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2、绿木蔽天心作古 上 ...
-
憶绵听得陈橙说完,伸手抹去了陈橙眼角的一滴泪水,放在嘴里尝了尝。说:“橙姐,你的泪是甜的。”
陈橙拍掉了她的手“瓜气死了。”忽然又小声说:“那边站个胖子都快哭了,你去尝尝他的眼泪?”
憶绵回头一看,刘禅穿着便装一身绫罗站在一个胭脂摊旁,目不转睛的望着自己,想起不久前把他推倒在地心中不忍,略微朝他点了下头,微微一笑,拉着陈橙转身便走。
刘禅看见憶绵的笑容,只觉得两颊笑涡霞光荡漾,快走了两步赶了上来叫道:“绵妹妹?”
陈橙不认识刘禅,看向憶绵:“谁呀这是?”
“从小一起长大的哥哥。”
刘禅又要拉憶绵的衣角,憶绵脚尖轻点,不着痕迹的避过。
“绵妹妹,你是因为他们给我订了亲才不理我的吗?我这就回父亲我不要三叔的女儿,我只要你!”刘禅擦了下额头的汗水。
憶绵不知如何推脱敷衍,皱了皱眉刚要说话,听见陈橙不屑的轻笑。
“胖子,就你也想娶憶绵?成,回去先把你这一圈肥肉去掉,把这豁牙给我补上再过来试试吧。”
刘禅脸色发白的站在日头下,这样赤裸裸的的讥讽还是第一回听见,虽说有点胖,但只要努力,少吃点还是可以瘦下去的,可右边内测掉了的一颗小牙是因为小时候吃糖吃烂掉,早就过了长牙的年纪,如何补得上?
听得陈橙这样说,真以为憶绵是嫌弃自己少了颗牙,心灰意懒,抖动着脸上肉嘟嘟的腮帮,推开憶绵向前奔去。
憶绵不防,被他推的一歪,看着胖乎乎一颤一颤的背影有些不忍:“还是小孩子呢,太伤他的自尊了。”
陈橙抬起素手,又换了朵蔷薇在头顶试戴:“小?媳妇都说着了你还嫌他小?我看可比你大,这种人你嫁过去他父母也不会高看你,眼见着儿子这么喜欢你怎么不去你家求亲?”憶绵懒得辩解,在政治上哪桩婚姻不是拿来牺牲凑对的,谈爱情,太奢侈了。
憶绵想到了诸葛亮,他的婚姻应该是美满幸福的吧,没有欺骗和尔虞我诈,在独山的那一刻只能算是一时情迷,却已经够自己回忆一生了,用极小的声音说了声:“先生。”
这回连陈橙都没有听清,“什么?”
“没什么”憶绵慌忙掩饰,目光停留在眼前一排簇新的掐丝绢花上,看入眼中的却是漫长无边的天涯。
这一年注定是悲大过于喜的一年,七月的时候传来张飞被害的消息,刘备猛然间老了十岁,头上多白发黑色尽荒芜。
快报送至成都的时候,憶绵正喝吃陈安与陈橙的喜酒,写了一张小篆“天作之合”送出去,陈橙拿着微微低头羞笑,看着这四个字竟红了脸:“我要给安哥说挂在正厅。”
憶绵背着手侧侧身子,向陈橙耳语:“挂在床帐里岂不更妙?”耳语的声音不高不低,正好被周围的丫鬟婆子听见,顿时嬉笑一片。
平时泼辣的陈橙听见后头低得更低,憶绵拉着陈橙走到一旁:“那个你买了吗?”
陈橙看憶绵一本正经的样子迷糊得问:“哪个?”
“辣子啊!”
陈橙完全沉浸在要成为新嫁娘的喜悦中,一头雾水:“买辣子做什么?”
“陈嫂竟然没给你说?”陈橙更蒙了,生怕哪点不吉利“为什么要买辣子?”
憶绵嘟起小嘴:“新媳妇出嫁时都要带许多辣子带在身上的,洞房时要挂在内帐中,寓意着女人会管家,男人以后一辈子都听媳妇的话。”
陈橙听后长出一口气,眉梢染上喜色:“我听安哥的话就好,不用他听我的。”肯定的语气就像屋内的落地罩,碧纱绰影语定乾坤中含着朦胧的美意,爱情原来可以如此的不去计较,只要共同罩里面,怎样都是好的。
憶绵这一刻是羡慕的,书中写的只羡鸳鸯不羡仙大约就是这样的情景,绯红的嫁衣是陈橙熬夜一针一线缝制的,暗纹中袅袅绣着并蒂莲,吉祥如意的云纹大朵大朵的飘在绸缎中,盖上喜帕把新娘从后院送至前厅,路上憶绵跟在一旁看喜娘搀扶着的新嫁娘在众人的嬉笑中跨火盆,笑着对蒙头盖脸的陈橙说:“真美,看得我都想嫁人了。”站在近侧的陈忠听见,回了回头,若有所思的看了一眼憶绵。
开席时憶绵和诸葛乔坐在了一起,到底是青涩的暗恋,看清了就再不介怀,兴高采烈的和同桌的客人们拼酒,憶绵不喜酒水,自来不喝,举杯时也只是轻触一下杯口。
这时有个小兵模样的人悄悄走到诸葛乔面前递给他一张纸,诸葛乔看后脸色一变,忙把憶绵拉到一旁,面色沉重:“张三爷遇害了。”
憶绵片刻无语,回过神来才施展轻功脚不沾尘的向丞相府奔去。
此时诸葛亮正跪在文泰殿伏地不起,刘备已是接近疯狂,烦躁的踱着步,一脚踹翻了鎏金方柱下的四兽青尊,沉闷的响声在空旷的大殿里略带回音,就像催命的魔音穿耳般击在人心,抓绕一样的不安。
诸葛亮额头已然青肿,刘备一甩袍袖:“丞相不必多说,想来还是那几句话,朕背也背得出来,二弟被害时你就说冤者不冤,胜败天定,大局为重。朕听了后伤了三弟的心,现在三弟也被害了,朕再苟活于世有什么用!先伐吴雪恨后丞相再来排讲道理不迟!”
诸葛亮伏地辩解:“皇上明鉴,凡事要择时而动,到时机成熟再”还未说完,刘备拍裂了花梨木的案角上面镶金的龙爪掉下一块:“再攻打吴国不迟是吧,朕出兵之意已决,丞相跪安吧!”说完掉头便走了。
诸葛亮揉着发乌的额头摇晃站起,呆站片刻看了一眼断裂的金龙爪,一股阴影笼上心头,苦笑一声走出殿外。
殿外方砖青石阶上跪着昭德将军简雍,和太子太傅秦宓。二人看见诸葛亮走出来的神色,霎时灰了心,仍不信得问:“皇上执意出兵?”
诸葛亮摆了摆手,“先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