儿都跑到哪去了?跟福大人合作那可是做洋庄生意,你说,可北京城能有几个?放着大金娃娃不抱,偏去挣那几个小钱。”
赵福令:“五爷,我和张翰林有师生之谊……”
郭五爷恍然大悟,用手指点着他:“噢——,我明白了,敢情你小子是个情种啊!”
赵福令:“不不不,您可别这样说我……,我就是想当掌柜的,想早点发财!”
郭五爷:“福令,有句话你可别嫌难听,琉璃厂像你一样的俊小伙和有钱人家的姨太太小姐相好,最后出了人命的例子我见的多啦,到时候你可别吃后悔药啊!”
赵福令:“五爷,我知道自己的身份,等挣到能开个小店的钱我就回北京!”
郭五爷满脸不悦:“你要是铁了心去上海,我也拦不住,不过你得亲自给二公子解释去!”
赵福令:“五爷,我不敢见二公子,您……您替我说几句好话……”
郭五爷无奈地:“你啊!好吧,我去给二公子打个招呼。”
33。北京袁府•日
福大人走进了袁府。
34。张翰林家。日。内
父女二人看着屋内打点包装好的大小行李,各有心思,沉默了一会儿。
碧玉:“爹爹……”
张翰林:“嗯……碧玉,什么事?”
碧玉:“您在想什么呢?”
张翰林吹了吹杯中的茶水,笑着反问:“女儿在想什么呢?”
碧玉:“爹爹先说……”
张翰林一笑:“我想,我这一辈子,十年寒窗宦海沉浮,人情冷暖是非功过,等这些都经得差不多了,也就该告老还乡了……”
碧玉:“爹,女儿陪你安度晚年。”
张翰林笑了:“哪有让女儿伺候当爹的一辈子的?早晚你也要嫁人的!”
碧玉:“哪……,就找个上门女婿!”
张翰林:“孩子,你的心思我知道!就算不讲门当户对,也要看他有没有有出息,要不我百年之后,难道叫我女儿喝西北风去!”
碧玉笑道:“我明白爹爹的意思了……”
张翰林故意问道:“我是什么意思?”
碧玉:“只要他把咱家的生意经营得好,爹爹就答应……”
35。郭五爷房间。日。内
郭五爷房间里,只见福大人正满脸严肃地在和赵福令谈话。
福大人:“为什么你不去陕西了?难道是嫌佣金低吗?”
赵福令:“不……不是……”
福大人:“我和国内的博物馆和赞助人都取得联系,你却要反悔,这在商业上是极不道德的!
赵福令:“我对不住福大人……,我给您赔礼了,实在是我难当重任……”
这时,郭五爷笑呵呵地走进房间:“福大人,你和福令说好啦!”
福大人:“郭五爷,赵先生他违约了……”
赵福令:“我……我们没有签什么……约……”
福大人气恼恼地:“郭总管,我要去见二公子!”
郭五爷笑道:“二公子正在会客。不过,二公子说了,这用你们洋人的话说,叫做,爱情价更高,这里面有一个浪漫的故事!”
福大人愤怒地:“这和爱情有什么关系?赵福令,你是一个不讲信用的人,我永远不想再见到你!”
36。张翰林家。夜。内
张翰林:“碧玉,早点睡吧,明天一大早就启程上路了。”
碧玉:“爹……,福令他就是不跟咱们去上海,也该来打个招呼……”
张翰林站起来打着哈欠:“爹要去睡了,人家不该咱不欠咱的,打不打招呼还能强求?”
院外,敲门声响起。碧玉跑出去开门。
不一会,赵福令背着行李,手里还拎着个小包袱,和碧玉一起迈进房门。
张翰林看到碧玉眼里噙着泪花却笑着……
赵福令:“老师,我跟您去上海!”
张翰林:“真的?”
赵福令:“真的!给二公子和郭五爷都说好了。”
碧玉:“爹,福令还没吃饭,我也饿了!”
38。昭陵山鸟瞰。日。外
九嵕山昭陵,莽莽苍苍。
39。邱家院子。日。外
多年之后,邱家的家境差不多和普通的乡民一样了。
橱房里云凤娘一个人出出进进忙碌着,她给院子中的石桌上摆放好四副碗筷,手在围裙上擦了擦,又转身回到堂屋拿出来一个酒壶和两只酒杯。
[旁白:七八年间,日子也就像流水一样一天天地过去了,老百姓祈盼的太平盛世并没有到来。但是,自从那场祭祀谒陵风波发生后,洋人和官府都没再敢打六骏的主意。邱杰三、阿史那、云凤娘也都老了,他们把生活的希望和护宝的责任都寄托在长大了的孩子身上。]
邱云凤陪着阿史那走进院子,她已经出落成一个美丽的大姑娘了。
阿史那:“云凤娘,杰三今天回来?”
云凤娘:“镇上有人昨晚从西安回来,她爹捎话说,今垧午就能回到家。”
阿史那:“没说宋先生的事有啥眉目?”
云凤娘:“云凤她爹只是叮嘱把你叫来,一起喝上两盅,这不,我就叫云凤找你去了。”
阿史那:“云凤娘,准是喜事!”
邱云凤:“娘,我爹这次去西安咋走了这么多天?”
云凤娘:“云凤想她爹了!你爹去了才三四天,他到西安要办好几件事呢!吴先生让你爹写上一纸诉状,为宋先生伸冤。另外,还要去看看雨嵕那华,看他俩长进没有。”
邱云凤:“说来说去,还是偏心!”
云凤娘把云凤拉到怀里坐下:“偏心的是你爸!她大伯,我也猜是宋先生的事有眉目了。”
邱云凤:“妈,我都饿了。”说着拿起筷子夹菜就吃了一口。
云凤娘:“没规矩!再等一会儿,饿不死你。”
邱云凤叫道:“妈,你炒菜没放盐!”
云凤娘:“少放了些,这盐价天天涨,有些人家都吃不起了。”
阿史那:“说起这盐价,有次我在县城盐局门外看见那个姓蒋的了。”
云凤娘:“就是那个陷害摇摇兄弟的人?”
阿史那:“没错,就是他!”
云凤娘:“这个人官府就不管他?”
41。县盐税局大门。日。外
县城一家卖盐的店铺门前,伙计将水牌上的价钱擦去,又写上新的价钱。
买盐的百姓们在议论盐又涨价了。
王金海带着李麻杆走进了县盐税局的大门。
42。盐税局屋内。日。内
桌上摆好了酒菜,王金海刚刚坐下,蒋易之把一包银元推到他的面前。
蒋易之:“王头领,这是分给你的钱,这些年我这盐税局的生意也多亏你帮忙。”
王金海把那包银元拿在手里掂了掂:“蒋先生,你这官盐局的生意是包赚不赔!这世上的事情也怪,没想到咱俩还成了朋友!”。
蒋易之:“咱俩这叫不打不相识!要不是你把我请到关帝庙,说不定咱现在走到对面也不认识。”
王金海:“我们弟兄没伤到你,你嘛,也算有良心没把我卖了,这就是一报还一报!”
蒋易之:“其实,连我也是在升允刀把子下面活命呢!他这个人太歹毒,如今叫摄政王把他的官给罢了!”
王金海:“你这个肥差还不是他给你的?升允罢了官,你也不见得好,百姓们早晚要把你们这些盐税局的人皮剥了。”
蒋易之:“你这话倒提醒了我,反正咱俩多搂些钱要紧,你看这局世乱的!”
43。邱家院里。日。外
邱杰三带领着高雨嵕和那华走进院子。
他二人都是一身新军军装,英俊而充满青春活力,高雨嵕显得聪颖,那华显得纯厚。
正在院子说话的云凤娘和阿史那邱云凤三个人一下子都楞住了。
高雨嵕:“姨,大伯!”
那华:“伯母,阿史那大伯!”
云凤娘用衣襟擦拭着眼角的泪花:“我这不是在梦里吧!”
阿史那责怪道:“杰三,你咋不事先说一声……,这究竟是咋回事?”
邱杰三笑看着高雨嵕和那华:“你们看,我说先给家里捎个信,你两个都不让。”
邱云凤给他们端来两碗水,双手微微颤抖,碗中的水洒到石桌上面。她又转身要回橱房。
那华:“云凤姐,不渴,你坐下!”
云凤娘:“都站着干啥,先坐下,坐下说!”
邱杰三正在一旁洗脸,对高雨嵕说:“雨嵕,你给阿史那大伯和你姨他们说说。”
高雨嵕:“我姨夫来到西安那天,刚好西安的陆军中学堂在招生,吴先生和姨夫一商量就叫我和那华去考,我两个都考上了。”
那华:“我雨嵕哥门门都考第一!”
高雨嵕:“进了陆军学堂也就算进军营当兵了,下来就不好请假了,我姨夫就带我俩先回趟家。”
云凤娘:“云凤,你去橱房再拿两副碗筷,一家人边吃边说。”
高雨嵕:“我看看橱房里我姨还做啥好吃的了。”
那华也说着要站起来:“我也去!”一旁的阿史那笑着一把拽住了他。
高雨嵕和邱云凤一起进了橱房,他要拉邱云凤的手,邱云凤凤朝外面呶了呶嘴。
44。盐税局。日。内
蒋易之试探地问:“王头领,记得当年关野先生给你指过一条来钱的路子……”
王金海:“这话我给你明说了,关野先生就想要些古董,我找到了可以卖给他。要是想在昭陵山上打什么主意,总舵主知道了也饶不过我!”
李麻杆急急忙忙进来,见有人在场,欲言又止:“大哥……”
王金海已经有几份醉意:“有啥事……,你说……”
李麻杆:“总舵主来咱礼泉了……”
王金海猛地醒过来,他挣扎着站起:“我……去见大……哥……”
蒋易之:“王头领,你们总舵主是谁?”
王金海警觉地:“这句话……蒋先生怕是不该问吧?”
蒋易之尴尬地:“金海兄弟,我没别的意思,你误会了,误会了!”
45。邱家院内。日。外
院子里充满欢乐的气氛,几碟农家菜肴摆上石桌,高雨嵕那华坐在云凤娘和阿史那的身边,邱云凤给邱杰三和阿史那斟酒。
邱杰三:“阿史那大哥,我从西安带回来两个好消息……”
邱云凤:“爸,你快说吧,我都急死了!”
邱杰三:“升允叫朝庭罢了官,营救宋先生的事也有眉目了。”
阿史那:“善恶有报,这谒陵护骏的一段公案总算讨回了一点公道!好,好!”
邱杰三:“唉,只是摇摇和那些无辜的乡亲死得冤枉,也不知那标统啥时能回到陕西。”
邱云凤:“爸,你不是在说高兴的事吗,咋又愁了?”
那华给阿史那夹菜,阿史那慈祥的目光一直看着他。
那华:“大伯,你身子骨还硬朗。”
阿史那:“硬朗,没病没灾的!杰三,照你说能把宋先生营救出狱?”
邱杰三兴奋地:“十有八九,绅商名儒为宋先生伸冤的人不少。吴先生说,只要宋先生出来,把学堂的事情安顿好,他俩就到咱渭北考查古迹。”
邱云凤:“爸,还有啥好事,你都说完。”
邱杰三:“吴先生还说,朝庭要准备立宪,将来的国家大事要由百姓选的议会做主。
阿史那:“啥叫立宪,这咱可听不懂……”
邱杰三:“我也不大懂!据说到那时当官的也得听百姓的话,吴先生说让议会代表百姓呼吁,修葺保护昭陵这块风水宝地,当然了,全省全国的古迹都得保护。”
云凤娘:“哪就是说,百姓们盼望的太平盛世真的快到了!?”
邱杰三语气又缓了下来:“这还得等等,如今百姓的日子还是艰难……”
阿史那:“杰三,我都不愁,咱有三个娃娃呢,将来日子肯定越过越好……”
46。邱家院内。夜。外
邱家厢房的窗上映出三个人影,高雨嵕、那华、邱云凤三人在一起兴奋的交谈。
邱家上房里屋的灯也亮着。
47。邱家上房里屋。夜。内
邱杰三和云凤娘靠在炕头上说话。
云凤娘:“她爹,咱能不能早些把雨嵕和云凤的婚事办了?”
邱杰三:“雨嵕和那华将来都会有出息,先好好干上一番事业,再说云凤也不大,你急啥。”
云凤娘:“当年你中了武举都不去做官,现在却让雨嵕去做一番大事……”
邱杰三:“你啥时变得这么能说会道的?你看没看到阿史那大哥看那华的眼神,我想找个好时辰让他把那华认成义子!”
云凤娘:“这想法好!阿史那大哥中年丧妻,儿子拉了壮丁一走十来年没有音信,也是个苦命人。”
邱杰三:“等到明年麦收过后,雨嵕那华放假回来,咱来个双喜临门,要是日子再能好过些,我想把云凤也送到西安上个新式学堂……”
云凤娘:“也不知那标统啥事能回陕西……”
邱杰三:“天下并不太平,当兵的到处征战……”
云凤娘:“再熬熬,好日子会来的!”
屋外,天空依然阴沉沉的,云缝之间星光时隐时现。
48。上海十六铺码头•日。外
一艘外国邮轮靠了岸,从舷梯上走下来一个身着洋装的商人,他就是卢芹斋。
[字幕:1911年夏上海]
福大人从欢迎的人群中走出,热情地与他寒暄:“卢先生,我们又见面了!”
卢芹斋:“福先生在中国如鱼得水,你的事我在法国就听说了……”
福大人:“卢先生的消息总是非常灵通的。”
二人走到一辆等候在码头的本茨汽车旁,司机开门让二人上了车。
卢芹斋:“巴黎的各大报纸都报道了上海的法租界扩大了一倍消息,福先生,你成了法国人心目中的英雄。”
福大人十分得意:“所以,他们将一条新修好的道路以我的名字命名,我专程从北京赶来参加通车典礼。”
汽车在南京路上行驶,卢芹斋目不转睛地望着窗外……
福开森:“卢先生,有多少年没回国了,你看看上海租界的变化多大!”
卢芹斋:“不过两三年吧,如果我从梦中醒来,一定会以为是在巴黎或伦敦。”
福大人:“这次回来你有什么打算……”
卢芹斋:“我的上海分公司的业绩非常不错,还有一个新的计划,需要得到你的助。”
福大人:“我是卢先生的忠实仆人!”
49。皇家总会酒店门。日。外
汽车来到礼查饭店门口,二人下车后,门童接过卢芹斋的行李。
福大人:“卢先生,你的房间安排好了,我手头还有件麻烦事,失陪了,今晚我们共进晚餐。”
卢芹斋:“好,我们晚上见!”
福大人出了饭店大门又匆匆上了汽车。
50。卢芹斋房间。日。内
门童带卢芹斋进了房间,伺应生随后送进咖啡。
卢芹斋拨通了电话:“二先生,我已经回到上海,下午就去拜见你……”
话筒里传来一个南方口音:“阿四啊,你可回来了,好,我也等着见你呢……”
卢芹斋从箱子里取出一本精装的西洋画册,靠在沙法上翻阅。
卢芹斋翻到印着昭陵六骏照片的那一页,专注地看着。
51。张翰林卧室。夜。内
卧室内的一张案几上摆放着一只大花篮,病榻上的张翰林瘦弱不堪,碧玉更加美丽,只是眉目之间有几丝忧愁。
碧玉给爹喂过药替他擦了擦嘴:“爹,卢先生就要来看你了,今天还送个花篮过来。”
张翰林露出微笑:“这是洋人的规矩,我倒觉得不错,挺喜庆的。这回一定叫叫福令和他认识认识,说不定还能做洋庄生意呢。”
碧玉:“爹,咱们延古斋的生意不错,你不是老说钱是身外之物吗,你看这几年钱挣得越多,家里越不安宁……”
张翰林:“你以为爹那么爱钱吗,唉,还不是担心我走了以后,怕你受苦……”
碧玉走到桌边放下药碗,翻看着纸包里的药材。
碧玉:“爹,我们请的李大夫在江南也是首屈一指的名医,他的方子都很管用的,是不是下边的人没有买到地道的药材。我想明天亲自上街替你抓药。”
张翰林:“碧玉,你坐过来,爹这些天躺在床上想通了一件事……”
52。皇家总会餐厅。夜。内
福大人:“卢先生,这次回国准备呆多久?”
卢芹斋:“我要到北京再组建一家分公司。”
福大人:“这说明巴黎总公司生意很好,需要更多的货源!”
卢芹斋:“北京的分公司成立后,我就去开辟北美的东方艺术品市场。这次来想请福先生帮忙……”
福大人:“我倒是很想帮卢先生,可是我的报社最近出了一点麻烦,我的洋行还需要一笔贷款,搞得我焦头烂额。”
卢芹斋明白了他的意思:“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于人方便于己方便!”
福大人恍然大悟:“卢先生,是上帝派你来的!以你的能力和背景完全可以帮助我,这样吧,我们公平交易!”
卢芹斋:“那就一言为定!我帮你处理新闻报和贷款的事,你帮我开辟北美艺术品市场。北美市场不同于巴黎,那里更看重东方的石刻艺术。”
福开森:“这么说,卢先生是有备而来。”
卢芹斋取出一本画册:“什么都瞒不过福先生!这本画册上的石刻,就是我首选的艺术品。”
福大人接过画册,睁大了眼睛:“陕西昭陵,唐太宗的马!”
[第三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