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女主是个很多缺点的人,脾气也绝算不上好。说一个细节吧,比如古人对长幼之序看得比现代重,她拜师时就想让三个小孩儿叫她“师姐”,其实不是为了好玩,而是她要做“大”,表现出她要别人敬她重她,不容忤逆的一种强横的性格。这里她和杨过也确实没什么好商量的,在对待欧阳锋的问题上,两个人站在了不同的立场,不是信不信杨过能分开西毒北丐的问题,是立场不同,所思所想有根本的差异。杨过先前对郭芙说的话很强硬,带有一点命令性,手还放在剑柄上,这是一种什么姿态?他们虽无师徒之名,却有师徒之实,自己教导数年的孩子掉头要对你拔剑,你心中又是什么滋味?诚然,杨过为救义父,前因可谅,其情可悯,但郭芙一直不是个很能为别人考虑、体贴而通情理的人。看前文,在觉得受到冒犯的时候,她可没有一次为别人着想多过在乎自己的感受(杨过打翻茶水那里她不知道他是故意的)。
杨过最后那句“你莫逼我”,看似放低身段请求,其实等于是说“你要敢对我义父动手,我就敢对你动手”,实际上并没有给郭芙台阶下啊……
有读者觉得郭芙的反应不合情理,那应该是由于有些东西我没有能写清楚的缘故,笔力原因吧。不过文中细节处应该还是可以看到蛛丝马迹。再举个例子,她曾在武三通和李莫愁打斗时撤下双雕,不管武三通的死活,可说是自私轻义。但在之后,却又为了陆无双拦阻李莫愁,甘冒大险,这矛不矛盾?类似的矛盾之处还有很多,但你们没有人说突兀,为什么?一是人性本来就具有复杂性,没有人是脸谱化的。更多的却是因为她这个个体的人格不成熟,才会行事相悖。比如郭靖是个人格完善成熟的人,他不管做什么事,绝不会违背民族大义,绝不会失了宽容仁义之心,也绝不会存心去猜忌别人。而郭芙虽然活了两辈子,心智却和现在的年龄相若(这朵温室娇花……),是个青春期的少女,她在成长的过程中要面对很多事情,面临许多抉择,做出的反应完全可能自我相悖甚至在旁人分析后觉得不合情理,实际上,这恰是一种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