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沈家饭馆 ...
-
腊七腊八,冻煞叫花。
腊月初八,一开门,寒风阵阵,阴冷刺骨,再加上几天前才下了一场大雪,更是冷得厉害。虽然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家家户户都要准备腊八粥,也要开始准备年货了,但是天实在太冷里,又加上时间还早,此时不过是卯初时刻,街上着实没有几个人,三合镇主街三合街上的各家店铺也都还没有开门营业,可是主街过去几条街旁边的一个偏僻小胡同里的一家铺子门前已经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走进一看,原来是家饭馆,抬头看招牌,也简单——沈家饭馆。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卯正辰初交替之时,铺内传来悉悉索索的声音,大概是店里的伙计在准备开门,又过了不一会儿,店门开了一个缝,一个十一二岁的小伙计探出头来,用雌雄难辨的声音高声喊道:“各位请按规矩排队,一炷香后开始发号,谢谢各位捧场!”
人群中有些老主顾立马精神起来:“好儿,我连续三个月都来排,一次也没中,你们是不是应该照顾照顾我们这些老主顾啊?”
小伙计也是;伶俐异常,立马接到:“这事儿我们东家说了都不算,我们沈家饭馆讲究的就是童叟无欺、公平、公开,您中不中啊,得老天说了算。”
果然,大约一炷香的功夫,铺子门口摆出了一个大簸箕,里面放满了拇指大小的牌子,门前的人群也排好了对,刚才的小伙计给排队的客人按顺序发牌子。
这时候,小街上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有来往过路的起来赶路,看这种情景不禁纳闷,有个人便问一个排队的人:“这家饭馆的东西就这么好吃?你们这么早就过来?”
排队的人瞥了她一眼:“这位大姐今年第一次来我们三合镇吧?这家饭馆虽然不大吧,可是这饭菜却是一绝,味道好不说,还能调理身体,而且人家还有这救命的神仙汤卖。今年开春,镇子上有几个人去山上打猎,结果山间路滑,有两个人从山上摔了下来,抬回来之后大夫帮她们包扎了伤口,其中一个连药都没有开,说已经是没救了。刚好这个人是沈家饭馆老板的邻居刘海,沈家就拿了自家饭馆的东西去瞧她,说自己家有一种汤,对这种伤有些疗效,这也算是人家的一番心意。刘家的人当时也没想这汤能怎么样,不过是死马当做活马医罢了,结果你猜怎么样,那个刘海喝了沈家送去的汤,不到一个月全好了,现在好人一样,活蹦乱跳的下地干活。另外一个伤的轻的都没有她好得快。”说完又白了过路的一眼:“你说,这可不是神仙汤?我们这个镇子本来以打猎为生的人就不少,保不住就受点儿伤什么的,大家当然是抢这个汤来买了。”
她刚说完,旁边一个人接道:“可不是,当时那个伤的轻的知道了沈家的汤,也过来求,喝了一次,听说就全好了,那也是个知恩图报的,就是现在沈家酒馆负责进货采买的陈烈大姐。”
前头有个刚领了牌子的人又接道:“我四月买到过一次神仙汤,当时住在我家客栈的一个皮货商知道了,说她有早年打猎有旧伤在身,每年复发疼痛难忍,要跟我高价买了神仙汤去试一试,结果这汤连旧伤都全治好了,这不,前面排队等号的就是她”。
正说着,那个皮货商也领了牌子走下来,听见陈掌柜提起她,就走了过来,“那可不是,不光是我,还有好多人都得了这神仙汤的益啦!可惜,他这汤一个月才能出十份。“这位不愧是走南闯北的,嗓门真不是一般的大。
这位一提起话头,不断地有人过来分享她们的心得,有的说神仙汤自然不是那么好做的,一个月十份也很正常等等。说着说着,前面人群又是一阵骚动,原来的今天的汤号已经抽出来了,中的了人自是欢天喜地的去领汤,未中的有些急需用汤的就前去找中了的人,看是不是可以转卖给自己,大部分都各自回家等着下个月继续拼搏。
随着十份汤的派发完毕,刚才负责发木牌的小伙计挂出来当日的菜单,并注明了每份菜的份数。大堂里不断有客人走进来点菜吃饭,后厨上也立刻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就连两个跑堂的都忙得脚不沾地。不过这种情况只维持到午饭过后,午饭期间,就见发木牌的小伙计不断地在挂出来的菜单上写着“已卖完,已预订完”等字样,午饭过后不久,饭馆就挂出了打烊的牌子,饭馆门也半掩起来,不时传出打扫收拾的声音,不到半个时辰,申初时,铺子又恢复了拂晓时的模样。
****************我是介绍时间制的分割线****************************************此地采用的是12时辰制,每个时辰又分为初、正两段,与现代采用的24小时制对照如下:
子初/正(23点-1点)、丑初/正(1点-3点) 、寅初/正(3点-5点)、卯初/正(5点-7点)、辰初/正(7点-9点)、巳初/正(9点-11点)、午初/正(11点-13点)、未初/正(13点-15点)、申初/正(15点-17点)、酉初/正(17点-19点)、戌初/正(19点-21点)、亥初/正(21点-23点)
每个时辰又可分为8刻,等同于15分钟。
**************************我是代表镜头即将转移的分割线************************
三月三日傍晚,三合镇,杏花弄。沈宅。
此时宅门半掩,里面不时传出阵阵的读书声,来到院内,就见有两女三男正在院子边小跑边背书,其中男孩一个正是一早在沈家饭馆发牌子的小伙计。
这是,一位二十岁上下身着蓝色衣衫的男人走过来说:“今天就先到这儿吧,各自收拾收拾,阿星、阿月、还有好儿,你们一会儿跟我一起去准备晚饭。袁飞,陈烈跟李成两个去采买还没回来,你去看看,今天东西买的多,你顺便帮他们拿点儿货;袁方,厨房里水不多了,你收拾好去帮忙把水挑满吧。辛苦你了。”
几个人各自应了一声就开始忙活起来了。不一会儿,袁方就把厨房的两个大水缸挑满了,三个半大小子跟着蓝衣男子也忙活起了,厨房了很快就暖和起来。
趁着他们做饭的功夫,我们来看看这个院子。
这是一个中等规模的院子,坐北朝南,进门有两间耳房,是饭馆的4个伙计住的,左右两侧各有两间厢房,左侧的靠近主屋的一间已经改成了厨房,另外一间暂时没人住,大家都把它当成仓库用了。右侧的两间房一间住着碗公和他十一岁的宝贝孙子林好儿。
主屋共有三间,中间是客厅,左边是宅子主人的书房,右边是夫妇二人的卧室,主屋左右各有一间略小的厢房,右边住着宅子那主人的两个义弟,左侧厢房则作为客房暂时空着。
除了这些主要的房间,院子里还有些其他的布置。
紧挨着厨房是一间整块大青石砌成的小房子,说它小是跟其他房间比起来,这间房子长宽都不过4米左右,长宽相差不多,乍一看上去,倒像是个四方的大盒子扣在那里,跟其他的房间明显不同。
过了青石小房子,旁边是一口古井,井水常年不断,清冽爽口,古井旁边中着两棵枣树,为避免落叶掉进井里,井口上盖着一个藤条编的盖子,打水的时候掀开就可以了。井边则放着水桶,搓衣板什么的。在离井口不到2米远的地方,还有个一大一小两个石磨,石磨挨着井,平时磨东西打水就省了不少事儿。
除了这两棵枣树(这里我承认,是因为突然想到了鲁迅的一颗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主屋斜对面还有个葡萄架,院子里还种了两颗核桃树,还有两棵光秃秃的看不出是什么树,不过大概是因为腊月的原因,整个院子里最吸引人的还要数靠着大门院墙而栽的两株腊梅,此时开的正好,几天前一场大雪后,腊梅花越发盛开了,远看起来,一团金黄,煞是好看,而且因为这两棵腊梅,整个院子里都能闻到一股清幽的花香。
当然,院子左侧的两个院角各有一个五谷轮回之所,我就暂时不多作介绍了。
腊月天黑的快,刚才还能在院子里看书,一会的功夫,院子里已经是漆黑一片了,这时,一个五十岁上下的面容清秀的男人慢慢的把各屋的灯点上了,院子里还挂了两个崭新的灯笼。
“碗公,你歇着吧,我来就行了。”被叫做袁飞的女人接过了碗公手里的东西,她身后站着两个人,想必就是蓝衣人提到的陈烈和李成,几个人手里都拿着不少东西,其中一个人背着的几乎是一头整猪。
“哎呀,你们总算回来了,青衣刚才还说呢,今天就因该让袁飞姐妹两个跟你们一起去的,也不至于弄到现在。”碗公一边说着,一边帮她们打灯笼照路。
“东家还没有回来吗?客厅没人,书房的灯也没亮。”手里提着,肩上挂着的陈烈问道。
“还没呢,阿沈一早就出去了,说是要弄点儿东西过年,这会子还没回来,好儿他们都问了好几回了。这个阿沈,也不知道她想干什么!”虽然是抱怨的语气,可是碗公宠溺的表情可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儿。
“那是,东家是个奇人,谁也能不明白她想的东西。”这句话是后面背着头整猪的李成说的。
说话间,几个人已经把东西卸到了仓库里,刚归置好了。就听见外面几个孩子叫着:“阿沈姐回来啦,阿沈姐回来了….”,几个人一听,也连忙走到院子里,只见几个孩子围着一个二十岁上下女人,女人身上背着个大背篓,背篓里的东西差不多高出她两个头来,因为她背篓后面还捆着一小捆甘蔗。
“你们几个小子别围着了,快让阿沈把东西放下来,这么多东西,早点儿说多去几个人接接你。”
“没事儿,阿青呢?”
“从心,你快把东西放下来,你们几个都去洗一洗,准备吃饭了,今天腊八,晚上吃腊八饭。阿星,去把大门插上。”沈青衣早从厨房里出来,边帮她卸着背篓边说。
女人嗯了一声,小心的把背篓放下,抬起头说:“我弄了点儿水果,过年热闹点,也能放在店里卖一些。你们小心点儿,先放在东屋吧。我们几个去洗一下。”说着朝青石方走去,另外一大一小两个人也跟着她走过去。其他几个人则是放东西的放东西,摆饭的摆饭,都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