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2、如花封妃 ...
-
窦小豆不得不承认,韵妃不仅能生,还会生,一连这两胎都是阿哥,这种概率低的事,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窦小豆心里高兴,挥手赏了东西,又下旨安抚了韵妃,就匆匆离开到东暖阁去了。他不是不喜这个孩子,都是自己的儿子哪里有不喜的道理?可南方战事吃紧,窦小豆没有心思玩乐。方才急报说,定远大将军尼堪殁於阵。
七月时,窦小豆命尼堪为定远大将军,亲送於南苑,出征湖南。窦小豆是对他抱有极大希望的,议政王会议一致推举,战功显赫,这让他很有信心。
窦小豆还曾许诺他凯旋之后请他喝酒,现在也成了空话。如今才是十月,那个不善言辞的人却战死沙场。
尼堪已是尽忠,出征之时,尼堪临危受命,仓促之极。
这件事还是窦小豆穿来之前说起,顺治六年五月,清廷命孔有德征广西、耿仲明、尚可喜征广东,顺治九年,桂林失陷,定南王孔有德败亡;定远大将军、敬谨亲王尼堪奉命征讨湘黔,又全军覆没。这丧师失地、两蹶名王的惨败,震动了朝野。
暖阁里的人站得齐刷刷的等着窦小豆发话,窦小豆反复看着折子,说:“军队不可一日无帅,你们看谁能接此重任?”
百官推诿,一个个傻傻站着不愿出头,连着失了两名大将,丢了数千里的阵地,窦小豆的怒火可想而知,谁愿意触这个霉头?自然谁都不愿意接这个话。倒是博果尔跃跃欲试,想要说话,被站在身侧的常阿岱硬生生拦了下来。
窦小豆甩下奏章,让议政王大臣下去再去商议,拟上奏章来。
现在,他手里还有一份奏章,上面写着,郑成功遂败,漳州之围始解。
漳州在两军双峙的7个多月之间,军民已相继俄死数以万计,到解围之时,仅剩一二百人,城中粮尽,食人炊骨,死者达70余万,几成空城。
郑成功此人,在窦小豆心里一直是个英雄,自小教科书的熏陶就是如此教育的。所谓英雄不都是仁义至极,宁可自己死也不让百姓受丝毫的苦难么?
围城饿死百姓,窦小豆一直以为这种事只有八旗才会做,毕竟他们是蛮夷么。英雄郑成功也是如此,窦小豆就不免一阵阵的心寒,成大事的人总是不把别人的性命放在眼里么?烧杀奸掠,无恶不作。
果然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啊。
实则,郑成功之所以为人赞扬,其最大的贡献就是收复了台湾。毕竟,反清复明的大有人在,可后世郑成功人人知道,李定国,张苍水却无人问津了。
大清入关九年,前明犹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当年元朝也是外族,却没看见这么多的反对者,原因自然有很多,其中一条就是前朝皇室的人已经死光了,反对的旗号自然无法举得起来。
这些东西之所以能够放肆,不过是因为前明朱家还有后人,打着朱家的旗帜至极就名正言顺了,也是因为这个后人在,大清的处境有些名不正要不顺的尴尬。
若是这后人也归顺了,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也就没法闹腾了。
所以,战事要继续,南明的永历帝一定会俘虏,所谓的朱三太子也要找到。
这场战役的最终胜利一定是朝廷的,清政府存活了几百年,怎会连这个小小的磨难都过不去?
窦小豆一直在东暖阁里等着他们商议,一手又拿起奏章批阅。
南方百废待兴,北方也是有人没田种,有田没人中。窦小豆安慰自己,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万万不能心急。
他自己明白满朝文武之多,他不必事事亲自动手动脑,只要出了主意就会有人帮他想到万无一失,再实施先去。若是单靠他自己,累死也不能成事。
窦小豆在慢慢在实行一些政策,农商方面,重农重商,鼓励开垦,鼓励经商。虽说实施之初遭到反对,但商人缴税之多也堵了些人的嘴,窦小豆也是逐步改善商人的地位,一蹴而就的事情总不是常事,慢慢下来也就平息了。
近日窦小豆召见南方汉人武将,找人寻来了大名鼎鼎的施琅,虽说现在的施琅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总兵,窦小豆官升几级,提前让他上任水师提督,窦小豆暗自担心,希望这样的拔苗助长不会起到反效果,毁掉这个年满三十有三的青年。
窦小豆与施琅密谈,他要他建立一支强大的水师,不仅仅要兵强马壮,还要培养出能打水仗的将领来。建水师用意有三:一者,□□,在郑成功之前赶走荷兰人。第二,防御日寇,第三,严查走私。
窦小豆给他十年的时间,金钱,以及信任。施琅感激涕零,连话都不知道如何说了,匆匆上任,表示绝不辜负皇恩。
说起走私,就不得不说与外贸易了。大家都知道这又是一个难题,清朝前中期,正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走上工业革命道路,四处疯狂侵略,疯狂拓展海外殖民地和海外市场的时期。窦小豆要是再闭关自守、消极被动,无异于作茧自缚,无异于坐以待毙。
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发明创造,窦小豆早在设立学堂之初就鼓励八旗子弟发明创造,宫内的制造局也被窦小豆弄来捣鼓□□械。
还有,鸦片是不得不防的。鸦片由来已久,至少在公元前139年张骞出使西域时,鸦片就传到了中国。华佗使用大麻和鸦片作为麻醉剂;唐代阿拉伯鸦片被称为"阿芙蓉";北宋印行的《开宝本草》中,鸦片定名为罂粟粟。当成吉思汗的铁骑踏遍欧亚大陆以后,鸦片也成为社会商品的一个重要种类,但那都只是入药佳品。明朝时,崇帧皇帝也曾下令禁烟。
窦小豆给太医院弄来了鸦片,让他们一定要寻找出戒烟的药来。近些日子才有些成效。窦小豆举起笔来,犹豫了片刻,终于同意让他们在死囚身上做最终的实验,当然,窦小豆要求死囚都得是自愿的,还要给予报酬,给予亲人福利。
议政王会议吵了一上午终于将人选挑了出来,窦小豆出了暖阁,伸了伸懒腰就到韵妃住的钟粹宫,前脚走的匆忙,自己没去看她,窦小豆料定她心里是不好受的,现在得了空,还是去安抚安抚吧。
半道上竟遇见佟腊月,现下的她一身松花色晕绿缎绣飞蝶夹氅衣,松花与碧色,搭配起来明媚清爽相得益彰,别致的两把头与珠花,也为她平添了几分烂漫。
她是长日子没见窦小豆了,神情竟然紧张起来,手脚不知道往哪里放了,见了窦小豆请了安,窦小豆免了礼,问:“你这是往哪去?”
佟嫔捻着手帕,有些吞吞吐吐说:“奴才方才听人说韵妃姐姐生了,这不是要去看看,给她道喜。”
窦小豆点头,挟她同往。
一路上佟腊月低着头,一句话也不敢说,这让窦小豆出了意料之外,怎么说他也是这宫里的香饽饽,见了他像是要躲开得迹象似的,怎么着都不合常理。
她之所以会这样,窦小豆也能猜得到,韵妃巴氏的主子就是佟腊月的父亲,两人的身份千差万别,现在进了宫,竟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自己一个小姐给丫头道贺,让她怎么拉的下脸来?
吴良辅在旁笑眯眯地插话:“女儿家脸皮薄,万岁爷您瞧娘娘见着您都害羞了。”
听到这话,窦小豆心里生了说不出的恶心,恨不得踹他一脚,可看在吴良辅还有用处的份上,窦小豆也不得不忍住,收回自己的脚。
窦小豆到了才知道孝庄已在屋里,他朝孝庄行礼起身,发现小萝莉也在,如花正站在她的身后,窦小豆朝如花点点头,上前关心问小萝莉:“你不好好歇着,来这凑热闹。”
小萝莉坐回椅子上,朝窦小豆笑,刚生完孩子的她微微有些发福,脸是圆的,一笑起来两个酒窝更加清楚好看了,“韵妃生了阿哥,我怎么有不来的道理?”
窦小豆点头,侧身看看抱在孝庄怀里的孩子,刚生下来的娃娃都是大同小异,长得像个小猴子似的,不像已经有些张开了的瑚图里宜敏比就不同了,单是眼睛水汪汪的。看着这个孩子,窦小豆心里更加想念瑚图里宜敏比,他问:“长公主呢?朕又好几日没见了。”
小萝莉本来有些吃味,她本是气着呢,韵妃一连俩个阿哥生着,自己不争气生了个女娃,,自己却不知道怨谁,听他问自己的女儿,心里顿时觉得发暖,一下子就散开了郁结,回道:“瑚图里宜敏比这几日还和往时并无两样,能吃能睡,就是想她阿玛了。”
窦小豆答应着,“朕得了空一定去。”窦小豆不愿再多说,嫔妃众多的地方窦小豆不想给她再带来嫉恨。
他侧身将注意力接着看向小阿哥,这一胎要是按照史上来说应该是贤王福全。可额娘是不对,所以,这名字自然也要另外起了,实在是麻烦,其实不另起名字也行,窦小豆绝对不承认是自己对起名字有了兴趣。
三阿哥玄烨的名字是不能改的,堂堂康熙大帝名字好听。这个是二阿哥,出生的生辰又五行缺土,窦小豆转了转脑袋,就拍案定了个名字:爱新觉罗•玄瑾。
孝庄嗯了一声,觉得名字不错,报了内务府上玉牒。
他们又坐了片刻,孝庄将阿哥交给奶妈,让她抱进里屋,继而打发屋里的人出去:“瞧也瞧过了,这名字也取好了,咱们就不打扰韵妃休息,都散了吧。”
窦小豆瞧这架势,定是有什么话要说,不由站起来扶着孝庄出门:“额娘,儿子送你回去吧。”
出了门,孝庄让宫女下去,只让苏嘛喇姑跟着,她跟窦小豆说:“我听说你下令要活捉朱三太子?”
这才下的旨意,孝庄知道的还真是快,窦小豆点头:“是有这么回事,儿子要把他活生生的请回来,给他好吃好喝,许他荣华富贵。”
孝庄不知道在想什么,笑着看着他,“杀都杀不急呢,你怎么还供起来了?”
窦小豆道:“儿子自有儿子的打算,您就瞧好吧。反正也不是说抓就能抓到的。”
孝庄道:“我也不管了,你自己看着就行。额娘倒是有个事跟你商量。”
窦小豆问:“额娘,什么事?”
“你瞧你这宫里头冷冷清清的,刚选了秀女你也不上心。妃子位上的只有韵妃一个,本来没什么,可这一下进宫的秀女拔尖加上韵妃汉八旗里就有三个,你让咱们满人怎么想?还是提提几个自家吧。”
窦小豆不知道她是什么意思,自大他进了宫,进了这副身子,对后宫都是一碗水端平的,从未偏向过谁,当然,小萝莉是例外的。
窦小豆说:“额娘说的儿子明白,可晋位也不是无缘无故的,韵妃也是生了阿哥才晋的位子。”
孝庄点头说:“阿哥是要生,可也要看是谁生。韵妃身份卑微,却连着产了两个阿哥,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偏了心。这后宫的风吹草动关系着大清的命脉,你还是要慎重啊。”她又道,“我看如花这孩子不错,不如封个妃子吧。”
窦小豆真真意外了,“额娘……”
孝庄道:“这是个好孩子,我瞧着对你也是上心的,要不然怎么就是不会科尔沁,要留在宫里头?你个没心没肺的就是瞧不见,额娘这回替她做回主,别封什么贵人什么嫔了,就封个妃子吧,皇后在宫里也有人好照应照应。”
窦小豆搀着她,小心翼翼扯着笑:“这是额娘的意识,还是如花的?”
孝庄反手握着窦小豆的手说:“自然是额娘的意思,一个姑娘家的脸皮哪能这般的厚?”
窦小豆想了片刻,“封个妃子也没什么的,只是既然要封,不如一次封完,也就省了功夫,儿子想纳汉官之女入宫,册封一两个汉家女,以彰显满汉一家。”
孝庄知道窦小豆是给她提的条件,这一年多来,窦小豆事事都是好商量,也给足了科尔沁的面子,若是不答应,指不定要倒腾出什么花样来。再者,选汉官女以备六宫早就已然实行,这也是安抚汉大臣的良策,孝庄点头:“就依着你吧。”
顺治九年,上谕,博尔济吉特氏如花郡主贤淑慧敏,深得圣心,封为敏妃,汉女石氏册封恪妃,陈氏晋升为嫔,唐氏王氏杨氏皆为常在答应不等。
次月,窦小豆又下一旨,凡是顺治元年所生之女,若有违法裹足者,其女父有官者,交吏、兵部议处,兵民交付刑部,责四十扳,流徙;其家长不行稽察,枷一个月,责皿十板。凡六品至上官员不得纳裹足者为妻,违者,免去官职,去顶戴花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