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明天上学,以后不能等日更,只能攒起来看了。
看了金大不同性向的作品,实在有很大的感触。金大对于耽美文中情感发展的安排是更加直白热情的,看《桃源》中,闽文之于冯凯比较典型。我想金大在写《依然》的时候,带了更多现实的细节和合理的考虑,把白写得更加不白,把对爱情的轻飘飘的幻想用细密的针脚缝在一块摸得着的谓之生活的粗布上。比较了很多这样的风格不同但文笔老到的作品,比如《自你别后》《琴意绵绵》《智斗》《怪客书店》《抽象猫的爱情虫》(没有广告的意思),把更多的关于异性的真实的人性化的镜头带入了小说里,而不仅仅是为了满足雌性意淫的需求,用或者故旧或者空泛的情节和套路,简单的模式流水作业生产出来的残缺品。撇开性向问题,耽美作家写bg文的时候多了一份大气和细腻,较之bg作家的优势就在这里,这种大气来自超脱性别的视角,这种细腻源于深入人性的探究。
在看《依然》的过程中,通过对杜源这样的人物的多角度解读(有其他朋友的),开始逐步地接受意淫对象越界,这说起来应该是一种宽容,可是也不对,本来就是苛刻不讲理的人开始反思自己,有所改善的行为也不能叫宽容。有点惭愧,觉悟太晚。小说里面找价值观的读者的确不是什么好读者,但作者的好,能够让读者感受得到,金大用耽美视觉讲述异性的情感时文笔更加成熟,连带作为读者的我也开始成熟,我也问自己,看小说也至于上纲上线?可能是看的时候已经抱着不同的态度了。
就好像(大多数情况下),种马和言情小说一定程度上只存在性别的差异,不能接受种马,难道对于言情就甘之如饴?这种虚伪鄙俗的论调我不敢苟同。有罪恶感,我就必须反思,万幸,《依然》可以为我提供自我剖析的素材。
真正走向大众的文化有种治愈的共同特点,而意淫过度则伤心,所以生活的现实也是一种对心灵的维护和保养,毕竟我们置身其中,把依然归类于更加大众的作品,我觉得很贴切,因为《依然》里弱化了狗血的色彩,加上了很多更丰富有趣的来自生活和大众的东西;生活不是几张脸谱可以演绎的,《依然》把脸谱生动化了,阅读时我会把这种热情同样转移到生活和学习中去——不只有意淫是能够让人沉醉的。
好的小说是真能治愈和引导读者的,虽然我很少尝试把一本像《依然》这样的小说和一本教科书放在一起读,但我很认同不走极端,和谐共生的道理,和谐这两个字受尽调侃,但它仍然是一个大智若愚的词语,往往要遭受走极端后的折磨历练才能明白其中的深意。对于金大在《依然》中的精彩演绎,我觉得可以用这个标准评价。
把生活写的治愈难,把生活写的和谐更难,粗陋的几个字,虽鹅毛犹不及,但希望我传达出了完整的感激和来自读者的鼓励。