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 第一集 祭陵风波 ...

  •   第一集祭陵风波

      1。九嵕山。日。外
      陕西礼泉九嵕山唐太宗昭陵。
      鸟瞰九嵕山,形如笔架,莽莽苍苍。
      昭陵北麓,从玄武门到祭坛满目荒芜破败,墔圮倒塌的东西两庑内,六骏石刻依稀可见。
      【字幕:陕西。礼泉昭陵】
      [旁白:公元七世纪初,唐太宗李世民先后有六匹骏马在统一中国的征战中沙场捐躯,为了纪念随自己出生入死的战马、他委派著名的画家和工匠将它们的雄姿镌刻在青石之上,立于昭陵北麓的东西两庑,这就是著名的昭陵六骏。昭陵六骏是民族文化融合的创造,是古代人民艺术智慧的结晶,历朝历代的各族民众对它都怀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敬仰。
      往事越千年,昭陵在战火和风雨中遭到盗掘和破坏,六骏石刻也日渐剥落。到了清末民初,东西方列强的“学者”纷纷来陕西考察,昭陵六骏就成了他们千方百计要猎取的对象。我们要讲述的故事,就是辛丑条约签定之后,慈禧和光绪离开了西安,从陕西礼泉九嵕山下的一个古镇开始的……]

      2。黄土高坡。日。外
      战马嘶鸣狂奔,大队清军在紧急行进。
      骑马的军官高喊:“快,直奔唐塬镇,包围太宗庙!”。

      3。太宗庙前。日。外
      山下唐塬镇的太宗庙前,鼓乐喧天,彩旗飘扬,
      男女老少崇敬肃穆地伫立在庙前的广场上。
      [字幕:唐塬镇]
      古乐班子奏响了长安古乐,
      人群中走出高大英武的邱杰三,他恭恭敬地将太宗神位摆放香案中央。
      年仅十二三岁的高雨嵕,手举唐太宗画像站在香案之后,两边是比他稍小的邱云凤和那
      华举着龙旗。
      乡民们装扮成大唐开国功臣和十四国酋长,还有六名乡民举着绘有“昭陵六骏”的彩旗,
      都分别排列在祭祀香案的周围。
      一个年纪大约五十岁左右的文人吴兰园主持祭祀,他高声宣告:“击鼓鸣钟!”
      激奋的鼓声,浑厚的钟声响起,乡民们个个表情肃穆……

      4。新军操练场。日。外
      西安郊外的新军操演场,四周大清龙旗扑打着。新军在操场上摆成方阵,鸦雀无声。
      陕西巡抚升允戎装佩剑身穿黄马褂,走向方阵前的台子,身旁是幕僚于文培,几名亲
      兵跟随在身后,
      于文培:“大帅恭送二圣返京刚刚回到西安就来视察新军,将士们倍受鼓舞啊!”
      升允走上台子坐定,表情严肃一言不发。
      一名传令军士高喊:“把人带上来!”
      一群巡防营军士兵押着几个五花大绑穿着新军制服的人,把他们推到台子下面,刽子手站在身后。
      升允朝着传令军士点了点头。
      军士拿出公文宣告:“二圣回銮之时恩准陕西扩充新军,此乃固国兴邦之大计,经查有哥匪趁机混入,且私通乱党谋图不轨,升允大帅军令,杀无赦!”
      刽子手举起鬼头刀,一片血光。

      5。太宗庙前。日。外
      吴兰园:“上香!”
      深目浓髯的阿史那老人带领几名长者将香烛和祭祀花镆等祭品摆到香案之上。
      吴兰园:“颂读祭文!”
      一个年纪和他相仿的文人宋鲁泉走到前面,庄重地诵读祭文:“嵕山苍苍,渭水泱泱,
      经天纬地,噟服八方,……”
      远处的昭陵上空,两只雄鹰在盘旋,空中回荡着厚重虔诚的声音:“……华夏一统,盛世开创,绵绵功德,万古流芳……”
      宋鲁泉继续在恭诵祭文:“……盼天佑中华,百姓安康,告慰先皇,永赐吉祥,祭礼告成,伏惟尚飨!”
      邱杰三、宋鲁泉、吴兰园、阿史那将酒杯中的酒洒到地上之后,向太宗神位磕头。
      他们身后上千乡民跪倒在地。浑厚古朴的鼓乐再次响起。
      吴兰园:“乐舞告祭!”
      乡民们装扮的各式人物开始登场……

      6。新军操练场。日。外
      升允站在台上看新军操练。
      一名送信军士从马上一跃而下,奔到台前跪下禀报。
      送信军士:“署理巡抚臬司范大人得知大帅回陕,派小的送来紧急公文!”
      升允笑道:“老夫已经返回西安,范大人就不必代劳了吧!”
      升允接过于文培转递过来公文看着,渐渐眉头紧锁,把公文递给了于文培。
      升允问:“都佈置好了?”
      送信军士:“已派人马前去抓捕,范大人请大帅派新军支援,一举将哥匪擒获。”
      于文培也看过公文:“大帅,你看……”
      升允踱着步半天不语,突然下令:“来人,派快马到唐塬镇,传我军令!”

      7。太宗庙附近。日。外
      大队清军包围了祭祀的现场。
      骑在马上的军官叫道:“奉署理巡抚范大人令,捉拿康梁余党宋鲁泉,搜捕哥老会匪徒,乡民胆敢阻拦,一律格杀勿论!”
      愤怒的百姓和手持刀枪的官军形成对峙,年轻的乡民要冲上前去,被邱杰三等阻拦。
      远处,一匹快马飞奔而来,马背上的军士使劲勒住马缰,高声喊道:“升大帅军令!”
      骑马的军官急不可待地:“快念,弟兄们都等着捉拿反贼立功呢!”
      传令军士:“头品顶戴、领兵部侍郎衔、陕西巡抚升大帅军令:百姓民祭乃是感激二圣在陕隆施厚恩,敬天法祖实为我朝中兴祥兆,各级官府不得阻拦,有敢于阻挠祭祀,伤害百姓者,严惩不怠!”
      军官:“你……你……假传军令!”
      传令军士抽出宝剑:“有不服升大帅军令者,斩!”

      8。唐塬镇街道。日。外
      祭祀过后的唐塬镇举办庙会,街道上热闹异常,
      摆小摊的,挑货郎担的,练杂耍卖艺的。
      衣衫褴褛的老老少少乡民脸上绽开了笑容。

      9。大槐树下。日。外
      高雨嵕和邱云凤带着十几个年轻人演奏鼓乐:《大唐六骏》。
      [注:尚存的陕西民间打击乐,伸遗项目,表现李世民率兵激战的场景,令人激昂振奋]
      二人身着彩服,头裹黄巾,男孩俊朗,女孩秀美,如同一对金童玉女。
      围观的乡民鼓掌叫好,旁边站着一个像是官宦人家的孩子也在使劲拍手
      那华:“雨嵕哥,云凤姐,再来一遍,再来一遍!”
      领奏的高雨嵕更是得意,他和邱云凤身后那群青年男女也更加来劲,鼓点敲得更响了。

      10。唐塬镇。日。外
      一处刚刚搭好的大席棚下,土灶上架着磨盘大的蒸笼,炉膛火苗熊熊。
      硕大的木案周围,女人们有的在揉面。有的在做花镆。
      一个妇女人在用面团捏马,翻来覆去,总是捏不像
      云凤娘笑着接过村妇手中的面团,三两下捏出一个马的形状。
      村妇:“三嫂,我们这些庄户人家女人的手笨,没有你灵巧。”
      云凤娘:“你三哥也是种庄稼的,我怎么不是庄户人家的女人。”
      村妇:“那是三哥要守护昭陵考中武举不去做官,他要是做官,三嫂你也是个夫人呢?”
      两个男人将一笼刚刚蒸好的花镆,抬到案边翻转一扣,热气雾蒙蒙地笼罩了席棚。
      正在说笑的女人们又一起去拣蒸好的馍,叽叽喳喳,好不热闹。
      几个黄发碧眼的西洋人走来,有的西装革履,有的是长袍马褂戴着假辩子,他们站在摆放着各式各样的花镆的大木案跟前,好奇地睁大了眼睛。
      陪同的翻译:“各位先生,这是陕西关中百姓用来祭祀祖先的供品。”
      洋人考察者:“啊!真是不可思意的艺术品!”
      洋人们纷纷拿出像机拍照,他们的举动惹得周围乡民们观看,指指点点。
      一高一矮两个商人模样的男人一路上东张西望地走了过来。
      蒋易之:“关先生,咱们早点上山吧,要不然,天黑之前下不了山了。”
      关野:“如此古朴的民风民俗,令我流连忘返啊!”他看了看那些西洋人,便说:“蒋先生,捷足才能先登,我们上山吧!”
      不远处,一个眼珠贼滑瘦高个的男人,在不远处盯上了关野和蒋易之。

      11。西安城里一小院。日。内
      房间的窗户用破旧布单遮挡着,大白天点起了油灯。
      透过灯光看到坐在桌后的哥老会首领张云山满脸杀气,一名持刀人推门进来。
      张云山:“人来了?”
      持刀人:“来了!”
      张云山:“验票过后,要不是自家兄弟,下手利索些!”
      持刀人把房门打开,一个粗壮的汉子走进屋内,张云山一声咳嗽,持刀人把明晃晃的大刀架到来人的脖子上……

      12。东西两庑附近。外。日
      天色已暗,来荒芜的昭陵北麓,杂草丛生,碑石断裂,石像扑地。
      两头毛驴低头在西庑门外吃草。
      西庑内有两个人影在晃动,不时还有镁光灯闪烁。
      不远处的草丛后面,几个黑布蒙面刀客在向西庑门口观望。
      一个刀客对身边那个在唐塬镇出现的瘦子说:“麻杆哥,动手吧!金海大哥想叫弟兄们过个肥年”
      李麻杆:“别着急,等他俩出来再说。”
      关野和蒋易之从破败不堪的西庑走了出来。
      蒋易之:“关野先生,你说这些石马可以从底座上拆卸下来?”
      关野:“蒋先生,你们大唐祖先非常聪明,要维护六骏必须完好地拆卸,我想一定会
      有个拆卸的办法传下来,而这是绝对不能泄露给外人的。”
      蒋易之想了想:“关野先生说的在理,那就是说,现在还有人掌握着这个秘密?”
      关野:“对!这个世代相传的秘密,可能就在护陵人手中……”
      不知名的山鸟叫声传来,他俩身后风吹草动,关野警觉地四下张望。
      关野:“好像有人,蒋先生,咱们快走!”
      蒋易之顿时六神无主,慌忙跑着去牵那两头毛驴。
      一声尖锐的呼哨,草丛中窜出几个蒙面人,给他们两人套上粗布头套,架上了毛驴……

      13。西安城里小院。夜。内
      虽然刀架在脖子上,那汉子倒不慌张,张云山着了他好大一会,最后轻轻点了一下头。
      大刀从脖子上移开,汉子单膝跪地双手抱拳:“天南地北四处游,历尽千险找龙头。”
      持刀人抄起桌子上的油灯走到汉子面前,明幌幌地照着汉子的脸。
      张云山突然大声问道:“谁送你到这里来的?”
      汉子一字一板地答道:“天地日月送我来!”
      张云山微微点了点头,然后用下巴指了一下桌上的茶杯:“兄弟走累了,请喝茶!”
      持刀人端起茶杯递过去,汉子接过茶杯用双手高高举过头顶……
      张云山睁大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的手势,只见汉子把茶水泼到了地上。
      汉子大声道:“泼掉‘清茶’换‘洪茶’!”
      张云山充满杀气的脸一下子笑了,随即从自己腰间掏出一块黄缎子绣着金龙图案的“腰凭”,给那汉子亮了亮:“通统山总舵主张云山!”
      那汉子也从腰间取出一块黑缎子绣着虎头的“腰凭”,捧过头顶:“九嵕山王金海,请大哥验票!”
      张云山接过持刀人递来的“腰凭”看过后,走过去扶起他:“金海兄弟,我封你为九嵕山的舵把子。”
      王金海:“多谢总舵主!”
      张云山:“金海,升允老贼一回陕西就对咱们哥老会弟兄下手了,这回咱们要借祭拜昭陵之机歃血为盟,给弟兄们报仇。”
      张云山回过头对身旁人说:“去准备些饭菜,我和金海要仔细商议商议。”

      14。唐塬镇路上。日
      唐塬镇中一座大门上挂着《举人第》牌匾的宅子,显得和其它民房不同。
      邱杰三送宋鲁泉和吴兰园从大门口走出来。
      宋鲁泉:“好在昨日有惊无险,看来升允大人还懂得民心不可违啊!”
      吴兰园:“宋先生,你参与康梁变法,在外逃亡两年,其实就该早些回到家乡。你看,民心未死,民心未死!”
      邱杰三:“今年的民祭有吴先生主祭宋先生颂读祭文,真是增色不少!”
      宋鲁泉:“如今国家危难,黎民涂炭,邱先生带领乡亲们举行民祭,再维修六骏,盼望国
      泰民安盛世来临,这民心胜过我那篇祭文百倍千倍!”
      这时,高云凤、邱雨嵕、那华拿着演奏鼓乐的锣鼓傢什朝家门口走来。
      邱杰三:“雨嵕,你们几个快过来,给宋先生吴先生鞠躬!二位先生要走了。”
      高雨嵕邱云凤那华等鞠躬:“宋先生!吴先生!”
      吴兰园:“邱先生,等我和宋先生的学堂办起来,你就送雨嵕云凤到西安来读书。”
      宋鲁泉指着那华:“这个娃娃是……?”
      邱杰三:“提起他父亲,宋先生一定知道……”
      那华:“我阿玛叫那良!”
      宋鲁泉:“那良!原来是那标统的公子。记得当年我回乡省亲,那标统娶咱唐塬镇的
      姑娘为妻,成为一段满汉一家的佳话,如今娃娃都这么大了!”
      邱杰三:“日月如梭啊!你们几个回家把东西收拾好先吃饭吧,我去送送二位先生。”
      望着孩子们走开的背影,邱杰三叹了口气:“说起来那华他娘还是云凤娘的一个远房
      姊妹,前些日子刚刚病故,那标统夫妻恩爱,他怕亏待了那华便不肯再娶。那良娶了汉人
      女子为妻,为此也不受升允重用。”

      15。唐塬镇外山路上。日。外
      一个头带草帽穿着破衣烂衫的汉子,急急忙忙行进在通往唐塬镇的山路上。

      16。唐塬镇街道。日 。外
      吴兰园:“邱先生,这次民祭也给我和宋先生心里点了一把火,昨晚我俩谈到半夜,回到西安后一要办个新式学堂;二要用上几年功夫把咱陕西的古迹勘察一遍写一本书,以我俩的残年之力做些无愧于祖先和后人的事。”
      宋鲁泉:“邱先生,还有一事我想问问,祭祀之前你陪我和吴先生上山谒陵,看到六骏沐风栉雨,多有断裂剥落,难道这么多年官府从来都没维护过吗?”
      邱杰三:“那还谈得上维护!太后皇上在西安之时,那些王公大臣向地方大肆索要古董;等到返回京城之时,皇家车队浩浩荡荡,大车上装的都是在陕的搜括。你看,如今连洋人也来陕西寻宝了!”
      宋鲁泉:“竟然有这等之事!”
      邱杰三:“二位先生,祭祀过后乡亲们就上山谒陵,下来还要捐款捐粮的把把祭坛和
      东西两庑修缮一下,不能再叫神灵之物风吹雨淋了。否则,我们这些人真是愧对列祖列宗!”
      吴兰园:“邱先生拳拳赤子之心,我们二位老朽由衷钦佩!”
      谈话间,几个人走到镇外路口,一辆马车等候在路旁。

      17。升允临时住处。日。内
      升允和于文培在用餐,于文培在殷勤地为升允斟酒。
      于文培:“大帅护送太后皇上回京真是劳苦功高,我先敬你一杯。”
      升允朝北方抱了抱拳:“承蒙太后皇上器重,委以重任,我不敢有丝毫懈怠啊!
      于文培:“大帅……,你的事朝野都知道了。”
      升允微笑,明知故问:“都知道什么?”
      于文培:“太后皇上驻跸西安,你呕心沥血恭办皇差;二圣返京又鞍前马后,护驾有功。大帅荣升陕甘总督是当之无愧,众望所归啊!”
      升允喜笑颜开:“于先生,此话暂且不要多讲。这圣旨还没下来,免得有人说我迫不及待了。我不在西安时,范大人没搞什么名堂吧?”
      于文培:“这段时间,范大人还算克尽职守,可是我总觉得他好像另有所谋。”
      升允:“自古以来大奸似忠嘛!他就是想抓几哥老会邀功请赏,以证明老夫无能,可这巡抚和总督的顶戴花翎不能自己安到头上去啊!”
      于文培:“大帅,进城的仪式已经安派妥当,你看哪天……”
      升允:“等等朝庭圣旨吧,另外,再看看范大人还要给老夫出什么难题!”
      二人相视哈哈大笑。

      18。邱家院子。日。外
      邱杰三和阿史一路上说着话走进院子。
      阿史那:“杰三,我打算谒陵一过就上山去维修祭坛和东西两庑!”
      邱杰三:“大哥,这次可是把你当小伙子用了,等摇摇回来让他带人上山,年令不饶人啊!”
      阿史那:“你放心,我觉得自己就像个小伙子。”

      19。街道。日。外
      一个货郎摇着拨浪鼓走到邱杰三家门外。
      他好像随意地放下了担子叫卖着,眼睛却盯着邱家的大门。
      那个带草帽的汉子也来到邱家门前,他看到不远处站着的货郎,便径直走了过去。
      带草帽汉子:“掌柜的,行行好,给逃荒人几个零钱吧!”
      货郎:“去,去,去!”
      那汉子无可奈和似地又走到了邱杰三家门口。

      20。邱家堂屋。日。内
      邱杰三等人正在吃饭。
      邱杰三对孩子们说:“刚才二位先生夸奖你们了,将来我和阿史那大伯老了,雨嵕、云凤,维护昭陵六骏的事就靠你们了。”
      那华仰起头说:“还有我呢!”
      邱云凤:“那华,你给阿玛说,就不回西安了!”
      高雨嵕:“对,住在唐塬镇,我们一块儿读书一起习武。”
      阿史那笑道:“好,你们兄妹姐弟三个长大了,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贝护好,让后人记住有过大唐盛世,百姓们就想过那国泰民安的好日子。”
      大家边吃边谈,邱杰三把食盒里的细粮镆镆递给那华,云凤娘又给那华夹菜。
      云凤娘:“阿史那大哥,上山谒陵祭拜六骏的人多吗?”
      阿史那:“真多,有些老人还叫儿女们搀扶着上山呢!还有人说,看到神鹰了!”
      邱杰三高兴的:“大哥,护陵神鹰飞回来可是个祥兆。”
      高雨嵕小声地:“那华,你知道神鹰吗?”
      门外传来汉子的高喊声[os]:“主人家,给远路逃荒的乡党一点吃喝吧!”
      云凤娘:“雨嵕,你和云凤去给门外逃荒的人送点吃喝。”
      那华:“我也去!”

      21 大门口。日。外
      戴草帽的汉子还继续喊着:“主人家,行行好吧!”
      三个孩子走出来,高雨嵕将端着的满满一碗水递给张云山,他仰起头一饮而尽。
      观众此时看清了破草帽下那张梭角分明的面孔,目光炯炯有神,正是张云山。
      张云山用手抹了一下下巴,把碗还给高雨嵕,邱云凤这时把手里的镆馍递给他。
      邱云凤:“走饿了吧!把馍也吃了。”
      张云山接过馍馍,如风扫残云般地填到肚里,邱云凤把手中另外一个馍镆又递了过去。
      邱云凤:“慢着吃,你还喝水不?”
      张云山边吃边说:“不喝了!姑娘,你心肠真好,长大肯定能找个好婆家!”
      邱云凤脸红了:“你再胡说,把馍还给我!”
      那华:“不许你胡说我云凤姐!”
      张云山笑了,压低嗓门说:“哈,还是一伙的!姑娘,给了人家的东西那有要回去的道理。
      我这里有封信,你交给邱举人。”
      高雨嵕在一旁目不转睛地看着他的举动,张云山似乎不经意地回头看了一眼不远处的货郎,将身子背对着他,很快地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塞到邱云凤手中:“多谢了,小兄弟,小妹子!”
      说完,张云山便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高雨嵕望着他的背影:“真是个怪人!”
      货郎朝不远处的两个提篮的小贩一摆头,小贩把篮子扔给货郎后就去追赶张云山。

      22 邱家堂屋。日。内
      三个孩子急步走走进屋内。
      那华:“大伯,是个逃荒要饭的。”
      阿史那:“太后皇上来西安两年,只见灾民更多了,这庚子赔款再摊派下来,百姓们就更没
      活路了。”
      高雨嵕:“姨父,大伯,刚才那个人我看不像是逃荒的。”
      邱云凤:“爸,他喝完水后还留下一封信让我交给你。”
      云凤娘:“快把信给你爸看。”
      邱杰三这时一手拿着馍馍,一手拿着筷子,问道:“他没留下姓名?”
      邱云凤:“没有,我刚把信接过来,还没来得及问,他转身就走了。”
      阿史那:“杰三,你先让雨嵕给咱念一念,听听信上到底说的啥?”
      高雨嵕连忙从邱云凤手里夺过信,抽出信纸展开一看,惊讶地望着邱杰三和阿史那……
      高雨嵕:“姨父,大伯,你们看!”
      邱杰三放下筷子接过信纸,只见上面空无一字。

      23 乡村山路。日。外
      张云山发现后面有人跟踪,便躲藏到路旁的一块岩石之后。
      等跟踪的两个人靠进,张云山一跃而出,一番搏斗,杀死了他们两个……

      24 邱家堂屋。日。外
      邱杰三把那张空白信纸拿在手中翻来覆去地看着,又疑惑不解地递到阿史那手中。
      阿史那接过信看了看,他捧着信纸凑到鼻子跟前闻了闻,眉头一展笑了。
      邱杰三:“阿史那大哥,这是咋回事?”
      阿史那:“云凤娘,家里有没有五倍子?”
      云凤娘:“有!上次云凤她爹有病抓药,还剩下一点儿。”
      阿史那:“你去把五倍子找来;雨嵕,你去厨房端一盆水来。”
      邱杰三也觉得好奇,笑着说:“你们阿史那大伯要变把戏了,雨嵕,云凤快去!”
      云凤娘领着邱云凤走进里屋,高雨嵕和那华也去到厨房端水。
      阿史那:“我觉得这送信的不是个凡人,雨嵕这娃娃聪明,看出来他不像个逃荒要饭的。”
      邱杰三:“我和他素不相识,给我写信干啥?”
      阿史那:“杰三,现在远近十里八乡都知道咱唐塬镇要祭祀昭陵,是不是和这件事有关?”
      邱杰三:“要参加祭祀,无论哪里来的咱谁也不拦,写封信上面还一个字没有?”
      二人正说着,高雨嵕和那华端着一盆水走进来,邱云凤也拿着个小纸包,递给了阿史那。
      阿史那把五倍子撒到水里,用手指搅了搅,然后把那张空白信纸轻轻地平放到水面上。
      三个孩子好奇地俯下身子看着,阿史那不动声色地微笑着,装上一袋旱烟。只见水面上浅黄色的信纸渐渐显出几行黑色字迹。
      那华:“雨嵕哥,你看!”
      高雨嵕:“姨父,信纸上写的有字!”
      邱云凤:“爸,你快来看!”

      25 关帝庙正殿。夜。内
      荒郊野外,一座破烂的关帝庙。
      一个年轻干练的乡民坐在关公塑像下的一把椅子上,桌上放着行李包。
      高摇摇:“你们把我在半路上拦住,到现在王金海还不见个人影,我不等了。”
      说完他站起来准备离开,王金海的手下拱手作揖七嘴八舌地苦苦哀求。
      一个人说:“摇摇大哥,金海大哥说不管多晚他一定赶回来见你!”
      另一个人又说“你要是走了,金海大哥饶不过我们,就算小弟们求你了!”
      高摇摇叹口气只好又坐了下来。

      26 邱家堂屋。日。内
      邱杰三俯下身子,仔细观看信纸上的字迹,轻声念道:“通统山总舵主拜讫……”
      邱杰三抬起头吃惊地看着阿史那:“哥老会!”
      高雨嵕睁着好奇的双眼问:“大伯,这是咋回事?”
      阿史那不紧不慢地说:“我听说哥老会有个秘密联络的方法,用白矾在信纸上写字,谁也都看不出来,把信纸泡到五倍子水里,字迹就显示出来了,他们就用这个法子联络,万一信落到官府手里也泄露不了秘密。”
      云凤娘笑道:“你阿史那大伯真是个老神仙!”
      邱杰三再次俯下身子,看完信上的内容,然后坐在椅子上沉默不语。
      阿史那:“杰三,信你看明白了没有?”
      邱杰三:“哥老会想借咱们祭陵拜骏之际要歃血为盟。就怕官府一旦知道此事……”
      阿史那:“你说咱们该咋办?”
      云凤娘:“哪能把祭祀昭陵的事停了吗?”
      邱杰三:“祭陵拜骏,乡亲们一来祈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二来借此机会把东西两庑修葺一下,要是再过几年昭陵六骏剥落断裂。那我邱杰三就是个罪人,上对不起祖先,下对不起后人。再说昭陵周围各村各寨捐粮捐钱,虽说数目有限,但都是乡亲们的一片心意,这祭昭陵,修六骏,那能说停就停呢?”
      云凤娘:“阿史那大哥,你快帮云风爹出个主意吧。”
      高雨嵕:“姨父……”
      云凤娘:“小娃娃家,大人商量事呢,你们先都出去。”
      阿史那:“云凤娘,娃娃们脑筋活,你让他说,咱听听有没有道理。”
      高雨嵕看到邱杰三没有吭声,便说:“大伯,姨父,依我看哥老会既然要祭拜昭陵,他
      们也绝不会借机闹事,再说他们脸上也没有刻字,到时候能不让谁上山祭拜?各村各寨把自己的人招呼好,祭祀一完都返回各村。下来的事与咱们无关!”
      邱杰三听完后还是一声不吭。
      阿史那:“雨嵕说的不是没有道理。杰三,就算咱们不想叫哥老会的人上山,你现在找谁说去?”
      邱杰三:“云凤,我问你,到咱家门前要水喝的那个人,你还能记得他的模样吗?”
      邱云凤:“我……”
      高雨嵕:“姨父,虽说他戴了顶破草帽,可是他的眉眼我记得清清楚楚,再见到他,我准保一眼就能认出他来! ”
      邱杰三点了点头:“看来也只好如此了!眼下这么多事,哥老会又来给咱们添乱,指望高摇摇回来有个帮手,到现在还不见人影。”
      阿史那:“摇摇不是那种把事不当事的人,我算计日子,他也该回来了。”

      27 关帝庙厢房。日。内
      小庙的廂房里,关野正专心绘制昭陵一带的道路及祭坛两庑位置的草图
      蒋易之在一旁心神不定的走来走,见门外没有动静,他便推开一道门缝,
      一个手持大刀的黑衣人,叱喝了他一声,蒋易之吓得赶紧又把门关上。
      蒋易之:“关野先生,你还有心思画画,我们俩是生是死都不一定。”
      关野继续画着:“蒋先生,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你我二人听天由命吧!”
      蒋易之愁眉苦脸:“咱俩可不能在这儿等死啊!不是关先生一再要求到昭陵看六骏,我在城里这会儿正喝茶呢,真没想到出了西安城就到处是哥匪!”
      关野:“你以为这是太后在西安时,你们那位贝勒爷一句话就把碑林的一块名碑拿走吗?要想得到昭陵六骏,非得下一番功夫!”

      28 关帝庙大殿。日。内
      王金海大步走进了关帝庙。
      王金海一进到大殿就热情地说:“摇摇大哥,我是金海,王家沟的王金海!你还认得么?”
      高摇摇:“金海?你不在家里好好种地,跑到这破庙里干啥来了。”
      王金海:“摇摇大哥,我刚从西安赶回来,你不要怪罪我的弟兄把你半路拦下……”
      高摇摇:“他们不提你名字,我还以为是劫路的呢。”
      王金海:“摇摇大哥,我有件大事跟你商量……”

      29 关帝庙厢房。日。内
      关野放下手里的笔:“蒋先生,据我查阅古籍,昭陵六骏上千年来经过多次的维护和修整,在官方的史书上少有记载,看来这维修的办法肯定在民间,在在护陵人手中。”
      没听见回答,关野抬头一看,蒋易之正靠在窗户旁边,竖着耳朵在听大殿传来的王金海大嗓门的说话声。

      30 关帝庙大殿。日。内
      王金海:“摇摇大哥,我佩服你武艺高强,这回送皇上的队伍回京,也算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了。你给咱挑头,我和手下的几十号弟兄都听你的。”
      高摇摇:“金海兄弟,虽说如今百姓受煎熬,这打家劫舍的事还是不能干。我不会入伙,也劝你今后不能做伤天害理之事。”
      王金海无奈的:“摇摇大哥,你的邱家拳可是远近闻名,就算小弟求你,多则十天半个月,少则七八天,在我这儿给弟兄们教上几手?”
      高摇摇:“金海兄弟,从小我杰三大哥就给我说,习武练功是为了扶弱济贫行侠仗义,不是用来欺凌弱小争强斗勇的。”
      王金海:“那就呆上两三天,咋样?”
      高摇摇:“离开家乡之时,杰三大哥再三叮咛,官府的差事完了之后赶快回家。今年祭祀太宗,维护六骏是件大事,祭祀我没赶上,下来谒陵护骏我得出力。金海,你也是从小在九嵕山下长大的,这道理你不会不明白。”
      王金海沉默不语,脸色难看,强压心中的不满。

      31 关帝庙厢房。日。内
      蒋易之把王金海高喉咙大嗓门的说话声听得清清楚楚。
      王金海(OS):“摇摇大哥,你是看不起我!实话告诉你,我王金海可不是打家劫舍的小毛贼,我已经在西安开了山堂,拜过了龙头老大总舵主,如今我就是哥老会九嵕山的舵把子了。”
      高摇摇(OS):“金海兄弟,你……”
      王金海(OS):“你听我把话说完,过两天上山谒陵,总舵主带领我们各山堂兄弟歃血为盟,要干一番大事……”
      蒋易之连忙回到桌旁,从关野手中抢过笔,在一张纸上记下了所听到的消息,然后把那张纸折成小块塞到袜子里。
      这时,窗外“嗵、嗵、嗵”的脚步声响起,同时传来王金海和高摇摇的对话。
      蒋易之赶紧又站到窗前。
      高摇摇(OS):“金海兄弟,我临走前再说一句,祸害百姓的事千万不能干。”

      32 关帝庙门口。日。外
      王金海呆呆望着高摇摇急匆匆而去的背影。

      33 关帝庙厢房。日。内
      关野看着得意的蒋易之:“蒋先生,你可要立大功了!”
      蒋易之:“想当年我也是贝勒府的管家,如今是凤凰落架不如鸡!天赐良机,如果一举抓捕了这帮反贼,升大人还得封我一官半职吧!”
      关野:“蒋先生说得在理。可是,咱们还是先想一想怎么活着出去。”
      蒋易之一听,叹了口气坐下。

      34 关帝庙大殿。日。内
      李麻杆慌张地跑进破庙正殿,看见王金海正气恼恼地坐在那里。
      李麻杆:“大……大哥,事情不好了,官府贴出告示寻人呢?”
      李麻杆停下话语,朝厢房指了指,王金海明白了他的意思。
      王金海:“你看清楚了?”
      李麻杆压低嗓门:“告示上说一个东洋人叫关野,还有个人姓蒋,如今官府正在派兵寻找……”
      王金海:“关……野,起初我还以为是关圣人的后人呢!怪不得咋看他二人都不像是商人,还说让我等着山西商队过来交赎金,原来是在等救兵。狗日的,留下他俩也是祸害……”
      李麻杆抢着说:“我带上弟兄去杀了这两个狗东西。”
      王金海轻蔑地笑道:“对付这么两个瘦鬼,我一个人就行了,你们在门外等着收尸。”
      说着从供桌上抄起一大刀,站起身来。

      35 关帝庙厢房。日。外
      王金海拿着大刀带着人走到房门外,
      他竖起耳朵听了一下里面的动静,对李麻杆等人做了个手势,便一脚踹开房门,
      李麻杆等人在门外听到里面一阵打斗声,突然听到王金海大喊大叫。
      王金海(OS):“关野先生,饶命,饶命!”

      36 关帝庙厢房。日,内
      李麻杆等人冲进房内,只见王金海倒在地上,他手中的大刀不知怎的落到了关野手中,正按在王金海的脖子上,蒋易之站在一旁,身如筛糠。
      李麻杆等人持刀指向关野。
      王金海在地上焦急地说:“麻杆兄弟,关野先生武功不凡,你们不是对手。”
      关野坦然地说:“王头领,我不会杀你,你叫你手下的弟兄们退下去。咱们还有一笔大买卖要谈,或许能成为朋友,否则……”
      王金海冲着手下人喊:“退下,都给我退下。”

      37 新军营中的小院。日。外
      升允在一招一势地打太极拳,走进来的于文培站在一旁观看。
      于文培小声问:“大帅,朝庭的圣旨……”
      升允:“于先生,唐塬镇那里可有什么消息?”
      于文培:“据我所知,唐塬镇祭祀过后倒是风平浪静,乡民都感激大人的仁慈宽厚。”
      升允一边做着云手的手势,笑着说:“当下安抚民心最为要紧啊!”
      一名军士走进来,将两件公文交给了于文培。
      于文培接过公文拆开一看,抬起头吃惊地望着升允。
      升允:“于先生,什么事?”
      于文培:“范大人说东洋教习关野和蒋先生在昭陵失踪!还有,臬司派去的探子也叫人杀了!”
      升允顾不得做收势,夺过于文培手里的公文走到一处石凳前坐下。

      38 西安城中小酒馆。日。内
      关野和蒋易之坐在酒馆的桌前,关野神态自若,蒋易之却惊魂未定。
      关野举着酒杯:“你我二人用中国话说,叫做吉人自有天相。等我的《大唐胜迹考》一书写成之后,在拙著的序言里一定要记下这段不寻常的经历,还请蒋先生不吝指教。”
      蒋易之:“你现在想的还是自己的大作,我好像还在梦里一样。关先生,没看出来你还有空手夺刀的本领,要不咱俩还能坐在这儿喝酒?”
      关野:“蒋先生,你以为我降服那个王头领仅仅是靠武功吗?”
      蒋易之:“那还靠什么?后来你和那个叫王金海的头领单独说了些什么?”
      关野:“通过这次经历我发现,贵国无论是什么人对于祖先的崇敬是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这个王金海是个将来能用得着的人,你以后还须和他有些来往!”
      蒋易之咬牙切齿地:“等我再见到这个毛贼时,他该在省城的大牢里了!”

      39 新军营中的小院。日。外
      升允:“如此看来,唐塬镇一带果然是哥匪猖獗……?”
      于文培看了另一封公文:“礼泉县禀报有西洋人到了唐塬镇,还有的上了昭陵山。他们怕再出事,请求巡抚衙门派兵前来保护。”
      升允:“我刚回陕西,怎么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就一件接一件,叫几个洋人给缠住了?”
      于位培:“大帅,西洋人要赶快派人去保护,这东洋人失踪要尽快查找,如果传到京城对大帅可是不利啊!”
      升允:“先生所言极是。这个蒋易之简直是吃饱了撑的,他领着东洋人去昭陵干什么去了。也怪我一时心软,伦贝勒回京之前让我收留此人,没想到他这么不安分!”
      于文培:“大帅……”
      升允:“怎么吞吞吐吐的,还有什么事尽管说!”
      于文培:“我听臬司文案上的一个朋友说,臬司范大人要弹劾大帅,说你纵容哥匪,还说你没有保护洋人……”
      一名军士进来:“大帅,蒋易之先生回来了……”
      蒋易之随后慌慌张张进来顾不上施礼:“大帅……有……有人要造反!”

      40 阿史那家中。日。内
      阿史那的房间简陋而又零乱,让人感到是个没有女主人的家。
      屋里西面墙上挂着一幅画像,一身唐朝将军的装束却是深目浓髯,画像上一行大字:先祖大唐镇军大将军阿史那忠。
      阿史那正在笨手笨脚地缝补一件棉衣,邱杰三推门进来,脸上露出一丝凄楚的神情。
      邱杰三:“阿史那大哥……”
      阿史那抬起头,看到邱杰三眼眶有些发湿,像是不经意地说:“杰三,外面风大迷了眼睛了吧!快坐下,我上山修祭坛时把这件旧棉衣披上挡个寒。”
      邱杰三:“阿史那大哥,云凤她娘找出一件皮背心,你上山干活时穿上吧。”
      阿史那:“你两口子也不年轻了,留着自己遮挡个风寒吧!”
      邱杰三不由分说把皮背心放到坑上之后,又从怀里掏出一个兰布包。
      邱杰三:“大哥,这几年收成不好,官府的捐税又多,乡亲们的日子艰难,我估计这次祭祀捐助的银两有限,这些钱你拿上紧着用吧。”
      阿史那:“杰三,你又典出去几亩地?”
      邱杰三:“今年祭祀了太宗维护了六骏,等明年收成好了,典出去的地还能赎回来。”

      41 新军营中小院。日。外
      升允:“蒋先生,劫持你们的果然是一群哥匪!那位东洋教习现在怎么样了?”
      蒋易之:“关野先生平安无事,已经回到他任教的学堂去了!”
      升允长出了一口气:“哪你们又是如何从哥匪手里逃出来的?”
      蒋易之眼珠一转:“大人,你威名远震,我给他们说我是巡抚衙门的人,那些毛贼都知道你的大名,不敢伤害我和关野先生,就老老实实的放了我们。”
      升允将信将疑:“噢——,哪有人要造反的消息呢?”
      蒋易之:“劫持我的哥匪想借百姓上山谒陵之机歃血为盟图谋造反,被我偷听到了!”
      蒋易之猛然想起什么,他弯下腰从袜子里取处一绺纸条。
      升允皱了下眉头,接过纸条一看,大吃一惊。

      42 阿史那家中。日。内
      阿史那:“杰三,这次上山我把六骏的底座修得坚固一些。咱们都老了,以后上山也不大容易了。”
      邱杰三:“大哥,你是说……?”
      阿史那:“现如今只有你我二人知道这维护六骏的秘方,我想这回把雨嵕带上,让他知道这拆卸维护六骏的办法,这个娃娃我看将来有出息。”
      邱杰三沉吟了一下:“雨嵕他娘死得早,他爹是为阻挡乱兵在昭陵挖宝时身受重伤,临终托孤给我这当姨父的。我想等雨嵕长大后和云凤成亲的时候,再告诉他维护昭陵六骏的秘方。”
      阿史那:“你说得也对,现在先让我们这些老骨头撑着吧。”
      门外传来高摇摇的喊声(OS):“阿史那大哥,我杰三大哥也在吧!”
      邱杰三,阿史那兴奋地几乎同时说:“摇摇回来了!”
      高摇摇风风火火推门而入,阿史那,邱杰三都慈祥地注视着高摇摇,三个汉子好像都手足无措。
      高摇摇愧疚地:“二位大哥,我回来晚了,本来想抄近路走山西,谁知道黄河涨水了。”
      阿史那:“摇摇,这不怪你!一路辛苦了,快坐下,我给你烧水喝。”
      高摇摇:“不用了,我先去杰三大哥家里,嫂子安顿我吃了喝了,雨嵕他们几个还缠着让我讲在京城的见闻,我急着见你们就跑过来了。”
      邱杰三:“摇摇,祭祀大礼还算顺利,你回来的正是时候,这几天百姓们上山祭拜六骏的太多,总得有人招呼着!”
      阿史那:“杰三,摇摇一回来,这下你就放心了吧!”
      高摇摇:“大哥,我从北京回来时,一路同行的有个青年学生叫胡敬文,他向我打听你。”
      邱杰三:“胡敬文?不认得!摇摇,这些天还有洋人上了昭陵,这倒没啥;我担心洋
      人上山后做出什么不恭之事。”
      高摇摇:“洋人来凑啥热闹?二位大哥,你俩动动嘴就行了,明天我就带上几个年轻人
      上山去照看着!我还听到有哥老会的人也想上山谒陵 。”
      邱杰三:“咦,你咋知道的?”
      高摇摇:“我见到王家沟的王金海了,他领了一群人当了刀客……”

      43 新军营中小院。日。外
      升允:“蒋先生,哥匪歃血为盟的日子定在哪一天?”
      蒋易之:“后来他们说话声音太小……,我……我没听清。”
      升云站起身踱着步:“蒋先生,等我抓到图谋造反的哥老会,定会上报朝庭为你讨个封赏。不过……,还得请你再辛苦一趟,明天仍然去唐塬镇……”
      蒋易之惊恐地:“大帅,我……”
      升允笑道:“你不必害怕,尽管大胆前去,我派兵随后就到,到了那里你要时刻注意那伙反贼动向。”
      蒋易之话语颤颤的:“我……明白了。”
      蒋易之走出去后,升允说道:“于先生,这可是出好戏!乡民要谒陵护骏,哥匪要结盟造反,洋人要趁火打劫,更可恨的是,有人还在算计老夫的顶戴花翎……”
      于文培:“大帅,哪我们……”
      升允:“进城,明天一大早就进西安城,热热闹闹地看戏!”

      44 城门楼下。日。外
      高大巍峨的城门楼灰暗破旧。
      城门洞上布幅已经看不出什么颜色,上面“恭送二圣回京”的字迹尚依稀可见,一阵
      寒风卷着黄沙刮过,行人都匆匆而过
      街道两旁的商铺大都关着门,一家羊肉泡馍馆有几个穿着长袍短衫的顾客出出进进。
      一个书生模样的青年背挎包袱挟着雨伞,搀扶着一个满脸病容的中年男人向行人问路。

      45。东门内街道 。日。外
      两匹快马从城门洞里冲了出来,骑在马上的军士挥鞭驱赶着路上的行人。
      生病的中年人因行动迟缓,躲避不及,骑马军士举鞭抽下。
      骑马军士:“长眼睛没有!挡了升大帅的仪仗,小心脑袋搬家!”
      青年书生用自已的身体挡住落下的皮鞭,回头对打人的军士怒目而视。
      路旁一个胖胖的戴着熨斗帽的青年学生:“你们不要欺人太甚!”
      骑马军士轻蔑地:“哪钻出来个乳臭未干的东西,连你也一起收拾……”
      骑马军士一挥手又上来几个士兵要抓那个学生,却被他打倒在地。
      骑马的军士抽出了腰刀……
      突然,从一旁伸出一双如同铁钳的大手捉住军士的手腕,顺势一拉将他从马上下来。原来是到邱杰三家门口讨水喝的张云山,这时他却穿着一身新军士兵的服装。
      张云山:“你这狗仗人势的家伙,为啥打人。”
      一伙士兵跑过来帮助同伙,加入这场打斗之中。但是,都被徒手的张云山和那学生打倒在地。路上的行人有的慌忙躲避,有的站到远处看热闹。
      这时候,一个军官模样的中年汉子骑马来到跟前,喝道:“都给我住手!巡防营和新军号长当众斗殴,成何体统!”
      张云山朝那军官说道:“那标统,你们的人太不讲理……”
      那良:“张号长,升允大人的仪仗马上就要进城了,都赶快散开吧!”
      几个军士见那标统发话,只好悻悻又骑上马往前边去驱赶行人。
      张云山向那标统拱拱手:“那标统,多谢了。”

      46 东门内街道 。日。外
      那良骑马而去,张云山关切地问:“大叔,你没事吧”
      陈德岳:“没事,鞭子都打在玉帆身上了。”
      陈玉帆拱手作揖:“多谢大哥仗义相救,小弟我终生不忘!”
      张云山:“兄弟,你真是个孝子!我张云山就喜欢忠孝之人,不必客气。”
      陈玉帆再回头看时,那位青年学生已经不见了踪影,问道:“父亲?”
      陈德岳:“咱俩只顾着和张义士说话,一转眼那学生娃娃就不见了!”
      这时,一阵号角加杂着锣响,接着大队仪仗从城门洞走进城里。
      升允在护卫的拥簇之下,骑在高头大马之上,身穿黄马褂,得意洋洋地进了西安城。
      张云山愤恨地盯着升允,脸上一副鄙夷仇恨的神色。
      陈玉帆看着升允威武的仪仗,流露出羡慕的眼光。

      47 羊肉泡馍馆 。日。内
      张云山带着陈家父子二人走进一家羊肉泡馍馆,伙计上前来招呼。
      伙计:“张号长,多日没有光顾小店了,今天请客?”
      张云山:“还罗嗦啥,找个雅座。”
      伙计高声喊道:“三位贵客,楼上雅座!”
      三个人随着伙计上楼,正坐在一张桌旁吃饭的那个救人的青年学生,注视着张云山。

      48 楼上雅间。日。内
      走进进雅间,张云山招呼陈德岳上座,互相推让了一番,陈德岳只好坐下。
      陈玉帆感激地看着看着张云山:“张大哥,你救了我和父亲,又请我们吃饭,这太……”
      张云山拉他坐下:“你们这些文人就是太客套!我敬重你是个孝子,大叔又有病,吃碗羊肉泡馍暖暖身子,这算个啥。”
      陈德岳:“张义士,我和玉帆离开家乡时,算卦先生说到了西安定会有贵人相助,果然如此,一进城就遇上了你。”
      张云山:“大叔,听你俩说话口音不是咱关中人吧?”
      伙计进来放下三只大碗,又放下一摞饼子和茶壶茶杯:“张号长,你几个慢慢掰馍。”
      陈玉帆:“张大哥,我老家在陕南,父亲做生意让人家给骗了。如今来西安想找他的老朋友吴兰园先生帮忙。”
      张云山:“吴先生!知道,知道,咱关中的大儒!”
      陈德岳:“张号长,你一开口就听出来是地地道道的长安人,家中父母都好……”
      陈德岳忽然咳嗽起来,陈玉帆连忙从座位上站起替父亲又是捶背又是抚摸心口。
      张云山用羡慕赞许的眼光看着父子二人,他倒了杯热茶递给陈德岳。
      张云山:“大叔,你润润喉咙。唉,说起来我张云山命苦,自幼父母双亡,也没有兄弟姐妹,看到玉帆兄弟如此孝顺,我真想有个爹娘让我侍候着。”
      陈玉帆感激地望着张云山:“张大哥,你这么仗义,将来一定会有好运的。”
      张云山:“今天要不是巡防营的那良标统过来,可能乱子就闹大了。”
      陈玉帆:“大哥,你说的这个那良标统,听名字是个满人吧?”

      49 泡镆馆楼下。日。内
      青年学生见那个伙计路过桌旁,问道:“刚才到楼上去的那个当兵的就是张云山?”
      伙计:“没错,张号长可是大名鼎鼎,他为人义气,朋友又多,你想找他办事?”
      青年学生:“没事,随便问问。”

      50 楼上雅间。日。内
      陈玉帆:“听了张大哥介绍那标统的为人,我才明白这满人和满人也不一样。”
      陈德岳找到了插话的由头:“唉,这个世道就是好人没有好报。我做生意从来都是本本分分,以诚待人,没想到让人骗了个血本无归……”
      陈玉帆:“父亲,事情过去了就不要再提了,世上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张云山赞许的目光看着他:“兄弟,我看出来了,你不但是个孝子,还是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你和大叔来西安有啥打算?”
      伙计进来问道:“张号长,你几个把镆都掰好了?”说着,把他们面前的三只大碗收起。
      张云山:“记住,肉要肥,汤要汪,我这碗辣子要多放,大叔的那一碗要多煮一会儿!”
      伙计高声重复着张云山的话走出雅间:“三碗羊肉泡镆,肉肥,汤汪,一碗辣子多放!”
      陈玉帆:“张大哥,我打算先将父亲安顿好,请吴先生帮忙先在西安做个小生意,维持生计。我自己嘛……,一时半会儿还没想好干啥。”
      张云山沉吟了一会儿:“以我看,你干脆从军。”
      陈玉帆若有所思地说:“朝庭要实行新政废除科举,读书人的功名是没指望了……”
      张云山:“你识文断字,从了军说不定还能干一番事业呢?我们新军混成协就驻扎在西关大营盘,如今正在招兵。”
      陈玉帆:“听说加入新军还要有人担保……”
      张云山:“这容易,你要是想好了就来大营盘找我,只要你提张云山,人都知道。大叔,我看玉帆兄弟将来肯定比我有出息!”
      伙计端着食盘进来:“三碗羊肉泡镆!大叔,这碗是你的!几何位客官慢用。”

      51 巡抚衙门。夜。内
      升允在客厅度着步和于文培议事。
      于文培:“大帅,我听说范大人弹劾你的奏折已经递上去了……”
      升允:“在这节骨眼儿上,于先生,你说该如何处置?”
      于文培:“蒋先生说的要是真有其事,那么能将哥老会一举抓获,反倒是大功一件……”
      升允笑了:“于先生和我想到一块了。”
      于文培:“只是不知哥匪结盟定在了哪一天?乡民上山谒陵拜骏前前后后十来天,要是扑了空,那肯定会打草惊蛇!”
      升允:“先生所言极是!当下先解燃眉之急,我明天一早派人去昭陵保护西洋人,你在城里时刻注意臬司衙门的动静!”

      53 巡抚衙门后花园。日。外
      清晨,升允在后花园的回廓下悠闲地逗着笼中的画眉。
      那良走进花园,来到升允面前,拱手说道:“大帅,卑职那良奉命前来参见。”
      升允没有回头,指着笼中的鸟儿说:“那标统,你看这只画眉,刚刚捉来之时,性子急躁,以头撞笼。这不,闷上它几天,把性子磨下来了再给它喂食喂水,如今叫得可好听了。”
      那良:“养鸟之道,卑职实在不懂。不知大帅召见卑职有何吩咐。”
      升允转过身来:“那标统,你本是名将之后,论军功才干做个副将也绰绰有余,只是……”
      那良:“谢大帅夸奖,卑职只要能为国效力,功名利禄不敢奢望。”
      升允:“好!果然是个忠臣!今天叫你来是有件美差,你将此事办好,我自然会向朝庭保举,让你早日荣升。”
      那良:“不知是件什么差事?”
      升允:“这件差事嘛,说大也不大,可是说小也不小。有几个洋人从北京来到陕西,要去礼泉昭陵游览,我打算让你带兵前去保护。”

      52 吴兰园书房。日。内
      这是一个收藏家的书房,吴兰园站在摆满书籍和古董的博古架前查找什么。
      吴兰园问妻子:“我在日本买的那本书叫《世界各国文物积存图》,你动了没有?”
      吴妻帮他找书:“你书房的一张纸我都不敢动!从礼泉回来你就忙个不停,这不是吗?”
      吴兰园接过书:“忙糊涂了!宋先生过几天就回西安,我俩打算先办个新式学堂,然后趁这把老骨头还能走动,再把渭北唐十八陵的古迹考察一遍。嗯,我还得出去一趟!”
      吴妻:“你忘了,你答应过等陈家父子到家里来呢?”
      吴兰园:“你看我这记性,还答应给德岳兄开的的绸布店写个牌匾呢。”
      门外外面传来陈徳岳的声音[os]:“吴先生,吴先生!”
      刚迈进书房,陈德岳就把酒瓶和一盒点心放到桌子上,接着向吴兰园拱手作揖。
      吴兰园:“徳岳兄,你这是干啥?”
      陈德岳:“吴先生,我的小绸布店就要开张了,玉帆说,开张之前一定要先拜谢吴先生。”
      吴兰园:“你开店的那间门面房我暂且没有啥用,你找我时,刚好手里还有几个闲钱,你不来我也就买古董了。玉帆侄怎么没来?”
      陈德岳:“那天刚进西安城,就认识了一个当兵的,人家帮了咱。玉帆和我把小店收拾得差不多了,说过去把人家谢一谢,一会儿他就来了。”
      吴兰园:“我还一直没问玉帆有啥打算,你就想让他帮你经管绸布店了?”

      55 巡抚衙门后花园。日。外
      那良:“大帅,卑职一直在军营当差,陪同洋人的事恐怕有负大帅的重托。”
      升允:“我已经安排衙门里的蒋先生先去了,他以前在北京的贝勒府里当过差,和洋人打过交道,你去了以后有事和他商量。”
      那良:“这……”
      升允:“那标统,渭北一带常有刀匪出没,正巧又赶上当地乡民要上山祭陵拜骏,场面肯定混乱不堪,万一洋人出了事,那可不得了。我授予你临时处置之权,如有不法之徒滋事,即刻弹压,先斩后奏。千万记住,要让洋人满意而归!”
      那良:“只是卑职的妻子去世不久,巡防营训练正紧,大帅可否另派他人?”
      升允:“此行护送洋人,你也可以顺便散散心,免得过于忧伤,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54 吴兰园家。日。内
      陈德岳:“吴先生,话说到这里,我想麻烦你给玉帆在官府谋个差事。我父子二人一辈子都忘不了你的大恩大德!”
      吴兰园:“我那有那么大的本事?德岳兄,我正在办新式学堂,要不请玉帆先来教书?另外,朋友有家卖文具的小店,让我帮忙物色个掌柜的;这两件事对玉帆虽说有些屈才,将来再找机会。”
      陈德岳点头:“好,好!那我就先谢过了。”
      这时,陈玉帆穿着一身新军军装走进吴兰园书房,二人都抬起头来吃惊地望着他。
      陈德岳:“玉帆,你……你这是……?”
      陈玉帆:“父亲,我从军了!”
      陈德岳生气地说:“我正在这里求吴先生帮忙为你找个营生,你连个招呼都不打就……”
      陈玉帆:“父亲,我来来西安就想干些大事……”
      陈德岳:“你爸一辈子都想干大事发大财,如今要不是你吴叔,恐怕连饭都吃不上了,
      你小子不要好高骛远!”
      陈玉帆:“吴叔,那天我看到升允大人的仪仗进城,好不威风,想当年刘邦见秦始皇出
      巡喟叹说:大丈夫理当如此!如今朝廷实行新政,举国变法图新,今早我去西关大营盘时,新组建的炮营正在招兵,我找到张云山号长,他就领我报了名!”
      陈德岳:“你咋不事先给我说一声?明天咱们绸布店就要开张了……”
      吴兰园笑道:“我看玉帆志存高远,将来必成大器,你老兄就等着享福吧!”
      陈德岳:“好好好,我有福,等我儿哪天当上陕西的巡抚,就算给我们陈家光宗耀祖了。”
      几个人都大笑起来。
      陈玉帆:“父亲,我们炮营马上就要开出城外训练,明儿我就帮不上你了。”

      [第一集完]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