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墨水》观后感 ...
-
《墨水》对我来讲不是一部很好理解的电影。我是在按耐着疑惑的忍耐下耐心仔细地把它看完的。在电影结束之前,我一直有着“晦涩难懂的电影表象下必定掩藏着一些叫人或深思或恍然大悟的人性哲理”的期待,就像《天堂电影院》又或者《盗梦空间》。但是直到电影结束,这部电影留给我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一个长鼻子的怪物Ink在说梦人Live的启示下最终找回自己的美好的故事。好吧,是我复述无能。很遗憾,这种迷失自我找回自我的故事道理,已经不能够很深刻地触动我了,更何况这种感悟还是在我累心累眼地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剥去它所有华丽装饰的外衣之后才明白的(也许每个人对同一部电影的感悟都会有所不同,而这就是我一个小时四十六分钟之后的明白)。请原谅,咱就是个俗人,无法从专业的角度去评判一部电影的好坏,对于导演镜头的运用、采用的手法、故事的流派我一律不知。我只能从故事的观赏性、逻辑的严谨与否以及影片所表达的世界观、价值观等来表达我个人的喜恶而已。个人观点,无关优劣。
《墨水》其实仔细想想也很佩服编剧的想象力以及导演在任务形象上的表现力。但就抛开《墨水》整个剧情的整体,只看它单个场景亦或是单个人物而言,我对它海华丝很有爱的。以下,是我比较欣赏或喜爱的场景或人物。
场景一:Ink来抓小女孩Emma时,守护着Emma的说梦人破窗而入后,窗户又自动愈合的桥段。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好地表现两个平行空间概念的手法,导演的处理也让这一场景的理解既不冗繁也不肤浅。至于后面为了争夺小女孩Emma而起的打斗,我只能说不花哨,有可能性的真实。
场景二:小女孩Emma在第二空间里向人求救的场景,可想而知那些忙碌的人群是听不到小女孩的声音的,当小女孩不死心地用手去触碰一个站着不动打电话的女士时,那一瞬间出现的镜面扭曲,也是让我心动的场景。
场景三:我想接下来这个场景,只要是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会有深刻印象并且爱上的场景。Pathfinder 雅各布数着一二三四改变生命的节奏让周围的人发生连锁反应的那一幕。从一开始的小意外到最后的车祸,或许情节有点像《死神来了》,但是雅各布在其中信步游走的悠闲,让我感觉他像一位高明的指挥家,在游刃有余地指挥引导着一场交响乐的盛宴。很是酣畅淋漓的尽兴。
人物一:小女孩Emma。虽然被抓走了,被带入了一个陌生又怪异的狭长走廊里,Emma却并没有惊慌失措,反而安静地等待机会,看到人群之后会大声的呼救(虽然那些是镜像,所以只是徒劳)。这个离开父亲,母亲去世的坚强女孩,只有在看到维护自己的Live时才说出恐惧的心情的事实。冷静、坚强但又不失天真的小女孩,是个人人都会喜爱的人物啊。
人物二:雅各布。有点随性嘴里还不停念叨着one、two、three、four眼睛被黑胶布以X的造型粘起来的雅各布,一出场就很可爱。看不见的他能够听到生命的节奏,不紧不慢的援救以及后来引发的车祸,可能显得他有点冷眼旁观的冷血,但是在最后,当说梦人们遇到大批梦魇分身乏术的时候,是他当机立断地数着节奏炮灰基地启动救援呼叫。那一瞬间至少我喜欢上了他,虽然他依旧看起来玩世不恭。
以上,是我印象最深也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可能还有些场景和人物我也喜欢,但是还没有到让我付诸笔墨的程度。
总的来说,《墨水》对我来讲可以是一部好看的“MV”,但是却不是一部让我喜爱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