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明兰的婚事——总结
    看文的整个过程中,尤其是明兰过了十岁开始考虑婚事开始,一个个男人添加笔墨,对于读者来说颇有些女尊后宫选皇后的架势,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在作者的文字下以当时的社会背景,情况其实是反过来的。
    总想要最好的,但也永远识别想要如意的。关于齐衡、贺宏文还有总是被我无视李郁,他们的对与错,是是非非,我就不说了,大家的评一篇接着一篇,有辩白有对掐,我也说不出来什么别的,依旧固执于某人的亲们,下一卷大约都会悄悄走开吧?(但凡是大张旗鼓说是弃文,其实多半都是舍不得的)
    但是作者的大纲从开篇第一卷开始,就已经安置后文的伏笔。其实过去我曾经写过这方面的评,这里重新总结一下。
    说明兰的婚事,首先要说明兰是个什么样的姑娘。
    明兰的父亲盛紘,官居四品御史,清流文官;母亲王氏,世家嫡女。有同样为官但是前途更加远大的兄长,两个姐姐都是高嫁。盛府有官方背景,家资富庶,清流权贵左右逢源,因此明兰是相当不错的官宦人家小姐——因此明兰的夫婿如非官宦人家层次,都是下嫁。(比如仅是秀才的文炎敬,墨兰嫁给他也是下嫁;文炎敬过了科举成了进士,假如水平高点儿当上庶吉士,那还能混个门当户对)
    明兰是庶女,但名字却记于嫡母王氏名下,山寨版嫡女身份——明兰的丈夫人选就不同于普通的庶女丈夫人选,但又不能如真正的嫡女那样挑剔好丈夫,因此处于这么一个“上不上,下不下”有些尴尬的位置。
    明兰是祖母盛老太太养大的。盛老太太身份不一般,名声更是远近驰名,这又在给明兰的婚事上加了砝码。
    以上是明兰的身份背景,除非下嫁,否则明兰的夫婿必然是官宦权贵人家。
    然后看作者的伏笔:
    孙嬷嬷的礼仪速成班。以当时盛府的条件,三个姑娘其实礼仪上不差,但嫁入伯爵府等级的权贵人家,那水平要求就更上一层楼。除了华兰,孙嬷嬷也说了“身子骨没长开”其实也学不了。如兰是没怎么学,墨兰拼命学,但多年过去了,没记住的更多。当时明兰尚小,抓住重点记笔记,忘了还能复习下,等到明兰长大些再看时,她的礼仪水平能和嫁入侯府的华兰相比,甚至更好,其后在京城各贵妇看明兰,也表现出对明兰容貌礼仪的欣赏,就比如梁夫人,明兰的容貌和礼仪就足够嫁入他们家。
    经历,这个不是说姚依依前世经历,而是古代一个官宦小姐理论上不会遇到的情况,比方“古代离婚现场”、盛府老家那些往死了打秋风的极品亲戚等。一方面暗示明兰婚后的生活绝对不能平静,另一方面也丰富明兰古代内宅生活的经验,掌握应对机变的能力。这一点可以对比下如兰,一个厉害些(貌似还属于能讲理类型)的舅母就让如兰生出了嫁不到那家挺好的想法,那么如兰还是下嫁到文家比较好。
    (3)“申辰大乱”,这对明兰有两个重要的影响。第一,明兰首次意识到父亲和兄长在家庭中的重要性。现代女性,尤其是大龄未婚的,工作远离父母的,往往不会有这方面强烈的认识,姚依依想要相亲,考虑结婚,但心态上其实还是一样。这一点影响,让明兰意识到男人在家庭中的重要性,不至于菟丝草那样倚赖,但是一定要有;第二,就是对男人不在家的时候,要镇定,这里尤其是盛老太太一句话:“那些武将的家眷,父兄出征,难道也如你们这般没出息?”——底层的武官也许还有平民出身,但是高层的武将,那可都是权贵子弟。
    这是一环扣一环的设定铺垫,作者给明兰设定的丈夫人选必然是权贵人家的。其本身本应该是一个能获得嫡女配偶的权贵子弟,但因为种种原因,他没有。此外,他的家庭或者说是家族生活,某种程度上是不平静不单纯的。而这个人选,同时也是参与时局的朝廷命官。
    此外,还有一个前文伏笔,明兰收拾了曼娘,其实这也是一个定心丸,当明兰尚年幼就有本事压制曼娘,等明兰长大了,顾二也不再搭理曼娘了,就算曼娘有本事从庄子溜出去跑来顾二的将军府,大家也不用担心明兰整治不了这个女人。
    再来说顾廷烨。
    货真价实的权贵子弟,嫡次子。父亲宁远侯,武将,曾经镇守川滇;母亲是宁远侯继室白氏,出自海宁白家,而且是“大姑娘”,应该是世家嫡长女,性情刚烈倔强(搞不好就是被宁远侯的小三们气死的)。
    顾廷烨类似于夹心饼干的家庭地位。第一任和第三任宁远侯夫人是同门姐妹,兄长和三弟不仅是同胞兄弟,还是表兄弟。顾廷烨被夹在中间,有没有母亲保护,父亲也不待见他,单单一个宁远侯世子的地位就有理由被往死里陷害。因此,顾二的劣迹肯定有,也肯定被夸大;有出色的武艺,也基本被吐沫星子雪藏了。
    当前的官位。二品武将,都督,皇帝新贵,赏赐独立的将军府。番外一有交代,顾廷烨离家出走的时候结识到了倒霉受冷落的贵胄王爷(除了八王爷没别人了),然后为了八王而进京打探消息,等到八王爷成了皇帝,其实顾二已经是“从龙之臣”,但他隐没下来,直到一战成名,新皇的左膀右臂之一。
    有亲担心以后顾二会被皇帝卸磨杀驴,嗯,要说的话,这种危险不是没有,但这个皇帝不是开国皇帝,这个皇朝正处于上升期,这种可能对于顾二来说就很低了:其一,顾廷烨仅仅是权贵子弟,而是还是和侯府关系不睦的次子,他的崛起来自皇帝的提拔和信任,所以皇帝只要不NC,就不会收拾掉顾二然后放个有着权贵世家影子在背后乱晃的权贵子弟占去关键武将职位;其二,顾廷烨和八王爷相识在彼此没落之时,有同病相怜的感触。皇帝也许是没有朋友的一种极端岗位,但皇帝终究是人,他需要一个不会对他产生威胁又可以信任的人提供友情安慰,这一点沈国舅就不合适了。沈国舅身为外戚,手有军权,封有侯爵,一定程度上变成了一个过重的砝码,皇帝必须小心亲近他,小心疏远他;而顾二就单纯得多。(4)爵位,宁远侯VS襄阳侯。这仅仅是猜测:顾廷烨过继给襄阳侯承爵。过继,那顾氏宗族内部可以搞定;但是要承爵就要报皇帝同意,经礼部审批,然后顾二才能成为襄阳侯世子,老侯爷没了,守孝三年,顾二才能成为襄阳侯。或者,顾廷烨他大哥没了,自然轮到嫡次子,就算宁远侯太夫人怎么抹黑顾二现在都没用了。所以,皇帝就顾廷烨的爵位怕是早就在沈国舅封侯的时候,就预备着顾二的申请了。
    最后说一下顾二对明兰的动心,在看到第96回的时候,我纳闷了很久很久,尤其是顾廷烨说打明兰的主意开始于丢泥巴事件,我反反复复看,怎么也看不出来顾廷烨有对明兰动心的地方。
    回顾一下59回那次的事件:墨兰打的烂主意,看了很久热闹的顾二不可能不明白,参考平远郡主对明兰拒绝齐衡的欣赏和维护,顾二怕是当时对明兰更多的应该是赞同,因此先是一声轻笑;接下来一句讥讽,和几句装长辈的教训,就被明兰一句恭贺新禧给堵了回去。一番你来我往,中间有一句顾二的心理活动:“与孩子置什么气?”还有顾二最后一句根本就是咆哮——整个事件顶多能让顾二对明兰留下深刻印象,要说因为明兰孩子气的“颜色”就能让顾二当场春心大动?……骗鬼去吧!再看66回顾二对明兰的对话,尤其是关于梁晗的那句话:“风流自赏”——这更像是一个印象评价,而不是情报调查,否则顾二当时怎么不说春哥的事儿呢?如果早就对明兰动心,事事关心,这件事不可能不知道吧?
    所以当大家96回之后一篇接着一片长评发的时候,我继续发呆中。
    番外一,挺意外的,因为大家怕是更期待看到贺家母子的顿足捶胸。但是这章给我解了惑。果然,“丢泥巴事件”顾廷烨对明兰留下还是深刻印象,直到更多的经历之后顾廷烨从一个前卫别扭的小青年成长为一个男人,也对自己曾经的过错有了认知和决断,以及对于曼娘的真面目有了清晰地了解。临上战阵一搏生死之前,一句常嬷嬷“莫非你心头有人?”才猝然惊醒顾廷烨,明兰的样子印在心里很久了,重要到想要娶到她,然后才开始活动心思谋算能不能娶到明兰。这一点也解释了96回顾廷烨说出自己从丢泥巴开始就打明兰的主意的时候,眼神为何会那么复杂——一个曾经的浪荡子,骄傲又倔强,突然发现自己居然单相思玩“柏拉图”那么久了,眼神想不复杂都不行。
    大约就在这一夜的思考之后,顾二开始彻底调查明兰的婚事,这才不像当初梁晗那时一样没发现春哥的问题,而是发现贺宏文有一个潜在的地雷——“表妹一家亲”!但这地雷究竟是被贺宏文给爆了,还是被贺宏文给排了,顾二恐怕也不知道,毕竟贺家有个厉害的贺老太太,贺宏文本人顾廷烨也没有亲自接触过,变数太多。
    但当时曹家肯定会成为明兰婚事的一个“脓包”是肯定的了,所以把曹家早早弄回京城去,既是为了明兰,也是顾二的一次豪赌!顾廷烨赌他能活着返回京都,赌贺家没处理明白曹家的事儿,也赌明兰的婚事能耽搁到他回到京城继续谋划。
    结果,顾廷烨赌赢了。然后从袁文绍开始,到皇帝、国舅、侯爷,等等他能利用的有利资源利用个遍,总算如意能定下明兰。
    整个过程,明兰这方面都是被动的,因此有很多亲很不爽,但是就像明兰说的,能有人这么用心打她的主意,会暗暗得意。对比“得了便宜卖乖”的,选哪个还有想吗?就算以后日子过得不简单,但也比婚后日子过得闹心想吐来得强。
    好吧,不管今天会不会有番外二,下个礼拜肯定开始第四卷,期待明兰的洞房花烛夜和不平淡的婚后生活吧!
    PS.虽然很不现实,但是我真的不想看到洞房花烛夜就几句话被“第二天”结束掉。就算是河蟹,也是有白肉可以沾着酱油醋来吃的。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