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电影 ...
-
最近几天一直沉迷在各种电影里,欣喜于有这么多好电影可以供人愉悦以及发人深省。善意提醒:有的口味有些重。
1 《生死朗读》
尽管看了这么多电影,它在我心里的位置依然名列前茅。
故事以英国小说《朗读者》为背景,曾经被改编成舞台剧,如今搬上大银幕。有关于忘年恋。
凯特温斯莱特的表演,已经脱离了那个商业大片《泰坦尼克号》的模式,完全让我以为这是另一个人,但是我觉得她很美。
也许人生总是会被命运捉弄;也许某个特定的时代,在无知的面前,尊严显得尤其拙劣。可是当情感居其最前沿,道德或者无知都不能再客观的作为衡量。周遭的冷眼旁观也不能阻止触摸心灵的感动。
以至于看完好一会儿,想起来还会有哭的冲动。
2 《三傻大闹宝莱坞》
对印度的印象一直让我觉得印度片太模式化。因为总是一堆男男女女装饰得金碧辉煌,又唱又跳。大段大段的秀歌舞,千篇一律就有些乏味。还有就是秀美女漂亮的一双大眼睛。。。这些都看一次还成,看多了腻的感觉。
后来看了一个印度连续剧,女猪不再那么漂亮,稍微缓解了我对印度片的误会。
但是这个片,完全扭转了我对印度片的印象。这实在是一个好看的片,轻松不枯燥,虽然夸张却一气呵成而且有着另一种意义。
这部片也是根据一个印度小说《五点人》改编,当然我没有看,这是百度说的。
片子讲述了一些关于教育体制,梦想和社会审美之间的选择。男主很帅,给人的感觉像是看着一朵向日葵,阳光而有生命力。当然,也少不了典型的歌舞,虽然是搞笑的歌舞。
3 《操—我》
听名字就骇人听闻。但是中国的文化主张和谐,于是名字华丽丽变成了《强我》。矮油。。。。亏您想的出来,什么叫强我。
这是一个,比较倾向暴力美学的片子。甚至有一些宣誓女权主义。典型的法国片的那种真实赤裸感,袭击眼睛。甚至有一些丑陋。
有个写作者以《操—我》为题写了一篇小说。
借用她的一句话影评:两个女人,从相识到分离,看透生命,无关爱情。
4 《小情人》
这是一个泰国电影,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泰国电影忽然蹦出眼球,很多题材拍得都细致而有美感。
这部片子,很细致的介绍了两个小孩子,童年时代青梅竹马的纯爱。
看的时候会让人想起小时候,很细腻的感动。
看着小男孩追着小女孩坐的搬家大汽车后面跑,很希望他追上。
可是,这就像童年,像青春,有很多东西都是追不上的。但是不能用遗憾两个字说得清楚。
5 《裂痕》又名《裂缝》《迷恋对象》
一个学校的故事,一个一群女孩子和一个女老师的故事。有人说这是涉及小孩子阴暗面的题材。
主演:爱娃格林,一个很有风情的女人。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证明了小孩子的阴暗。不过人有时候真的会犯毛病,会不自觉想做一个自欺欺人的强者,还是直面自己的弱点,生活才会平顺些吧?
说这句话时候,我觉得有点分裂了。咔~
6 《南茜情史》
不算是电影,而是一个短剧。
片子里讲的是les情,看起来或许更贴近一些吧?
因为此片是在一个有关电影介绍的帖子上看到的,所以copy一下作者的话:有的人批评同性恋者,那是你们还没有认识到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疾病,叫做------性别认知障碍。
当然了,疯狂想要别人认同自己,觉得别人不认同,不理解,别人就是傻B的,适用。
这两种同样傻,没有最傻,只有更傻。咔~
很好看的片,或许一句话概括,可以为,一个女人对爱情的选择。
7 《水果硬糖》
看的时候完全是冲着影片介绍的忘年恋去的,可看完之后觉得口味怎么是这种类型的重?
居然是在讲述一个小女孩对恋童癖的种种,种种。。。。可以说智斗么?说是唤醒比较好吧?
或许有些挑战心理素质。但不失为一个不错的片子。
真希望那些有头有脸的恋童癖都来看,然后有点什么阴影,以后少做点伤害他人的事情,很可鄙!
。。。。。。。。。
一时间就想起这么多,再想起再记未完。。。
8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故事讲的是理想生活与现实生活的斗争。
通过斯琴高娃所演绎的姨妈这个人物。展示一种文艺范儿被打败的凄美。
一直很喜欢斯琴高娃,当然这个片子,不再像康熙里的孝庄,大宅门里的二奶奶那般,具有昂扬的命运。
这只是个讲小人物的故事。讲述小人物的无奈,生存与生活之间的摩擦。喜好与责任之间的进退。行了一路,好或不好,留下一地碎碎裂裂带着希望的痕迹,却始终拼不成心里所期待的画面。
9 鬼子来了
姜文的新片让子弹飞里一句话说的好,我就是要站着,还把钱挣了。
当姜文把眼睛瞪向商业片时,让子弹飞的大卖就有了另一种意义。比如,他可以带动许多人关注姜文的老片子。
那些老片子里或许没有白得晃眼的骏马,没有恢弘的场景华丽的卖点作为基调,没有石破天惊的票房。可是不得不承认,那是很好看的片子。
借此天赐良机,回头去看了下阳光灿烂的日子,太阳照常升起,鬼子来了。
单列出鬼子来了说话,并不是其它两部不好看,实际上都挺好看。而是鬼子来了,引发一种思维上更广的思考。
它不像以往影片里的抗日英雄,或者民族英雄那样,对日本人痛打落水狗般,占了上风解一时之气,以为这就是报了仇。
鬼子来了更多的是自爆:把当时的中国人,应该说,当时的中国老百姓的那种软弱,善良,愚蠢,展示得淋漓尽致。
而日本人的忽冷忽热,形式变换得多繁杂,也只证明了一点,那就是它从来就对你没有友好过。或许应该说,包括现今也有这个迹象。
老百姓需要认识这一点,需要尊重起日本这个对手。同时,目光射出去之后反回来,是否也让人有一点疑惑:是什么导致了老百姓的软弱,愚蠢和不分好赖的善良?
当日本人一把火烧了对其并没有一点危害甚至也不参与战争的挂甲村时,心里一直悬着的期待最终破灭。原来,很多时候并没有奇迹。
当姜文饰演的马大三拿着斧头冲进日本俘虏的屋子,对他们大肆砍杀时,其实我的心里并没有觉得痛快,有的只是无奈何恍惚。
最终马大三被那个他救了的日本人砍头,这一切讽刺而悲戚。廉价而又昂贵。
我不知道什么叫好电影,我觉得好的标准是能让我感动,或者能引发思考。姜文的电影都不错,不过我的语气有点像追星。咔~
10 告白
一个日本片。30界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
因为今年金像奖的网上评价并不高,让我对它没什么期待值。
翻出这片来看纯属偶然,但是这个偶然给我震撼太大。
整个片子,是在我不停的想关掉,又不停被剧情吸引看完。
真正看完,双手冰凉,并一直是麻的。话说我也不知道咋会出现这种在某些医院病床上才会出现的症状。
不能说它是纯粹的惊悚片,可是却让人打心里往外冷。感叹人性的复杂,感叹生命的脆弱,感叹爱的狭隘,恨的力量。
天上成片成堆黑压压的乌云,美丽妖娆而压抑。伴随电影始终的音乐,每个人的表情和每个人所谓的理由。片子里的一段话:“内心软弱的人会伤害比自己更软弱的人。那被伤害的人除了忍耐或者寻死之外就别无选择了吗?没有这种事。你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并没有如此狭隘。现在这个地方活不下去的话,到别处避难不就好了?”
有时候我想,我们不知道谁能原谅自己所犯下的错,可是我们却执着的不肯原谅别人,甚至,不肯原谅自己。
追溯到生命的最开始,到底有多少父母对他们造出来的小人儿报以无私正确的爱?在造人的时候有没有想好自己能不能负责?推卸责任是人类最大的本事。大人,孩子。
任何人都扛着一副无辜的眼神,或许根本就没有一个人是真正的无辜。。。。。。。。
脑子有点乱了,刺激大发了,不说了。吭~
11 我们俩
一个房东老太太和一个租房子的小女孩儿的故事。
一个没什么花哨,单纯两个人之间的故事。
现代化的楼房和防盗门锁住了太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感情。
在那个小院子里,一老一小,年龄价值观都不同,从互相吵架吵到要“分家”,最后难舍难分心里认同彼此为一家人。
这个过程很有趣而感人。
可能老太太就是众多老年人的化身,他们害怕孤独,渴望亲情,希望重视。却总是别扭着自己表达和接受的方式,有时候觉得别人嫌弃他,有时候又觉得自己不“事儿”一点儿,不多表达一点儿见解自己就不存在。其实他们更多的只是需要陪伴。
小女孩儿的加入给老太太死气沉沉的生活带来新鲜和希望。即便是吵架或者破坏了老太太原有的“规矩”
让人感动的是小女孩儿知道什么叫老。其实许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是老。老,有时候就是渐渐离开年轻,渐渐不明白别人在说什么,自己再也参与不到那些新鲜的事情里,只能看着所有的,热闹的,喜气的,懵懂的,莽撞的东西,全都离开自己。每一天都在离死亡近一些,似乎想要高兴一点,却总是忘不了这一切即将走向死亡的徒劳。
从冬到春,最后到秋。小女孩与老太太住在一个院子里满一年。她的到来带给老太太生活里最后的珍贵和喜悦,她的离开是因为自己生活的发展,老太太自那以后长病不起,最终撒手离开人间。
字幕上写,小女孩的扮演者叫宫哲,喜欢这个名字。喜欢小女孩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