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平凡之下有所隐,细微之时方显真
    咳,最近比较纠结,好像每次想写长评的时候都有一个十分纠结的过程。个人偏爱整数,所以,这评有凑数之嫌疑。同时,个人写评从来只是表达自己的感触和看法,仅限个人而已。为人感性,故不具备客观性与公平公正性。
    《盗墓鬼手》一文,一步一步向着完结迈进,咱追文的日子屈指数来也两个多月了。相比以前当霸王潜水党的日子来,这两个多月过得挺充实的。还在群里认识不少朋友,挺愉快的。一直都有想法,想写一篇整体性的长评,种种原因不能如愿,有点遗憾。
    听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主角是用来发展剧情的,配角是用来恋爱的。”在《盗墓鬼手》一文中,果断认同前半句,后半句则应改成,配角是用来诠释的!是的,诠释。诠释各种状况,以点带面,各具代表性。
    最近看了很多评论,各式各样,或褒或贬,也为一些评论的偏激毒舌而印象深刻。不懂,很多人为什么非要给GL文打上言情的惟一标签,为什么一定要将GL文归纳为两个女人的爱情故事的言情小说呢?为什么一定要定性为言情为主?一面拘泥于言情,一面又埋怨作者的无创意不创新。难道就不能有其他的风格和手法,突破现有的模本么?《盗墓鬼手》在我看来,就不是言情,是绝歌写文风格和手法上的一种突破,其文中,爱情不是主线,而是隐入其中,时刻辅以为之,不显,细细体会一下却觉深刻。相比之前的许多作品,此文行文风格和人物情节铺设更具内涵和深度,只是许多东西写的十分浅淡和隐晦。有朋友和我谈过,她说《盗墓鬼手》和《蛊毒》一文在整体构架上十分类似,故事走向也很相似。我说,确实,都是冒险类的故事,整体上自然多几分的相似之处,但,冒险的内容不一样。而且在写作手法和侧重等诸多方面,《盗墓鬼手》一文可谓是一篇成长之作,虽然还有不足,但起码作者一直在成长,写作手法也日趋成熟,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质,个人觉得这是一篇转型之作,成功与否还言之尚早,也非我一人之言能断之。
    之所以喜欢《盗墓鬼手》,是相较于很多类似小说而言,认同此文的深度。是的,深度。读一篇小说,品的同时要思考,然后回味,最后就是冷却,让各种思绪沉淀下来。这样才能看清和认知,继而体味良多。如同一块璞玉,只有洗净铅华,才显其真本色,识其真光华。
    平凡之下有所隐,细微之时方显真。这是在温习沉淀之后,突然跃入脑海的一句话,也是个人对此文所认同的精髓所在。看人看事,由点及面,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是每个人都会喜怒形于色,不加掩饰的,这样的人说的好听是单纯,难听是单蠢,简单而愚蠢!但凡有一点阅历和经历的人,都不会让自己透明的被人一眼看穿,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保护色,文亦如此。作者许多时候不会直白的把自己想表达的直接说出来,更多的时候是隐入故事情节,人物成长变化之中,融合在一起,藏而不露。当然,一个人的心思,他人不一定能读懂。同一个故事,不同人读来,体会各异,这世间,谁能真正读懂谁呢?故,所言皆为一家之言。
    每一篇有故事重情节发展的文中,除开发展剧情的主角之外,还有各种配角,炮灰路人等一系列跑龙套的小人物来推动剧情或承载表现一些现象。小人物是一种相对的个体状态,没有绝对,是随处可见的常态。小人物也是有生命的,虽然剧情不多,却也能绽放属于自己的精彩和绚烂,一如为爱守候,为爱成全而去的阿咪,她用最后的芳华诠释了深爱的另外一种真意,让一个默默无闻的配角龙套的小人物,就这样不期然的触动你心中的柔软,继而让你感慨良多,思绪翻飞。
    相较于席圣贤这样锋芒毕露,不掩光华,横冲直撞,冷言冷语的别扭型人物而言,更偏爱文中的一些配角,一如龚芷言,一如阿咪。初读不觉,而后方显,当一个个配角先后沦为炮灰随风而去的时候,回过头再看,点滴汇聚拼凑之下,一个个却也立体了起来。
    叶老头,至死不知其真姓名,完美的诠释了炮灰不留名只留痕的特性。对他最大的印象就是懂得藏拙!不显山露水,不将自己置于风口浪尖的去趋利避害。他是一个懂得自保的人,圆滑而机巧。“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议丛兴。君子所以宁默毋燥,宁拙毋巧。”他虽然不是君子,却将这处事明哲保身之道,融会贯通于言行之间。他如同庖丁解牛一般,游走于各种规则,各种风险,尔虞我诈之中,游刃有余的行走其间,敛财盗宝,他懂得人性的黑暗,看的通透,便更懂得如何去利用牵制,从中获利的同时也能让自己安全的抽身而出。也许正是因为这样,他能在盗墓生涯中走到而今。他看人看事的角度和思维方式和席圣贤不同,正如文中所说,他善于防守,如盾。情势危急的时候,他不会如席圣贤般激进,他深谙牵制守衡之道,西汉王墓那次不动声色的将聂颖的性命握在手里,却不开口威胁,取席圣贤之力,形成三国鼎立之势,各自获利。他和席圣贤之间,他看的清自己的能力,摆得正自己的位置。与其说他是畏惧于席圣贤,还不如说他更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席圣贤和他合作那么多年,牵扯很深,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合作那么多年,他们之间有默契也会有情谊在,他把席圣贤看的明白,席圣贤对于背叛和想杀害她的人,为了自保可以不择手段,但同时正因为她不喜亏欠他人,她也能算是个重情重义之人,要不她不会因为一张名片轻易出山。她面冷心善,对于她认同的同伴,她不会轻易舍弃,在允许的条件下,她不会亏待身边的人。他懂人性,也懂席圣贤。所以他信任席圣贤,信任其为人,也信任她的能力,也才有了多次的合作。只可惜,这最后的一次,真真是应了那句:善泳者溺于水。他过于贪婪,一路艰险,九死一生而来,初见古城之时,也许是他过于信任席圣贤的能力,也或许他被可以预见的巨大宝藏冲昏了头脑,他居然不思危险,还想大捞一笔。看他上香祷告想取人宝物,真觉其可悲,天理昭彰,报应不爽,命不久矣不自知。这个人物平凡,生活中随处可见,蝇营狗苟,有着人性中的黑暗,贪婪而圆滑,世故而机巧,不是一个书面意义上的好人,却是能从生活中能找到真实标本的一部分人生存状态的一个缩影,虽着墨不多,却浓缩而具体。
    另外一个小人物,韩教授。他完整的展现了一些高级知识分子的部分特质,无知、愚蠢、卑鄙、龌龊,刚愎自用;贱而好自专,奴性十足,狗仗人势。具体情节,前面长评有所详细阐述分析。他这样的一个人物立起来,如叶老头一般,具有代表性的标杆性意义。能在他身上找到他这一类人的特性,也具体的诠释了人性如何与外物无关,本性良善才是真善良,资历深和学历高的人不代表其高修养,高素质,高品行。
    相对而言,特种兵的代表性人物刑烨磊就完美的多。他具备军人的浩然正气之姿,冷静,果断,具备各项技能,能力突出,情绪内敛不外露,一切行动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和准则,这是军人的荣耀,也是一种悲哀。军人大到保家卫国,小到一个指令,都需要绝对的服从。军令面前,没有个人的荣誉,情绪,甚至是生死,一个命令下来,你只需要服从,不需要问为什么,更不允许抗拒执行。从另外一个侧面来说,军人可以有血有肉,却不能有太多的个人情绪。他们是来执行命令,完成任务的。一将功成万骨枯,是他们最深切的悲哀。任何一人都不会如军人一般大无畏,也没有任何一种人值得如同军人一般被人们所尊重!同样的,笔墨不多,一路行来,付出代价最重的是他们,不难想象他们看着战友一个个离开是怎样的感受,但他们从不说,他们能忍,忍痛忍疼,只要是需要忍的,他们通通的忍下去。当一个特种兵忍不住质疑席圣贤有解瘴气的药而见死不救之时,不觉得他无理,只觉得无奈,更觉其作为一个军人的他想的简单,看不清人性和大局,那时想必是情绪压抑不住,太过心痛和悲愤才一时失控指摘席圣贤的。军人是真正无私奉献的人,尽管而今社会中的许多人不认同,但不能因为一些人的败坏而否定一个群体的付出和贡献。军人身上的特质是人性中最光辉的部分的诠释,看到他们总能让人对世道和人性生出一丝希望和希冀。
    小人物的刻画是隐晦却不单薄的,某个方面上说,是成功的。代入感融入感,与故事走向,情节发展也十分契合,在展现自身特质时不生硬不突兀。在很好的诠释自身时还能给剧情发展人物刻画上起推波助澜的辅助效果。相比之下,主角之中的兰欣就过于单薄,除开几场情事,没有特别之处,没有出彩之时。一直就琢磨不懂这个人物,唯一认可的就是她对席圣贤的感情,她深爱,并且坚守。转而一想,这个人物是否就是为了诠释一种平淡而绵长,无华而质朴却情真意切的情感呢?
    起初不甚明了,近日看到一心理短片中对爱的定义:“最伟大的爱不是轰轰烈烈天雷地火,不是为你生为你死;而是平平淡淡携子之手、一起老去,而是在你满头白发的时候照顾你,依然在你耳边说:我爱你。”许是小说看多了,习惯了轰轰烈烈,生死相随的感情,也感动于那样情感的激烈,反而忘记了生活中多是平淡的相守,几十年相濡以沫,真实却平淡,浓郁且绵长的爱情。入谷之后种种情形,看似兰欣一直在拖席圣贤的后腿,看似兰欣的累赘,可实际上若没有她,这一行人早已全军覆没,她是席圣贤唯一的顾忌和软肋,也是席圣贤支撑着活下去的希望和坚持。她们看似情感维系很薄弱,只是年少时朦胧的情感,却也正因为那份情感经过岁月的沉淀后的历久弥坚和弥足珍贵,才让她们一路相随,它是席圣贤的温暖,也是兰欣的坚守。不是每段爱情都必须轰轰烈烈,生死缠绵,才能诠释真爱,爱情可以激烈得轰轰烈烈,亦可以平淡到融入点滴之间。繁华落尽,淡定从容,平平淡淡才是真。兰欣入谷,是一种相随的坚持,亦是选择一种生死的相伴。她们之间的感情需要淬炼,需要驱除一些杂质的干扰,所谓“一苦一乐相磨练,炼极而成福者,其福始久。”经过磨砺的感情,携手经历危难的人,这样得到的幸福才能长久。看似平淡的表象,却蕴含深情的内里。情爱不是挂在口上的才是真,浮于外或许是情之所至,那风雨中的相携相依,不离不弃亦是情至深处。仔细想来,这份情一直伴随在席圣贤身边,左右着席圣贤的决策归依,看似不经意却影响着情节的走势。不是每一对恋人各自都拥有强大的能力守护对方,就算是两个能力卓著的人在一起,也必然有一方在能力上显得强势一些。能力之外,牵着你的手,任何时候不放开,反而是一种决绝的支持与守护。每个人表达爱情的方式各有所异,阿咪选择守护成全,兰欣选择相随相牵。
    以上所述,都只是个人推理外加妄自揣测一二,不具备真相性确凿性,只是一些个人的感受和想法而已。以下所写,同理。
    昨天爬楼看人讨论GL文,精辟有见地的有之,信口胡说自以为是的有之,更多的是谩骂和毒舌,见的最多的词汇是“雷点”,“狗血”!
    所谓雷点,所谓狗血,还是那句老话,一个人与另外一个人,不是爱就是恨,不是离就是合。不是生就是死。生活本来就是无数狗血累积的过程,而故事只是一个升华与提炼的范本。艺术源于生活,却从来高于生活。同理类推,小说从来源于生活,却从来不是生活,不是每个小说故事都是纪实的,更多的是一种生活的凝炼。它只是一个故事,你不能用生活中所谓的常理和各种条条框框来刻意要求之,你不能拿着放大镜来挑剔各种骨头与瑕疵,小说不是论文,更不是研究报告,要求严谨的同时你还要求文笔优美,要求故事不狗血,新奇,情节跌宕起伏的同时,还要要求故事既定于生活,不脱离大众接受程度!可是生活本来就是一部狗血剧,怎么样才能让情节完全不狗血却又属于生活的范畴呢!羊驼的,小说要真严谨了,你们会说生涩,难懂,写的轻松娱乐点了,你们说狗血,雷点多!真想说,站着说话的从来不晓得腰疼!指手画脚的能人从来只会指手画脚。说什么,逻辑,人物如何如何的,老听人说什么雷啊雷的,真想说一句,金庸的小说你咋不去挑剔那些人物行走江湖只有在需要逃遁的时候才会出现茅厕,难道他们一个个平时都不解决生理问题?他们行走江湖的时候,衣服脏了怎么洗的,洗了在哪里晒的啊?如果小说真达到那么严谨的地步了,还是小说么?那是流水账吧?
    正常来说,小说的每个情节设定,乃至人物的一句话,一个表情,都应该是有所归依,有所隐含的,而不是无的放矢的随口而为的。比如,人物设定中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人,突然暴出一句粗口不雅之词,若非怒及而发,那就是脱离了人物设定的胡来之笔了。这样的作品才是雷的。
    行走在文字中的人,都是孤寂的。作为读者,何必如此苛刻的犀利评之,每个作者都需要时间成长和蜕变。更多的时候,也许不是作品不好,而是你未曾读的明白,想的通透。
    面对众口难调的纷扰,树大招风,名大招祸,不如淡然一点处之,坚持自己的风格便好。一个好的故事一篇好的小说,情节紧凑,环环相扣之下,必然需要一根线连之,如同主心骨,可以有支线的发散,却不能有无主线的零散。为了写故事而写故事的作者,写不出具有内涵的作品,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文字的凝炼更多的来源于生活的阅历和感悟,多外出走走,闭门而为,久之灵感思绪会衰竭的。
    PS:吼,终于在文完结之前,把评凑够一个整数了。可以回归潜水党的日子咯......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