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前半生.玄德
那隆中的草庐,是我永远的梦境。
直到白发苍苍,直到被夷陵一场大火的飞灰迷了眼。我总是记得你年轻时的容颜。少年俊才,风华正茂。
羽扇纶巾的笑谈,广袖道袍的仙风,明眸如火,洞悉天下的潇洒——
还有你双目迷蒙,锋芒尽散,在我身下叫着主公的样子。
可惜那样的日子,再也没有了。
孔明,我们曾经的鱼水欢悦,被年华盗走了。
随着诸葛声名日盛,随着提及蜀汉,人皆知有个军师谋略胜过了主公。
此番去征吴之前,我命你镇守的军令一下,便等着你来劝我了。可没想到,你却叹息着说了这样一句话。
“若法孝直尚在,定能劝回主公罢。”
心灰意冷了,竟连多言一句也没有。莫非因你也老了,我们便再也找不回曾经。君是君,臣是臣,你不会如我当年出征前,略显紧张的抓住我的手腕——
“主公,亮……伴你去。”
看着你局促而又不安的目光,我总会觉得万分好笑。对三军之战指挥若定的军师,背着人时竟是这般慌张么?
也只有这时,我才会想起,你才是个未过而立的小子,是个……其实那般依赖我的人。
我便总会溺爱的笑笑,反手轻拍你的手背,真如安慰个小子一般——
“多虑了!你主公我数载厮杀,刀里来血里去惯了,你这书生出身,兵器都握不稳,莫非上了战场还要分神照顾你么?”
“我……”你的手缓缓松开,头也跟着低下去,日里能说动千军万马的那张利口却变得笨拙起来。
我便依然静静笑着,望着你从来都波澜不惊的脸上现出的为难神色。
过得片刻,你竟又抬起头,看着我,眸中一片澄澈。
“亮……伴你去。”语气坚定,毋容置疑。
你是素来不爱说些小儿女姿态的言语的,可就这一句,却总是令我觉得莫名感动。
也让我彻骨的厌恶自己。
厌恶自己永远都无法回报你那一片澄澈纯净。
我从来……都未带着你去过。
谋荆州的是法正,而讨巴蜀,却只跟着庞统。我一次又一次的编着各种各样的谎言,说是没了你坐镇,粮饷难济,军心不稳。你自然也每次都顺从的应下,从不多问。
可我心里很清楚,这些话,骗的过三军,又怎能骗的过聪慧如斯的你。
你是素来不知反抗的。不论你在旁人眼里是多么传奇般的存在。
你总会温顺的俯身施礼,抱拳,那羽扇便挡住了大半张脸。
“亮……领命。”
从容如常的面容,让我甚至有时想打碎你那一贯平静的面具,看看你心里是怎样激恨的感情。
可我不能,可我没有。
于是就看着那道比荆州城墙还厚实的壁垒,隔在了你我之间。
看不到。却痛的不敢触碰。
我们就维持着那样可笑的,可悲的默契,从主公军师变成了王与丞相。
孔明,对不起。
我知道这片天下的取得,你功苦颇多。
可也许你能以全部的真心待我,我却无法做到等同。
你是潜龙。又怎能久居于人下?
我爱你,却永远无法信任你。
所以这军权,我一日都未曾交了给你。
可怨恨我么?
我知道你不会。因为你太聪明。聪明到注定我们之间,只有这一个结局。
年过半百浴血拼杀得来的一点点土地,你一定不知我是何等珍惜。
你又怎会有这般迟暮畏缩的心境。
孔明。这便是二十载流年,将你我的生命活生生割裂出的罅隙。
你少年得志,正是踌躇满志,大展宏图之际。
而我,早已是霜雪覆首,髀肉复生。
若真的争,我又怎能争得过你。
我怕。
因为爱,所以更怕背叛。
尚记得曾经我于塌上,环抱着你,轻轻叹息。
你问我:“主公叹息何事?”
还记得我是怎样答复你么?
“孔明,我为汉室厮杀半生,才有了今天这一点点安身之所。而你初出茅庐便已锋芒毕露,你实不知主公是有多羡慕你啊……”
“如能够,真想把这碌碌的前半生,活的像你一般啊……”
你其时只是不语。我自然也猜不透,你那玲珑七窍的心,在转着怎样的心思。
如今你也是两鬓染霜了。
“主公……亮,定不负所托。”看你双眼含泪,说着这句话,连声音都苍老了。
原来爱装老城的小子,也有这一天呐。
你的目光,还如几十年前一样干净,而这么久的时间,我怎么……就没看见呢。
那帝位,那大业,那功名,原是这般遮人眼。
我想笑,喉咙里却尽是血腥气。不知是不是被你的眼泪灼伤了心。
我快要死了。
所以我不想再骗你,也不愿再骗自己。
壮阔山河,不过浮生一梦。
“孔明……”我想对你说句话,却没说出口。
主公当年说错了一句话。
如能够,真想这碌碌的前半生,也终日与你——
在一起。
后半世.孔明
从得了荆州起,我就知道,你已成为一个真正的帝王。
下了荆湘,收了巴蜀,你就再也不是那个与我在军帐外蔓草里野合的人。
天下三分。我终助你得到。
却失了你的心。
人终究为浮名所累。
孔明如是。君,亦如是。
又有谁会想到,谁会明白,那个被刘玄德依赖和仰仗的军师,却一直在心里依靠着他呢。
从南阳起始。
其时自己在塌上假寐,他便一直等着,就站在阁外的黄昏里,仿佛与漫天飞霞溶为了一体。
偷眼看去,那一动不动的人影,就如一座山。
一座可以依靠的巍巍大山。
当这座山在自己面前低头,那人在自己面前拜倒,便再也控制不了了激动的心绪。
“诸葛亮……愿效犬马之劳。”
主公。
这句主公,伴了你半世,伴了我一生。
在朝堂上,在亮心里。
从踏出茅庐那一刻起,我就清楚,有了你,我的生命便有了意义。
只是可叹……
我从你的案牍之上,到了你的枕边,
做了你的伴侣,却做不成爱人。
你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尊荣地位换了我的一片真心。
主公,我实不知是该笑,还是该哭。
“孤得孔明,如鱼之得水。”旧日盟约历历在目。
可鲲鹏九天之志,亮却变成了弱水三千。
如你愿意,亮可做瀚海,供你游弋;
可你却从不懂亮。
我只想做,那千万洪流中你独饮的一瓢。
你终是不曾信我。
而我纵使天赋奇谋,智计满腹,又有何用?
那……
换不来我深爱之人的一点点信任啊。
主公,你可曾记得,某日巫山云雨后,你对亮说的。
“孔明,如能够,真想把这碌碌的前半生,活的像你一般啊……”你低垂着眉,苦笑着说着这番话,感慨着年华易逝,,感慨着壮志难酬。
说不上那时心里的感受,半分欢愉,半分伤痛。
主公危难之际,亮才得以与你相遇;从此一段你的,我的,春秋家国梦,就这般得以完成。
而又不禁暗自惋惜。若能够,真想也同你走过潦倒困窘的半生。
你所在意的年华与沧桑,却正是亮所觊觎欣羡。
没了这二十年的阻隔,猜忌和隔阂,
会少一些么?
亮便也能与云长,翼德那般,让主公痛彻心肺,兴兵伐吴么?
可惜这个荒唐的想法却永远得不到印证。
我纵有通天彻地之能,也弥补不了二十年的光阴匆匆。
而你同如我早就预料到的。
夷陵大败。
就这样,走到了我前头去,留下未半的大业,令人操心的公子。
赶赴白帝的路上,是我第一次恨你。
刘备。
你这么在意,这么怕被我抢去的江山,怎么就能……
怎么就能,
随随便便丢下了呢。
你走了,诸葛孔明心里的那座山,也坍塌了。
后人便都尽知蜀国的史册中,
那迟暮的丞相,七出岐山,疯了一样的北伐。
我不知道,要用多少堆积如山的曹军尸体,才能将心里那个缺口,给堵上。
呈上出师表时看见后主的眼神,竟带了一丝怜悯。
终究是放心了。他已不再是过去那个什么都不懂的孺子。
只是有些事,人,天,都不能左右。
各有各的执念,各有各的因报。
上方谷的那场火还在零星的烧着。
亮却实是无力让他再次点燃我们曾经的梦了。
关于问鼎天下,关于君臣之情。
主公,如今,亮也同你一样了。
人之将死,有些事也想的更通透了。
初出茅庐时,亮就曾许下了要帮你完成一切心愿的誓言。
只有一个,没有办到——
我已不能让主公的前半生,复又重来,活的同亮这般。
但亮已经将自己的后半世,活的如你一般。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只可惜,这苍白的后半世,无你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