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在大唐的除夕二 ...
-
姜一川守在锅边,锲而不舍地看着锅里的汤,从冒香香的热气到水开得翻花。
嘴里咂么着心思,这么大一锅汤是先喝两碗好呢,还是都炖蘑菇好。
柳二娘子掀开厨房的帘子,看到的就是八角这么没出息的样子。心里又是好笑又是心酸。
“八角,一会阿娘给你好好梳梳头,换上那条新做的襦裙。到了晚上,村正要组织大家放爆竹
、点篝火。到时候还有驱傩仪式,阿娘给你准备了个假面。今年虎子还被选上做大傩的童男”。
姜一川听柳二娘子说晚上有什么仪式的,兴致也不算高。
古代的集市再好玩,那也没有在现代的时候已经没人看的新年联欢晚会有意思。
再说现在自己的肚子干瘪瘪的,什么油水都没有。
早就巴望着这锅汤煮好了先喝两碗。嘴上就敷衍着说好好,等会等会。先做饭再说云云。眼睛
离也不离这锅汤。
柳二娘子又从篮子里拿出俩小坛酒来。还有一包新花椒。还拿出了被椒柏酒俩个涂成红色桃木
板一样的东西。
姜一川瞄了瞄,上面好像还有俩个字。有点好奇,但是没敢问,虽然已经穿来几个月了。心里
有把握不被拆穿。不过还是小心为上。
这点好奇心还是忍得住的,再说这个是什么早晚会知道的。
这么想着,看着柳二娘子又拿出来大蒜、小蒜、韭菜、芸薹、胡荽。
这下想着这些东西能做个什么小炒什么的也是不错的。
哪知道柳二娘子直接将大蒜、小蒜、韭菜、芸薹、胡荽洗净切好摆上了盘。
直接摆上简易的板足案,将两小坛子酒摆到案上,一碟花椒。又像变戏法一样端出一盘子糖。
看到这里,姜一川感觉还是很奇特的。唐朝的风俗果然与现代很不一样,不过还是感觉很新鲜。
因为晚上来客,姜一川一个用力把板足案并着平时柳二娘子绣花样的平案搬到了屋子中央。
柳二娘子笑道:“大娘,客人来了是要分案而食的啊。你现在把食案都放在了一起成什么样子了。”
“一共就一只鸡一根猪大腿,还要分成两份,不如一起吃了热闹。”姜一川算计着合在一起自己还能多吃些。
“再说,大家在一起吃也热闹不是吗?”
柳二娘子一想本来就是乡村野户,自然也是不用那么多规矩的,想来孙大娘家也不会认为是失
礼。
再说要是置办两桌确实还比较困难,就应下了。
晚间,院外由远及近传来一片锣鼓长笛吵杂声夹杂着孩童的喧闹嬉笑声,还有成年男子带着笑
意大声吆喝的笑骂声。
柳二娘子拽着八角往院子外走,屋子外面,蒙蒙发黑却还没有黑透的夜色间,一轮团月挂在闪
着幽蓝暮色的穹玄之上。
一大群乡人个个手持火把,把一个带着涂得黝黑的面具,玄衣朱裳,手持长矛的赤脚瘦汉围于其中。
远远看去好似一大团火焰缓缓而来,人群中的欢快情绪从远远那边一直渲染到这里。
小孩子们也纯真地笑闹着跑跳观看。
八角突然觉得这种热闹和喧嚣从未体验到过,这种带着浓浓善意和温暖的仪式,在朦胧的夜色
中,在贫瘠的古代乡野里,带给八角的震感好似有一种神秘的鼓点,带着余颤敲击着心灵。
和柳二娘子一起回到屋子里,看着柳二娘子开始忙活,八角忙着帮着柳二娘子摆菜。
毕竟八角是个小孩,争抢着煮锅肉汤还算是顽皮,要是突然大显身手弄个满汉全席什么的怕不
给柳二娘子吓个好歹来。
幸好柳二娘子也是个手巧贤惠的妇人,用熬出来的肉汤,同一种野菜苍耳,熬了个苍耳叶羹来。
并且将山鸡肉用火炙的方法,一边炙,一边用作料水浇于鸡肉上,八角看了也大感唐朝美食的
新奇。
将山鸡肉炙烤出一种奇香,后装入食盘。剩下的猪肉,撒上黄酒在锅中细细的蒸了。
八角还没见过猪肉用蒸的,除了蒸梅菜扣肉,可那也是先将猪肉煮过再蒸熟。心中也很好奇这
猪肉的滋味。
接着柳二娘子做起了饺子,看来这时候开始就有春节吃饺子的习惯了啊。
早就往桌上摆了麦饭、胶牙饧。就是之前的那盘子糖,不过柳二娘子叫这个胶牙饧。
还有椒柏酒、五辛盘,苍耳叶羹、炙山鸡肉、蒸猪肉、估摸着实在是没有钱,才没有买大家常
吃的羊肉。但胜在用心炮制,居然也有模有样。
这时,听外面噼噼啪啪的作响。八角一想,八成古代就有鞭炮了吧。
跑出去一看,原来是小孩一起动手,往火堆里扔竹竿。竹节中间有空气,被火烧爆的时候自然
会噼里啪啦的响,迸出来一阵一阵金红色的小火花,在夜色里分外艳丽喜庆。
这一年的除夕最终由胖婶儿一家带着一个烤得流油的羊腿告终。
而明天,新的一天。留给柳二娘子和八角的是新的开始,又会怎么样呢?
柳二娘子一晚上辗转难眠。而这一天的八角,睡着了还吧唧着嘴,梦里叫着烤羊腿,肉羹、肉羹。
听着八角的声音,柳二娘子在蒙蒙天亮的恍惚间,居然安心的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