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念贾谊 ...

  •   秋草空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最早接触贾谊是在高中。

      说来惭愧,高考繁重的课业负担让我极少有时间来看课外的书籍,接触贾谊也仅仅是必背的五十篇古诗词中的一首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论。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记得当时老师点评这首诗中的“可怜”二字,说是全诗的眼睛。既为贾谊空有一腔热情和满腹治国良策无法施展感到惋惜,也讽刺了统治者有眼无珠不辨忠奸的愚昧。作为一千年后的人,身为一个十七岁的少女,我对贾谊感到由衷的钦佩。为他的才华,为他高尚的人格……

      “善为天下者,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认识贾谊是到了大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贾谊故居就在长沙太平街。虽然老师指明了详细地址,但我并没有用心去记。琐事缠身和初上大学的不适应让我也无心再去凭吊那早已作古千年的才俊,那万世不朽的灵魂。

      可命运的轮盘始终运转着,冥冥中有一个声音驱使着我,让我去感受那脆弱但又顽强的灵魂。

      三月初,一连下了好几天的雨。忽然转晴,我和爸爸便出去吃饭。正巧饭店的对面就是太平街。于是,吃完饭送爸爸回去,我就独自去逛太平街。太平街一点也不太平,人山人海。叫卖声、砍价声、声声入耳。这里不同于长沙其他商业街的地方就是卖的东西很多具有古典韵味,有点杭州仿古街的味道。起初我并不知道这里坐落着贾谊故居,因为当初老师讲的地址我早已忘了,只是看到这一扇门前异常静默萧条,没有初春的温暖倒有几分深秋的萧瑟。抬头一看,“贾谊故居”四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

      既然来了,岂有不入之理?于是我走上前买了门票就进去了……

      老师说,贾谊故居要独身前往才有味道。是的,这里门内门外仿佛是两个世界。似乎只要你一踏进来就不得不被那高贵的灵魂所折服,一点喧闹都成了一种对神灵的亵渎。

      贾谊是孤独的,所以我也是孤独的……

      入眼的那口贾谊井,庭前的梧桐树,屋里的石床……无一不在告诉着我:这里,曾住过一个郁郁不得志的政治家;这里,曾有一位大文豪坐着石床,听着帘外雨打芭蕉的声音,写着他的《治安策》;这里,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想过、怨过、恨过……

      “其生兮若浮,其死兮若休;澹乎若深渊之静,泛乎若不系之舟。”身世浮沉,他少年得志,本想用治国良策让大汉朝繁荣昌盛,无奈小人妒忌,硬是谗言诽谤使他被皇帝疏远,贬至长沙。

      “信而见弃,忠而被谤。”天地如此不公,为何真正有才之士要受到这样无情的摧残呢!但是,我们的贾谊没有被打倒,他处在遥远的江湖依然惦记着庙堂之上的君主。他看出诸侯力量日益增大对皇帝的地位构成威胁。于是劝皇帝削藩。成为后代君王必读的《治安策》就是在这个时候写下的。

      文帝感念贾谊的忠诚,特招他入京,并拜他为梁怀王太傅。虽然留下了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千古笑话,但贾谊总算又有了可以施展才华的舞台。公元前168年,梁怀王坠马身亡。身为梁怀王太傅的贾谊认为自己没有尽到为人师者的责任,竟使心爱的徒弟与世长辞,自觉愧对于文帝,一年内不吃不喝,最终撒手人间。

      贾谊这一生大起大落,年仅三十三岁就离开了人世。虽然有不少人认为他不必过于自责断送了锦绣前程。但我认为,这是贾谊重情重义的表现,像他这样高贵的灵魂,是不会同意自己失去爱徒还犹然故我的。

      “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走出贾谊故居,仿佛又回到了现实世界。太平街还是那么繁华喧闹。

      回首遥望……只见先生沐雨而立,且一站就是千年……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念贾谊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