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嗯,既然是小评,就不发太多感慨了。只拣重点说。
整体来看,《长歌行》是以人物为主线,语言依旧华丽优美,风格更加婉约(其实,其实……我还是喜欢豪放的)。我感觉,读明月晓轩大人的文,都要有一段磨合期。很多读者都坚持不下来这段磨合期,便觉得轩大的文高深莫测,难以理解;那些成功度过磨合期的读者则会被文章深深吸引,赞不绝口。《长歌行》的磨合期短了许多,3-5章就能让读者进入状态。
再来说说书中的人物,我想品评的是林晴朗和苏长安。
首先林晴朗,我比较喜欢这个人物。其才干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她出身贫寒又吃过很所苦,在性格上虽不能说是阳光乐观,但至少积极向上,也挺开朗,不是那种低沉阴郁的人。可关于林晴朗立志成为官员的主要原因,是想实现自身价值,还是要拯救天下苍生,亦或是二者兼而有之?总之,能看出林对成为官员的渴望,但其原因我没太看明白。
再说苏长安,我觉得他是一位地地道道、中规中矩的明君。品行端正、勤于政务、知人善用、会培养人才,但他似乎谋略有余而魄力不足,故而与千古帝王还有一定差距。比如说外放林晴朗这件事,他让林晴朗做官的主要原因据我观察有两个:第一,林为其立下汗马功劳,理应答应她的要求;第二,让林替晚梅完成其未了的心愿。这一决定让他经历了漫长的犹豫过程,他舍不得林晴朗,但放下了,所以他是明君。而千古帝王的做法应该是:纵使心如刀绞也要毅然决然、当机立断,为国家的利益舍弃私人情爱。既然林有大才,就要放她去历练成长,假以时日,留国便又有一栋梁。哪怕回去后痛哭流涕,当着林的面也应该说:“你的才华不应该埋没在后宫里,要以苍生为己任、以天下为己任,为我留国统一大业添砖加瓦。”这就是明君与千古帝王的不同之处:明君或许令人佩服,千古帝王却让人肃然起敬。
另外,苏长安没摆平王仲道,这让人多多少少感觉有点小失败。他也不是急病暴毙,为什么不传平江王火速进京为皇位接替做准备,而让叛臣得了手呢?
苏长安给我的感觉,作风上很像放火烧秸秆结果却连麦子一起烧了的那位,都是不紧不慢、不卑不亢的类型。当然,毕竟苏长安经历过混乱局势与危险政治的洗礼,在谋略与手段上要比那位高超许多。
综上,我觉得苏长安是个毋庸置疑的明君,但明君也分辟世型和守成型,他更倾向于后者。如果手里的国家是安定的,他一定有办法让治世清明,国泰民安。只可惜生于乱世,他显得过于温婉,不够强势。当然,这也与他即位前错综复杂的□□势有关。只能叹一声:天未降大任于斯人也。
刚看完《扶朗纪事》,《东赵风云》只看了一点,觉得那个赵元戎还不如苏长安呢。怪不得扶朗群雄争霸二百多年也没统一,原来那些皇帝都是这个水平的╮(╯_╰)╭
轩大,未来会出现一位千古帝王在林晴朗的辅佐下一统扶朗吧,要是让林辅佐赵元戎那样的皇帝平定天下就太辛苦了,对吧对吧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