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真实的历史 ...
-
天仁且义,惜我人民。
知晓战事,赐我三杰。
既有三杰,且论兄弟。
弟兮顽劣,兄兮宠溺。
情谊深重,外御其辱。
怎奈天意,兄弟嫌隙。
权势如毒,刮心跗骨。
变生肘腋,兄弟相残。
兄有其苦,弟有其逐。
终临圣灵,碑曰武安。
——题记
我们知道,历史,尤其是客观、准确、反应事实的历史——即“真实的历史”,几乎是不存在的。然而这样就是结果了吗?不,显然不是。我们所做的就是尽量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将真实展示给大家……是的,我们的目标就是不断接近我们所谓的“真实的历史”。
处在历史进程中的人们在记录历史时难免会带有个人主观思想和历史局限性,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这些人记载的史料并非因此就毫无参考价值,实际上,我们必须从它们中摸索到那些被隐瞒、掩盖的历史。
我们要研究的人物,他毁誉参半,令人对他感情复杂,从各地分裂直到日后光明皇将天下统一至今,每个曾经隶属不同国家的人民对他的感情都不一样,其中尤以原紫川民众最为复杂,因为这个不世出的人物,正是从这个国家,诞生的。
关于这个人(我想大家都知道我说的是谁了),他除了有着不凡的人生经历以外,还有着许多不同的身份,他对妻儿关怀备至;对下属统驭有方、恩威并施;对工作尽心尽力;对敌人从未手软;他手足情谊深厚——但是他的兄弟却宁愿一死也不肯听他的解释、他的兄弟可以把他葬入圣灵殿也不肯给他一个客观的历史评价而是以一个彻底回避的姿态不愿提及他。
哦,虽然,从《光明皇起居注》中可得出结论——光明皇陛下经常去圣灵殿沉思,不许人跟从,方圆五百米内清场,连只蚊子也不准飞进去;光明皇陛下常常会不经意提起“若吾兄在,万事不足提”;光明皇陛下对李清很是厚爱,而李清阁下却令人匪夷所思的加入了流风霜一派,背弃了“手帕交”紫川宁,此后政治倾向中对魔族有强烈歧视,然而同样可被光明皇称为“嫂子”的另一位温婉贤淑的女子却从不见经传;光明皇除了在一次朝议中宣布为叛党平反后对监察厅再无关注,甚至在几年后撤销其职务,改立审核机构替代监察厅职能,在这样的改组中按惯例是应启用大批原机构人员便于尽快使机构得以运行,但光明皇却不惜启用大批新人,对过去监察厅人员投闲置散,打散重编,据说,“审核机构”中专门有一处是审查原监察厅人员,此处共行使职责达百年,我们都知道监察厅人员那时几乎死伤殆尽,仅有的也少有成家立业者,以至于撤销该处时,原监察厅成员的家谱中男丁都已亡故……
总之,按之后的记载,光明皇对这位兄长的关心只局限在“闲的没事念念,清明上坟看看”的程度,他的家人、部属如何,光明皇根本就不关心也不在乎,对于许多监察厅人员非正常死亡案也低调处理,在他主政期间,他用他的方式将这样一个人物淡化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是,当他结束统治时,他是否还记得,他的兄长的碑还在圣灵殿中“永垂不朽”、“供人瞻仰”?
不过也因为光明皇的作为,对于这位人物的记载几乎消失,似乎光明皇就希望用这种方式将他封存。
正史中了了几笔,的确不能让我们对他有一个准确的评价,可是我得说,人类记日记真是个好习惯,我们可以从日记中将这样一个人物重现,让我们看到,他的想法和他不得已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