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认知心理学(认知篇 ...
-
◆◇丶◆◇丶◆◇丶◆◇丶◆◇丶◆◇丶
认知心理学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二十世纪70年代开始其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它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我今天主要讲知觉。
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知觉的简介
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都是我们对现实的感性反映形式。离开了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直接作用,既不能产生感觉,也不能产生知觉。通过感觉,我们只知道事物的个别属性,通过知觉,我们才对事物有一个完整的映象,从而知道它的意义。与感觉相比较,知觉又具有不同于感觉的特征:首先,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意义,知觉的目的是解释作用于我们感官的事物是什么,尝试用词去标志它,因此知觉是一种对事物进行解释的过程。 其次,知觉是对感觉属性的概括,是对不同感觉通道的信息进行综合加工的结果,所以知觉是一种概括的过程。 第三,知觉包含有思维的因素。知觉要根据感觉信息和个体主观状态所提供的补充经验来共同决定反映的结果,因而知觉是人主动地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推论和理解的过程。可以说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
知觉的特征:知觉的选择性、整体性、恒常性、意义性。
知觉的选择性: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在特定时间内,人只能感受少量或少数刺激,而对其他事物只作模糊的反映。被选为知觉内容的事物称为对象,其他衬托对象的事物称为背景。
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对象都是由不同属性的许多部分组成的,人们在知觉它时却能依据以往经验组成的一个整体。
知觉的恒常性: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不同明暗度的情境之下,观察某一熟知物体时,虽然该物体的物理特征(大小、形状、亮度、颜色等)因受环境影响而有所改变,但我们对物体特征所获得的知觉经验,却倾向于保持其原样不变的心理作用。像这种外在刺激因环境影响使其特征改变,但在知觉经验上却维持不变的心理倾向。
知觉的类别:1、按起主导作用分析器分:视知觉、听知觉、味知觉、嗅知觉
2、按知觉的特性分:空间知觉(形状、大小、距离、立体)、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空间位移、速度位移)
其中解释一下:
空间知觉是对物体的形状、大小、远近、方位等空间特性获得的知觉。空间知觉是在人的后天实践中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方位知觉是视觉、听觉、动觉、触摸绝、平衡觉等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
时间知觉是以自然界的周期现象、社会周期现象、计时工具、生理调节、生物钟为标志。
运动知觉是视觉、动觉、平衡觉联合活动的结果、听觉和肤觉有时也会参与活动。
最后,错觉:不符合刺激本身特征的失真的或扭曲事实的知觉经验,成为错觉。错觉是比较普遍的,由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所构成的知觉经验,都会有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